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浚

相關(guān)人物:共 12 位。
共 89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趙錄曰:晉幽州牧王浚。矜豪日甚。不親政事。所任皆苛刻小人。棘嵩、朱碩貪橫尤甚。北州童謠曰:
府中赫赫朱邱伯,十囊五囊入棘郎(○《十六國春秋》十二。又《詩紀(jì)》四十四作棘郎謠。引郎一韻。《晉書》王浚傳引郎一韻。《書鈔》百三十六、《御覽》七百四并引王隱《晉書》引郎一韻。)。
玄覽賦 南梁 · 蕭繹
歲次旃蒙,月建司空,變凌陰之呂,扇廣莫之風(fēng),蕭子褰帷九水,作牧三宮,乃盱衡而言曰:惟天惟大,惟堯則之;
惟地惟厚,惟王國之。
粵我皇之握鏡,實乃神而乃圣。
陳六聯(lián)于八則,弘九職于三令,運(yùn)璇樞而御宇,執(zhí)玉衡而齊政,大矣廣矣,無德而稱。
俯《齒取》《齒禺》于軒羲,諒斗笞于子姒;
包《河圖》與《洛書》。
括龍官乎鳳紀(jì),超大德于百王;
高鴻名于萬祀,惟天縱于副后。
逾啟誦而惟首,既倫儒于肅成;
復(fù)斷獄于長壽,豈止丕莊屈膝。
將令班鄭捧帚,譬衢樽而待酌;
若懸鐘之須扣,前逾緊象之外。
聲高洙、泗之右,伊俯己之顓愚;
謬聯(lián)萼于天衢,筮東門而畫野。
創(chuàng)南國而分墟,詔伯宗以為儐;
誥內(nèi)史而策書,用分茲于茅社。
從侯服而俾子,類金獸以封建;
非桐圭以錫處,爾其湘水之東。
即我龜蒙,魏甘露而分邑,吳太平而定中。
鎮(zhèn)麟山之崔嵬,傍龍跡其穹??;
金城高而相屬,石燕起而依風(fēng)。
豈連鑣于分陜,羨追蹤于二公。
彼瑯臺之作守,有彭泗之嘉名;
殊并海之分地,異魚石之所城。
經(jīng)沈子之高墉,蓋水運(yùn)之堤封;
謝禮樂之干櫓,閱武騎之輣沖。
軾錦車而前騖,驅(qū)魚軒而繼蹤;
無復(fù)鸞歌鳳舞,唯對綠柳青松。
留吳宮之宿燕,響平陵之夜鐘;
飛余轡而西征,戍太真之舊營。
鳴節(jié)鼓之金鐲,屯戎車于石城;
戮滔天之封豕,斬橫海之長鯨。
每輟書而嘆息,景樹德之風(fēng)聲;
從王役于鏡中,浮文鹢而載鴻。
經(jīng)謝亭而帳飲,想彥伯之高風(fēng);
度五城而騁望,見三冀之無窮。
故以飛云蒼準(zhǔn),白鱧青桐;
金吾舍利,鳴鶴紫宮。
眺方岳乎云閑,望赤坂之珠殷;
想真長之送別,懷思曠之還山。
此檜楫而方遠(yuǎn),彼松舟而未閑;
倦旅泊于新丘,同渭水之不流。
或千人而并唱,乍萬人而相鉤;
毀橋由于瑗度,鑿空資于仲謀。
睇三茅之靈秘,懷九轉(zhuǎn)之仙記。
紫臺石室之文,青首銀函之字;
獨(dú)有披霧之心,彌軫凌云之志。
捫殷碑之愴望,挹延州之高讓;
井觱沸而??夕蟺,勢崎嶇而低昂。
見傳巴之度曲,開安歌之浩唱;
想觀樂乎朝陽,憶紆衣乎夕張。
回途船之美風(fēng),聳余棹乎云陽;
彼桑梓之必敬,況松榆之舊鄉(xiāng)。
將游目于五湖,乃浩覽于姑蘇;
臨閶門之跨水,聳重闕而開都。
睇太伯之卜祀,爰避國于句吳;
去西滸之樂政,尊東夷之楷模。
時渡谷水之陽,尚想嘉禾之方;
