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趙高

相關(guān)人物:共 14 位。
共 75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疾幸詩 北魏 · 陽固
四言詩
彼諂諛兮,人之蠹兮。
刺促昔粟,罔顧恥辱。
以求媚兮,邪干側(cè)入。
如恐弗及,以自容兮。
志行偏小,好習(xí)不道。
朝挾其車,夕承其輿。
或騎或徒,載奔載趨。
或言或笑,曲事親要。
正路不由,邪徑是蹈。
不識大猷,不知話言。
其朋其黨,其徒實繁。
有詭其行,有佞其音。
籧篨戚施,邪媚是欽。
既讒且姤,以逞其心。
是信是任,亂是以多。
其始不慎,末如之何。
習(xí)習(xí)宰嚭,營營無極。
梁丘寡智,王鮒淺識。
伊戾息夫,異世同力。
江充趙高,甘言似直。
豎刁上官,擅生羽翼。
乃如之人,僣爽其德。
豈徒喪邦,又亦覆國。
嗟爾中下,其親其昵。
不謂其非,不覺其失。
好之有年,寵之有日。
我思古人,心焉若疾。
百凡君子,宜其慎矣。
覆車其鑒,近可信矣。
言既備矣,事既至矣。
反是不思,維塵及矣(同上)。
悔賦 南梁 · 蕭綱
夫機(jī)難預(yù)知,知機(jī)者上智,智以運己,迷己者庸夫。故易曰,吉兇悔吝,生乎動者也。又曰,悔吝者,憂虞之象也。傳云,九德不愆,作事無悔。是以鄭國盜多,太叔之恨表,衛(wèi)風(fēng)義失,宣公之刺彰,無將詠興,壟事書作,季文再思而未可,南容三復(fù)而不暇。余以固陋之資,慎履冰之誡,竊服楚王之對,每徵后稷之詩,觸類而長,乃為賦曰。
默默不怡,恍若有遺,四壁無寓,三階寡趣。
月露澄曉,風(fēng)柳悲暮。
庭鶴雙舞,檐鳥獨赴。
帢岸林宗之巾,憑南郭之幾。
玄德之眊聊縈,子安之嘯時起。
靜思悔吝,鋪究前史吊古傷今,驚憂嘆杞。
成敗之蹤,得失之理。
莫不關(guān)此,令終由乎謀始,棄夸言于頓丘,重前非于蘧子。
跡夫履車之人,豈止一途而已。
至如秦兼四海之尊,握天下之富。
混一車書,鞭笞宇宙。
胡亥之寄已危,萬代之祀難構(gòu)。
阿衡失責(zé)成之所,趙高秉棟梁之授。
拒諫逞刑,戮宰誅守。
矜上林之戲馬,嘉長楊之射獸。
囁呫禁中之言,欺侮山東之寇。
及其祠崇涇水,作釁夷宮。
徒希與妻子伍,下愿與黔首同。
信殪絕于兇丑,何前謀之不工?
至如下相項籍,才氣過人。
拔山靡類,扛鼎絕倫。
聲駕盛漢,勢壓馀秦。
鉅鹿有動天之卒,轅門有屈膝之賓。
既刓有功之印,亦疑奇計之臣。
唱雞鳴于垓下,泣悲歌于美人。
抱烏江之獨愧,分漢騎之馀身。
郭君失位,徒馭而亡。
尚悲殘糗,獨飲馀漿。
枕畚空臥,伏軾懷傷。
魂飄原野,骨餌豺狼。
楚王刻鶴,播徙南地。
鐃管徒鳴,才人空置。
豈輜車之足榮,匪射獵之娛意?
