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釋智鑒

      相關(guān)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簡(jiǎn)介

      中國(guó)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21—1203 【介紹】: 宋僧。臨江軍新喻人,俗姓彭。幼失怙恃,年二十一出家于本郡光化寺,又云游江南諸地寶寺求法。孝宗淳熙三年,詔居臨安靈隱。召對(duì)論佛法,稱旨,留宿內(nèi)觀堂,賜號(hào)佛照,因進(jìn)《宗門直指》一篇。寧宗慶元元年,歸老東庵。嘉泰間別眾書偈,坐寂而逝。謚普惠宗覺禪師。
      全宋詩(shī)
      釋德光(一一二一~一二○三),號(hào)拙庵,賜號(hào)佛照,俗姓彭,臨江軍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年十五,依本郡東山光化寺吉禪師落發(fā)。高宗紹興十一年(一一四一),大慧宗杲禪師南遷,望見而慕之。后二年,謁月庵果、應(yīng)庵華、百丈震等,終不自肯。二十六年,聞宗杲住阿育王山,依之而大徹。杲歸徑山,光奉事益虔。杲入寂,光分座仰山。后住鴻福、光孝二寺。孝宗多次召對(duì)。淳熙七年(一一八○),歸老育王廣利寺。光宗紹熙三年(一一九二),遷徑山。寧宗慶元元年(一一九五),還育王。嘉定三年卒,年八十三,謚普慧宗覺大禪師。為南岳下十六世,徑山宗杲禪師法嗣。有《語(yǔ)錄》傳世,見《續(xù)藏經(jīng)》所收《古尊宿語(yǔ)錄》卷四八《佛照禪師奏對(duì)錄》、《續(xù)古尊宿語(yǔ)要》卷五《佛照光和尚語(yǔ)》?!?a target='_blank'>五燈會(huì)元》卷二○、《補(bǔ)續(xù)高僧傳》卷一○、《寶慶四明志》卷九有傳。今錄詩(shī)三十七首。
      全宋文·卷四八七六
      德光(一一二一——一二○三),號(hào)拙庵,俗姓彭,臨江軍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少敏悟好學(xué),成年始出家,遍訪名師,得大徹悟,名公貴卿多從之游。孝宗皇帝雅聞其名,淳熙三年召住靈隱寺,應(yīng)對(duì)稱旨,賜號(hào)佛照禪師。丐閒山林,處以育王,紹熙中改蒞徑山。嘉泰三年坐化,年八十三,賜謚普慧宗覺大禪師。見周必大《文忠集》卷八○《圓鑒塔銘》。
      大明高僧傳·卷第六 習(xí)禪篇第三之二
      釋德光賜號(hào)佛照。臨江軍彭氏子也。志學(xué)之年即依本郡光化寺吉和尚薙發(fā)受具。一日入室吉問曰。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是個(gè)甚么光。罔措通夕不寐。次日復(fù)登方丈請(qǐng)?jiān)?。昨蒙和尚垂問。既不是心不是佛又不是物畢竟是甚么。望乞慈悲指示。吉乃震威喝曰。這沙彌更要我與你下注腳在。拈棒劈脊打出。于是有省。次謁月庵杲應(yīng)庵華百丈震。皆無所入。適大慧奉旨住明州阿育王。四海英才鱗集。光亦造焉入室。大慧舉竹篦問曰。喚作竹篦則觸。不喚作竹篦則背。不得下語(yǔ)不得無語(yǔ)。光擬對(duì)。大慧便棒。光豁然大悟。從前所得到此瓦解冰消。侍久之宋孝宗慕光道價(jià)降詔命住靈隱。一日召問對(duì)答稱旨。留宿內(nèi)觀堂。后示寂。塔全身于東庵。
      補(bǔ)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德光。
      臨江彭氏子。
      彭氏故舊族。
      母袁。
      夢(mèng)異僧入室。
      驚窹而娠。
      既生。
      其祖曰。
      吾家世積德。
      此子必光吾門。
      因是命名。
      九歲值寇擾。
      辟地于袁之木平寺。
      有妙應(yīng)大師伯華善相曰。
      是子。
      伏犀貫頂。
      出家必作法門梁棟。
      俄失恃怙歸伯氏。
      年二十一。
      聞人誦金剛經(jīng)。
      有省。
      自伯母曰。
      適聞?wù)b經(jīng)。
      身心歡喜。
      世間萬事。
      真如幻夢(mèng)。
      兒愿出家。
      即散家貲與其族。