壯慶亭于吳后,雄槜李于越王。
觀泉亭之涌波,崖巍巍而峨峨;
張素蓋而縈州嶼,馳白馬而越江池。
鼓淇濤于萬里,曾未動于纖羅;
及戾止乎東歐,登玉笥與銅牛。
山東武而遙集;
雁南海而飛浮;
巖亭亭其似蓋,飛苕苕其若樓。
登舜橋而延首,瞰禹井而淹留;
御史之狀猶在,督護(hù)之門不修。
雖濫同于借寇,愧人瘼之何求。
皇覽揆余之忠誠,詔入謁于承明,既攝州于淮海,且作尹乎中京。
慕張生之謫伏,挹邊延之勵精;
珥金貂而待問,鳴玉佩而趨庭。
兼三河及三輔,總九緯乎九經(jīng);
揚(yáng)王庭之俊選,聞裒然于前則。
時濫假于中臺,掌邦教之觀國;
乍南宮而薦士,且右鄉(xiāng)而表德。
判辟雍之樂語,辯金馬之儒墨;
驅(qū)安居以騁望,壯天居之麗極。
詳夫皇王爰處,本無定所。
堯都平陽,舜在冀方;
玄王居亳;
成周卜洛。
故知黃旗紫蓋,域中為大。
天地之所合,風(fēng)雨之所會;
蔭美氣之蔥蔥,浮卿云之靄靄。
聳梁山而成闕,縈長淮而似帶。
昔者甘泉暉章,平樂未央,凌霄飛雨,麒麟鳳凰,九華仁壽,百福明光。
玉階紫闈,雕柱錦墻;
木蘭為棟,文杏為梁。
溫臺冬燠,秋窗夏涼,甲乙之帳,庚辛之方,未有祗園之右。
齊之仁壽,用擬舟航,長為稱首,日殿月宮,金池珠叢,七重迢遞,千柱玲瓏,虹橋左跨,雁苑南通。
紫紺之堂臨水,青蓮之臺帶風(fēng)。
及夫皦光未旭,更籌曙促,猶然陽燧之火,尚執(zhí)驪龍之燭。
或帶桃花之綬,乍響玄山之玉。
爰八命而建旟,誠非親而勿居。
應(yīng)鳴鞞于龍角,覆緹幕于熊車。
開轅門于淮渚,泛船皇之容與。
吟紫騮之長歌,奏玄云之疊鼓。
開右座而納文,設(shè)左廣而投武。
既風(fēng)起而云飛,復(fù)摧班而拉虎。
泛樓船而郁紆,憶霸楚之雄圖。
悲騅馬之不逝,忘鹿逐之長驅(qū)。
豈烏江之天險,資赤帝之神符。
于是途經(jīng)灌壘,水分當(dāng)利。
彼吾王之連和,延魏后之交質(zhì)。
趙將軍之建節(jié),辛侍中之奉使。
亮鼎足其何言,限修江而為二。
泊九井而問津,蓋六服之都會。
方函谷之設(shè)險,譬魯陽之襟帶。
觀棄繻之裂帛,見高車之輔轪。
顧濡須之故巇,每當(dāng)食而忘飯。
斗二虎于江干,爭兩龍于修坂。
既凱捷而來旋,遂鳴鐃而獨(dú)返。
彼銅山之可傷,何驕容之無方。
已筑長洲之苑,復(fù)實海陵之倉。
遂稱兵而內(nèi)侮,宜朝起而夕亡。
原西陵以肇基,始沖梯于士治。
載為前茅之首,實表勤王之師。
同薏苡之興謗,成貝錦之深疑。
良弓藏而高鳥盡,入不謙而出不辭。
游雷中而徜徉,遇日吉而辰良。
祀公瑾以桂酒,薦忠肅以椒漿。
賓討曹之英策,蓋謀桓之秘方。
衣披披而屢舞,神欣欣而樂康。
吊劉安于下雉,聊載懷于惇吏史。
或策杖而龍飛,或叱石而羊起。
將雞鳴于天上,遂埋魂于蒿里。
匪仙道之云偽,蓋為仁其由己。
經(jīng)釣臺而高邁,過鄂渚而西浮。
變青門之三襲,為黃塵之一丘。
城逶迤而中斷,階坡陀而半留。
分沙羨而啟鎮(zhèn),即開蕃于夏州。
星尚連于翼、軫,舍兼分于斗、牛。
麗滄浪之水清,良信美乎濯纓。
嗟其釣而非釣,復(fù)何慮而何營。
羌有愿而不獲,拂蘭橈而上征。
