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 首
人物簡介
皇明名僧輯略小參
靈隱入院至晚小參。欲識佛性義。當(dāng)觀時節(jié)因緣。時節(jié)若至。其理自彰。是故達(dá)摩大師十萬里西來。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謂之教外別傳。于是二祖求個安心法門。師云將心來與汝安。祖云覓心了不可得。師云與汝安心竟。冬瓜印子一印印定了也。然師資契會。千載難逢。山僧今夜小參。禪客問話?,F(xiàn)前一眾。坐立儼然。豈不是時節(jié)因緣。時節(jié)因緣既爾。畢竟佛性義在什么處。莫是在覓心了不可得處么。莫是在與汝安心竟處么。若道在覓心了不可得處。是埋沒二祖。若道與汝安心竟處。是辜負(fù)大師。到這里不可容易。直須明自本心。見自本性。未明明取。未見見取。若也明見不了。緇素不分。一生只成得個顢頇佛性。儱侗真如。這般漢。臘月三十日到來。手忙腳亂。如個落湯螃蟹相似。無人替汝。光陰迅速。各自勉旃。復(fù)說偈曰。年登六十一春秋。只合投間待死休。不料業(yè)風(fēng)吹到此。又同衲子結(jié)冤讎。
浴佛上堂。舉藥山儼禪師因遵布衲作殿主。浴佛次。山問汝祇浴得這個。還浴得那個么。遵云把將那個來。山休去。師云。者一個。那一個。一一從頭都浴過。藥山布衲謾商量。仔細(xì)看來成話墮。成話墮。轉(zhuǎn)誵訛。拍禪床云。武林春已老。臺榭綠陰多。
佛誕上堂。舉世尊才生下。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目顧四方云。天上天下。唯吾獨(dú)尊。真成大人相不是小兒嬉。云門云。我當(dāng)時若見。一棒打死與狗子吃。貴圖天下太平。要作老胡種族。直須恁么始得。法昌云。好一棒。太遲生。未離兜率。腳根下便與一錐。豈到今日。雖然如是。大似賊過后張弓。將謂胡須赤。更有赤須胡。黃面老子故是末上賣俏。似乎旁若無人。云門法昌雖則見義勇為。爭奈劍去久矣。爾方刻舟。以主杖畫一畫召眾云。還會么。一把柳絲收不得。和煙搭在玉欄桿。
碧峰和尚阇維。奠茶。五臺山拾得來。誠非凡種。關(guān)西子沒頭腦。卻是靈根。惟茲一味清茶。蕩滌眾生熱惱。只如則川拋下茶籃。仰山撼動茶樹。畢竟明甚么邊事。度盞云。踏翻生死海??康鼓鶚劤恰?龍山次韻
龍山吾兄瘦無肉。度量汪汪幾千斛??此⌒‖F(xiàn)神通。彈指遍游諸佛國。枯禪久甘藜藿腸。節(jié)身不在餐楓香。頂??一著超言義。二三四七空摶量。從古風(fēng)顛稱普化。格外玄機(jī)未為蹉。等閒打出觔斗來。傳得師真能幾個。而今痛自韜其光。臥云深處開巖房。是非榮辱我何有。二時粥飯還如常。
乳虎已有食牛氣。況是親從道場至。入門未辨主與賓。輒問西來祖師意。水之冰也藍(lán)之青。當(dāng)陽哮吼人皆驚?;黹_自己神通藏。剖破微塵出大經(jīng)。永嘉作歌唯證道。凡圣兩途俱凈掃。曹溪一宿歸去來。珊瑚枝上日皓皓。
凈慈次韻
十里平湖一鏡開。六橋險峻滑如苔。直饒不滯程途者。到此依然吃跌回。
行實
師諱慧明。字性原。別號幻隱。生于元。父項。母陳氏。七歲發(fā)疽。忽失所在。求得之。則曰四童子舁我至此。識者知師為天神所祐矣。未幾出家。后謁竺元道公于仙居紫籜山。又謁徑山元叟端公。端問東嶺來。西嶺來。師指草鞋曰。此是三文錢買得。端曰。未在。更道。師曰。某甲只如此。和尚作么生。端云。念汝遠(yuǎn)來。放汝三十棒。師乃悟其旨。久之。遂罄底蘊(yùn)。曰才涉思惟。皆為剩法。洪武十九年示寂。壽六十九。夏五十八。
補(bǔ)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慧明。字性原。別號幻隱。臺之黃巖項氏子。母陳氏。七歲患疽。幾死置床上。忽不見。已而求得之。問其故。曰。頃睡中。有四童子。舁至此。識者。知師為天神所祐矣。既長。不甘處俗。往依溫之寶冠東山魯公出家。謁竺元道公于仙居紫籜山。咨問心要。不大省發(fā)。去參徑山元叟。叟問。東嶺來西嶺來。指草鞋對曰。此是三文錢買得。叟曰。未在更道。師曰。某甲只如此。和尚如何。叟曰。念汝遠(yuǎn)來。放汝三十棒。師乃悟其旨。久之。遂罄底蘊(yùn)。執(zhí)侍掌藏鑰。未幾。出世鄴之五峰。遷金峨。洪武五年。與泐季潭。同奉詔入京。季潭被旨住天界。延師居第一座。提綱舉要。得表率叢林體。俄而補(bǔ)金山。十一年升住靈隱。學(xué)徒坌集。宗道大振。師始至。經(jīng)畫大雄殿。僅一載而落成。巍然山峙。嘗室中垂語曰。蓮華峰。被蜉蝣食卻半邊。為何不知。又云。冷泉亭吞卻壑雷亭即不問。南高峰與北高峰斗額。是第幾機(jī)。罕有契之者。住靈隱十周寒暑。無何寺火無孑遺。逮捕?;騽駧熢缱詾橛?。師不顧。怡然詣有司。未鞫。即廡下說偈。端坐而逝。壽六十九也。
