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司馬晏

相關(guān)人物:共 9 位
共 10 首
夕陽 北宋 · 楊億
五言律詩
夕籟起汀葭,秋空送目賒。
綠蕪平度鳥,紅樹遠連霞。
水闊迷歸棹,風清咽迥笳。
高樓未成下,天際玉鉤斜。
虞美人(1135年7月) 宋 · 陳與義
余甲寅歲,自春官出守湖州。秋杪道 中,荷花無復存者。乙卯歲,自瑣闥以病得請奉祠。卜居青墩。立秋后三日行,舟之前后,如朝霞相映,望之不斷也。以長短句記之
扁舟三日秋塘路。平度荷花去。
病夫因病得來游。更值滿川微雨、洗新秋。

去年長恨拿舟晚??找姎埡蓾M。
今年何以報君恩。一路繁花相送、過青墩。
評注(點擊查看或隱藏評注)
步至西村(1182年9月) 南宋 · 陸游
五言律詩
一飽無馀事,西村偶獨行。
榰筇息微倦,汲井漱馀酲。
川闊雁平度,谷虛云亂生。
絕知豐歲樂,笑語隔柴荊。
彭模來往無虛歲,平度山才一度游。
卜宅舊傳楊蜀郡(自注:蜀郡太守楊洪之故宅。),題詩宛在薛嘉州(自注:薛能詩刻。)
江云杳靄吞天遠,松檻蕭寒喚客留。
欲與殊庭追古意,略須桃杏植巖幽。
次謝用誠見寄韻 明 · 江源
七言律詩
前日相逢郭隗臺,春風又見杏花開。
宦涂嘆我長漂梗,客路煩君數(shù)寄梅。
平度諸生方悅化,信州遺教肯成灰。
故人期我經(jīng)綸業(yè),卻怪天公限不才。
暫轍臺班出塞城,壯猷親致泰階平。
鴻圖有賴三韓奠,鴨水無塵一域清。
亂世不堪聞蹙國,殘年何路見銷兵。
嗟吾亦系彌甥后,跪讀遺音不盡誠。
海上 其二 明末清初 · 顧炎武
七言律詩
滿地關(guān)河一望哀,徹天烽火照胥臺
名王白馬江東去,故國降幡海上來。
秦望云空陽鳥散,冶山天遠朔風回。
遙聞一下親征詔(一作樓船見說軍容盛),夢想(一作左次)猶虛授鉞才。
按:1、這首詩概括敘述南明諸王或降或遁,但作者把希望寄托在福建的唐王身上。首二句:總領(lǐng)全詩,大意說登臨四望,河山易幟,瘡痍滿目,時事堪憂。胥臺,即姑蘇臺?!短K州府志》:“姑蘇臺,在胥門外,一名胥臺?!卑匆矣狭鲁跗呷眨灞铺K州。2、“名王”二句:指南明諸王,相斷被俘降清。白馬江東去,《晉書·元帝紀》:“太安(西晉惠帝年號)之際,童謠云:'五馬浮渡江,一馬作為龍。'(司馬氏的瑯琊、西陽、汝南、南頓、彭城五王南渡,其中瑯琊王司馬睿登帝位,是為晉元帝)”江東,蕪湖以東的長江南岸。降幡,見淡遷《渡江》注〔二〕〈〔二〕降帆:猶“降幡(fān 番)”。唐劉禹錫《西塞山懷古》詩詠晉朝王(左氵右睿)率水軍攻吳,吳王孫皓投降,有“一片降幡出石頭”之句,降幡,降旗。這里借此詠明福王降清?!?。3、“秦望”二句:寫魯王在紹興已敗散,唐王遠在福建。秦望,紹興山名,相傳秦始皇登此山望海。陽鳥,鴻雁一類的候鳥,比喻魯王朝的官員。據(jù)《南疆逸史》,乙酉“閏六月,兵部尚書張同紀等奉魯王監(jiān)國,移駐紹興”;第二年(丙戌)六月,清兵攻下紹興,魯王浮海逃往舟山群島。冶山, 在福州城東北, 相傳歐治子在此煉鋼鑄劍而得名。朔風,北風,比喻清兵。4、“樓船”二句:意思是聽說福建軍容甚盛,但軍中尚乏統(tǒng)帥的人才。樓船,指唐王部下鄭鴻逵等所率領(lǐng)的水師。“樓船”句一本作“遙聞一下親征詔”。左次,指軍中。《易經(jīng)·師卦》有“師左次,無咎”的話。授鋮才,指統(tǒng)師的人才。《南疆逸史》:“乙酉八月丁酉,唐王以鄭鴻逵為御營左先鋒,出浙江;鄭彩為御營左先鋒,出江西。駕幸西郊,行授鋮禮?!笨赡茏髡哒J為鄭彩未必可以依賴。