      詣光化院足庵老宿薙落。
      足庵攜之入閩。
      語(yǔ)師曰。
      是行。
      為子擇所依。
      東禪月庵果公。
      具衲僧眼。
      子依之。
      時(shí)復(fù)有吾足矣。
      見月庵。
      機(jī)語(yǔ)相契。
      是時(shí)老宿。
      多集閩中。
      如妙湛佛心圓覺。
      望重叢林。
      師無不參叩。
      遍歷五十馀員善知識(shí)。
      最后見大惠于育王。
      為舉竹篦話。
      師儗對(duì)。
      痛棒隨之。
      遂大悟。
      從前所得。
      為之冰釋。
      惠曰。
      爾這回始徹也。
      說偈以頂相付之。
      隨過蔣山。
      謁應(yīng)庵。
      庵稱賞不已。
      謂人曰。
      光兄插翅虎。
      吾當(dāng)避之。
      乾道丁亥。
      住臺(tái)之鴻福。
      徙光孝。
      臺(tái)守李侍郎浩。
      延之也。
      孝宗。
      雅聞師名。
      淳熙三年。
      被旨住靈隱。
      入對(duì)選德殿。
      問佛法大意曰。
      朕心佛心。
      是同是別。
      對(duì)曰。
      直下無第二人。
      曰。
      如是則佛即是心。
      心即是佛耶。
      對(duì)曰。
      成一切性即心。
      離一切相即佛。
      又問。
      釋迦雪山六年所成何事。
      對(duì)曰。
      將謂陛下忘卻。
      上悅。
      賜號(hào)佛照禪師。
      自是召見無虛歲。
      至留內(nèi)觀堂。
      五宿而出。
      恩遇異常。
      紹熙改元。
      孝宗御重華宮。
      稱壽皇。
      而徑山命下。
      師力辭。
      壽皇曰。
      欲頻相見耳。
      何以辭為。
      慶元初。
      請(qǐng)老許歸育王。
      師之在內(nèi)觀堂也。
      上時(shí)乘小輦過堂。
      至則促席而坐。
      或曳袂而行。
      歡如平生。
      宣賜金玉器用繒?。
      計(jì)緡三萬馀。
      及王臣長(zhǎng)者所施。
      悉以置育王贍眾之田。
      國(guó)史陸游。
      詳記其事。
      自創(chuàng)數(shù)椽。
      曰東庵。
      掩關(guān)自?shī)省?div id="855wmry" class='inline' id='people_33757_4_115_comment'>
      以休世焉。
      以嘉泰癸亥三月。
      告眾曰吾世緣將盡。
      未幾問左右曰。
      今日月半耶。
      對(duì)曰然。
      即索紙作遺書。
      與平昔所厚者。
      集眾敘別。
      皆法門之旨要。
      無半語(yǔ)及他事。
      索浴更衣。
      大書云。
      八十三年。
      彌天罪過。
      末后殷勤。
      盡情說破。
      泊然而逝。
      弟子塔全身于庵后。
      僧臘六十。
      謚普慧宗覺大禪師。
      塔曰圓鑒。
      明河曰。
      南渡后宗師。
      唯妙喜老子。
      得人為多。
      開堂說法。
      顯然為天人師者。
      不下數(shù)十人。
      然皆不數(shù)傳寂寂矣。
      能使道脈長(zhǎng)永。
      枝葉繁茂。
      不忝師門傳受。
      唯師一人而已。
      古稱妙喜。
      能大圓悟之門。
      愚謂。
      妙喜之得師。
      猶圓悟之得妙喜。
      續(xù)燈舉妙喜之嗣。
      契悟廣大者。
      九人。
      師不與焉。
      已失其鑒。
      至謂弟子之超卓者。
      又蚤世不使久開法。
      俾法嗣廣布。
      然則師豈非超卓。
      而夭者耶。
