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曾遷

相關人物:共 1 位
共 8 首
歲朝偶得(庚申) 明 · 丁熿
七言絕句
黃浦索居十四年,冊間悲此久曾遷。
島夷今日同橫浦,獨愧為人異昔賢。
六瑞子陵寺不歸問之 明末清初 · 譚元春
七言律詩
去漸深深各駭然,久知生事向高煙。
遠聞山磬資徒步,閑取僧裝試兩肩。
大道須防心有恚,好懷休記客曾遷。
重來訪我為長策,繞竹(原作行)溝塍已盡穿。
偶題 明末清初 · 金得臣
五言律詩
自木曾遷次,槐州火九鉆。
病嫌詩筆把,老怯酒杯寬。
藤蔓穿籬亸,松根抱石蟠。
雙溪吾欲往,極望路夷漫。
夢中詩 明末 · 許國佐
五言排律
維揚病劇,夢城隍召余作詩。限百韻,至九十八韻而覺,似殿前作賦者。予不能作詩,只作夢耳。覺乃追憶之。宜乎不倫不次,非風非雅,以當夢中之囈乎。句有同前人者,有同今人者,舊作者,俱不欲改正,改正則非夢云。
竹西歌吹路,薄暮廣陵天。
伊昔□公平,于今二十年。
下帷掀帝度,結客贈龍淵。
蓬矢知誰敵,蘭橈信所牽。
嚶嚶求彼鳥,跕跕視飛鳶。
自許撾銅鼓,相期傅左賢。
玉麟傳信蚤,金粟注生前。
捎網悲年少,射書憶魯連。
小人能擊缶,中婦解安弦。
聲氣由侯在,門墻自鄴仙。
肘方依舊好,臘屐近來穿。
解帶慚彭澤,從軍笑仲宣。
高煙遲落照,夜雨妒荒椽。
視彼驕方極,伊予力是綿。
填河疑夕七,孤注恰金千。
纂纂聞歌棗,田田唱采蓮。
香山人未老,南???span id="luclqrp" class='peopleLink highlighted2' onclick='ShowAuthorProfile("46907", "poem_sentence_16_657783", "曾遷")'>曾遷。
仰止先鴻寶,近居談幻玄。
峨峨姚給諫,巀巀黃經筵。
蜀道驚心矣,秦廷痛哭焉。
帶繩常自續(xù),貧病豈須痊。
鐘響堪資步,僧裝漫試肩。
流氛今已甚,荒歉又相聯。
臂指何其大,犬羊猶尚膻。
抗心希所尚,作事遂多邅。
俱委無如奈,孰知所以然。
孔璋陳罪狀,中散抒憂煎。
淮水鯤魚盡,梁山鳳鳥顛。
人皆百代仰,道自六經先。
傳說星長曉,萇弘血正鮮。
麻生無曲直,骨傲有方圓。
節(jié)度初開府,參軍久備員。
須眉才覺長,涕淚已成漣。
彼岸悠悠過,從頭細細研。
賈生曾吊楚,蘇子不居川。
采石杯中物,青山望外煙。
微貲寧足道,大義實無愆。
秋信停回雁,花時盼杜鵑。
外慚兼內負,昔羨與今憐。
周道原如砥,人情可似弦。
催科還幸拙,補救總惟蠲。
馬愛隨支遁,牛能附賈堅。
蠅頭甘逐逐,蟻穴肯涓涓。
文學來鄒魯,悲歌想趙燕。
能言鳥可賦,沒字碑堪傳。
刺史憑無客,孝廉頗有船。
鄭超宗楚楚,梁湛智翩翩。
黎萬誠膠漆,死生莫棄捐(南昌萬茂先死,番禺黎美周殯之。)
所傷猶猛虎,聒耳更哀蟬。
棗栗聯床戲,金焦對榻眠。
行行將轡攬,役役把裳褰。
偶爾桓伊吹,遐哉祖逖鞭。
應當愁隙過,矧未絕帶編。
抱影吟看夜,臨風酌扣舷。
飄蓬留澤國,薄業(yè)止山田。
饑便呼仁祖,名曾試伯騫。
金閶又帶遠,鐵漢一樓懸。
易水冠曾指,孤山棹未過。
仍聞瓠子筑,艷說帝京篇。
酬負心惟劍,擊無禮則鹯。
憑高多慷慨,回首即秋千。
數闋箜篌引,一團苜蓿氈。
齋心聊避俗,酒氣忍通禪。
不死方終幻,長年壽可延。
榻懸陳仲舉,筆正柳公權。