⑴ 隋書五行志梁大同中童謠曰青絲白馬壽陽來其后侯景破丹陽乘白馬以青絲為羈勒
有完山之華胄兮,冠左海而跨立宗。
初諜乎神虎兮,浚流派之至賾。
逮文貞而施平度兮,世昭德而蹈矱。
懿吾祖之純淑兮,紛獨遭時之巖齬。
服經(jīng)訓而自勵兮,仰先烈而增歔。
翊圣后而昌邦兮,謇紀脩而倫晰。
敷王禮之醇鬯兮,發(fā)羲爻之淵穆。
載駿烈于庭趨兮,濟厥美而詒則。
咨余生之藐藐兮,汩蠢處乎橫目。
既天質(zhì)之鹵莽兮,又聞識之謏約。
欲瑩道而禔身兮,然蔽閡而罔迪。
古圣既已堙喪兮,焉遵正而矯忒。
時晻晻其幽暮兮,眾樊然而循枉。
憫風教之不明兮,恫時俗之擾攘。
雕大樸而冒華兮,汩弱喪而不返。
舍中和之至道兮,日流趨乎悖亂。
譬乘舲而無維兮,凌洪波之浩汗。
云何余生之不辰兮,值斯世之衰叔。
懼世業(yè)之弛墜兮,虞性真之爽錯。
忽不自料其愚魯兮,思希圣而踔越。
闡方策而求通兮,從石師而取物。
物何微而弗格兮,理何深而弗抽。
察古今之明戒兮,謨圣哲之大猷。
潭思而力究兮,賅本剽而別臧否。
駕良騄于周行兮,執(zhí)鞭筴而慎旃。
刻弘璧以成楮兮,羌不知其服廑。
匪仁義其曷程兮,匪文章其曷宣。
專純嘿而弸中兮,指道岸而骎骎。
纗至德之瑤華兮,琢貞白以制琛。
潔余志之修姱兮,炳余衷之誠諶。
思搏搏而無極兮,恐霣絕而莫階。
獨煩瞀而湛懷兮,心潢洋而掣曳。
諒不契于今之人兮,無寧望古而炎逝。
知服膺乎前修兮,又何近夫污佞。
懷絓結(jié)而不釋兮,欻神游而逖聽。
頫眩湣而無所見兮,仰嵺廓而無所聞。
御百靈而戒途兮,搏眾芳而叢身。
紛衙衙而闐闐兮,溯區(qū)外而遐循。
轙葩車之瑵莖兮,駟黃渠而驂白減。
遂舒節(jié)于旸谷兮,正東皇而不貳。
望太皞而道余思兮,云翳翳而炎起。
忿支祁之肆慝兮,錮脩干而莫救。
偉瀛海之浚靈兮,寧芥舟之足膠。
箕檀邈其靡詰兮,徒惄如其焉求。
吾將往乎南娭兮,歷陸離而中休。
挹重華而訪道兮,存火正而訊猶。
亮世夐而跡熄兮,焉乃逝而樛流。
汎濛汜之漭漭兮,騖意馬而西浮。
樹建木之高竿兮,曳宛虹之素斿。
集丹丘入白門兮,登閬風而俶余裝。
遇戴勝而宿之兮,觀玉女之舞蹌。
雖嬋嬛而非吾求兮,從含雷而背陵陽。
呵燭龍令照夜兮,指玄冥之矞皇。
忽矯首而東睎兮,日未暾于扶桑。
噏沆瀣之芳液兮,飧若木之露英。
寔芒黖而荒絕兮,匪道真之所周旋。
余軫而顧懷兮,靡紫綢而卷玄旄。
窺九淵而逐墳羊兮,與富媼乎相謀。
嗟背昭而就冥兮,又何可以宿留。
攀魁衡而上出兮,越巖嶅之嵚岑。
馭翩飄而夭矯兮,班軒輊而梢森。
邸余車乎帝之居兮,杳清澄而靚深。
虎豹猙獰以守關(guān)兮,余乃叫閽而撼鋪。
列仙眷余色笑兮,奏六英而歌晨露。
聘瑤琨而載贄兮,邀玉皇乎璚府。
般將將而翼翼兮,洞余心兮駭余睹。
整冠褋而鞠跽兮,竭衷素而上注。
心聇聇而禱祈兮,冀或察余之深愬。
誶物理而繆戾兮,叩天道之杳茫。
省憂喜之倚伏兮,樛淑慝之抑揚。
皇乃揆余之中情兮,命余朝乎紫堂。
魂??惘而砉欻兮,伏瑤戺而承昌。
辭曰:品匯之糾紛兮,道本一而不岐。
陶大鈞而沕穆兮,運鴻樞而回斡。
詔斯民之最靈兮,首跂行與喙息。
