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 首
人物簡介
補續(xù)高僧傳·義解篇方念。
號清涼。
古唐楊氏子。
剃染從師。
頗習文義。
后舍之入少林。
謁幻休。
幻休。
提大事因緣。
激發(fā)之。
曉夕體究。
至寢食俱忘。
一日至五乳峰前。
忽有得。
呈偈曰。
五乳峰前。
好個消息。
大
小石頭。
塊塊著地。
幻休可之。
尋入京。
依暹禮二師。
探性相宗旨。
曰。
差別智不可不明也。
自是肆游諸方。
所見非一人。
所修非一行。
吃水齋。
刺血書華嚴經。
斷三日食。
或斷七日。
巖間枯坐。
六時課誦。
行大悲咒穢跡咒。
日各千遍。
跽閱雜華。
放施食。
吃麩糠吞菜。
閉關禁足。
凡一切苦行。
人所頞蹙者。
師甘之如飴。
然亦不廢講演。
結冬度夏。
從人渴仰引進。
作佛事耳。
萬歷丁亥。
在古華嚴石城。
精厲過分。
忽雙目失明。
思惟曰。
幻身非有。
病從何來。
身心一時放下。
硬坐七日。
而復見。
隨至秀州天寧。
飯僧十萬八千。
過越中。
寓廣濟蘭若。
有澄上座者。
拜侍為弟子。
禪者仰峰從杭來。
夢師踞法座。
放頂光普蔭越地。
其后。
澄上座法道大行越中。
斯其兆也。
又行化入吳。
于天池開火場煉魔。
回秀州。
修福城東塔。
復游江西。
歷云居匡廬。
將入五臺。
而越中緇白。
念德之深。
力挽之。
歸后竟莫知所終。
其在越。
獨眷眷于寶林道場。
焉知非清涼國師后身。
又焉知后日不復卓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