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換
詩社
詩詞書店
人物:
僧道悟
相關人物:
共 6 位
。
共 27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兵后經(jīng)永安法空寺寄
悟禪師
(其寺,賊所焚。)
唐 ·
皎然
七言律詩
引用典故:
火宅
常說人間法自空,何言出世法還同。
微蹤舊是香林下,馀燼今成
火宅
中。
后夜
池心
生素月,春天樹色起悲風。
吾知世代相看盡,誰悟浮生似影公。
詣開
悟禪師
問心法次第寄韓郎中
唐 ·
獨孤及
五言律詩
障深聞道晚,
根鈍
出塵難。
濁劫
相從慣,迷途自謂安。
得知身垢妄,始喜
額珠
完。
欲識真如理,君嘗法味看。
唐故洪州開元寺石門道一禪師塔銘
中唐 ·
權德輿
四言詩
鐘陵之西曰海昏。海昏南鄙有石門山。禪宗大師馬氏塔廟之所在也。門弟子以德輿嘗游大師之藩。俾文言而楬之曰。三如來身以大慈為之本。六波羅密以般若為之鍵。非上德宿殖者。惡乎至哉。大師法諱道一。代居德陽。生有異表。幼無兒戲。嶷如山立。湛如川渟。舌廣長以覆準。足文理而成字。全德法器。自天授之。嘗以為九流六學。不足經(jīng)慮。局然理世之具。豈資出世之方。惟度門正覺。為上智宅心之域耳。初落發(fā)于資中。進具于巴西。后聞衡岳有讓禪師者。傳教于曹溪六祖。真心超詣。是謂頓門。跋履造詣。一言懸解。始類顏子。如愚以知十。俄比凈名。默然于不二。又以法惟無住?;嚯S方。嘗禪誦于撫之西里山。又南至于處之龔公山。攫搏者馴。悍戾者仁。瞻其儀相。自用丕變。刺史今河南尹裴公。久于稟奉。多所信向。由此定惠。發(fā)其明誠。大歷中。尚書路冀公之為連帥也。舟車旁午。請居理所。貞元二年。成紀李公以侍極司憲。臨長是邦。勒護法之誠。承最后之說。大抵去三以就一。舍權以趨實。示不遷不染之性。無差別次第之門。常曰。佛不遠人。即心而證。法無所著。觸境皆如。豈在多歧。以泥學者。故夸父吃詬。求之愈疏。而金剛醍醐。正在方寸。于是解其結。發(fā)其覆。如利刃之破罥索。甘露之灑稠林。隨其義味??斓蒙评摺?蓜俚涝铡;壖戎堋u米鴪蟊M。時貞元二年四月庚辰。春秋八十。夏臘六十。前此以石門清曠之境。為宴默終焉之地。忽謂入室弟子曰。吾至二月當還。爾其識之。及是委化。如合符節(jié)。當夾鐘發(fā)生之候。葉拘尸薪火之期。緇素幼艾。失聲望路。渡涸流而法雨滂灑。及山門而天香紛靄。天人交際。昧者不知。沙門惠海智藏鎬英志賢智通
道悟
懷暉惟寬智廣崇泰惠云等。體服其勞。心通其教。以為吾師真心湛然。與虛空俱。惟是體魄?;癁樯崂t西方之故事傳焉。不可已也。乃率吁其徒。從茶毗之法。珠圓玉潔。煜耀盈升。建茲嚴事。眾所瞻仰。至七年而功用成。竭誠信。故緩也。德輿往因稽首。粗獲擊蒙。雖飛鳥在空。莫知近遠。而法云覆物。已被清涼。今茲銘表之事。敢拒眾多之請。銘曰。
達摩心法,南為曹溪。
頓門巍巍,振拔沈泥。
禪師宏之,俾民不迷。