幽泉斯即,白日何冀。
寧喜納君,恃功肆寵。
衛(wèi)侯厭黷,忠臣憤勇。
昏迷靡悟,敗不虐踵。
商君被執(zhí),李斯赴收。
身居闕下,命厄秦囚。
追傷用法之弊,還思不諫之尤。
亦何解于今酷,終無追于昔謀。
伯卓跋扈,豺目為輔。
弒君鴆子,誅李害杜。
鬻恩販寵,怨庶虐人。
蔽朝政之聰察,害上書之烈臣。
榮昵子于阿尹,肆貪濁之淫威,樹奸黨于宮禁,察人主之纖微,卒其膏鈇潤鋮。
置纏逢徽,閏武關(guān)逸。
才為時出,陸離儒雅,照爛文筆。
江東起吞并之籌,幽州著懷遠(yuǎn)之術(shù)。
運鐘毀冕,時屬傾顛;
鋪鳴水闊,日黑山遷。
留卞之謀決,忠良之戮已纏。
臺耀之災(zāi)雖啟,鷦鷯之賦徒然。
士衡文杰,綽有余裕;
氣含珠璧,情蘊云霧。
志闕沉隱,心耽進(jìn)趣。
倔茲猛眾,臨此勁兵。
抗言孟玖,肆此孤貞。
箋辭已切,墨幔徒榮。
表殞河上,心憶華亭。
苦夫揚惲狂言,灌夫失志,卒其殞命埋軀,傷形屬吏。
周君飲后,裴子酣狂,靳固紀(jì)瞻之妾,眠臥季倫之房,亦足以魂驚神爽,悔結(jié)嫌彰。
已矣哉!
波瀾動兮昧前期,庸夫蔽兮自欺,不遠(yuǎn)而復(fù)幸無嗤,建功立德有?;?,胸馳臆斷多失之,前言往行可為師。
引用典故:乘潮 上蔡蒼鷹 首陽 張翰 投湘 華亭鶴 李斯
有耳莫洗潁川水,有口莫食首陽
含光混世貴無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觀自古賢達(dá)人,功成不退皆殞身。
子胥既棄吳江上,屈原終投湘水濱。
陸機(jī)才多(集作雄才)豈自保,李斯稅駕苦不早(李斯:秦上蔡人。嘗從荀卿學(xué)。始皇既定天下,斯為丞相,定郡縣之制,下禁書令,變籀文為小篆。始皇崩,斯聽趙高計,矯詔殺扶蘇二世。二世立,趙高用事,與斯互忌,乃誣斯子由通盜,腰斬咸陽市,夷三族?!鹛接[:「史記曰:『李斯臨刑,思牽黃犬,臂蒼鷹,出上蔡東門,不可得矣?!弧箍冀癖臼酚浝钏箓髦?,無臂蒼鷹字,而太白詩中屢用其事,當(dāng)另有所本。)。
華亭鶴詎可聞,上蔡蒼鷹何足道?
君不見吳中張翰(一作真)達(dá)士(集作生),秋風(fēng)忽憶江東行。
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后千載名。
⑴ 高士傳:「堯之讓許由也,由以告巢父,巢父曰:『汝何不藏汝形,藏汝光?若非吾友也?!粨羝溻叨轮?。由悵然不自得,乃過清泠之水,洗其耳曰:『向聞貪言,負(fù)吾友矣!?!凰烊?,終身不相見。
⑵ 史記伯夷列傳:「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于首陽山,采薇而食之?!顾麟[:「薇,蕨也?!?/div>
⑶ 無名:老子:「無名之樸,亦將不欲?!?/div>
⑷ 子胥,伍子胥。春秋楚人。名員,父奢,兄尚,為平王所殺,子胥奔吳,仕行人,佐吳王闔廬伐楚,五戰(zhàn)而入楚都郢。時平王已卒,子胥掘墓鞭尸,以報父兄之仇。闔廬伐越,傷指卒,子夫差立,伐越,大破之。越王句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諫不聽。其后屢請謀越,亦不納。太宰嚭得越賄,讒之,夫差賜子胥屬鏤之劍,曰:「子以此死?!棺玉阒^其舍人曰:『抉吾眼懸諸吳東門,以觀越人之入滅吳也?!鼓俗詣q死,后九年,越果滅吳?!饏窃酱呵铮骸竻峭趼勛玉阒购抟?,乃使人賜屬鏤之劍,子胥……伏劍而死,吳王乃取子胥尸,盛以鴟夷(革囊也)之器,投之于江中。」國語。吳語:「申胥將死,曰:『而懸吾目于東門,以見越之入也?!煌鯌C曰:『孤不使大夫得有見也?!荒耸谷∩犟阒?,盛以鴟夷而投之于江。」
