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人物:
公孫淵
相關(guān)人物:
共 6 位
。
共 10 首
歌
曹魏 ·
司馬懿
四言詩
《晉書》曰:高祖伐
公孫淵
。過溫。見父老故舊燕飲累日。悵然有感。為歌曰:
天地
開辟
,日月重光。
遭逢際會,奉辭遐方。
將掃
逋穢
,還過故鄉(xiāng)。
肅清萬里,總齊八荒。
告成歸老,待罪舞陽
⑴
。
⑴ ○《晉書》本紀?!队[》九十五。又《御覽》五百七十引晉陽秋?!稑犯娂钒耸濉!对娂o》二十一。
晉鼓吹曲二十二首
其三
征遼東
(古艾而張行。古今樂錄曰:征遼東。言宣皇帝陵大海之表。討滅
公孫淵
。而梟其首也。)
西晉 ·
傅玄
征遼東。敵失據(jù)。
威靈邁日域。公孫既授首。
群逆破膽。咸震怖。
朔北響應。海表景附。
武功赫赫。德云布
(同上)
。
白佇舞歌詩三首
其一
魏晉 ·
無名氏
《宋書》樂志曰:白佇舞。按舞辭有巾袍之言。佇本吳地所出。宜是吳舞也。晉俳歌云。皎皎白緒。節(jié)節(jié)為雙。吳音呼緒為佇。疑白緒即白佇也。南《齊書》樂志曰:白佇歌。周處《風土記》云。吳黃龍中童謠云。行白者君。追汝句驪馬。后孫權(quán)征
公孫淵
。浮海乘舶。舶。白也。今歌和聲猶云、行白佇焉。樂府解題曰:古詞盛稱舞者之美。宜及芳時為樂。其譽白佇曰:質(zhì)如輕云色如銀。制以為袍馀作巾。袍以光軀巾拂塵。《唐書》樂志曰:梁武帝令沈約效其辭。為四時白佇歌。今中原有白佇曲。辭旨與此全殊。
輕軀徐起何洋洋,高舉兩手白鵠翔。
宛若
龍轉(zhuǎn)乍低昂,
凝停
善睞
容儀光。
如推若引留且行,隨世而變誠無方。
舞以盡神安可忘,晉世方昌樂未央。
質(zhì)如輕云色如銀,愛之遺誰贈佳人。
制以為袍馀作巾,袍以光軀巾拂塵。
麗服在御會佳賓,醪醴盈樽美且淳。
清歌徐舞降只神,四座歡樂胡可陳
⑴
。
⑴ 《詩紀》云。宋歌亦用此辭。各以下句作上句。無麗服二句?!稹端螘窐分??!稑犯娂肺迨?。《詩紀》四十。又《御覽》六百九十三作古樂府。引銀、塵、巾三韻。八百二十作古樂府。引銀、巾二韻。
黃龍中童謠
魏晉 ·
無名氏
周處《風土記》云。吳黃龍中童謠云云。后孫權(quán)征
公孫淵
。浮海乘舶。舶。白也。
行白者君。追汝句驪馬
⑴
。
⑴ ○南《齊書》樂志?!对娂o》二十。
詠史
(下)
其十二
蜀先主
宋末元初 ·
陳普
七言絕句
曹操亡年德劇衰,孫權(quán)晚節(jié)亂如絲。
豫州幸自無頗辟,亦為區(qū)區(qū)怒費詩
(自注:建安十八年,操立為魏公,殺皇后伏氏。二十一年,進爵為王,以讒殺尚書崔琰,收毛玠付獄,丁儀用事,贊出何夔諸人,群下側(cè)目。二十三年,少府耿紀、司直韋冕與金祎共起兵討之,不克死。二十四年,為趙云所敗,失漢中,殺楊脩;關(guān)羽收襄陽,殺于禁、龐德,操流涕議遷都避之。二十五年卒。后主建興七年,孫權(quán)稱帝于武昌,臨釣臺,飲酒大醉,以水灑群臣。八年,發(fā)兵浮海求夷亶二洲,亡卒十八。九年,徙虞翻于蒼桐,遣使之遼東求馬,為人所俘。十一年,遣使將兵赍珍寶拜
