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人物:
夏噩
相關(guān)人物:
共 2 位
。
共 8 首
送夏八赴南陵
北宋 ·
沈遼
老夫久客三湘水,歸來喜食江南鱭。
白云猶識舊山川,青眼多慚老兄弟。
當(dāng)時親友半不在,中表相存如夢寐。
公酉
冢上春草生,白眉始與君相際。
高堂老人八十一,不間
(四庫本作問)
衰微論末契。
招我卜宅居其旁,自顧麋鹿何由系。
春風(fēng)引我齊山行,穿云踏石構(gòu)巢橧。
相見常無一樽酒,山中枯淡令人憎。
涼風(fēng)未至正苦熱,君忽佩印臨南陵。
南陵相去五舍近,馬蹄車轍常相仍。
安輿?衣得榮養(yǎng),況有大舸如飛鵬。
步上南山一延首,江風(fēng)浩浩云騰騰。
舟經(jīng)池州先寄
夏寺丞
(
公酉
)
北宋 ·
郭祥正
去年收帆貴池口,聞君高歌撞玉斗。
今朝至自大湖南,五溪新事為君談。
一年往返七千里,鄉(xiāng)國生還真可喜。
君家白醪應(yīng)已熟,正好齊山泛黃菊。
夏公酉
家藏老高村田樂教學(xué)圖
北宋 ·
郭祥正
高生妙畫世所知,君藏兩幅尤瑰奇。
春回老柳未全綠,和氣盎盎微風(fēng)吹。
負暄當(dāng)案誰氏子,坐以訓(xùn)詁傳童兒。
麻鞋破穿十指露,纻衫短袖烏巾攲。
眼吻開張手捉筆,叱怒底事?lián)P其威。
兩童分爭迭相挽,彼二稚子傍觀窺。
一童獨臥守書卷,性習(xí)已見分醇醨。
皤然老叟醉兀兀,二孫側(cè)立猶扶持。
馀皆伶官雜村妓,插笛放鼓陳威儀。
三犬奔來吠欲齧,二人驚顧方攢眉。
伶家有子少亦黠,兩手據(jù)鞍驢載之。
尊卑向背極精妙,精妙得以意思惟。
田翁豐年固取樂,又能教子勤書詩。
德澤涵濡賦斂絕,致我鼓腹咸熙熙。
畫工亦畫太平事,誰欲擾之生亂離。
高生高生,不獨愛爾之妙筆,對此頗思三代時。
望九華山寄
夏公酉
北宋 ·
郭祥正
扁舟溯南江,群山漸秀發(fā)。
遙瞻九華峰,點點出天末。
迤邐見雄奇,平地犀尖拔。
夕陽凝紫煙,仙簪聚鴉發(fā)。
又疑碧蓮花,倒插黃金闕。
想像終未工,靈襟謾超越。
矧彼山中人,了與塵事絕。
采秀既忘年,道授飛仙說。
世間名任高,物外緣皆滅。
百憂眷薄祿,我輩志已屑。
趨榮羞捷途,就卑老剛節(jié)。
雅知名山樂,勇往胡未決。
此興待君論,青衫可偕裂。
贈
夏公酉寺丞
北宋 ·
郭祥正
秋浦明似鏡,九華碧參天。
秀色動南斗,乃生名世賢。
卓越
夏夫子
,其才文武全。
一覽無復(fù)遺,萬卷能口傳。
奏書黃金闕,坐可安二邊。
功名初自許,世路多回邅。
亭亭出林干,暴為狂風(fēng)纏。
乘槎往滄海,怒濤觀大川。
還聞上南岳,闊步從飛仙。
解衣祝融峰,濯足天池淵。
下視白日沒,九州渺蒼煙。
傾罍吊屈賈,汝道吾未然。
胡為奪浩氣,慘淡趨重泉。
冥心想太古,妙理追淳源。
白云起歸興,卻泛千丈船。
少泊姑溪頭,春林聽杜鵑。
謝李跡已往,高風(fēng)在遺編。
浮魂試一招,相望誰后先。
伊余亦何人,謬拍洪崖肩。
放身逍遙鄉(xiāng),致主知何緣。
斯時方泰熙,薰風(fēng)播朱弦。
奇才森大庭,拔茅茹相連。
豈聞卞氏璧,指以微瑕捐。
愿取魋倉徒,投北首可懸。
嘆息比不足,浩歌成此篇。
哭
夏寺丞公酉
北宋 ·
郭祥正
齊山郁愁煙,鏡潭墜孤月。
佳人去不還,生別成死別。
有才曾未施,負冤終莫雪。
世情多反覆,美玉不如鐵。
無路攀魂車,隔江寄清血。
王中甫哀辭,并敘
(1084年)
北宋 ·
蘇軾
七言律詩
仁宗朝以制策登科者十五人,軾忝冒時,尚有富彥國、張安道、錢子飛、吳長文、
夏公酉
、陳令舉、錢醇老,并王中甫與家弟轍,九人存焉??拗懈τ诿苤?,作詩吊之,則子飛、長文、令舉歿矣。又八年軾自黃州量移汝海,與中甫之子沇之相遇于京口,相持而泣,則十五人者,獨三人存耳,蓋安道及軾與家弟而已。嗚呼悲夫。乃復(fù)次前韻,以遺沇之,時沇之亦以罪謫家于錢塘云。
生芻不獨比前人,束藁端能廢謝鯤。
子達想無身后念,吾衰不復(fù)夢中論。
已知
毅、豹
為均死,未識
荊、凡
定孰存?
堪笑東坡癡鈍老,區(qū)區(qū)猶記刻舟痕。
酉谷雜詠
其五十一
寫字石
清 ·
權(quán)萬
五言絕句
白石平且廣,只在南川汀。
時有雪松子,來寫黃庭經(jīng)。
按:(后識)嗚呼。此吾伯父雪齋
公酉
谷雜詠也。萬既承命和韻。而蕪拙之作。多所不愜。煩公三索。不敢遽出。及公感疾之后。則雖欲一進經(jīng)覽而勢不可得。詩稿在袖。手屬公纊。嗚呼痛哉。夫布綿不可以同機。珠礫不可以共器。淺拙之句。何敢齒編于公詩。第念當(dāng)日謬屬之意。蓋欲交編錯書。如輞川雜詠之例。作一山間故事。遂不揆猥踰。謹編如古。至于石坊皋楠臺等六首。公所不制而亦收錄末端者。恨不得經(jīng)公品題。而亦欲使后人知巖泉間亦有此等名目耳。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