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胡廣

相關(guān)人物:共 4 位
共 137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上林苑令箴 西漢 · 揚雄
四言詩
茫茫大田,芃芃作谷
山有征陸(《御覽》作「陵陸」),野有林麓。
夷原污藪,禽獸攸伏。
魚鱉以時,芻蕘咸殖。
國以殷富,民以家給。
昔在帝羿,共田徑游。
弧矢是尚,而射夫封豬。
不顧于愆,卒遇后憂。
是以田獲三驅(qū),不可過差。
麀鹿攸伏,不如德至。
衡臣司虞,敢告執(zhí)指。
謹(jǐn)案:《后漢·胡廣傳》,初揚雄依《虞箴》作十二州、二十五《官箴》,其《九箴》亡闕,后涿郡崔骃及子瑗,又臨邑侯劉騊駼增補十六篇,復(fù)繼作四篇,乃悉撰次首目,名曰《百官箴》,凡四十八篇。如傳此言,則子云僅存《二十八箴》,今遍索群書,除《初學(xué)記》之《潤州箴》、《御覽》之《河南尹箴》顯誤不錄外,得《州箴》十二,《官箴》二十一,凡三十三箴,視東漢時多出五箴,縱使司空尚書太常博士四箴可屬崔骃、崔瑗,仍多出一箴,與《胡廣傳》未合,猝求其故而不得。覆審乃明,所謂亡闕者,謂有亡有闕,侍中太史令國三老太樂令太官令五箴多闕文,其四箴亡,故云九箴亡闕也?!栋俟袤稹肥照皇諝埰首釉苾H二十八篇,群書征引據(jù)本集,本集整篇殘篇兼載,故有三十三篇,其司空尚書太常博士四箴,《藝文類聚》作揚雄,必可據(jù)信也。
⑴ 《文選·東京賦》注、《御覽》作「天田」
⑵ 《古文苑》、《御覽》二百三十二。
《后漢書》五行志曰:太尉李固以為清河王雅性聰明。敦詩悅禮。加又屬親。立長則順。而梁冀建白太后。策免固。徵蠡吾侯。遂即至尊。固是日幽斃于獄。暴尸道路。而太尉胡廣封安樂鄉(xiāng)侯、司徒趙戒廚亭侯、司空袁湯安國亭侯。京都童謠云。
直如弦,死道邊。
曲如鉤,反封侯。
⑴ ○《后漢書》五行志。意林四?!逗鬂h書》桓帝紀(jì)注?!段倪x》三十一袁陽源詩注。《御覽》四百二十八引李固別傳、七百六十七引風(fēng)俗通?!稑犯娂钒耸??!段倪x》補遺三十五?!对娂o(jì)》八。
《后漢書》曰:胡廣。字伯始。南郡華容人。遜言恭色。達練事體。明解朝章。雖無謇直之風(fēng)。屢有補闕之益。故京師諺曰:
萬事不理。問伯始
天下中庸。有胡公(○《后漢書》本傳。渚宮舊事四。《初學(xué)記》十一引東觀《漢記》?!队[》四百九十五。《詩紀(jì)》九作胡伯始。)。
胡廣黃瓊頌 東漢 · 蔡邕
四言詩
巖巖山獄,配天作輔。
降神有周,生申及甫。
允慈漢室,誕育二后。
曰胡曰黃,方軌齊武。
惟道之淵,惟德之藪。
股肱元首,代作心膂。
天之蒸人,有則有類。
我胡我黃,鐘厥純懿。
巍巍特進,仍踐其位。
赫赫三事,七佩其紱。
弈弈四牡,沃若六轡。
袞職龍章,其文有蔚。
參曜乾臺,窮寵極貴。
功加八荒,群生以遂。
超哉貌猗,莫參其二(《·后漢胡廣傳》,熹平六年,靈帝圖畫及太尉黃瓊于省內(nèi),詔議郎蔡邕為其后》注引《謝承書》,本集《外傳》、《文選·潘岳西征賦》注引末一語,《顏延之皇太子釋奠會詩》注引末二語)
太傅祠堂碑銘 東漢 · 蔡邕
四言詩
天鑒有漢,山岳降靈。
于赫文恭,應(yīng)期誕生。
好是懿德,柔惠且貞。
爰在初服,皇嘉其聲。
納于機密,機密惟清。
宇于三邦,三邦事寧。
越尹三卿,伯揆時序。
七受帝命,作此元輔。
