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沈周

相關(guān)人物:共 56 位。
共 56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末明初蘇州府長洲人,字克用,一字勝伯。元末隱居不仕。家藏書甚富,手自編輯。好詩,工山水。洪武中為云南府學(xué)教授,卒官。有《希澹園詩集》。
希澹園詩集·提要
臣等謹(jǐn)案:希澹園詩集三卷,明虞堪撰??白挚擞?,一字勝伯,長洲人。至正中,隱居不仕,故其題趙孟頫畫絕句有曰:王孫今代玉堂仙,自畫苕溪似輞川。如此青山紅樹里,可無十畝種瓜田。深諷其出事二姓。然堪至洪武中竟起為云南府學(xué)教授,卒于官。蓋與仇遠(yuǎn)入元,事同一例。原本題曰元虞堪,非其實也??半`籍長洲,而集中巖居高士圖歌有我亦本是青城人句。畫山曲有家山萬里隔蜀道正難行句。朱仲叔山水引有西蜀書生句。而西蜀二絕句、三峽謠、旅懷詩、憶錦官詩、送張士皋歸閩中詩、次韻陸高士見寄詩,皆于蜀有故鄉(xiāng)之思。而成都使君王季野席上詩,則并作于蜀??妓问罚菰饰谋臼袢?,而虞集亦每自署西蜀??坝谠饰臑槠呤缹O,于集為從孫,意其流寓長洲,而于蜀仍往來未絕歟。此集后有自跋,稱丁未歲冬至前一日。案丁未為元至正二十七年,則皆元時所作,而入明以后,篇什遂不復(fù)見。相傳堪歿后,所遺翰墨尚數(shù)篋,其子孫不讀書,漫置屋中,久而亡之,則其散佚者固亦多矣。詩多題畫之作,又丁元末造,時有憂時感事之言,古體氣格頗高,近體亦音節(jié)諧婉。惟七言律詩,刻意欲效黃庭堅,而才力淺簿,終不相近,然大致婉約秀逸,頗饒情韻,無當(dāng)時秾艷之習(xí),亦可謂娟娟獨立矣。世又有堪詩別本,題曰鼓枻稿者,與此集互相檢勘,其詩篇數(shù)多寡并同。惟前后編次稍異?;蚣纯爸?,或后人別題以行,均未可定。今附存其目于此,不復(fù)錄焉。
希澹園詩集·原序
吳中虞先生名堪,字勝伯,其先蜀郡人,宋丞相雍國忠肅公七世孫,文獻(xiàn)故家也。從叔祖侍講文靖公,元至治、天歷間,職居館閣。其為文也,圭齋歐陽公實稱其粹然自成一家,左右逢源,各識其職。有道園學(xué)古錄類槁行于世。先生以叔祖之文散逸者多,乃復(fù)博訪遺槁,凡二十卷,名曰道園學(xué)古錄類槁遺編,嘗請吾鄉(xiāng)先生黃文獻(xiàn)公晉卿及臨川危公太樸為之序,今已鋟梓大傳。先生好學(xué),于先世遺文,莫不習(xí)熟成誦,考其家學(xué),蓋有素矣,誠偉人也。經(jīng)瞿唐過余,示予所著希澹園舊槁。希澹用邵子語名讀書所也,屬余序。余惟詩之:道有三,一曰性情,二曰裁度,三曰音節(jié)。夫存乎心者本其中。發(fā)乎言者得其和。篇章句法。適其長短大小之制,聲韻諧葉。鏘鏘然,瑯瑯然,縱如金石之鳴??為詩文之善鳴者也。余舊讀文靖公之文。法度整肅,每不能釋手,恨不生同公時而親炙之。今而幸見公之從孫,能毋景慕而愛敬之乎。其詩數(shù)百篇,出語皆中節(jié),動有三尺,澹若玄酒,音韻希古,感慨懷思,順天樂性,寓意深遠(yuǎn),而未嘗肯蹈陳跡,蓋由其所存者大也。嗟乎,是詩文克傳其家,而善鳴者焉。余也魯鈍,金華之晚生也。竊慕東萊勉齋之學(xué),而私淑柳黃諸先生,年開四秩,不得其緒,辭陋意淺,何足以序為。雖然得附云立名,施于后世,則所愿也,于是乎序。金華桑以時書。
希澹園詩集·跋
予十年前自江右還吳下,罹時艱阻,不得遂遠(yuǎn)道游觀之志,竟棲跡林泉間,與山人野士處,頗放意詩酒,以銷镕凡滓耳。而留連光景之嘆,多寓于詠歌。然即事寄情,罔校工拙,片言只字,無可成編者。今年過海上,而從游襄陽丘晉氏,乃裒拾予詩,得三百三十三首,劙為三卷以請識。予自嘆曰:詩本性情關(guān)時命,生不逢偶,濩落偃蹇,故發(fā)窮愁悲歌之辭,以自攄遣,奚足以形容而稱裨制作之雅邪?是為丁未歲冬至前一日,玉屏山小樵虞堪識。