冬已謝而春辭,聯(lián)方舟而水嬉。
看白沙而似雪,望卻月而成眉。
臨石渚其如鏡,玩弱柳其猶絲。
停赤壁而延佇,聯(lián)愴望而方思。
吳水鄉(xiāng)之舟楫,魏陸產(chǎn)之皋獵。
本吳長而魏短,況地利與天時。
結(jié)憤風(fēng)而炎上,潦原火于驚飔。
灰霧霏而擊馬,箭參差而麗龜。
成班車之逸氣,碎當(dāng)途于鹿麋。
分洞庭于吳上,限東益于巴丘。
如淄、澠之相別,似涇、涓之分流。
雖滔滔而直瀉,終耿耿而橫浮。
想蘭香之薦枕,懷娥媓之夜游。
若夫子瑜設(shè)險之記,閻遨游涌之地,既下車而踐境,早詢求于方志。
曉泊鬻拳之津,夕瞻荒谷之寺。
居柳下而布德,坐棠陰而高視。
班六條于宰邑,賢十部于從事。
每題輿于仲舉,豈虛名乎叔治。
藉務(wù)隙于登臨,乃紛吾之本志。
時復(fù)設(shè)羽蓋,揚(yáng)旌旆,乘雕玉,從貝帶,浮云起,登高唐,泛枉渚,望涔陽。
荊棘生于龍門之下,狐兔穴于馬牧之旁。
臨章華而流眄,見舊楚之凄涼。
試極目乎千里,何春心之可傷。
其舊渚宮也,夾江帶阡,布濩井田,通逵交迸,高門接連。
人要水心之劍,家給火耕之田。
既追隨而得性,實燕處而超然。
若平臺之中,觀閣相通,雄梁渡水,壯翼臨空,金堤之路,銅鞮之宮,閣寫陵霄,樓布麗譙。
橫走馬而為觀,擬牽牛而作橋。
爾乃樹之榛、栗,椅、桐、梓、漆;
三色黃甘,千戶朱橘。
桃蔭井而成蹊,萍浮江而泛實,蟬鳴枝而候稻,范飛冠而吐蜜。
復(fù)有水底石發(fā),山筋地骨;
書帶新抽,屏風(fēng)牙發(fā)。
反魂長生,靈壽女貞,金鹽玉豉,堯韭舜榮。
交讓之目,代謝之名;
忘憂長樂,桃杷鼓箏。
竹則筼筜綠箓,交戰(zhàn)策皮。
淚沾虞后,龍還葛陂。
便娟防露,檀欒夾池。
聊右書而左琴,且繼踵于華陰。
彼門人之門道,各家求而有心。
先鉛仇于魚魯,乃紛定于陶陰。
識三家之云謬,知五門之可尋。
時仰稟于皇猷,討巴、濮于裨鯈;
乃棱威于華、墨,出車檻之云修。
觀月窟之入附,睹日勒之來游。
既虎牙而成號,又龍額而為候。
仰皇德之洪深,疑朱離于侏任。
見白題之蹋鼓,看鳥孫之學(xué)瑟。
獻(xiàn)掛條之良贐,奉桃枝之怪琛。
嗤聚米于馬援,哂畫地于臧旻。
彼蠢爾之為鯁,伊憑凌而未靜。
異黃金于黑山,非綠林于青嶺。
余喟然以指蹤,實濟(jì)寬而持猛。
負(fù)步光之文劍,驚漢陽之夕景。
麾靈琚之左轉(zhuǎn),光玳簪而右參。
白云生而陣合,紅塵起而軍暗。
于是驅(qū)骕骦,命蹶張,回翠蓋之金爪,臨絳宮之玉堂。
擬都護(hù)之戊己,模荊尸之甲裳。
作齊軍之減灶,教燕師之臣墻。
觀田畯復(fù)于虞澤,命車右而前驅(qū)。
猶從戎于細(xì)柳,若驅(qū)馬于長榆。
矜猿鳴之抱木,傷兔走之依株,每愀然而作色,方載馳而轉(zhuǎn)軾閱放鹿而興憫,對亂鱗而動惻,矧高宴于城隅,駐五馬而踟躕。
乃有青琴碧玉,絳樹綠珠。
西河王豹,東野綿駒;
蘭缸夕然,合璧斜天。
照流風(fēng)之回雪,映出水之初蓮。
非吾心之所悅,曾未始而流連。
濫叨榮于分陜,逾一紀(jì)之星躔。
子既生而冠字,嗟留滯以回邅。
罷臨邊之瑞節(jié),觀楚黎之臥轍。
向秋野之蒼茫,對寒江之幽咽。