九江西部,為一都會。
亦既戾止,元津橫霈。
慈哀攝護,為大法礪。
五滓六觸,翳然相蒙。
直心道場,決之則通。
隨器受益,各見其功。
真性無方,妙道不竭。
顧茲夢幻,亦有生滅。
微言
密用
,煥如昭晰。
過去諸佛,有修多羅。
心能悟之,在一剎那。
何以寘哀,茲窣堵波。
春晚喜
悟禪師
自琉璃上方見過
唐 ·
無可
五言律詩
琉璃師到城,談性外諸經(jīng)。
下嶺雪霜在,近人林木清。
苔痕深草履,瀑布滴銅瓶。
樂問山中事,宵言徹曉星。
唐故左街僧錄內(nèi)供奉三教談論引駕大德安國寺上座賜紫方袍大達法師元秘塔碑銘
唐 ·
裴休
四言詩
元秘塔者。大法師端甫靈骨之所歸也。于戲。為丈夫者。在家則張仁義禮樂。輔天子以扶世導俗。出家則運慈悲定慧。佐如來以闡教利生。舍此無以為丈夫也。背此無以為達道也。和尚其出家之雄乎。天水趙氏。世為秦人。初母張夫人夢梵僧謂曰。當生貴子。即出囊中舍利使吞之。及誕。所夢僧白晝?nèi)肫涫?。摩其頂曰。必當大宏法教。言訖而滅。既成人。高顙深目。大頤方口。長六尺五寸。其音如鐘。夫將欲荷如來之菩提。鑿生靈之耳目。固必有殊祥奇表歟。始十歲。依崇福寺
道悟禪師
為沙彌。十七正度為比邱。隸安國寺。具威儀于西明寺照律師。稟持犯于崇福寺升律師。傳唯識大義于安國寺素法師。通涅槃大旨于福林寺崟法師。復夢梵僧以舍利滿琉璃器使吞之。且曰。三藏大教。盡貯汝腹矣。自是經(jīng)律論無敵于天下。囊括川注。逢原委會。滔滔然莫能知其畔岸矣。夫將欲伐株杌于情田。雨甘露于法種者。固必有勇智宏辯歟。無何。謁文殊于清涼。眾圣皆現(xiàn)。演大經(jīng)于太原。傾都畢會。德宗皇帝聞其名徵之。一見大悅。常出入禁中。與儒道議論。賜紫方袍。歲時錫施。異于他等。復詔侍皇太子于東朝。順宗皇帝深仰其風。親之若昆弟。相與臥起。恩禮特隆。憲宗皇帝數(shù)幸其寺。待之若賓友。常承顧問。注納偏厚。而和尚符彩超邁。詞理響捷。迎合上旨。皆契真乘。雖造次應對。未嘗不以闡揚為務。繇是天子益知佛為大圣人。其教有大不思議事。當是時。朝廷方削平區(qū)夏??`吳斡蜀。潴蔡蕩鄆。而天子端拱無事。詔和尚率緇屬迎真骨于靈山。開法場于秘殿。為人請福。親奉香燈。既而刑不殘。兵不黷。赤子無愁聲。蒼海無驚浪。蓋參用真宗以毗大政之明效也。夫將欲顯大不思議之道。輔大有為之君。固必有冥符元契歟。掌內(nèi)殿法儀。錄左街僧事。以摽表凈眾者。凡一十年。講涅槃唯識經(jīng)論。位處當仁。傳授宗主。以開誘道俗者。凡一百六十座。運三密于瑜伽。契無生于悉地。日持諸部十馀萬遍。指凈土為息肩之地。嚴金經(jīng)為報法之恩。前后供施數(shù)十百萬。悉以崇飾殿宇。窮極雕繪。而方丈匡床。靜慮自得。貴臣盛族。皆所依慕。豪俠工賈。莫不瞻向。薦金寶以致誠。仰端嚴而禮足。日有千數(shù)。不可殫書。而和尚即眾生以觀佛。離四相以修善。心下如地。坦無邱陵。王公輿臺。皆以誠接。議者以為成就常不輕行者。唯和尚而已。夫將欲駕橫海之大航。拯迷途于彼岸者。