茍飽煖而無教兮,乃人獸焉相敚。
夫孰非道而可道兮,孰非學而可晰。
故參三而贊化兮,逌至誠而不息。
繄羽鱗之飛潛兮,泉草木之榮落。
寔隨化而爐錘兮,理無間于通塞。
克明物而察倫兮,乃成圣而渾然。
愚自暴而自棄兮,昧大本而惛焉。
夫吉兇之相襲兮,類狙公之朝暮。
榮與瘁其代序兮,損與益其同聚。
嗟配命而自求兮,著昭訓于鄒叟。
惟哆然而語命兮,恐言哤而理闊。
釋氏泯色而合空兮,伯陽知白而守黑。
諒異端之亂正兮,匪大中之不偏。
孔贊謨于懿德兮,孟雅言夫性善。
夫惟物則與民倫兮,寔萬古之彝常。
天鑒下而弗僭兮,視德否而災(zāi)祥。
彼顏窒而蹠樂兮,非景命之所經(jīng)。
茍所存之卓爾兮,雖近躓而遠延。
亮元化之緯繣兮,肆近智之昏閼。
由精義而入神兮,可砭頑而剖惑。
群囂折乎圣言兮,萬途歸于一轍。
匪禹神而涂冥兮,豈昔豐而今嗇。
識天衷之自有兮,驗至理之不易。
帝在己而非遠兮,奚有待于位壽。
膺靈訓而惕若兮,砉洗心而咸輔。
忽反顧而自省兮,如大寐之一寤。
知無入而不自得兮,在循理而俟命。
不貞觀而滯曲兮,烏自免夫聽瑩。
扁斲輪而凝道兮,丁游刃而化物。
咸役智于末技兮,匪取大于往列。
夷食薇而餓顯兮,屣袞冕而樹義。
展三絀而不渝兮,惇薄夫于千祀。
雖同躋乎圣域兮,亦未免夫執(zhí)一。
惟象尼之巍巍兮,集大成而垂法。
盍鉆仰而恪守兮,戒蟹心之弗一。
既覽觀乎大方兮,宜遵蹈乎成式。
尚睒天而睹畛兮,匪僭論乎述作。
斯內(nèi)訟而自矢兮,訴來許而求質(zhì)。
亂曰:圜包坱圠,融蝹蝹兮。
紛綸總?,函化醇兮。
機緘要妙,杳無倪兮。
陰摩陽蕩,斡不濟兮。
惟皇克仁,降明敕兮。
君子盡性,昭厥則兮。
葆靈啟鍵,牖后覺兮。
闇然日章,正其誼兮。
天健川流,無豫怠兮。
主敬以直,義以方兮。
克復厥初,勔自強兮。
立本趣時,罔僭忒兮。
純粹精白,絕瑕慝兮。
不顯亦臨,無厭斁兮。
按:趙友祥甫年未弱冠。大治詞賦。能推演班張之旨。作百十馀韻。目以廣幽通。無論命意之奧深。引物之宏博。其詞致文鋒。凜乎不可御也。屬余和之。不敢辭。為之效顰云。依其本韻。故韻語多不葉。丙午春書。
源同平度后,派別世襄公。
敦睦情偏重,追隨誼自隆。
逡巡君子節(jié),恬淡我家風。
每覺喧爭恥,非無望實崇。
銀臺晚棲鳳,巖邑屢憑熊。
衣狗從多變,江湖自固窮。
晨星仍落落,逝水竟匆匆。
喉舌朝天罷,循良勒石豐。
門闌看寂寞,風雨獨悲忡。
蒿里終違餞,哀歌淚滿瞳。
蟄苓兔絲杓,吳石魚桐扣。
青霜豐鐘鏗,紫氣匣劍剖。
龍虎變化風云從,天涯何處無遭逢。
淄澠涇渭各自媚,大壑無我皆朝宗。
東海鯫生最蕭索,哀駘天選良非惡。
孤情僻性真窮奇,乾坤莽莽懸瓠落。
少年隨眾逐辭場,十戰(zhàn)九北何郎當。
秋風黃葉長安道,夜雨青鐙村學堂。
長安米貴居不易,奉母將家困僑寄。
摩擬潛消筆墨靈,蹉跎暗折江河氣。
掉頭十載京華春,蠖屈自詫亦有伸。
先茅連拔自丁戊,文章遇合如通神。
前后司衡矜薦剡,疊蒙圣主春風頷。
佳話流傳播縉紳,風塵耳目爭旸睒。
誰知管城骨相屯,境遷事往終沈淪。
北堂萱謝南路絕,衣食奔走嗟艱辛。
辛丑中州尋舊雨,失比遂遭群小侮。
蘇秦游困既喪資,蔡澤途窮更奪釜。
故人作宰肥子鄉(xiāng),為我休蔭停踉蹌。
笙簧文酒劇歡會,歲暮風雨忘凄涼。
壬寅癸卯勤講課,北平試擁皋比座。
地交山海少耕糧,廟近夷齊嘗苦餓。