散歸云之郁蓊,吐長風(fēng)之??笞。
聞羌笛之哀怨,聽胡笳之凄切。
慘余袂兮淚成行,攀余轅兮不忍別。
奉信圭而入朝,驅(qū)駟馬而乘軺。
既總司于戎旅,亦兼飾于豐貂。
登虎踞而目極,忽平原之已超。
帶方逵之九軌,接馳道之三條。
彼重門之擊析,馮霞起以建標(biāo)。
雜丹樓以藻井,閑青山于綺繚。
耆落星之從巃,睹?火之迢繞。
郁如蓬萊之臨滄海,憬如昆侖之出絳霄。
函、夏之所覿,江、漢之所朝。
若夫天不愛道,地不愛寶,賓連紫達(dá),華平朱草,麒麟五色,飛兔雙翼,集我君圃之旁,游我帝梧之側(cè)。
于斯時也,天子郊帝于員丘,高玉簡于東漢;
邁金版于西周,奏蒼璧而服大裘。
樂有云翹之舞,牲非繭栗之牛;
設(shè)黃琮而禮地,望方澤乎神州。
節(jié)會咸池之琯,冕無繁露之旒。
觀三農(nóng)乎九谷,薦黍稷之穜稑。
命甸師而清塵,詔封人而出宿。
敬青壇而致虞,動翠耜而祈谷。
時季春之上巳,臨祓乎沼沚。
杏花發(fā)于露寒,棘實浮于蒙汜。
爰長久之御節(jié),采日精于山趾。
天策夜而動星,鉤陳朝而按軌。
予是時也,陪玉軟,飾金羈,驅(qū)騄駬,《貝翟》翠羆,乘倜儻,控權(quán)奇,寶劍昭晰,彩??陸離,乍俯馬足,時仰月支。
見靈鳥之占巽,觀司南之候離。
習(xí)執(zhí)鞭而珥筆,雖日夕而忘疲。
奧重明堂地,景已乎正陽。
乃八片而四達(dá),開上員而下方。
置陰鑒之明木,設(shè)圭瓚而盈觴。
誶天官乎冢宰,服端委而辯方。
虔植物之蘊(yùn)藻,鄙將響之牛羊。
藉鴻私而置傳,復(fù)惟轂而懷方。
溯蛟川于匯澤,洽鵠塞于潯陽。
何蠡川之浩浩,而匡岫之蒼蒼。
其匡岫也,盤紆崷崒,??嶙郁律,峻極于天,千霄秀出,岑嵚崎??,鳥兔蔽虧,蜭岈豁聞,背原面野。
墳飛流于天末,鼓雷霆于巖下。
聳高館于去中,聯(lián)叢祠于星社。
雕甍綺閣,吁可畏其欲落;
云霧杳冥,縈萬嶺而俱青。
照曜山莊,岧峣石梁;
雁門馀帳,隆安故床。
鏡臨江而分影,爐銜花而共香。
若乃羽族徘徊,察風(fēng)應(yīng)雷,鴛鴦感夢,干鵲知來。
露華挾雌而嘯侶,銜環(huán)帶壟而含猜。
孔接影而飖揚(yáng),??交頸而陪鰓。
爾其彭蠡際天,用長百川;
沸渭渝溢,瀲淡連延。
大則浩汗滉漾,細(xì)則澆灌潺湲。
遇祈飆之弗爽,彼所報之無帢夬。
且搏搖以九萬,乍高風(fēng)而三千。
其中則有跎灂嘉魚,燕羽龍須,戴星含石,蒲身雉軀,乍浮圓鏡,時泛明珠。
報蕩子之長信,送仙人之短書。
恥觀魚而為樂,解舒雁于高繳。
必冀孔愉之龜,當(dāng)如噲參之鶴。
愾沖冠而發(fā)憤,嗟吾人之施薄。
觀進(jìn)退于我生,每篤靖而居貞。
羞為金谷之富,不矯石閭之清。
每鞠躬而遵節(jié),藉王道之既平。
貴靜者人所便,予得之于自然。
非三百之不足,惜五十于豐年。
笑纻斜之行潦,喜甘雨于石田。
飛新梅于倡粉,拂輕絮于房綿。
月芝抽而曉落,燈花開而夜然。
菊從風(fēng)而金散,荷帶水而珠員。
已寤歌于折柳,復(fù)行吟而采蓮。
課七分與六日,推兩地與參天。
夕章程而鉤股,亦剡注而參連。
幼墳藉以自娛,迄方今而不渝。