姑蘇志·卷五十四
虞堪,字克用,宋丞相允文裔孫。家長洲,隱居不仕。家藏書甚富,手自編輯。工詩,兼善寫山水。洪武中為云南教授,卒官。吳中世儒家,虞氏與南園俞氏為最。
家藏集·卷四十九
吳江虞堪勝伯,一字克用,宋相忠肅公之八世孫也。貧而好古,藏書甚富,所與往還,皆四方名士,一時以詩文簡牘相贈遺者,動盈篋笥。勝伯既以云南府學(xué)教授沒于官,其子鏞且能讀父書,授徒里中,至其孫湜,始去儒業(yè),先世故物,時賣以供衣食費。湜有子權(quán),家益貧,物益賣不已。昆山葉文莊公嘗作書止之,力加提挈,竟得一官,未幾而卒,自是家愈落。初虞氏所藏詞翰,無慮數(shù)篋,權(quán)卒后,妻子僅以一魚罾裹置屋梁,今則并其罾亡矣。予每見其家遺墨,未嘗不把玩興嘆。蓋!物聚而散,此其常理,無足怪。然未有不聚于賢而散于愚者,此可以嘆虞氏之世也。友人陳玉汝之子镃得此數(shù)幅,乞予題之。虞與陳,姻家也,且居隔一水,镃之藏此,其為鑒亦何遠(yuǎn)之有?此則盈丈之紙,出于蠹傷鼠嚙之馀,所以助吾之德者固在。不然,玩物喪志,適足為德之累,吾何取于镃耶?
槜李詩系·卷三十八
字勝伯有鼓枻集
明詩紀(jì)事·甲簽·卷十九
堪字克用,一字勝伯,長洲人。
洪武中為云南府學(xué)教授。
有《希澹園詩》三卷。
(《四庫總目》:虞堪詩多題畫之作,又丁元末造,時有憂時感事之言。
古體氣格頗高,近體亦音節(jié)諧婉。
惟七言律詩刻意欲效黃庭堅,而才力淺薄,終不相近。
然大致婉約秀逸,頗饒情韻,無當(dāng)時秾艷之習(xí),亦可謂娟妍獨立矣。
南濠詩話》:元末吾鄉(xiāng)有虞堪勝伯者,善作詩。
嘗題趙子昂《苕溪圖》云:「吳興公子玉堂仙,寫出苕溪似輞川。
回首青山紅樹下,那無十畝種瓜田。
」為人膾炙。
近沈先生啟南《題子昂畫馬》一絕,寄予評之,詩云:「隅目晶熒耳竹披,江南流落乘黃姿。
千金千里無人識:笑看胡兒買去騎。
」先生又為予誦方伯良右《題子昂竹枝》云:「中原日暮龍旗遠(yuǎn),南國春深水殿寒。
留得一枝煙雨里,又隨人去報平安。
」三詩皆主刺譏,而勝伯之詞尤微婉云。
《續(xù)吳先賢贊》:虞堪者,宋宰相允文后也。
徒家長洲。
家富,其所藏書多雍公遺,又行重購,校讎日夜不休,自稱癖焉。
為詩頗清潤,兼好吮朱設(shè)色,圖畫樹石,盤礴睥睨,故為賞好所移,盡費其產(chǎn)。
從祖伯生嘗愛重之,其書乃亦賴之傳。
畫史會要》:虞堪宋丞相允文之裔,山水亦思致可愛。
田按:勝伯古詩痕跡未化,七言斷句,大有君家伯生風(fēng)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01—1487 【介紹】: 明浙江嘉善人,字伯器,一名鑄,字九鼎。博覽群書。正統(tǒng)中參贊軍務(wù)金濂辟為幕僚,從至福建。旋授沭陽典史,為王竑所惡,罷官歸。遨游三吳,賣文為生。與修《杭州府志》。有《桐村集》、《疑舫集》、《土苴集》。
槜李詩系·卷九
鼎,字伯器,號桐村,又號疑舫,嘉善蘋川人,少警敏,以文學(xué)知名。
正統(tǒng)間,尚書榮襄金公帥兵征閩,過嘉興,鼎以布衣謁見,與語,大奇之,辟置幕下,議進(jìn)取方略,多見用。
嘗與千戶龔遂奇從數(shù)騎入龍溪山寨,降其眾而還,幕府不知也。
寇平,遇土木之難,格其賞。
久之,授沐陽典史。
師次杭州,四明章文仲來謁,曰:聞幕下有周鼎奇才,愿與之角金。
公出南征百韻詩,朗誦一過,各書一通上之,不遺一字。
鼎曰:能從末句倒誦至前乎?