⑸ 屈原:戰(zhàn)國楚人,名平,別號靈均,博聞強(qiáng)記,明于治亂,仕楚為三閭大夫。懷王重其才,靳尚輩譖而疏之,原憂愁幽思,而作離騷,冀王感悟。襄王時復(fù)用讒,謫原于江南,原作漁父諸篇以見志,尋自沉汨羅而死。
⑹ 陸機(jī):晉吳郡人,字士衡。服膺儒術(shù),詞藻宏麗。祖遜,父抗,世仕吳。吳亡,機(jī)閉門勤學(xué),作辯亡論二篇,以述吳之興亡,及其祖若父之功績。太康末,與弟云俱入洛,造太常張華。華曰:「伐吳之役,利獲二俊。」后事成都王穎,受命討長沙王乂,拜大將軍,授河北大都督。軍敗被譖,穎使收機(jī),機(jī)曰:「華亭鶴唳,可復(fù)聞乎?」遂遇害。有陸平原集。
⑺ 張翰:晉書卷九二張翰傳:「齊王囧辟為大司馬東曹掾,囧時秉權(quán),‥‥‥翰因見秋風(fēng)起,乃思吳中菰菜莼羹、鱸魚膾,曰:『人生貴適志,何能羈宦數(shù)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翰任心自適,不求當(dāng)世,或謂卿乃可縱適一時,獨不為身后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時一杯酒。』時人貴其曠達(dá)。」
受命寶在昔曰傳國璽。自秦始皇有焉。蓋取夫一世二世。傳于無窮。故有傳國之號。歷兩漢至于陳隋。隋煬帝之遇禍也。宇文化及盜之而西。竇建德滅化及取焉。易稱物不可以終否。武德中。太宗一戎衣而天下大定。是器也。與璽同歸。國家用之。以受命所承。更名大寶。而多歷年所。自前代觀之。受天明命。則不求而得。僭賊劫遷。則得之而失。蓋神物之所在。非徒然也。抑又聞之。鼎之輕重。與璽之去留。莫不視德之上下。位之安危。若恃寶命在已。而慆心堙耳。漸乎危殆。以負(fù)扆之尊。被竊鈇之言。當(dāng)此時也。此片玉耳。復(fù)何為哉。竊讀史氏。感興亡之器。忿覬覦之類。于是作受命寶賦。若形制之小大厚薄。則未始詳也。故不備焉。其辭曰。
物之貴兮。惟玉之英。
翕二氣以成形。涵百寶之純精。
卞氏得之。三獻(xiàn)而后明。
當(dāng)秦趙之抗衡。挺高價于連城。
伊玩好之所資。微神器之鴻名。
及夫秦始稱皇。削平六王。
為龍為光。追琢成章。
其文曰受命于天。既壽永昌。
其始也謂世有哲王。傳國寶之無疆。
何逆天以暴物。不及期而降殃。
惟陰陽之運行。終授受而不常。
隨素車與白馬。歸赤精于路旁。
逮夫漢業(yè)中微。后族專命。
祿去公室。世移威柄。
寶沙麓之遺瘵。成巨君之篡害。
雖擲地以慷慨。終莫救夫顛沛。
俄漸臺之頹覆。歷更始與赤眉。
咸庸懦而不居。卒亂長而禍滋。
洎四七之龍驤。為火主以得之。
遂祀漢以配天。延二百之炎輝。
茍非其人。寶命不歸。
悼桓靈之不嗣。置天下于阽危。
既而赤伏道喪。黃星兆發(fā)。
云雷遘迍。朝社播越。
去乘輿而漂蕩。入眢井以蕪沒。
披草萊以拯之。實功存乎武烈。
何典午之傾潰。劉石盜以自尊。
既江表之卜年。遂歸明以去昏。
五世推移?;蛲龌虼妗?div id="u2cgmi2" class='inline' id='poem_sentence_28_1369946_comment'>
失得由道。隋之并吞。
始負(fù)險以爭雄。俄銜璧而來奔。
惟大業(yè)之離阻。由君昏而黷武。
豺狼呀以當(dāng)路。郊廟毀而失主。
望夷之釁既發(fā)。斯器淪于丑虜。
昊天有命。眷我高祖。
鶱飛汾晉。震謺關(guān)輔。
云行雨施。雷動飆舉。
圣人既作。萬物斯睹。
于斯時也。充德扇結(jié)。
