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全唐文·卷四百五十三【生卒】:746—822 【介紹】: 唐華州華陰人。嚴挺之從孫。代宗大歷八年進士,累佐使府。德宗貞元中,由侍御史充宣歙團練副使。后掌宣歙留后,傾府藏以進獻。尋授檢校工部尚書,兼太原尹,充河?xùn)|節(jié)度使。憲宗元和初,以平楊惠琳功,拜司空,封扶風(fēng)郡公。元和四年,入拜尚書右仆射。綬為吏有方略,然銳于勢利,不存名節(jié),人士薄之。以事為御史劾,出鎮(zhèn)荊南,進封鄭國公。吳元濟叛,授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尋加淮西招撫使,經(jīng)年無尺寸功。乃拜太子少保代歸。久之,進位太傅,卒。
綬。長慶元年官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司空兼太子少保。
人物簡介
全唐文·卷六百九十二【生卒】:746—821 【介紹】: 唐平州盧龍人,字安道,本名興。田廷玠子,田承嗣侄。憲宗元和七年魏博節(jié)度使田季安死,弘正為眾擁立,聽命于朝,繼任節(jié)度使。吳元濟叛,出兵討伐。后逼使成德節(jié)度使王承宗歸唐,又討平平盧淄青節(jié)度使李師道,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元和十五年詔拜成德軍節(jié)度使。次年為原成德軍都兵馬使王庭湊所殺。謚忠憫。
宏正本名興。字安道。平州人。田季安時為衙內(nèi)兵馬使。季安死。眾請宏正為帥。與將吏約。請歸六州版籍于朝。然后視事。憲宗嘉之。加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工部尚書魏州大都督府長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國沂國公。充魏博節(jié)度觀察處置度支營田等使。乃賜今名。元和十四年加檢校司徒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進侍中。穆宗立。王承元以成德軍請帥。詔宏正兼中書令為節(jié)度使。長慶元年。為王庭湊所害。年五十八。冊贈太尉。謚忠憫。
人物簡介
【生卒】:755—823 【介紹】: 唐宋州楚丘人。始從宣武軍為牙將。后從烏重胤討吳元濟,以功授棣州刺史,封陳留郡王。累拜沂州刺史、沂兗海觀察使。其間于兗立學(xué)宮講誦。李齊叛,華率兵破之。后徙鎮(zhèn)義成軍,卒于鎮(zhèn)。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生卒】:758—815 【介紹】: 唐河南緱氏人,祖籍并州文水。字伯蒼。武平一孫。曾祖武載德,為武則天族弟。德宗建中四年進士。歷官比部員外郎、左司郎中、御史中丞。憲宗元和二年,拜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判戶部事。封臨淮郡公,出為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儉己寬民,比三年,上下完實。八年,還朝秉政,力主削藩。十年,裴度用兵淮西討吳元濟,王承宗請赦元濟,元衡叱之。未幾,被李師道所遣刺客刺死。有《臨淮詩集》。
【生卒】:758—815 字伯蒼,緱氏(今河南偃師東南)人。武則天曾侄孫。德宗建中四年(783)登進士第。歷監(jiān)察御史、華原縣令、比部員外郎、右司郎中、御史中丞。憲宗元和二年(807)拜門下侍郎、平章事,封臨淮郡公。旋出為西川節(jié)度使。八年復(fù)入相。因力主削藩,遭藩鎮(zhèn)忌恨,十年六月早朝,為淄青藩帥李師道遣刺客殺害。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其詩藻思綺麗,琢句精妙。張為《詩人主客圖》奉為“瑰奇美麗主”。魏泰以為“武元衡律詩勝古詩,五字句又勝七字”(《臨漢隱居詩話》)?!?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2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詩2首。唐詩匯評
武元衡(758-815),字伯蒼,河南緱氏(今河南洛陽東南)人。建中四年(783),登進士第。累辟使府。貞元中,歷監(jiān)察御史、華原令、比部員外郎。貞元末,遷御史中丞。永貞中,貶右庶子,復(fù)為御史中丞。元和二年正月,自戶部侍郎拜門下侍郎、平章事。十月,授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八年,復(fù)征為相。十年六月,因力主對藩鎮(zhèn)用兵,被藩鎮(zhèn)遣刺客殺害。元衡工五言詩,當(dāng)世流傳,往往被于管弦。有《武元衡集》十卷,己佚?!?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二卷。黃鶴樓志·人物篇
武元衡(758~815) 唐代官員、詩人。字伯蒼,唐代河南緱氏(今河南偃師)人,武則天玄侄孫。建中四年(783)進士,歷官御史中丞、戶部侍郎、門下平章事、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八年復(fù)為宰相。后遇刺身亡,贈司徒,謚忠憫?!?a target='_blank'>全唐詩》錄其詩197首,有《臨淮集》《武元衡集》。所作七律《送田三端公還鄂州》,“鄂州雜詩碑”錄存。全唐詩補逸