章謝曰:服矣。
尋以淮土民饑,鼎欲奏請賑濟(jì),忤當(dāng)?shù)溃T歸。
囊橐蕭然,賣文為活。
吳中墓志、譜諜,皆出其手,造請?zhí)钛省?div id="ovianuc" class='inline' id='people_44179_1_11_comment'>
晚年起家為富,翁石田贈詩有山縣軍書前吏跡,墓堂文字老生涯之句。
年近九十,修杭州志,燈下書,蠅頭不爽毫發(fā)。
平生為文,援筆立就,不加點竄。
尤長于詩,絕句推江南獨步。
有土苴集,讀之沈雄歷落,有橫槊磨盾之風(fēng)。
然一往多雋思,故是大難耳。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伯器,嘉善人。正統(tǒng)中官沐陽典史有桐村疑舫齋土苴集
明詩紀(jì)事·丙簽·卷十
鼎字伯器,嘉善人。以軍功授沐陽典史。有《桐村》、《疑舫齋》、《土苴》等集。 (《南濠詩話》:柯博士九思在奎章日,得出入內(nèi)廷;后失寵,退居吳下。虞文靖公作《風(fēng)入松》詞贈之,中亦微露此意。予聞柯嘗畫《黃鸝》、《白頭》,題詩二絕?!栋最^》云:「春濃不放小禽棲,白發(fā)沖冠向曉啼。簾幕半開人末起,樓臺風(fēng)暖日猶低。」《黃鸝》云:「春風(fēng)嬌軟綠陰肥,上苑鶯花紫翠圍。卻向后宮深院里,一枝閑自理金衣?!菇闻d周丈伯器嘗題二圖,為予誦之。詩云:「奎章閣下老詞臣,吟遍鶯花上苑春?;厥捉鹨麻e自理,綠陰多處少風(fēng)塵,」「重重羅幕護(hù)輕寒,聽徹春禽乍夜闌。無限江南歸興里,不將華發(fā)漫沖冠?!股w用其語而反其意也。 《弇州四部稿》:伯器書結(jié)法蕭灑。 田按:伯器工書,善賞鑒,名人書畫,往往見其題跋,小詩亦有風(fēng)致。)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10—1494 【介紹】: 明常州府無錫人,字景旸,號修敬。究心學(xué)問,能詩。友人私謚貞靖。有《修敬集》。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景旸,無錫人。有修敬集。
明詩紀(jì)事·丙簽·卷十一
旭寧景旸,無錫人。
有《修敬先生集》。
田按:景陽詩境閑適,讀之令人意遠(yuǎn)。
成化壬寅與陸勉懋成、高直惟清、陳履天澤、黃祿公祿、楊理叔理、李庶舜明、陳懋行之、施廉彥清、潘緒繼芳修碧山吟社于惠山之麓、若冰洞之前、黃公澗之上。
時舜明年八十九,景旸八十五,天澤八十三,懋成八十二,惟清七十九,公祿七十三,叔理七十二,行之六十九,彥清六十一,繼芳年未五十,生其人邀之入社。
諸人皆一時隱君子,惟景旸以子夔貴封江西布政使。
其會惟論詩,詩成有燕,殽核數(shù)盤,飯一盂,酒八九行而已。
中間秋林陳進(jìn)之歸自工部,冰壑盛時望歸自都臺,景旸子夔歸自江藩,亦時時一至,不在恒數(shù)。
于時朝野清娛,從容吟宴于林壑之下。
沈啟南為之圖,邵國賢紀(jì)其事。
吳匏庵寄路吟社詩云:「詩壇高筑壬寅歲,勝事遙傳大歷年。
買地有貲酬野衲,品泉無譜問茶仙。
樹藏亭子清風(fēng)里,路繞云根小洞邊。
賡倡愿隨諸老后,結(jié)盟遲我賦歸田。
」王思軒寄詩云:「少游何處開吟社,借得西神數(shù)畝山。
一代衣冠追洛下,千金詞賦播人間。