左右六世,靖綏土宇。
蠢彼群生,保賴亶敘。
紹跡龍夷,繼軌山甫。
遭國不造,仍世短祚。
援立圣嗣,保公之謨。
帝曰文恭,朕嘉君功。
為邑安樂,以祐其庸。
登位特進,于異群公。
休命丕顯,光寵克章。
公拜稽首,是對是揚。
藹藹惟恭,民斯攸望。
春秋既暮,倏爾乃喪。
不憖是遺,俾屏于皇。
新廟奕奕,于以蒸嘗。
子子孫孫,承嗣無疆(本集)。
銅劍贊 南梁 · 江淹
四言詩
永明初,始造舊官,鑿東北之地,皆平網(wǎng)迤隴,尤多古冢墓,有人得銅劍,長尺五寸,余既借看,嘆其古異??陀兄^余曰:「古時乃以銅為兵乎?其可得而聞不?」余笑而應(yīng)曰:「此證據(jù)甚多,殆不俟言。卿既欲知,輒具言之。余案《山海經(jīng)》曰:「昆吾之山,其上多赤銅」。郭璞注曰:「此山出金如火,以之切玉,如割泥也。周穆王時,西戎獻之,《尸子》所謂昆吾之劍也。」越絕書曰:「赤瑾之山,破而出錫,若邪之溪,涸而出銅,歐冶鑄以為純鉤之劍?!褂旨弛V械靡汇~劍,長三尺五,及今所記干將者,亦皆非鐵,明古者以銅錫為兵器也?!吨軙贩Q,「穆王時征犬戎,得昆吾之之劍、火浣布,長尺有咫。又有練銅赤刀,割玉如泥焉?!褂帧蹲髠鳌焚夜四辏膏?span id="bht3w2r" class='peopleLink highlighted2' onclick='ShowAuthorProfile("5211", "poem_preface_1355351", "伯始")'>伯始朝于楚,楚賜之金,既而悔之,盟曰:無以鑄兵。故以鑄三鐘。杜預(yù)注云,「楚金利故也。」古者以銅為兵,故《禹貢》云,「荊揚貢金三品?!褂嘁詾楣耪哒Z質(zhì)而難解,今者語文而易了,獨詩云,「元龜象齒。」其實象牙也。書云,「厥包橘柚?!鼓它S柑也。金品,上則黃,中則赤,下則黑,黑金是鐵,赤金是銅,黃金是金,黃金可為寶,赤金可為兵,黑金可為器?!俄n子》稱:「昔智伯繇之伐趙襄子。初,晉陽襄子金將盡,問于張孟談,孟談對曰:『吾聞董安于治晉陽也,公室悉以銅為柱質(zhì),君可發(fā)而用之?!挥谑前l(fā)之,有馀金矣?!怪^此據(jù)蓋可知焉。又昔夏后氏使九牧貢金,鑄九鼎于荊山之下,于昆吾氏之墟,白若甘攙之地,圖其山川奇怪,以形于鼎,使民知神奸,不逢其害,以定其祥,鼎成三足而方,不炊而自沸,不舁而自藏,不遷而自行,九鼎既成,定之國都。桀有昏德,鼎遷于商,殷紂暴虐,鼎遷于周。每人主休明,鼎雖小而重,其奸回昏亂,雖大而輕。及周顯王三十二年,姬德大衰,乃淪入泗水。秦始皇之初,見于彭城。二十七年,始皇東游,大發(fā)徒出之,而不能得焉。后漢武帝賓禮百神于汾陰,得大鼎,時人以為九鼎,其詳不可得而審也。且荊軻刺秦王之日,匕首擊銅柱,銅柱火出,則古者非直以銅為匕首,亦以為殿柱也。且始皇之世,長狄十二,見于臨洮,身長三丈,足跡六尺,于是始皇斂天下之兵,鑄而象之。故西京賦云,「高門有閌,列坐金狄」是也。又造阿房之宮,其門悉用磁石,磁石噏鐵,以防外兵之入焉。以此推之,明知春秋迄于戰(zhàn)國,戰(zhàn)國至于秦時,攻爭紛亂,兵革互興,銅既不充給,故以鐵足之,鑄銅既難,求鐵甚易,是故銅兵轉(zhuǎn)少,鐵兵轉(zhuǎn)多,年甚一年,歲甚一歲,漸染流遷,遂成風(fēng)俗,所以鐵工比肩,而銅工稍絕,二漢之世,逾見其微,及漢建安二十四年,魏文帝為太子時,鑄三寶刀,二匕首,天下百煉之精利,而悉是鑄鐵,不能復(fù)鑄銅矣。按張華《博物志》亦稱,「鑄銅之工,不復(fù)可得,唯蜀地羌中,時有解者?!