      噫。
      所謂瞋目而不見泰山也。
      新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第三之四
      釋德光,賜號(hào)佛照,臨江彭氏子也。志學(xué)之年,即依郡之光化吉薙發(fā),受具。一日,入室,吉問曰:“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是個(gè)甚么?”光罔措,通夕不寐。次日復(fù)登方丈,請(qǐng)?jiān)唬骸白蛎纱箚?,既不是心不是佛,又不是物,畢竟是甚么,望乞慈悲指示?!奔苏鹜仍唬骸斑@沙彌更要我與你下注腳!”拈棒劈脊一擊。于是有省。次謁月庵杲、應(yīng)庵華、百丈震皆無所入,適大慧住明州阿育王,四海英才鱗集,光亦造焉。入室,大慧舉竹篦問曰:“喚作竹篦則觸,不喚作竹篦則背,不得下語(yǔ),不得無語(yǔ)!”光擬對(duì),大慧便棒,光豁然大悟,從前所得到此瓦解冰消。侍久之。宋孝宗慕光道價(jià),降詔命住靈隱,一日召問,對(duì)答稱旨,留宿內(nèi)觀堂。后示寂,塔于東庵。

      人物簡(jiǎn)介

      全宋詩(shī)
      釋如凈,字長(zhǎng)翁(《中國(guó)佛學(xué)人名辭典》),俗姓俞,明州葦江(今浙江寧波)人。
      初自芙蓉山至明州雪竇山謁智鑒禪師,相侍十五年。
      寧宗嘉定三年(一二一○)受請(qǐng)住建康府清涼寺。
      遷臺(tái)州瑞巖寺、臨安府凈慈寺、慶元府瑞巖寺,再住凈慈寺。
      晚受詔住慶元府天童山景德寺。
      為青原下十六世,雪竇智鑒禪師法嗣。
      約卒于理宗寶慶間,行腳四十馀年,卒年六十六(《語(yǔ)錄·辭世頌》)。
      有《天童如凈禪師語(yǔ)錄》二卷、《天童如凈禪師續(xù)語(yǔ)錄》一卷,收入《續(xù)藏經(jīng)》。
      事見《語(yǔ)錄》、《續(xù)語(yǔ)錄》及所附《觀音導(dǎo)利興圣寶林寺入宋傳法沙門道元記》。
       如凈詩(shī),以輯自《語(yǔ)錄》、《續(xù)語(yǔ)錄》者依原卷次編為三卷,輯自他書者附于卷末。
      中國(guó)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僧。號(hào)長(zhǎng)翁。歷主凈慈等名剎,后奉敕住天童。嗣宗玨禪師。卒年六十六。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七
      如凈禪師。
      字長(zhǎng)翁。
      奇逸有遠(yuǎn)大志。
      受可印于足庵。
      不屑肥遁。
      廣諸方便經(jīng)。
      其笑詈者。
      皆脫略成器。
      故嘗開會(huì)浙江左右。
      六坐名坊。
      而凈慈天童最久焉。
      其升座曰。
      有問有答。
      矢尿狼藉。
      于是眉毛慶快。
      鼻孔軒昂。
      直得大地平沉。
      虛空迸裂。
      正當(dāng)恁么時(shí)。
      且與宏智古佛相見。
      豎拂云。
      相見已了。
      合談何事。
      從前汗馬無人識(shí)。
      只要重論。
      蓋代功開爐打圓相。
      召眾曰。
      個(gè)是天童火爐。
      近前則燒殺。
      退后則凍殺。
      忽有漢出來道。
      作么生。
      ?火爐動(dòng)也。
      又曰。
      螟蛉子殪而逢蜾。
      祝之曰。
      類我類我。
      天童門下莫有類我者么。
      萬里不掛片云。
      天地一團(tuán)猛火。
      又曰。
      陸修靜陶淵明文殊普賢。
      作圓相云。
      咦一款具呈。
      且道憑誰(shuí)批判。
      若是孔夫子吾無隱乎。
      爾有覺禪者。
      親依年久。
      夜分請(qǐng)決于凈。
      凈曰。
      我困倦旦去。
      明日為你說。
      覺念日月蹉跎。
      含涕而出。
      露立待旦。
      整威儀入室。
      凈憐之。
      乃上堂曰。
      一個(gè)烏梅似本形。