」其為搢紳似慕如此。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32—1521 【介紹】: 明松江府華亭人,初名節(jié),嫌與漢中常侍同名,以字行,號定庵、宜晚。成化五年進(jìn)士。授刑部主事,累官至浙江副使。以治行聞,屏絕苞苴,威令大行。與同列議事不合,乞休歸。家居三十年,聲望益重,都御史林俊嘗舉以自代。以詩名,尤工書,喜作懷素草書。
明詩紀(jì)事·丙簽·卷六
時中名節(jié),以字行,松江華亭人。
成化己丑進(jìn)士,授刑部主事。
歷浙江按察僉事,改云南,進(jìn)浙江副使。
(《云間志略》:時中喜為懷素書,與吳門沈石田不識面,而詩筒往來不絕。
一夕夢與石田執(zhí)手永訣,不數(shù)日而訃至。
石田曩所寄詩若干篇,為《神交集》。
維基
曹時中(1432年—1521年),名節(jié),以字行,號定庵、宜晚,松江府華亭縣(今上海市松江區(qū))人。成化五年(1469年)己丑科進(jìn)士,歷刑部主事。出為浙江僉事,丁憂服除,改云南僉事。弘治中任浙江海道副使,任內(nèi)抵抗倭奴進(jìn)犯,辭官歸鄉(xiāng)。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34—1496 【介紹】: 明蘇州府吳江人,字明古,號西村。
于書無所不讀,尤熟于史。
論千載事,歷歷如見。
對時事及時人言論,得于聞見者,勤于筆錄。
文章紀(jì)事有法。
詩學(xué)魏晉。
弘治、正德間,吳中高士首推沈周,史鑒次之。
有《西村集》。
槜李詩系·卷三十九
字明古,吳江人。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明古,吳江人。有西村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38—1514 【介紹】: 明常州府無錫人,字汝德,號尚古生。
卒業(yè)太學(xué)。
選授光祿寺署丞。
不樂仕進(jìn),辭歸,與沈周游。
家有尚古樓,藏法書名畫鼎彝甚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40—1506 【介紹】: 明蘇州府長洲人,字玉汝,號成齋。成化十四年進(jìn)士,授庶吉士,出為給事中,官至南京左副都御史。博學(xué)工詩,為古文,不屑尋常爛熟語,嘗與杜瓊、陳頎等合纂府志。有《成齋集》。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玉汝,長洲人。成化戊戌進(jìn)士,改庶吉士授戶科給事中歷南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有成齋集
維基
陳璚(1440年—1506年),字玉汝,號成齋,直隸蘇州府長洲縣(今屬江蘇蘇州市)人。
成化十四年進(jìn)士,累官南京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正統(tǒng)五年(1440年)出生。
早年出身國子生。
與同郡王鏊、吳寬及沈周等過從甚密,并頗多書畫收藏。
應(yīng)天府鄉(xiāng)試第十二名。
成化十四年(1478年)登戊戌科進(jìn)士。
選翰林院庶吉士,授戶科給事中,升都給事中。
累官南京左副都御史。
為人善諫,曾上言彈劾寧陽侯陳輔諸多不法之事。
弘治十七年,七月十五日,海賊施天泰行率12舟至太倉縱火搶劫,西至明子橋。
朝廷命令陳氏與巡撫魏紳共剿之。
魏紳命令知府林世遠(yuǎn)將施天泰招降,免死,流放滇南。
一年后,其馀黨施安等復(fù)猖獗。
因此遭抨擊,遂致仕。