褂纱搜灾?,斯妙久絕。余謂不復(fù)能鑄銅者,正當(dāng)不能使利如霜雪,光如云霞,陸斬犀兕,水?dāng)囹札?,豈復(fù)不能鑄銅爐碗燈耶?然今太極殿前兩大銅鏡,即周景王鑄也。制作精巧,獨絕晚世,今之作必不及古,猶今鏡不及古鏡,今鐘不及古鐘矣。昔余為吳興令,鑿池,又獲銅箭鏑數(shù)十枚。時有人復(fù)于彼山中伐木,得銅斧一口。古銅鑄為兵,豈為一據(jù)?故備言其詳,以發(fā)子之蒙矣。古貴銅賤鐵,非獨此事,按《皇覽·帝王冢墓記》,稱吳王闔閭冢,銅槨三重,汞池六尺,玉鳧之流,扁諸之劍三,盤郢魚腸之劍在焉。秦始皇冢,亦以銅槨水銀為江河,關(guān)東賊發(fā)之,至銅槨而取銅,深大不可多得,因此穴墓。漢思王冢,時奢侈,皆生葬,取愛幸奴婢,蓄谷,為銅窗,以通殉葬者氣息,兼以水火,守冢給呼召,數(shù)十年乃不復(fù)聞聲矣。晚世之葬,無復(fù)此例,然猶自大奢大富大盛,或傾一國之財,或竭一家之寶,或爭為宏麗,或競相高尚,前漢奢于后漢,魏時富于晉世,中原既夷,至于江左,時天下凋喪,制度日衰,富貴之家,猶或厚葬,然論古論曩,亦減損千萬倍矣。世愈貧狹,哀禮愈薄。又往古之事,棺皆不用釘,悉用細腰,其細腰之法,長七寸,三寸,厚二寸五分,狀如木秤,兩頭大而中央小,仍鑿棺際而安之,因普漆其外,一棺凡用細腰五十四枚,大略如此,亦可謂至巧矣。其法既絕,亦有銅釘,銅釘之體,皆如今柘釘形也。銅釘既滑,多被發(fā)掘,自義熙以來,乃以柘代銅,爰及明器之屬,亦多減省,必不得已,乃用烏牙焉,相與皆用素棺,不得施漆,及自棺之外,一無所設(shè),既由貧富之懸,兼以避患之及耳,故為此贊,以明古今銅鐵之兵刃,葬送之事焉,乃成贊曰。
悠悠開辟,或圣或賢。
蚩尤鑄銅,為兵幾年。
天生五才,實此為先。
既古既曩,誰測誰傳。
紛綸百代,事無不異。
況乃金鐵,國之利器。
風(fēng)胡專精,歐冶妙思。
于昔則出,于今則秘。
聞之釋經(jīng),萬物澹薄。
在古必厚,在今必惡。
徒侈徒異,徒鏟徒削。
聊舉一概,以明鴻略(《本集》。)。
① 題一作《戎昭將軍劉顯墓銘》
繁弱挺質(zhì),空桑吐聲,分器見重,播樂傳名。
誰其均之?
美有髦士。
禮著幼年,業(yè)明壯齒。
厭飫典墳,研精名理。
一見弗忘,過目則記。
若訪賈逵,如問伯始。
穎脫斯出,學(xué)優(yōu)而仕。
議獄既佐,蕓蘭乃握。
摶鳳池水,推羊太學(xué)。
內(nèi)參禁中,外相藩岳。
斜光已道,殞彼西浮。
百川到海,還逐東流。
營營返魄,泛泛虛舟。
白馬向郊,丹旒背鞏。
野埃興伏,山云輕重。
呂掩書墳,揚歸玄冢。
爾其戒行,途窮土壟。
弱葛方施,叢柯日拱,??柳荑春,禽寒?dāng)??,長空常暗,陰泉獨涌。
祔彼故塋,流芬相踵(《梁書·劉顯傳》)。
馬明生傳曰:馬明生。一作馬鳴生。齊國臨淄人。本姓和。字君寶。漢靈帝時。惟胡廣知其有道。隨夫人執(zhí)役。安期生至。夫人語明生曰:吾不復(fù)得停。汝隨此君去。忽憂念也。我亦時時當(dāng)往視汝。因以五言詩二篇贈之。
暫舍墉城內(nèi),命駕岱山阿。
仰瞻(真仙通鑒作盼。)太清闕,云樓郁嵯峨。
虛中有真人,來往河紛葩。
煉形保自然,俯仰食太和。
朝朝九天王,夕館還西華。
流精可飛騰,吐納養(yǎng)青芽。
至藥非金石,風(fēng)生自然歌。
上下凌景霄,羽衣何婆娑。
五岳(真仙通鑒作室。)非妾(真仙通鑒作吾。)室,玄都是我家。