      蜘蛛結(jié)網(wǎng)打蜻蜓。
      蜻蜓落了兩邊翼。
      堪笑烏梅咬鐵釘。
      覺傍失聲曰。
      早知燈是火。
      飯熟已多時(shí)。
      凈便喝。
      識(shí)者稱凈險(xiǎn)要。
      頗類云門。
      其縝密實(shí)如洞山。
      但未見稟承何人。
      或間請(qǐng)?jiān)弧?div id="v7qjzlg" class='inline' id='people_33634_2_70_comment'>
      師唱道多年。
      名滿叢林。
      高足已闡化。
      方得法源委。
      乞明指示。
      凈良久笑曰。
      涅槃堂里向汝道(有本云。
      涅槃堂里看)。
      又示眾曰。
      古人大雪滿長(zhǎng)安。
      天童賣卻者心肝。
      無神通菩薩猛劈。
      一椎千手眼大悲。
      捏怪多端還會(huì)么。
      獅子教兒迷子訣。
      老婆心切不相瞞。
      凈年六十六。
      忽命侍者設(shè)香案。
      聲鼓集眾。
      拈香嗣足庵焉。
      其語(yǔ)曰。
      如凈行腳四十馀年。
      首到乳峰。
      失腳墮于陷阱。
      此香今不免拈出。
      鈍置我足庵大和尚。
      足庵名智鑒。
      鑒法嗣天童玨。
      玨嗣長(zhǎng)蘆清了。
      了字真歇。
      乃丹霞子淳入室之子也。
      是凈為青原下十七世之正裔。
      足庵鑒公為兒時(shí)。
      母與洗手痬。
      執(zhí)手曰。
      好似個(gè)甚么。
      曰。
      似佛手。
      親歿。
      即從長(zhǎng)蘆真歇禪師得度。
      玨首座器其進(jìn)止端莊。
      以方便示。
      即隱象山。
      屏絕諸緣。
      一钁為伍。
      廓達(dá)玄旨。
      復(fù)就玨。
      玨可其見處。
      住后。
      以枯淡集方來。
      晚年徙居雪竇座下。
      明眼衲子皓首相依。
      如凈以柏子話請(qǐng)益
      本色策之。
      凈乃領(lǐng)悟曰。
      西來祖意庭前柏。
      鼻孔寥寥對(duì)眼睛。
      落地枯枝才??跳。
      松羅亮格笑掀騰。
      曰。
      老成持重為人天眼。
      聲光暴耀非我所望。
      凈既受記莂。
      乃重其師訓(xùn)。
      半生開化。
      不邀虛名。
      又疾時(shí)輩冒稱越繼。
      故臨末際。
      方示法源。
      乃召眾曰。
      六十六年。
      罪犯彌天。
      打個(gè)??跳。
      活陷黃泉。
      咦從來生。
      死不相干。
      奄然長(zhǎng)往。
      贊曰。
      丹霞大隆洞宗之后。
      而冒濫之弊。
      骎骎有矣。
      長(zhǎng)翁舉措風(fēng)規(guī)無。
      乃涂毒鼓不容側(cè)耳。
      抑識(shí)法者懼乎。
      但其入理深談。
      不滯玄微。
      真洞下獰龍。
      而云行雨施。
      詎可量哉。
      馬皇后 朝代:元末明初

      人物簡(jiǎn)介

      中國(guó)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32—1382 【介紹】: 明太祖后。
      宿州人。
      馬公女。
      母早卒,馬公素善郭子興,以后托之。
      馬公卒,子興育如己女,以妻朱元璋。
      后仁慈有智鑒,好書史。
      元璋有札記,輒命后掌之。
      親緝甲士衣鞋佐軍。
      嘗語(yǔ)元璋,定天下以不殺人為本。
      洪武元年冊(cè)為皇后。
      帝前殿決事,或震怒,后微諫。
      帝欲訪后族人官之,后以爵祿私外家,非法,謝辭。
      卒謚孝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