云氣、芝英之簡,懸針、倒薤之書,緘乎蒸栗之帙,飾乎酸棗之珠。
擬河獻(xiàn)之留真,希淳儒之席珍。
笑彭聃之下士,聯(lián)重義而自欣。
鑿戶牖而長望,混木雁而兼陳。
嗟今來而古往,方絕筆于獲麟。
⑴ 《藝文類聚》作「蕤賓」。
⑵ 《藝文類聚》作「為」
⑶ 《藝文類聚》作「為」
⑷ 《藝文類聚》作「正元」
⑸ 《藝文類聚》作「夕結(jié)」。
⑹ 《藝文類聚》無「舊」字。
⑺ 《藝文類聚》作「巴」。
⑻ 《藝文類聚》作「驅(qū)駿駟」
⑼ 《藝文類聚》作「希淳于之席珍,臨秋水之至樂,登春臺而自欣」。
⑽ 《藝文類聚》作「聯(lián)」
⑾ 《文苑英華》一百二十六;又見《藝文類聚》二十六,有刪節(jié)。
粵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大盜移國,金陵瓦解,余乃竄身荒谷。公私涂炭,華陽奔命,有去無歸,中興道銷,窮于甲戌,三日哭于都亭,三年囚于別館,天道周星,物極不反,傅燮之但悲身世,無所求生;袁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昔桓群君山之志事,杜元凱之平生,并有著書,咸能自序,潘岳之文彩,始述家風(fēng),陸機(jī)之詞賦,先陳世德,信年始二毛。即逢喪亂,藐是流離,至于暮齒,燕歌遠(yuǎn)別,悲不自勝,楚老相逢,泣將何及?畏南山之雨,忽踐秦庭,讓東海之濱,遂餐周粟,下亭漂泊,舉橋羈旅。楚歌非取樂之方,魯酒無忘憂之用,追為此賦,聊以記言,不無??嘀~,唯以悲哀為主,日暮途遠(yuǎn),人間何世?將軍一去,大樹飄零,壯士不還,寒風(fēng)蕭瑟。荊璧睨柱,受連城而見欺;連書橫階,捧珠盤而不定。鐘儀君子,入就南冠之囚;季孫行人,留守西河之館。申包胥之頓地,碎之以首;蔡威公之淚盡,加之以血。釣臺移柳,非玉關(guān)之可望;華亭唳鶴,豈河橋之可聞?孫策以天下為三分,眾裁一旅;項籍用江東之子弟,人唯八千,遂乃分裂山河,宰割天下,豈有百萬義師?一朝卷甲,芟夷斬伐,如草木焉!江淮無涯岸之陰,亭壁無藩籬之固,頭會箕斂者合從締交,鋤耰棘矜者因利乘便,將非江表王氣,終于百年乎!是知并吞六合,不免軹道之災(zāi),混一車書,無救平陽之禍。嗚呼,山岳崩頹,既履危亡之運(yùn),春秋迭代,必有去故之悲,天意人事,可以凄愴傷心者矣!況復(fù)舟楫路窮,星漢非乘槎可上,風(fēng)飆道阻,蓬萊無可到之期。窮者欲達(dá)其言,勞者須歌其事。陸士衡聞而撫掌,是所甘心,張平子見而陋之,固其宜矣。
我之掌庾承周,以世功而為族;
經(jīng)邦佐漢,用論道而當(dāng)官。
嵩、華之玉石,潤河、洛之波瀾。
居負(fù)洛而重世,邑臨河而晏安。
逮永嘉之艱虞,始中原之乏主。
民枕倚于墻壁,路交橫于豺虎。
值五馬之南奔,逢三星之東聚。
彼凌江而建國,始播遷于吾祖。
分南陽而賜田,裂東岳而胙土。
誅茅宋玉之宅,穿徑臨江之府。
水木交運(yùn),山川崩竭。
家有直道,人多全節(jié)。
訓(xùn)子見于純深,事君彰于義烈。
新野有生祠之廟,河南有胡書之碣。
況乃少微真人,天山逸民。
階庭空谷,門巷蒲輪。
移譚講樹,就簡書筠。