續(xù)武林西湖高僧事略師諱慧朗。字性原。別號幻隱。生于元世臺州府之黃巖縣項宅。母陳氏。七歲患疽?guī)姿?。置床上。忽不見。已而求得之。問其故。曰。頃睡中有四童子舁至此。無他也。翌日疽愈。識者已知師為天神所祐矣。既長。不甘處俗。乃往依永嘉樂清寶冠寺魯山東公出家。后詣徑山。參元叟端公。端云。東嶺來。西嶺來。師指草鞋云。此是三文錢買得。端云。未在。更道。師云。某甲只恁么。未審和尚作么生。端云。念汝遠(yuǎn)來。放汝三十棒。師乃悟其旨。久之究盡底蘊(yùn)。既而出世鄞之五峰?!』拭骱槲湮迥??!≡t建佛會于鐘山。召高行沙門。師與季潭泐公與焉。后住靈隱。逮十寒暑。無何。遭無妄之災(zāi)。逮捕。或勸師早自為計。師不顧。怡然詣所司。未鞠即廡下說偈。端坐而逝。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十一禪師。
出夏氏。
臺州黃巖人也。
諱慧明。
字性原。
居家不治生產(chǎn)。
日游僧寺。
父兄以不才子目之。
父卒。
明益無賴。
嘗貸餐親里姑舅之家。
或得斗米百錢歸。
又作飯僧佛事。
俄有長耳黃面病僧之門乞食于明。
明目碗羹施之。
復(fù)乞。
明躊躇答曰。
柰我無有何。
病僧曰。
無有亦須施我。
明莫知其意。
病僧指明內(nèi)灶曰。
那是甚么。
明回視。
失僧所在。
明乃大驚。
即走樂清。
依寶冠沙門。
斬其發(fā)焉。
每遇禪者。
則虛己請問。
或有聞即拜下風(fēng)。
久經(jīng)歲月。
而知有此事。
即腰包行腳。
上雙徑見元叟。
叟曰。
東嶺來。
西嶺來。
明指草鞋曰。
三文錢買的。
曰。
未在更道。
對曰。
慧明只恁么。
和尚作么生。
叟曰。
念你新到。
放你三十棒。
明退參。
三月方罄其旨。
久之。
出世寧波五峰寺。
明既蒞師首。
以身先眾。
間有憍懦不振者。
明亦委致起之。
凡垂機(jī)即宿。
倔??者。
為之失色。
于是。
湖江笑稱五峰門庭。
為曝腮處。
洪武間。
詔明主鐘山法會。
而天鏡凈。
璧峰金。
季潭泐。
皆與焉。
內(nèi)翰宋危諸公。
嘗問道于諸禪師。
一日間咨國事。
有答曰。
掃腥膻。
建禮樂。
萬代一時也。
復(fù)何慮焉。
明曰。
不然。
禮樂有三代之隔。
人心無夷夏之分。
敬天懼人。
思危防安。
天下平矣。
諸公悅服。
高帝聞明答語。
以為有王佐略。
欲留居都中。
時辭還山。
景濂宋公。
疏明居靈隱。
明不就。
乃薦同門天鏡凈禪師。
明還山日。
鄰寺故老相訊。
明乃蕭然布衲藤杖而已。
或問大內(nèi)隆遇典故。
明緘口無一語。
惟審山問歲節(jié)節(jié)俱至。
明退居。
無何而靈隱天鏡。
被流言坐忤時。
流徙陜西。
道經(jīng)寶應(yīng)。
夜宿寧國寺。
端坐而歿。
以故靈隱席虛。
師僧皆散。
諸方不肯應(yīng)。
復(fù)請明。
明嘆曰。
時哉時哉。
不可避乎。
明既任靈隱。
年雖邁。
接納無少倦。
嘗垂問曰。
蓮花峰。
被蜉蝣食卻半邊。
因甚不知。
僧進(jìn)語曰。
不啞。
不聾。
不作阿家翁。
明喜之。
又問曰。
冷泉亭吞卻壑雷亭即不問。
南高峰與北高峰斗額。
是第幾機(jī)。
又僧進(jìn)語曰。
和尚今日放參。
明亦喜之。
于是。
禪子蟻從。
元叟家聲。
復(fù)大振。
闡提陰嫉之。
明又被議逮捕。
或勸明引去。
明怒曰。
潛形茍免。
豈道人所為乎。
適浴佛。
明上堂曰。
者一個。
那一個。
一一從頭俱浴過。
藥山布衲謾商量。
仔細(xì)看來成話墮。
成話墮將誵訛。
拍禪床曰。
武林春色老。
臺榭綠陰多。
下座。
直詣法司。
從者如云。
有感泣愿以身代。
未鞠。
明跏趺廡下。
為眾說偈。
忽入滅。
天立變瞑。
雷雨暴作。
拔木飄瓦。
吏司懼而釋之。
叢席無恙。
時洪武十九年也。
嗣明法者。
正庵訚上座。
訚有勁操。
晚以衣拂授
月江凈。
凈主徑山。
大廓性原之風(fēng)。
歿時有偈曰。
祖師門下客。
開口論無生。
老我百不會。
日午打三更。
贊曰。
南黃龍坐事抵獄。
兩月得釋。
皮骨僅存。
真點胸迎于途。
不自知泣下。
南公吒之。
明
凈二尊宿。
不知獄吏之貴。
而冷處抽身。
可謂矍鑠矣。
嗚呼。
風(fēng)波亦叢林時所有也。
標(biāo)格如此。
足驗生平。
然際時能表里葉贊。
乃愿力也。
豈偶然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