正德元年(1506年)卒,年六十七。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44—1513 【介紹】: 明蘇州府長洲人,字性甫,又字性之,號野航。博學(xué)工文,聞人有異書,必訪求。以布衣終。著有《鐵網(wǎng)珊瑚》、《野航漫錄》、《吳郡獻(xiàn)征錄》、《旌孝錄》、《鶴岑隨筆》等。
明詩紀(jì)事·丙簽·卷十
存理寧性甫,長洲人。
有《野航集》。
(《甫田集》:性甫詩精工雅潔,務(wù)出新意,得意處追躅古人。
四友齋叢說》:野航葑門老儒,在荻扁王氏教書。
與主人晚酌罷,主人入內(nèi),適月上,野航得句云:「萬事不如杯在手,一年幾見月當(dāng)頭。
」喜極發(fā)狂,大叫扣扉,呼主人起,詠此二句。
主人亦大擊節(jié),取酒更酌。
明日更請吳中善詩者賞之,大為張具,徵戲樂,留連者數(shù)日。
吳中舊事,其風(fēng)流致足樂也。
祝肇《金石契》:性甫書窺晉戶,吟升宋堂。
《續(xù)吳先賢贊》:存理工篆籀。
靜志居詩話》:性甫晚年募刻己詩疏曰:「嘔心少日,已無綿囊之才;流淚終年,空有碧云之嘆。
發(fā)白因其搜索,雌黃費我推敲。
抹去若干。
存來十一。
欲望收拾在后子孫,莫若流傳先自朋友。
」其情甚為可憫。
祝希哲贈詩云:「書抄滿篋皆親手,詩草隨身半在舟。
沈啟南題稿云:「雖上百篇諸體備,不拘、律大方諧。
」惜乎!
其稿罕傳矣!
田按:注甫好藏書,手自鈔錄,精致不茍。
又好硯、鑒別書畫。
自記謂消除歲月,惟品硯、借書、鑒畫三事而已。
所輯《鐵網(wǎng)珊瑚》,萬歷時,為常熟趙琦美所得,增綠數(shù)卷。
雍正中,年希堯鏤板行之。
又珊瑚木難八卷,至今好事家多有鈔本。
元季明初,吳中舊俗奸古之士多以文史自娛。
南園俞氏、笠澤盧氏、廬山陳氏書籍金石之富,甲于海內(nèi)。
景、天以來,若葉文莊、吳文定、都玄敬、杜東原、邢蠢齋、忱石田、文徵仲、錢孔周、閩秀卿、戴章甫、趙與哲之流,多手自抄寫,流播人間。
余嘗謂博雅收藏,海內(nèi)多有,苦手自鈔錄,精冊名編,此吳人獨絕者也。)
楊守址 朝代:

人物簡介

明詩紀(jì)事·丙簽·卷七
守址字維立,鄞人。
成化戊戌第二人及笫,授編修。
遷南侍讀,召修《實錄》,遷侍講學(xué)士,擢南吏部侍郎,加尚書致仕。
有《碧川文鈔》二十九卷。
(曹學(xué)佺《石倉詩選》:成、弘時人文為盛,而公家為尤盛。
文懿起于前,公與康簡賡之,一時群從登朝者六人,公譽望尤著,而歿后易名之典至今闕焉。
蓋公視篆翰林時,適遇朝廷一日間升傳奉官四十員,科道上章,因下詔獄六十員。
言路一空。
公移書當(dāng)軸,請當(dāng)極力申救,不宜作缺更補。
語甚切直,而當(dāng)軸者不能從。
吳門沈啟南為作詩以侈其事,始大忿恚,陰構(gòu)之于新都楊公,謂己推轂新都為東宮講官而不及公,以此為憾,新都頷之。
未幾,公與當(dāng)軸者俱逝,疏請易名,而新都兩靳之云。
石田詩板當(dāng)時已被毀,其續(xù)集刻無此詩,謹(jǐn)拈此段,以備采擇。)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50—1524 【介紹】: 明蘇州府吳縣人,字濟(jì)之。十六歲時,國子監(jiān)諸生即傳誦其文。成化十一年進(jìn)士,授編修。閉門讀書,遠(yuǎn)避權(quán)勢。本與外戚壽寧侯張巒有連,亦不相往來。弘治時歷侍講學(xué)士,充講官,擢吏部右侍郎。以憂去。正德初進(jìn)戶部尚書、文淵閤大學(xué)士,入閣時大權(quán)盡歸劉瑾,鏊初開誠與言,偶見聽納,后瑾專橫更甚,禍流搢紳,鏊不能救,乃辭官而去。博學(xué)有識鑒,經(jīng)學(xué)通明,制行修謹(jǐn),文章修潔。有《姑蘇志》、《震澤集》、《震澤長語》等。