公孫淵
為
燕王
,斬其使,獻首于魏。時年六十。夏,自將攻新城,為蒲龐所敗。十二年,自伐魏,無功。延熙元年,呂壹作威福,伏誅,遣人告諸大將。四年,伐魏無功,太子登卒。五年,立子和為太子,霸為魯王,愛霸與和無異,是儀數(shù)諫不聽。八年,全公主、楊竺、全寄譖太子及其母王夫人,夫人憂死,太子寵日衰。陸遜切諫,權(quán)不悅。遜甥顧譚諫,徙交州。遜被責,憤恚卒。太子傅吳粲請使魯王鎮(zhèn)夏口,出楊竺等,怒殺之。十三年,廢和,殺霸,殺將軍朱據(jù),族誅陳正、陳象,杖尚書屈晃一百,立子亮為太子,母潘氏為皇后。十五年,復和為南陽王,居長沙。四月卒。建安二十四年,先主取漢中,秋自立為漢中王。辛丑年,蜀中傳獻帝被害,群下共勸上尊號。費詩諫勿稱王,不悅,左遷之,遂即帝位于武擔之南。)
。
詠史
(下)
其三
司馬宣王
宋末元初 ·
陳普
七言絕句
蔣琬費祎亦如虎,孫權(quán)天險據(jù)江湖。
曹年石馬來何暮,也畏平沙八陣圖
(自注:鹵城、渭南,畏諸葛如畏虎。亮死,其所留以遺后之人,亦終足以禁其窺伺。終身握兵,南不敢窺孫權(quán),西不敢窺蜀,其所籍以為盜竊之資者,惟斬
公孫淵
而已。張掖石馬七,西晉七主之祥也,諸葛亮死于青龍二年,明年石馬出張掖。蓋亮不死,司馬懿無能成之理也。)
。
駐蹕山賦
明 ·
成伣
按大明一統(tǒng)志。山在遼東西南十五里許。連海州衛(wèi)界。山頂平石之上。有指掌之狀。泉出其中。挹之不渴。晉司馬懿圍
公孫淵
于襄平。有星從首山墜城東南。唐太宗征高麗。嘗駐蹕其巔。勒石紀功。因改駐蹕山云。歲乙巳。余奉王命朝京師。道經(jīng)山下。懷想古昔。遂用洪武韻賦之。
溯遼城而西邁兮,望首山之孤峰。
執(zhí)騰騫而斗起兮,羌偃蹇而巃嵷。
接河流之控帶兮,鎮(zhèn)鶴野之鴻濛。
巖石盤盤其如掌兮,沸檻泉之飛淙。
昔典午氏之擁兵兮,圍公孫于襄平之墉。
燦星氣之夜動兮,若跨漢之長虹。
紛歷代之割據(jù)兮,輿圖出入乎華戎。
當貞觀之盛際兮,蔚風虎而云龍。
混車書于萬國兮,俯六合而豪雄。
蓋蘇氏之肆兇兮,罪大極而難容。
虬髯奮而若戟兮,赫斯怒而徂攻。
儼師旅之桓桓兮,竟如羆而如熊。
包巫閭而右折兮,金鼓震撼乎山之東。
親負土石,親塞河潒。
千僚狼狽,萬指倥傯。
弭清蹕而戾止兮,登山冢之穹窿。
貔貅紛兮布野,旌旗藹兮蔽空。
坐進退乎六師兮,散白羽之清風。
視青丘彈丸之片地兮,固已在乎目中。
矧正命而言順兮,孰有犯乎吾鋒。
曾不圖蚍蜉之撼樹兮,傷枝葉而瘁躬。
忽玄花之掩翳兮,竟頓轡而迷蹤。
縱得遼而獲將兮,悔噬臍乎厥終。
嘆諫疏之無人兮,益思慕乎鄭公。
僅拓境而復疆兮,匪王者之奇功。
鐫山骨而紀事兮,欲誇耀于無窮。
因所駐而命名兮,名愈大而愈隆。
嗚呼,櫛風沭雨,何如細氈廣廈之宮。
戎車萬乘,何如干羽文德之雍。
顧霸氣之猶蓄兮,欲一泄而蕩胸。
未免貽譏笑于后人兮,撫青史而懜懜。
于赫皇明,千載罕逢。
無為而聲教遠暨,不戰(zhàn)而梯航自通。
雖我邦之僻遠兮,亦執(zhí)壤而處恭。
乘使輅而過此者,孰不仰高山而想唐宗。
慨往事之如彼,悱余心兮有忡。
歌曰:昔未駐蹕,培塿與同。
