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1301—1370 【介紹】: 元明間福建古田人,字志道,學者稱翠屏先生。元泰定中,以《春秋》舉進士,由黃巖判官進六合知縣,坐事免官,滯留江淮十年。后官至翰林侍讀學士。明師克元都,復授侍講學士。洪武三年出使安南,死于返程途中。有《春王正月考》、《翠屏集》。詞學圖錄
張以寧(1301-1370) 字志道,學者稱翠屏先生。福建古田人。官至侍讀學士。以績學享名,人呼之為"小張學士"。仕明,官侍講學士。長于經學,尤精《春秋》。有《翠屏集》,詞在集中。槜李詩系·卷三十九
字志道,閩人,洪武初學士。明詩紀事·甲簽·卷三
維基以寧字志道,古田人。元進士,官翰林學士。入明,復授侍講學士,出使安南還,道卒。有《翠屏稿》、《淮南稿》、《南歸紀行》、《安南紀行集》。(何喬遠《閩書》:學士奉使安南,御制詩送之。北還,道卒。學土亮直通敏,廉謹自將,臨終口占曰:「覆身惟有黔婁被,垂橐都無陸賈金。」 徐熜勃《筆精》:淮西閫帥夏貴,以至元丙子附元,授中書左丞,至己卯薨。有吊以詩曰:「自古誰不死,惜君遲四年。間君今日死,何似四年前?」元學士古田張以寧以洪武二年徵為原官,四年卒。與夏貴略相似。《列朝詩集》:國初詩派,西江則劉泰和崧、閩中則張古田志道。泰和以雅正標宗,古田以雄麗樹幟。江西之派中降而歸東里,步趨臺閣,其流也卑冗而不振。閩中之派旁出而宗膳部,規(guī)模唐音,其流也膚弱而無理。王士禛《古詩選》:有明一代,作者眾多。七言長句。在明初則高季迪、張志道、劉子高為最,后則李賓之。至何、李學杜,厭諸家之坦迤,獨于沈郁頓挫處用意。雖一變前人,號稱復古,而同源異派,實皆以杜氏為昆侖墟。汪端《明三十家詩選》:志道七古骨力遒健,才氣排宕,發(fā)源杜陵,出入遺山、道園之間,可以獨張一軍。田按:志道八歲賦《琴堂》詩,釋伯父于獄。史稱其與朱升、秦裕伯等扈從擁翠亭,給筆劄賦詩,可謂榮幸:《翠屏》一集咀含英華,當為閩詩一代開先,二藍、十子,皆在下風。)
張以寧(1301年—1370年),字志道,福建古田人,元末明初官員。元朝泰定四年(1327年),中進士,任黃巖判官、六合尹,因犯事免官。元順帝時,任國子助教、翰林侍讀學士、知制誥。明朝時,任侍講學士。洪武二年(1369年)秋,出使安南,在返回途中逝世。張以寧著有《春王正月考》、《翠屏集》。因其家在古田翠屏山下,稱翠屏先生。
人物簡介
字靜芳,錢塘人,乾隆甲寅舉人刑部主事諴女,遠孫姊,光祿寺署正金文炳室。有《停琴佇月軒詞》。兩浙輶軒續(xù)錄
許溎祥曰“魚亭比部,積學能文,數世相繼,富于著述。閨秀汪端亦研究史學,兼及聲韻,是為菊孫之從姑,菊孫自幼請業(yè)焉,故其詩亦取法青邱。卒后,魏滋伯廣文評選其稿付梓?!?div id="t50z5oo" class='inline' id='people_66380_1_2_comment'>
孺人有二賢子,曰城,字杏樓;曰善,字訪叔,皆能詩善畫。娶小米中翰女,即孺人侄女,亦能詩。
人物簡介
原名文葸,字碧纕,如皋人,江西德化知縣溶女,廣東知府、錢塘陳坤室,有《福祿鴛鴦閣遺稿》,附詞。兩浙輶軒續(xù)錄
杭郡詩三輯陳坤撰事狀恭人生平,上稱其孝,下稱其慈。甲寅在圍城,以諸兒付健仆,闔戶積薪,約城破,舉室自焚,圍解乃已。坤前欲刊鹿州《女學》讀木,鬻簪珥贊成之,嘗擬輯《古今名媛詩》,未果。只校刊王玉煐、汪允莊、吳藻香、莊盤珠四集,其愛才如此。工書能詠,特緒馀耳。
碧纕,性耽書史,精大小篆,善吟詠而不喜存稿,讀竟則焚之。然琴瑟諧音,宮商合奏,足令前人讓美矣。女三,皆能詩,各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