滄海遺珠
王鏊(1450-1524)字濟(jì)之,江南吳縣人,成化十一年(1475)進(jìn)士第一,正德初(1506)累進(jìn)戶部尚書,文淵閣大學(xué)士,謚文恪。博于學(xué)問,文章爾雅。著有《姑蘇志》《震澤長語》《春秋詞命》《震澤集》《史馀》等。
明詩紀(jì)事·丙簽·卷七
鏊字濟(jì)之,吳人。
成化乙未第二人及第,授編修。
歷侍講、諭德、少詹,兼侍講學(xué)士,擢吏部侍郎,入閣參預(yù)機(jī)務(wù)。
進(jìn)戶部尚書,文淵閣大學(xué)士,加少傅,兼太子太傅。
贈太傅,謚文恪。
有《震澤集》三十卷。
(《烏衣佳話》:吳中落花詩,自沈石田起一詠三十律,一時詩人倡和者斐然,至有和韻者,未免東坡?lián)v辛之誚。
王文恪公《詠落花》絕句云:「魚鱗滴地雪斑斑,蝶怨蜂愁鶴慘顏。
只有道人心似水,花開花落總?cè)玳e。
」觀此詩一洗山林陳腐之陋,奚以多為?
田按:文恪以文章名一世,集中七言律絕格調(diào)風(fēng)致,竟?fàn)柌环病?div id="0aherpc" class='inline' id='people_50530_2_10_comment'>
維基
王鏊(1450年—1524年),字濟(jì)之,號守溪,直隸吳縣(今江蘇蘇州市)人。明朝正德、嘉靖年間重臣。官至戶部尚書、武英殿大學(xué)士。謚文恪。王鏊之父王琬于成化九年(1473),年五十五歲始授湖廣光化縣知縣,成化十三年(1477)三月棄官還吳。王鏊自幼隨父讀書,善寫文章,國子監(jiān)諸生爭誦其文。成化十年(1474年)舉甲午科應(yīng)天鄉(xiāng)試第一名,成化十一年(1475年)聯(lián)捷會試第一,殿試登一甲第三名進(jìn)士(探花)。王鏊廷試原擬第一,一說因?qū)Σ咧戈悤r弊,為執(zhí)政所忌;一說時任大學(xué)士商輅(明朝當(dāng)時唯一連中三元者)不欲讓他人儷己,故抑之。歷官翰林院編修、侍講、右春坊右諭德、詹事府少詹事兼侍讀學(xué)士。弘治十三年七月(1500年)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元年(1506年)升吏部左侍郎。十月以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學(xué)士與焦芳一同入閣參政。十二月升戶部尚書、文淵閣大學(xué)士、國事總裁、同知經(jīng)筵事。正德二年(1507年)八月升少傅兼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學(xué)士,尚書仍舊。王鏊居官清廉,為人正直,時稱“天下窮閣老”。當(dāng)時中官劉瑾擅權(quán),郎中張瑋、副使姚祥、尚寶卿崔璿被劉瑾荷杖幾死,王鏊怒斥劉瑾:“士可殺,不可辱。今辱且殺之,吾尚何顏居此。”又與韓文等上疏請誅劉瑾等“八黨”,不被采納。正德四年(1509年)四月致仕歸里,讀書著作,常與詩友游山玩水。學(xué)者稱震澤先生。閒居十四年而卒。朝廷追贈太師,謚文恪。退休后,在蘇州學(xué)士街天官坊建有“怡老園”,清代改作江蘇布政使署。
共 56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