一焉駐蹕,高朗顯融。
唐師徂東,揮霍橫縱。
民雖不靖,山則貴崇。
圣化無外,弈弈沨沨。
山雖不遭,民則殷豐。
人加名字,山無功庸。
嵬然千載,鎮(zhèn)彼遐封。
遼陽館有感
(三十韻)
明 ·
崔演
七言排律
征旆悠悠此暫停,遼陽舊館記曾經(jīng)。
天垂分野居箕尾,地別封疆屬冀青。
東控鴨江通鳥道,北臨榆塞壓鯤溟。
城連萬里思秦呂,仙去千年憶姓丁。
鎮(zhèn)遠門高森棨戟
(城西北門曰鎮(zhèn)遠)
,望京樓壯俯郊坰
⑴
。
守廬負土聞劉定
(定父沒居廬。親負土成墳。旌閭。)
,浮海穿床慕管寧
(寧避
公孫淵
亂。將家屬浮海至遼東。)
。
避地英風欽氣槩
(王烈當董卓作亂。避地遼東。)
,掛冠高義想儀刑
⑵
。
聊稽往牒尋遺跡,更掬羈懷步小庭。
去國深情方脈脈,戀君幽思正冥冥。
堂娘遙想占烏鵲,舍弟惟應賦鹡鸰。
山遠云移頻悵望,天空雁叫不堪聽。
支離天地身多病,索寞襟懷酒半醒。
失水窮魚難奮鬣,棲園老鶴不梳翎。
拘攣久作笯中鳳,旅泊真同水上萍。
高蹈山林慚隱逸,長隨岐路類優(yōu)伶。
風塵荏苒徒悲梗,節(jié)序推遷屢變蓂。
金盡蘇生愁歷聘,囊空杜子忍伶俜
(杜詩。有忍伶俜十年之事。)
。
行裝難卜床頭易,肥瘦時看鏡里形。
凄緊勁風侵冷被,蒼涼缺月入疏欞。
從知機事齊飄瓦,謾有歸心似建瓴。
大任休言要拂郁,殘生自笑困飄零。
難憑短夢寬鄉(xiāng)念,每皺愁眉損性靈。
衣上綻他縫密密,鬢邊添卻發(fā)星星。
猶馀雅意冰生壑,無復奇才刃發(fā)硎。
秖愿收身還舊隱,那求樹業(yè)勒新銘。
年來悔落紅塵網(wǎng),老去懷歸綠野亭
(吾家別舍名)
。
采蕨豈無山崒嵂,釣魚還有水清泠。
菊松準擬開三徑,簪笏終期舍百齡。
異國此時歌楚奏,吾家何處掩荊扃。
空將萬慮沈吟久,一點殘燈照短屏。
⑴ 城西南門曰望京。樓甚宏麗。有五層也。
⑵ 逄萌避王莽。掛冠東門。將家屬浮??瓦|東。
渡句驪河
(乾隆戊戌)
清 ·
弘歷
雙流合一稱句驪
⑴
,以河左右分遼之東西。
夏霖每致成淖泥,歷經(jīng)修筑成坦逵
⑵
。
當年戰(zhàn)伐此渡師,而今上陵仍渡茲。
艱難升平各異時,設(shè)無彼者安有斯。
造舟為梁翠蹕移,安用布土勞眾為。
公孫淵
,司馬懿
(葉)
,往事何必道古提。
⑴ 句驪河亦名遼河源出邊外有二其一自西北來者遠不可考其一自東來者出長白山西北諸□集中西北流繞鄧子村西南折合而為一經(jīng)鐵嶺縣北入雙峽口西南分而二曰內(nèi)遼河外遼河繞縣之西南合而為一此河左右即遼東遼西所由分
⑵ 唐太宗征高麗軍行阻淖布土作橋乃濟蓋近河百馀里內(nèi)遇雨即泥淖難行自康熙五十八年雍正六年相繼修筑以來漸成坦途矣
渡句驪河
清 ·
永瑆
句驪之河河水古,貞觀萬馬飲馬渡。
淤泥塞道軍負土,行人欲尋失故處。
何況司馬懿與
公孫淵
,一勝一敗千余年。
蕭蕭野岸水無言,西流繞出鄧子村。
遼西河之右,遼東河之左,太平疆界無彼我。
河左遼之東,河右遼之西,年年入貢高句驪。
共 10 首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