甲乙丙主蓮花池,相國殷勤推項斯。
琳宮提舉比祠祿,所慚患好為人師。
相府荒涼韓愈罷,承蜩伎捷斯文亳。
朱文曾動天子顏,白字竟遭縣尉罵。
丁未又困京洛塵,選部有官不敢徇。
晏歲倉皇走梁宋,才拙豈可辭賤貧。
鎮(zhèn)洋太保人倫望,寒士聞名氣先壯。
戟門長揖不知慚,奮書自薦無謙讓。
公方養(yǎng)疴典謁辭,延見臥榻猶嫌遲。
解推遽釋目前困,迎家千里非逶迤。
宋州主講緣疑夙,文正祠堂權(quán)廟祝。
漳潭深院花木饒,僑家忽享名山福。
戊秋洪水割荊州,大府移鎮(zhèn)蘇虔劉。
坐席未暖又偈偈,故人官毫聊相投。
己酉春夏江南北,馳驅(qū)水陸無休息。
秋冬往還江漢間,災(zāi)平歲稔旌門閑。
庚戌重來啟書局,編摩萬卷書撐屋。
四年轉(zhuǎn)輾五遷家,疾病殤亡又相屬。
雞犬圖書行李間,更堪旅櫬波塵逐。
人言官畏屢遷貧,何況區(qū)區(qū)恃館谷。
自庚徂甲五春秋,飽看山青江漢流。
春風草綠晴川閣,霽雪梅開黃鶴樓。
三苗背化唐虞禪,軍府勞心厲征繕。
殘篇自為運籌停,終報前軍殞大星。
三年落魄還依舊,買山空羨林泉茂。
祇合馳驅(qū)畢此生,辭官翻似羈官守。
南豐先生當代奇,家學世業(yè)儒林師。
瀛臺星署抗高步,淮南秉節(jié)平度支。
歐蘇舊治即家法,大雅扶輪聲氣洽。
冠蓋輻輳東南都,八公四子慚孤狹。
潯陽使相東浦公,乃與公閱為先容。
仲夏偈來秋始見,白日無檄醫(yī)頭風。
先生高誼云霄上,全人肩肩視甕盎。
問醫(yī)饋藥使頻仍,自慚何以答嘉貺。
臣之少也不如人,況今垂老憂患頻。
側(cè)聞方志許參校,抵掌伸眉欲圖效。
眇視跛行別有優(yōu),此事略解陳前籌。
周官外史領(lǐng)方志,成周一道同風治。
《乘杌》《春秋》各擅名,侯國改制非西京。
志為國史舉全體,陋儒誤認為圖經(jīng)。
司書版圖有專職,如何方志混白黑。
封建郡縣今古殊,民彝物則無隆污。
行人五物獻當寧,風《詩》采貢國史序。
古人經(jīng)緯自分明,后人不復辨牛鼠,獲麟絕筆直至今,歷史得失可窺尋。
史遷義本風《詩》出,比興偏長弦外音。
班《書》典肅原經(jīng)禮,官儀左《國》融其體。
蔚宗習染近文人,別裁間出猶鮮新。
陳氏三書有微意,陽魏陰劉褒貶異。
造奇蹈穢心術(shù)殊,尚存家法非全誣。
子顯《齊書》真破碎,史作雕蟲大道晦。
《梁》《齊》《陳》《周》有完缺,自鄶無譏一埽穢。
《南》《北》二史夸剪裁,斷纻敗絮如紛埃。
唐初《晉》《隋》出眾手,《晉》雜《隋》純非例推。
劉煦《舊唐》號蕪滓,歐宋《新書》矜后起。
雖云文省事能增,未免適屨還削趾。
歐陽《五代》世稱奇,學究《春秋》《文選》史。
元修三史明修《元》,大車冥冥塵未已。
圣人制作是為經(jīng),筆削前朝萬世型。
《八旗志》仿全史例,方志當知奉法程。
乃知偏主圖經(jīng)類,夏蟲朝菌空紛爭。
迂談屢為時俗笑,山水曲待鐘期評。
文定詩才本清穆,山僧夜話非論篤。
瓣香偏似遇追摩,步窘吟詩若局促。
南豐賢裔八面才,余事為詩如探懷。
春蠶作繭金鑄鼎,化工賦物無安排。
瑤章惠我見欲咥,措語無多神相出。
纏綿厚意渥春溫,但恐醫(yī)門遂多疾。
欲和佳篇屢輟題,小巫氣折大巫低。
晏歲行歸志留別,長歌強效鷓鴣啼。
共 10 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