生世德,載誕貞臣。
文詞高于甲觀,??⒂谡臑I。
嗟有道而無鳳,嘆非時而有麟。
既奸回之奰匿,終不悅于仁人。
王子濱洛之歲,蘭成射策之年,始含香于建禮,仍矯翼于崇賢。
游薦雷之講肄,齒明離這胄筵,既傾蠡而酌海,遂測管以窺天。
方塘水白,釣渚池圓。
戎韜于武帳,聽雅曲于文弦。
乃解懸而通籍,遂崇文而會武。
笠轂而掌兵,出蘭池而典午
論兵于江漢之君,拭圭于西河之主。
于時朝野歡娛,池臺鐘鼓。
里為冠蓋,門成鄒魯。
連茂苑于海陵,跨橫塘于江浦。
東門則鞭石成橋,南極則鑄銅為柱。
橘則園植萬株,竹則家封千戶,西贐浮玉,南琛沒羽。
吳歈越吟,荊艷楚舞。
草木之藉春陽,魚龍之得風(fēng)雨。
五十年中,江表無事。
王歙為和親之侯,班超為定遠(yuǎn)之使。
馬武無預(yù)于甲兵,馮唐不論于將帥。
豈知山岳暗然,江湖潛沸。
漁陽有閭左戍卒,離石有將兵都尉。
天子方刪詩書,定禮樂。
設(shè)重云之講,開士林之學(xué)。
劫燼之灰飛,辯常星之夜落。
地平魚齒,城危獸角。
臥刁斗于滎陽,絆龍媒于平樂。
宰衡以干戈為兒戲,搢紳以清譚為廟略。
乘漬水以膠船,馭奔駒以朽索,小人則將及水火,君子則方成猿鶴,敝特刊不能救鹽池之咸,阿膠不能止黃河之濁。
既而魴魚赪尾,四郊多壘。
殿狎江鷗,宮鳴野雉。
湛盧去國,艅皇失水。
見披發(fā)于伊川,知百年而為戎矣。
彼奸逆之熾盛,久游魂而放命。
大則有鯨有鯢,小則為梟為獍。
負(fù)其牛羊之力,兇其水草之性。
非玉燭之能調(diào),豈璇璣之可正。
值天下之無為,尚有欲于羈縻。
飲其琉璃之酒,賞其虎豹之皮。
見胡桐于大夏,識鳥卵于條支。
豺牙密厲,虺毒潛吹。
輕九鼎而欲問,聞三川而遂窺。
始則王子召戎,奸臣介胄。
既官政而離逖,遂師言而泄漏。
望廷尉之逋囚,反淮南之窮寇。
飛狄泉之蒼鳥,起橫江之困獸。
地則石鼓鳴山,天則金精動宿。
北闕龍吟,東陵麟斗。
爾乃桀黠橫扇,馮陵畿甸。
擁狼望于黃圖,填廬山于赤縣。
青袍如草,白馬如練。
天子履端廢朝,單于長圍高宴。
兩觀當(dāng)戟,千門受箭。
白虹貫日,蒼鷹擊殿。
竟遭夏臺之禍,遂視堯城之變。
官守?zé)o奔問之人,干戚非平戎之戰(zhàn)。
陶侃則空裝米船,顧榮則虛搖羽扇。
將軍死綏,路絕重圍。
烽隨星落,書逐鳶飛。
遂乃韓分趙裂,鼓臥旗折。
失群班馬,迷輪亂轍。
猛士嬰城,謀臣卷舌。
昆陽之戰(zhàn)象走林,常山之陣蛇奔穴。
五郡則兄弟相悲,三州則父子離別。
護(hù)軍慷慨,忠能死節(jié)。
三世為將,終于此滅。
濟(jì)陽忠壯,身參末將。
兄弟三人,義聲俱唱。
主辱臣死,名存身喪。
狄人歸元,三軍凄愴。
尚書多算,守備是長。
云梯可拒,地道能防。
有齊將之閉壁,無燕師之臥墻。
大事去矣,人之云亡。
申子奮發(fā),勇氣咆勃。
實總元戎,身先士卒。
胄落魚門,兵填馬窟。
屢犯通中,頻遭刮骨。
功業(yè)夭枉,身名埋沒
或以隼翼鴳披,虎威狐假。
沾漬鋒鏑,脂豪原野。
兵弱虜強(qiáng),城孤氣寡。
聞鶴唳而虛驚,聽胡笳而淚下。
據(jù)神亭而亡戟,臨橫江而棄馬。
崩于巨鹿之沙,碎于長平之瓦。
于是桂林顛覆,長洲麋鹿。
潰潰沸騰,茫茫通行??默。