東周卼臲。帝謂文皇。
陳師往伐。如火烈烈。
如風(fēng)發(fā)發(fā)。??谙葥?。
虎牢則達(dá)。致四海于清平。
混車書以同轍。惟神器之有在。
終告歸于魏闕。考乎先王之統(tǒng)世也。
以文經(jīng)天。以武緯地。
觀象備物。從宜制器。
播而用之。為天下利。
故曰大德曰生。大寶曰位。
位之升降。唯道所至。
先王審其所以。故為大于細(xì)。
為難于易。然后本不搖而末不墜。
安危之體。鑒此而已。
若夫符命之所加。歷數(shù)之所歸。
莫不天人合發(fā)。區(qū)宇樂推。
休祥煥然。靈命顯思。
是以有守有失。動而悅隨。
茍貪功而僣禮。莫不速禍而召危。
此玉也。公路執(zhí)持。
眾叛而親離。趙高引佩。
殿壞而身糜。惟前軌之昭昭。
孰可幸捷以取之。若曰吾有天命。
如天有日。傳寶在我。
昏庸自佚。則陸渾無問鼎之事。
歷代無奉璽之術(shù)。茍思慮于廢興。
故不既得而患失。于戲。
天發(fā)禍機(jī)。圣人定之。
天生神物。圣人用之。
唐哉皇哉。大人造之。
子孫百代。永言保之。
引用典故:掇蜂 含沙射影 弘恭陷蕭望 掩鼻 趙高謀李斯
含沙射人影,雖病人不知。
巧言搆人罪,至死人不疑。
掇蜂殺愛子,掩鼻戮寵姬。
弘恭陷蕭望,趙高謀李斯
陰德既必報,陰禍豈虛施。
人事雖可罔,天道終難欺。
明則有刑辟,幽則有神祗。
茍免勿私喜,鬼得而誅之。
四皓廟(810年) 中唐 · 元稹
引用典故:茅焦脫衣諫
巢由昔避世,堯舜不得臣。
伊呂雖急病,湯武乃可君
四賢胡為者,千載名氛氳。
顯晦有遺跡,前后疑不倫。
秦政虐天下,黷武窮生民。
諸侯戰(zhàn)必死,壯士眉亦嚬。
張良韓孺子,椎碎屬車輪。
遂令英雄意,日夜思報秦。
先生相將去,不復(fù)嬰世塵。
云卷在孤岫,龍潛為小鱗。
秦王轉(zhuǎn)無道,諫者鼎鑊親。
茅焦脫衣諫,先生無一言。
趙高殺二世(“趙高”句:秦宦官趙高,本趙國貴族,入秦專權(quán)二十馀年。西元前二○七年,殺秦二世,立子嬰為帝。事詳《史記·秦始皇本紀(jì)》。何焯云:“茅焦諫始皇,在未并六國之前?!保?/span>,先生如不聞。
劉項取天下,先生游白云。
海內(nèi)八年戰(zhàn),先生全一身。
漢業(yè)日已定,先生名亦振。
不得為濟(jì)世,宜哉為隱淪。
如何一朝起,屈作儲貳
安存孝惠帝,摧悴戚夫人。
舍大以謀細(xì),虬盤蠖伸
惠帝竟不嗣(不嗣:沒有子嗣。),呂氏禍有因。
雖懷安劉志,未若周與陳
皆落子房術(shù),先生道何屯
出處貴明白,故吾今有云。
⑴ “巢由”二句:巢由,巢父、許由之并稱,傳說為唐堯時隱士。晉皇甫謐《高士傳》卷上:“巢父者,堯時隱人也。山居,不營世利,年老以樹為巢而寢其上,故時人號曰巢父。堯之讓許由也,由以告巢父,巢父曰:‘汝何不隱汝形,藏汝光?若非吾友也?!瘬羝溻叨轮?。”
⑵ “伊呂”二句:伊呂,伊尹、呂尚之并稱。伊尹名摯,又名阿衡,說商湯以王道,被委以國政,佐湯為相。事詳《史記·殷本紀(jì)》;呂尚,本姓姜,封于呂。尚窮困年老,遇西伯(周文王)于渭陽,后輔佐周武王滅殷。事詳《史記·齊太公世家》。雖,通惟,獨。清王引之《經(jīng)傳釋詞》卷三:“惟,獨也。亦作雖。”
⑶ 秦政:即秦始皇。秦始皇姓嬴名政,故稱秦政。
⑷ 嚬:通顰。皺眉頭,表示憂愁或郁悶?!墩滞āた诓俊罚骸皣梗减疽?。”