固必有奇功妙道歟。以開成元年六月一日。西向右脅而滅。當暑而尊容若生。竟夕而異香猶郁。其年七月六日。遷于長樂之南原。遺命茶毗。得舍利三百馀粒。方熾而神光月皎。既燼而靈骨珠圓。賜謚大達。塔曰元秘。俗壽六十七。僧臘四十八。門弟子比邱比邱尼約千馀輩。或講論元言?;蚣o綱大寺。修禪秉律。分作人師。五十其徒。皆為達者。嗚呼。和尚果出家之雄乎。不然。何至德殊祥如此其盛也。承襲弟子義均自政正言等。克荷先業(yè)。虔守遺風。大懼徽猷有時堙沒。而閤門使劉公。法緣最深。道契彌固。亦以為請。愿播清塵。休嘗游其藩。備其事。隨喜贊嘆。蓋無愧辭。銘曰。
賢劫千佛,第四能仁。
哀我生靈,出經(jīng)破塵。
教網(wǎng)高張,孰辯孰分。
有大法師,如從親聞。
經(jīng)律論藏,戒定慧學。
深淺同源,先后相覺。
異宗偏義,孰正孰駮。
有大法師,為作霜雹。
趣真則滯,涉?zhèn)蝿t流。
象狂猿輕,鉤檻莫收。
柅制刀斷,尚生瘡疣。
有大法師,絕念而游。
巨唐啟運,大雄垂教。
千載冥符,三乘迭耀。
寵重恩顧,顯闡贊導。
有大法師,逢時感召。
空門正辟,法宇方開。
崢嶸棟梁,一旦而摧。
水月鏡像,無心去來。
徒令后學,瞻仰徘徊。
逍遙詠
其十三
北宋 ·
趙炅
五言律詩
礦鍊真金色
⑴
,菩提道果成
⑵
。
仙人持忍辱
⑶
,胥國福眾生
⑷
。
教法堪依信
⑸
,勤修猛要精
⑹
。
若能功行滿
⑺
,故是達三清
(原注:
道悟
真一,身合虛無。自然脫屣塵區(qū),必達三清者也。)
。
⑴ 原注:礦藏真金,烹而鍊之,色煥然矣,如凡身蘊圣性也。
⑵ 原注:菩提,覺也。覺號圓滿,成佛道果,猶真金出礦矣。
⑶ 原注:佛于往昔,作忍辱仙,節(jié)節(jié)解時,不生嗔恨者也。
⑷ 原注:華胥清凈,黃帝夢之,見彼國人不知親己,不知疏物,受用自然,福莫大也。
⑸ 原注:圣人所說,謂之教法??耙揽巴?,信之奉之也。
⑹ 原注:恭勤修習,誨人不倦。精而行之,善弗能及者也。
⑺ 原注:陰德廣施,功行濟物。有始有卒,道自符合矣。
偈頌七十六首
其四十一
南宋 ·
釋師范
雪山六年凍不死,一麻一麥餓不死。
無端更
道悟
明星,跶倒至今扶不起。
普賢蹙頞,文殊偷喜
(臘八)
。
蛻庵歲晏百憂薰心排遣以詩乃作五首其五
元 ·
張翥
五言律詩
久悟
無生法
,從容與化遷。
機忘槔俯仰,
道悟
蜜中邊。
宇縣猶多壘,干戈已十年。
吾惟待其定,歸種故山田。
挽道元上人二首
其一
元 ·
陳鎰
五言律詩
久玩林泉月,今乘古峽風。
身遺萬劫永,
道悟
一塵空。
寒竹留枯節(jié),幽花落舊叢。
惟馀行誦處,山意遠無窮
(寺樓扁山意)
。
寄胡仲孚
元末明初 ·
戴良
七言律詩
客里游從近十年,一時朋舊羨君賢。
學通上古長桑術,
道悟
《南華》散櫟篇。
交久直看書似筍,愛深時借筆如椽。
白頭歸倚西風立,一度相思一惘然。
共 27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