天地離阻,人神慘酷。
晉鄭靡依,魯衛(wèi)不睦。
競動天關(guān),爭回地軸。
探雀鷇而未飽,待熊蹯而詎熟。
乃有車側(cè)郭門,筋懸廟屋。
鬼同曹杜之謀,人有秦庭之哭。
爾乃假刻璽于關(guān)塞,稱使者之酬對,逢鄂坂之譏嫌,值而彡門之征稅,乘白馬而不前,前青騾而轉(zhuǎn)礙,吹落葉之扁舟,飄長風(fēng)于上游。
彼鋸牙而勾爪,又巡江而習(xí)流,排青龍之戰(zhàn)艦,半飛燕之船樓。
張遼臨于赤壁,王浚下于馬丘。
乍風(fēng)驚而射火,或箭重順舟。
未辯聲于黃蓋,已先沈于杜侯。
落帆黃鶴之浦,茂船鸚鵡之洲。
路已分于湘漢,星尤看于半牛。
若乃陰陵失路,釣臺斜趣,望赤壁而沾衣,艤烏江而不渡。
雷池柵浦,鵲陵焚戍。
旅舍無煙,巢禽失樹。
謂荊、衡之杞梓,庶江漢之可恃。
淮海維揚(yáng),三千余里,過漂渚而寄食,托蘆中而度水,屆于七澤,濱于十死。
天保之未定,見殷憂之方始,本不達(dá)于危行,又無情于祿仕,謬掌衛(wèi)于中軍,謬尸丞于御史。
生世等于龍門,辭親同于河洛,奉立身之遺訓(xùn),受成書之顧托,昔三世而無慚,今七葉而始落,泣風(fēng)雨于梁山,惟枯魚之銜索,入《奇支》斜之小徑,掩蓬藋之荒扉。
就汀洲之杜若,待蘆葦之單衣。
于時西楚霸王,劍及繁陽,鏖兵金匱,校戰(zhàn)玉堂。
蒼鷹赤雀,鐵軸牙檣。
沈白馬而誓眾,負(fù)黃龍而渡湘。
海潮迎艦,江萍送王。
戎車屯于石城,戈船掩乎淮泗。
諸侯則鄭伯前驅(qū),盟主則荀罃暮至。
剖巢熏穴,奔魑走魅。
埋長狄于駒門,斬蚩尤于中冀。
然腹為燈,飲頭為器。
直虹貫壘,長星屬地。
昔之虎據(jù)龍蟠,加以黃旂紫氣,莫不隨狐兔而窟穴,與風(fēng)塵而殄悴。
西瞻博望,北臨玄圃。
月榭風(fēng)臺,池平樹古,倚弓于玉女窗扉,系馬于鳳凰樓柱。
仁壽之鏡徒懸,茂陵之書空驟。
若夫立德立言,謨明寅亮。
聲超于系表,道高于河上。
既不遇于浮丘,遂無言于師曠。
指愛子而托人,知西陵而誰望。
非無北闕之兵,猶有靈臺之仗。
司徒之表里經(jīng)綸,狐偃之惟王實勤。
橫雕戈而對霸主,執(zhí)金鼓而問賊臣。
平吳之功,壯于杜元凱,王室是賴,深于溫太真。
始則地名全節(jié),終則山稱枉人。
南陽校書。
去之已遠(yuǎn);
上蔡逐獵,知之何晚。
鎮(zhèn)北之負(fù)譽(yù)矜前,風(fēng)飆凜然。
水神曹箭,山靈見鞭。
是以蟄熊傷馬,浮蛟沒船。
才子并命,俱非百年。
中宗之夷兇靜亂,大雪冤恥。
去代邸而承基,遷唐郊而纂祀。
反舊章于司隸,歸余風(fēng)于正始。
沈猜則方逞其欲,茂疾則自矜于己。
天下之事沒焉,諸侯之心搖矣。
既而齊交北絕,秦患西起。
況背關(guān)而懷楚,冀端委而開吳。
驅(qū)綠林之散卒,拒驪山之叛徒。
營軍梁溠,蒐乘巴渝。
問諸淫昏之鬼,求諸厭劾之巫。
荊門遭廩延之戮,夏口監(jiān)逵泉之誅。
蔑因親以教愛,忍和樂于彎弧。
慨無謀于肉食,非所望于論都。
未深思于五難,先自擅于二端。
登陽城而避險,臥砥柱而求安。
既言多于忌刻,實志勇于荊殘。
但坐觀于時變,本無情于急難。
地為黑子,城猶彈丸。
其怨則黷,其盟則寒。