⑸ “張良”二句:張良,字子房,傳為城父(今安徽亳縣東南)人。其先祖五世相韓,秦滅韓,良結(jié)交刺客,在博浪沙謀刺秦始皇未遂。后更姓名,亡匿下邳,得黃石公兵法,輔佐劉邦建立西漢政權(quán),被封為留侯。事詳《史記·留侯世家》。孺子,古代稱天子、諸侯、世卿之繼承人。參錢大昕《十駕齋養(yǎng)新錄·孺子》。屬車,帝王出行時之侍從車。秦漢以來,皇帝大駕屬車八十一乘,法駕屬車三十六乘,分左中右三列行進(jìn)。宋高承《事物紀(jì)原·輿駕羽衛(wèi)·屬車》:“周末諸侯有貳車九乘,貳車即屬車也,亦周制所有。秦滅九國,兼其車服,故八十一乘。”
⑹ 龍潛:《易·干》:“潛龍勿用。”唐孔穎達(dá)疏:“潛者,隱伏之名;龍者,變化之物……圣人作法言,于此潛龍之時,小人道盛,圣人雖有龍德,于此唯宜潛藏,勿可施用,故言勿用?!北扔魇ト宋丛馄鋾r或賢才未蒙知遇。小鱗:小魚。
⑺ 王:蜀本、楊本、胡本、類苑作“皇”。
⑻ 鼎鑊親:受鼎鑊之刑。鼎鑊,古代之酷刑,即用烹飪器具鼎鑊烹人。
⑼ “茅焦”句:齊人茅焦冒死諫秦始皇,謂其遷母不孝,諫后即脫衣就刑。秦始皇納其諫,尊為上卿。事詳劉向《說苑·正諫》。
⑽ 劉項:劉邦、項羽之并稱。秦末,劉、項等起兵反秦,后劉邦擊敗項羽,建立漢朝。
⑾ 儲貳賓:太子之幕僚。儲貳,太子。
⑿ “安存”二句:孝惠帝,即太子劉盈,呂后所出。戚夫人,劉邦之寵姬,生趙王如意。劉邦以如意類己,欲廢劉盈而立如意。呂后用張良計,召四皓輔佐劉盈,劉邦廢立之意遂寢。后呂后鴆殺如意,斷戚夫人手足,并去其眼,煇耳,飲以瘖藥,使居廁中,命曰“人彘”。事詳《史記·呂太后本紀(jì)》。
⒀ 虬盤:如虬龍般盤曲其體,比喻人生不得意。虬,傳說中之無角龍。蠖伸:如尺蠖般伸延其體,比喻人生得意之時。
⒁ 周與陳:周勃與陳平。周勃,沛(今江蘇省沛縣)人。為人質(zhì)樸敦厚,劉邦以為可成大事,遺言“安劉氏者必勃也”。呂后死,諸呂謀奪朝政,勃以太尉之身份入主北軍,誅滅諸呂,還政于劉氏。事詳《史記·高祖本紀(jì)》、《呂太后本紀(jì)》、《絳侯世家》。陳平,陽武(今河南省原陽東南)人。因劉邦之遺言,于孝惠帝六年(前一八九)為左丞相,呂后元年遷右丞相。呂后死,平與周勃合謀誅諸呂,立文帝。事詳《史記·陳丞相世家》。
⒂ “皆落”句:《史記·留侯世家》:“漢十二年,上從擊破布軍歸,疾益甚,愈欲易太子。留侯諫,不聽……及燕,置酒,太子侍。四人從太子……上乃大驚,曰:‘吾求公數(shù)歲,公辟逃我,今公何自從吾兒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輕士善罵,臣等義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竊聞太子為人仁孝,恭敬愛士,天下莫不延頸欲為太子死者,故臣等來耳?!共灰滋诱?,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div>
⒃ 屯:艱難?!墩f文·屮部》:“屯,難也,象草木之初生屯然而難?!?/div>
彗孛飛光照天地,九天瓦裂屯冤氣。
鬼哭聲聲怨趙高,宮花滴盡扶蘇淚。
禍起蕭墻不知戢,羽書催筑長城急。
劍上忠臣血未乾,沛公已向函關(guān)入。
引用典故:蛇母哭 指鹿
耕者戮力地,龍虎曾角逐。
火德道將亨,夜逢蛇母
昔日望夷宮,是處尋桑谷。
漢祖竟為龍,趙高指鹿。
當(dāng)時行路人,已合傷心目。
漢祚又千年,秦原草還綠。
詠史詩 軹道 晚唐 · 胡曾
七言絕句
漢祖西來秉白旄,子嬰宗廟委波濤。
誰憐君有翻身術(shù),解向秦宮殺趙高。
秦門 趙高 唐末 · 周曇
七言絕句
趙高胡亥速天誅,率土興兵怨毒痡。
豐沛見機(jī)群小吏,功成兒戲亦何殊。
共 75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