武元衡字伯蒼,河南緱氏人。憲宗朝宰相,元和十年六月癸卯早朝,為盜所害,年五十八。補詩一首。全唐文·卷五百三十一
元衡字伯蒼。河南緱氏人。舉進士。德宗朝遷御史中丞。元和二年由戶部侍郎拜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檢校吏部尚書。充劍南節(jié)度使。封臨淮郡公。八年復(fù)知政事。王承宗上疏請赦吳元濟。使人白事中書。元衡叱其悖慢。承宗怒。使盜害之。贈司徒。謚忠憫。
作品評論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生卒】:758—836 【介紹】: 唐懷州溫人,字匡諫。少驍銳。累歷滕、豐、沛、狄四鎮(zhèn)將。憲宗元和間討吳元濟,伐李師道,以功進侍御史、御史中丞。穆宗長慶初平河朔亂,詔充武寧軍節(jié)度使。文宗大和初,平李同捷叛,詔拜檢校司徒、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冊拜太傅,封雁門郡王,進兼侍中。改忠武、河中、宣武三節(jié)度。卒。
【生卒】:758—836 字匡諫,懷州溫(今河南溫縣)人。德宗建中二年(781)為徐州鎮(zhèn)將,累立戰(zhàn)功。憲宗元和十五年(820)遷沂州刺史。穆宗長慶元年(821)任武寧軍節(jié)度副使,二年逐節(jié)度使崔群。朝廷無奈授節(jié)鉞。文宗大和三年(829)封雁門郡王。六年徙忠武軍節(jié)度使,七年移鎮(zhèn)河中,九年移鎮(zhèn)宣武。開成元年(836)卒。生平見《舊唐書》、《新唐書》本傳?!?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首。
人物簡介
全唐文·卷五百四十六【生卒】:761—827 【介紹】: 唐張掖人,字保君。烏承玼子。少為潞牙將,兼左司馬。節(jié)度使盧從史討王承宗,私下通敵,重胤縛之帳下,以功擢懷州刺史、兼河陽節(jié)度使,封張掖郡公。后又參與平淮西吳元濟,累官橫海、天平、滄景等鎮(zhèn)節(jié)度使。文宗初,拜司徒。卒謚懿穆。
重允字保君。少為潞州牙將。累遷河陽節(jié)度使。封張掖郡公。以討吳元濟功加檢校尚書右仆射。轉(zhuǎn)司空。進邠國公。長慶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文宗初自天平軍節(jié)度移鎮(zhèn)兗海。加太子太師。兼領(lǐng)滄景。卒年六十七。贈太尉。謚曰愨。
人物簡介
【介紹】: 唐陳留人。裴度討蔡州,遣昭說吳元濟,辭不撓。師還,從鎮(zhèn)太原,拜石州刺史。及度被斥,昭亦罷歸。與李涉等客居長安,遂生怨望。與宰相李逢吉有隙,為逢吉構(gòu)陷冤死。
人物簡介
【生卒】:764—833 【介紹】: 唐人。少孤,有才略,及冠,漂蕩江嶺之表,縱游放言,人謂之狂生。吳少誠據(jù)蔡州,元卿白衣謁見,辟為從事。后為兇黨所構(gòu),乃潛奉朝廷。吳元濟立,元卿以蔡州盈虛條奏,其妻及四男并為元濟所殺。憲宗元和末,授光祿少卿。穆宗長慶初,授涇原渭節(jié)度觀察等使,置屯田五千頃。營田成,移為河陽三城節(jié)度觀察使,尋加檢校司空。官終太子太保。性憸巧,所至聚斂,諧結(jié)權(quán)近,故累更方任。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生卒】:765—832 【介紹】: 唐京兆華原人,字寬,又字起之。德宗貞元中登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授校書郎,召為吏部郎中。憲宗好武功,數(shù)出游畋,公綽奏《太醫(yī)箴》以諷,尋拜御史中丞。李吉甫復(fù)當(dāng)國,出為湖南觀察使。討吳元濟,每戰(zhàn)輒克。文宗時累官河?xùn)|節(jié)度使,與沙陀和睦相處。以病乞代,授兵部尚書。卒謚元。
【生卒】:768—832 字寬,小字起之。京兆華原(今陜西耀縣)人。柳公權(quán)之兄。德宗貞元元年(785)登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授秘書省校書郎。四年再登是科,授渭南尉。憲宗元和二年(807)為西川營田副使兼成都少尹,曾與武元衡、裴度等為《中秋夜聽歌聯(lián)句》。后歷吏部郎中、鄂岳觀察使、京兆尹、刑部侍郎、鹽鐵轉(zhuǎn)運使、御史大夫、兵部尚書等職。文宗大和六年(832)卒,謚成,一說謚元。家富藏書,工翰墨,屬文典正,不尚浮靡。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3首。全唐文·卷五百四十四
公綽字寬。小字起之。京兆華原人。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再登賢良方正科。累拜御史中丞。元和中遷兵部侍郎兼御史大夫。長慶三年改尚書左丞檢校戶部尚書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敬宗朝歷刑部尚書。大和四年為河?xùn)|節(jié)度使。徵為兵部尚書。卒年六十八。贈太子太保。謚曰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