下看榮競子,篤似蛙與蟆。
顧盼塵濁中,憂患自相羅。
茍未悟妙旨(《云笈七簽》誤作皆。),安事于琢磨。
禍湊由道泄,密慎福臻多。
⑴ 《云笈七簽》作舍?!对娂o(jì)》同。
⑵ 《云笈七簽》作挹?!对娂o(jì)》云。一作挹。
⑶ 真仙通鑒作蝸?!对企牌吆灐吠?。
⑷ 《云笈七簽》作眄顧。
⑸ ○《真仙體道通鑒》?!对企牌吆灐肪攀恕!对娂o(jì)外集》一?!疱职?。金墉城始建于曹魏。西晉末淪為皇家監(jiān)獄。復(fù)以押韻觀之。此詩殆兩晉間作也。
庭菊賦(682年) 初唐 · 楊炯
庭菊。美貞芳也。天子幸于東都?;蕛ΡO(jiān)守于武德之殿。以門下內(nèi)省為左春坊。今庶子裴公所居。即黃門侍郎之廳事也。其庭有菊焉。中令薛公。昔拜瑣闥。此焉游處。今兼左庶子。止于東廳。甍宇連接。洞門相向。每罷朝之后。未嘗不游于斯。詠于斯。覽叢菊于斯。嘆其君子之德。命學(xué)士為之賦。是日也。薛凱以親賢為洗馬。田巖以幽貞為學(xué)士。高元思張師德以至孝托后車。顏強學(xué)沈尊行以博聞兼侍讀。周琮李憲王祖英曹叔文以儒術(shù)進。崔融徐彥伯劉知幾石抱忠以文章顯。德行則許子豐。耆舊則權(quán)無二。駱演則詁訓(xùn)之前識。張相則老莊之后興。并承高命。咸窮體物。小子托于吹竽之末。敢闕其詞哉。遂作賦云。
日之貞矣。
于彼重陽。
菊之榮矣。
于彼華坊。
含天地之精氣。
吸日月之淳光
云布霧合。
箕舒翼張。
郁兮蔓衍。
郁兮芬芳。
珉枝金萼。
翠葉紅芒。
其在夕也。
言庭燎之皙皙。
其向晨也。
謂明星之煌煌。
爾其萬里年華。
九州春色。
花的皪兮如錦。
草連綿兮似織。
當(dāng)此時也。
和其光。
同其塵。
應(yīng)春光而早植。
及夫秋星下照。
金氣上騰。
風(fēng)蕭蕭兮瑟瑟。
霜刺刺兮棱棱。
當(dāng)此時也。
弱其志。
強其骨。
獨歲寒而晚登。
雨還風(fēng)去。
天長地久。
純黃象于后土。
故采桑而菊衣。
輕體御于神仙。
故登山而菊酒。
文賓采之而羽化。
康公服之而不朽。
東極于是長生。
南陽以之眉壽。
胡太尉之允誠。
光輔漢庭。
萬幾理。
三階平。
及暮年華發(fā)垂肩。
秋菊落英。
蠲邪滌瘵。
于焉永貞。
鐘太傅之家聲。
彝倫魏室。
道合鹽梅。
功成輔弼。
降文星之命。
彭祖之術(shù)。
保性和神。
此焉終吉。
君章請老。
歲久懸車。
秋風(fēng)生兮北園夕。
白露濕兮前階虛。
佇閒庭之曠邈。
對涼菊之扶疏。
人生行樂。
孰知其馀。
淵明解印。
退歸田野。
山郁律兮萬里。
天蒼莽兮四下。
憑南軒以長嘯。
出東籬而盈把。
歸去來兮何為者。
若此窈窕重闈。
亙青瑣兮接黃扉。
深沈大壯。
通肅成兮連博望。
乃有鄉(xiāng)貴族。
薛縣名家。
共汾河之鼎氣。
同庶子之春華。
朝游夕處。
徘徊顧慕。
嘆搖落于三秋。
委貞芳于十步。
伊纖莖之菲薄。
荷君子之恩遇。
不羨池水之芙蓉。
愿比瑤山之桂樹。
歲如何其歲已秋。
叢菊芳兮庭之幽。
君子至止。
悵容與而淹留。
歲如何其歲將逝。
叢菊芳兮庭之際。
君子至止。
聊從容以卒歲。
贈司徒豆盧府君挽詞(709年) 唐 · 蘇颋
五言律詩
引用典故:胡廣 親臨賀循
寵贈胡廣,親臨比賀循。
幾聞投劍客,多會服緦人。
草閉墳將古,松陰(一作深)地不春。
二陵猶可望,存歿有忠臣。
共 137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