東漢
- 馮衍
- 相林麓之所產(chǎn)兮,嘗水泉之所殖。 顯志賦
曹魏
- 應(yīng)玚
- 銜積石之重險兮,披山麓而溢浮。 靈河賦 其一
- 曹丕
- 窺大麓之潛林,睹搖木之羅生。 滄海賦
南朝宋
西梁
中唐
- 梁肅
- 寶沙麓之遺瘵。成巨君之篡害。 受命寶賦
- 柳宗元
- 積林麓以為叢棘兮。虎豹咆?代狴牢之吠嗥。 囚山賦
唐
北宋
- 吳淑
- 至于習(xí)習(xí)扇和,依依解凍,當(dāng)大麓之弗迷,豈庶人之所共。 風(fēng)賦
- 至夫地中為復(fù),澤中則隨,納大麓兮弗迷,在南山而殷其。 雷賦
- 李問
- 獅子之源,瀑流天半,界塔影而三分,至山麓而共貫。 仰山賦
- 陳翥
- 人誰采用,到林麓兮。 桐賦
- 劉攽
- 謂莊生之寓言兮,羌林麓其未改。 崆峒山賦
- 若乃耕稼以力,陶漁是親,試諸難而興事,納于麓以明民,然后謳歌之所屬,歷數(shù)之暨身。 皋陶戒舜在知人賦
- 孔武仲
- 衡之麓兮幽幽,衡之泉兮斷流。 二山賦
宋
北宋末
南宋
- 吳儆
- 黃山在新安郡治之西北百里而遙,山之麓有廟,祠浮丘。 浮丘仙賦
- 劉克莊
- 訚訚秋秋兮,視岳麓與石鼓。 柳州白水瀑泉賦
- 梁泰來
- 登山椒而望峛崺,披林麓而眺綿聯(lián)。 龜山賦
明
明末清初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