白發(fā)料難變,烏絲況欲湔。
詞華徒委草,著述僅如箋。
神禹分圖怪,防風欠骨妍。
孔□稱皎皎,邢尹并娟娟。
中使皆新撤,大倉盡餉邊。
時流安燕雀,交態(tài)等戈鋋。
棋癖長安奕,禽空上苑畋。
高臺憐北薊,司馬悵南滇。
若但依公等,何妨任我便。
嘯宜狂阮籍,彈不逐韓嫣。
手眼輕于鶻,碑亭或是祆。
無鹽偏倩粉,疑鬼卻遮軿。
畫舫明河漢,京艘越陌阡。
遙憐桐扣石,忽望隴頭泉。
知我期千載,謀人必萬全。
休煩庸佼佼,莫嘆尾涏涏。
碧玉伊偷嫁,黃金爾飾韉。
登樓斷有作,掛壁終無悛。
造物應先定,神明系夙緣。
千村煙糾繞,一水夜潺湲。
越鳥幾千里,胡麻當一錢。
陷文辭不聿,寫葉代繇拳。
酒倦瓶花落,愁深短鬢偏。
要須連馬射,寧惜并旗搴。
仆御空零雨,衣冠半受廛。
山腰惟蔓蔓,驛路但芊芊。
屬國羊堪牧,蕪亭豆作饘。
焚香看內美,止水見心專。
咄最嫌殷浩,齋應笑鄭虔。
他年招隱去,何處薄游旋。
往恨消聞笛,新詩響落鈿。
餐霞金柱頂,晞發(fā)玉山巔。
野鹿單思草,枯魚勿泣筌。
次子綏韻 明末清初 · 李健
七言律詩
往事蒼茫一夢依,白頭坎坷素心違。
已知孟母曾遷舍,誰恨蘇妻不下機。
春返梅窗香馥馥,月明松塢影輝輝。
嗟君頻寄驚人句,披讀便忘栗里饑。
次拙翁青字 其二 自述(己未) 清 · 崔錫鼎
五言律詩
篷館新封血,蘭臺舊汗青。
悠揚婆夢冷,放浪客心泠。
鵩賦曾遷謫,龍門亦腐刑。
窮愁堪著述,長日掩疏欞。
伊犁二麥熟,久矣旋王師。
少留更番戍,屯田俾勤為。
厄魯固爾札,廟火燄早飛(事見前詩)。
霍集占馘獻,大安反側兒。
雖有幸災者,即今奚游辭。
默克逮西溟,無不詟國威。
功成弗可棄,此語人盡知。
歸化回亦知,遞覲瞻朝儀。
衛(wèi)拉乃無人,都護建閫麾。
朝彥掄英材,百凡抒忠思。
綠旗本習農,墾藝令乘時。
索倫善騎射,偵候戈壁涯。
耕回挈眷遷,使無離別悲(準噶爾曾遷四城回人至伊犁令種田霍集占反回回城時伐木拆廬盡攜回人以去今仍命遷回伊犁種田又董理烏魯木齊屯田大臣安泰奏報收穫倍稔贍給廩糈外尚多充羨因命廷臣等議綠旗屯丁及沿邊無地民愿攜孥墾耕就食者聽日久能似熱河口外之生聚則盛事也心焉企之)
人事庶云盡,天恩至亦隨。
屢豐既兆慶,功惟賢臣歸。
甫也即重生,何以為刺詩。
湟川三峽游記 其一 水調歌頭(二零零零年) 當代 · 何永沂
新世紀第一個嚴冬,文幸福、陳樹恒兩位海外歸來,余北上清遠會合,蒙東道主駱雁秋詩家安排,李經綸、李平二兄相陪,赴連州游小北江湟川三峽,五子“登”江,樂也何如!賦得水調歌頭一詞,七絕兩首記行。
緣溯郴州水,續(xù)泛小湟川。
韶關舊客,玉盞能醉夢能圓(文革期間,余曾遷居粵北山區(qū)五年,素慕小北江芳名,近在咫尺,奈何緣慳一面,不意廿多年后得圓好夢,能不有慨?。?/span>。
況共風流四子,隨意長歌短嘯,游戲有神仙。
一卷長廊畫,呼我放游船。

鐘乳垂,碧江透,瀑飛懸。
不知有漢,方識魚樂水中天。
卻見韓公詩壁,曉語思鄉(xiāng)一半,懷古眾無言。
聞待寒霜盡,照影萬花燃。
⑴ 湟川,源出郴州黃岑山,南流至粵北連縣匯合桂水為連江。去歲夏日,余與文陳二李同赴郴州永興詩會,“緣溯”二字,一語雙關。
⑵ 江邊有韓愈詩壁,乃五律一首,詩題:“夜宿龍宮灘”,結句道“如何連曉語,一半是思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