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人物:
僧處寂
相關(guān)人物:
共 3 位
。
共 13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閑居
唐 ·
白居易
七言排律
風雨蕭條秋少客,門庭冷靜晝多關(guān)。
金羈駱馬近賣
(一作貰)
卻,羅袖柳枝尋放還。
書卷略尋聊取睡,酒杯淺把粗開顏。
眼昏入夜休看月,腳重經(jīng)春不上山。
心靜無妨喧
處寂
,機忘兼覺夢中閑。
是非愛惡
銷停
盡,唯寄空身在世間。
贈源寂禪師
唐 ·
薛能
五言律詩
瓶缽鎮(zhèn)隨腰,怡然
處寂
寥。
門
(一作師)
禪從北祖,
僧格
似南朝。
性近徒相許,緣多愧未銷。
何傳能法
(一作當傳去)
慧,此岸要津橋。
逍遙詠
其三
北宋 ·
趙炅
五言律詩
恍惚人難曉
⑴
,天仙語默玄
(原注:真人契理,通幽洞微。體語論以忘筌,
處寂
默而咸妙。)
。
修心無道理
⑵
,終日自忙然
⑶
。
我命真中趣
⑷
,長生認宿緣
⑸
。
機權(quán)饒使用
⑹
,圣事不虛傳
⑺
。
⑴ 原注:恍兮惚兮,理趣情外。無象之象,故曰難曉。
⑵ 原注:夫欲修心息慮,而背真常,則于道彌遠。
⑶ 原注:依道用心者,則終日必成。專己師心者,則寸陰虛擲也。
⑷ 原注:稟天之命,依道之性。旨趣咸真,逍遙自若。
⑸ 原注:躋夫壽域,以久以長。若匪宿緣,曷致能事。
⑹ 原注:夫達道者,至于無為。機權(quán)之智,何所用哉。
⑺ 原注:動必全真,開物成務。圣人之旨,豈虛也哉。
次韻張守妻閔忌
(予亦有悼亡之戚)
南宋 ·
陳造
七言律詩
萊妻魂逝不容招,敢問何方
處寂
寥。
老去更堪聽薤露,病來久不近金蕉。
聲搖夜夢蛩相吊,垢翳篝衣雨輒潮。
細讀君詩重悽惋,隱侯膚骨不勝銷。
新年自唱自和
其二
(1244年)
南宋 ·
戴復古
五言律詩
死灰無復暖,槁木不逢春。
近日愁多病,今年歲在辰。
處喧如
處寂
,求舊不求新。
笑問長河水,誰為不老人。
秋夜
元 ·
劉詵
閱書意適倦,仰見檐月明。
孤燈秋夜客,獨聽藥鼎聲。
廢吟聊養(yǎng)病,
處寂
更生情。
還看手中扇,持此感平生。
秋日閒居
明 ·
吳寬
委巷寡人跡,杳無塵俗侵。
虛窗對高樹,日午落疏陰。
玄蟬響方斷,好鳥復一唫。
俯首閱陳編,直窺古人心。
抱沖世味薄,
處寂
佳境深。
涼風滿衣袖,自起彈吾琴。
琴聲和以暢,永日有馀音。
鵂鹠賦
明 ·
李宜茂
歲辛丑秋。予方廬墓。一日。乘昏出門。忽聞鵂鹠之鳴。私心惡之。問諸故老。曰。此鳥必有鬼物憑藉而使之鳴。所向之方。災禍必至。斯乃不祥之尤者。因作賦。以自解云。其辭曰。
隴西子齋廬之夕,扶杖出門。
四顧寂寥,月黑山昏。
心悽愴以感發(fā),獨長吟而徘徊。
忽聞鵂鹠,鳴在山隈。
竦肩而聽,聲甚獰惡。
私怪其故,撫掌太息。
于焉誦六符經(jīng),扣三通齒。
奮氣厲聲,作文以致意。
曰:汝不和吉,來告于予。
攪亂我心,其意何如。
人或聞汝,舉皆惶惑。
凡此妖孽,曰皆汝慝。
汝其然耶,抑又何其。
請原其始,汝其聽之。
曰自民之初生,元氣混樸。
蒼蒼林林,陶于耕鑿。
物不疵癘,人無札瘥。
天地同流,鐘為太和。
圣王既沒,邪說奔波。
樸散淳漓,乖氣孽牙。
魑魅魍魎,咸逞其邪。
或托于人,或托于物。
興妖作孽,為患難悉。
漦藏而夏祀不長,箕服而周祚中微。
汶南之鵒來巢,宋都之鹢退飛。
華陰之璧告亡,月底之雞報期。
是則或身負重譴,自干天禍。
天地所不容,鬼神所不借。
宜詭怪之發(fā)作,示民用之側(cè)頗。
若余者,頃遭憫兇,遽失所恃。
恨結(jié)重泉,呼天無已。
上丘隴而哀哀,睹羹墻而煢煢。
感烏鳥之反哺,枕苫塊以吞聲。
痛六體之衰殘,悶孤生之零丁。
庶幾馀齡,永終孝思。
幽無鬼責,明無人非。
皇天降鑒,實所矜懷。
鬼神有知,亦宜所哀。
今爾乃敢為椰榆,詭譎音聲。
胡然而至,亦胡然而鳴。
其能先事而告報,冀我有以弭防耶。
其將告我以吉祥之應耶,其終果出于不祥者耶。
爾無我祟,我無爾尤。
爾宜速去,毋我怨尤。
不然,則吾將操強弓毒矢。
以與爾從事于林間以相讎也,鵂鹠于是。
舉首奮翼,欲語而默。
口不能言,請對以臆曰。
子其以我為真不祥者耶,我固未也。
我受命上帝,亦稟形氣。
周于人寰,伺察禍福。
憂人之憂,急人之急。
人有隱慝,我先警告。
山精水妖,無俾作忒。
門神戶靈,亦叱亦呵。
咸受其職,使安厥家。
彼昏不知,焉識其然。
山木自仇,膏火自煎。
醉生夢死,幾千萬億。
余音嘵嘵,聽我藐藐。
不知慮此,反余來嚇。
由我則災變?yōu)橄?,不由我則反祥為孽。
知我者,謂我為憂人之禍。
不知我者,指我為不祥之幾。
逐我令去,小黠大癡。
雖然,吾嘗聞之。
禍福相乘,吉兇同域。
合散消息,焉有其極。
侏儒登庸,尼父遑遑。
盜蹠壽終,顏回早殤。
福善禍淫,固亦難量。
是故達士大觀,至人無欲。
智者委性命之脩短,君子任時運之通塞。
喪之不以為恨,得之不以為榮。
放懷于無為之地,游神于至道之精。
如此則可以超洪濛,混希夷。
寥寂而莫我知,聊與道而同歸。
又何必責予之不祥,逐我以速去哉。
俗士不可與語道,吾將去子而遐舉。
隴西子于是悠然心解,入門
處寂
。
發(fā)燭而書,記予之作。
普德窟
(辛卯)
清 ·
金時保
七言律詩
縹緲禪庵穴望西,高僧去后尚云梯。
架虛多見浮屠幻,
處寂
唯容古佛棲。
鶴叫歸云過銅柱,龍噓飛雨濕璇題。
回頭卻愛香爐缺,天逸臺來檻外低。
恭和御制消夏十詠元韻
其二
蟬
清 ·
沈德潛
五言律詩
逸韻響松簧,閒園日正長。
噪林喧
處寂
,移樹定中忙。
斂翼含疏雨,殘聲曳夕陽。
幾先能早避,窺伺任螳螂。
共 13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