冤禽之能塞海,非愚叟之可移山。
況以珍氣朝浮,妖精夜殞。
赤鳥則三朝夾日,蒼云則七里圍軫。
亡吳之歲既窮,入郢之年斯盡。
周含鄭怒,楚結(jié)秦冤。
有南風(fēng)之不競,值西鄰之責(zé)言。
俄而梯沖亂舞,冀馬云屯。
棧秦車于暢轂,沓漢鼓于雷門。
下陳倉而連弩,渡臨晉而橫船。
雖復(fù)楚有七澤,人稱三戶。
箭不麗于六麋,雷無驚于九虎。
辭洞庭兮落木,去涔陽兮極浦。
熾火兮焚旗,貞風(fēng)兮害蠱。
乃使玉軸揚(yáng)灰,龍文斫柱。
下江余城,長林故營。
徒思鉗馬之秣,未見燒牛之兵。
章曼支以轂走,宮之奇以族行。
河無冰而馬渡,關(guān)未曉而雞鳴,忠臣解骨,君子吞聲。
章華望祭之所,云夢偽游之地。
荒谷縊于莫敖,冶父囚于群帥。
硎阱摺拉,鷹鹯批??。
冤霜夏零,憤泉秋沸。
城崩杞婦之哭,竹染湘妃之淚。
水毒秦涇,山高趙陘。
十里五里,長亭短亭
饑隨蟄燕,暗逐流螢。
秦中不黑,關(guān)上泥青。
于時瓦解冰泮,風(fēng)飛電散。
渾然千里,淄、澠一亂。
雪暗如沙,冰橫似岸。
逢赴各之陸機(jī),見離家之王粲。
莫不聞隴水而掩泣,向關(guān)山而長嘆。
況復(fù)君在交河,妾在清波。
石望夫而逾遠(yuǎn),山望子而逾多。
才人之憶代郡,公主之去清河。
栩揚(yáng)亭有離別之賦,臨江王有愁思之歌。
別有飄飖武威,羈旅金微。
班超生而望返,溫序死而思?xì)w。
李陵之雙鳧永去,蘇武之一雁空飛。
昔江陵之中否,乃金陵之禍?zhǔn)肌?div id="zfjrx6z" class='inline' id='poem_sentence_214_1358323_comment'>
雖借人之外力,實蕭墻之內(nèi)起。
撥亂之主忽焉,中興之宗不祀。
伯兮叔兮,同見戮于猶子。
荊山鵲飛而玉研討會,隨岸蛇生而珠死。
鬼火亂于平林,殤魂游于新市。
梁故豐徙,楚實秦亡。
不有所廢,其何以昌。
有媯之后,遂育于姜。
輸我神器,居為讓王。
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寶曰位。
用無賴之子孫,舉江東而全棄,惜天下之一家,遭東南之反氣,以鶉首而賜秦,天何為而此醉。
且夫天道回旋,生民賴焉,余烈祖于西晉,始流播于東川。
洎余身而七葉,又遭時而北遷,提挈老幼,關(guān)河累年。
死生契闊,不可問天。
況復(fù)零落將盡,靈光巋然。
日窮于紀(jì),歲將復(fù)始。
逼切危慮,端憂暮齒。
踐長樂之神皋,望宣平之貴里。
渭水貫于天門,驪山回于地市。
幕府大將軍之愛客,丞相平津侯之待士。
見鐘鼎于金、張,聞弦歌于許、史。
豈知灞陵夜獵,猶是故時將軍;
咸陽布衣,非獨(dú)思?xì)w王子。
⑴ 《周書·庾信傳》,《藝文類聚》三十四,《文苑英華》一百二十九
奉和圣制過王浚墓應(yīng)制(724年11月) 唐 · 張說
五言排律
引用典故:吳嚭
牛斗三分國,龍驤一統(tǒng)年。
智高寧受制,風(fēng)急肯回船。
有策擒吳嚭,無言讓范宣。
援孤因勢屈,功重為讒偏。
舊跡灰塵散,枯墳故老傳。
百代逢明主,何辭死道邊。
青史高遺跡,黃壚掩舊封。
寧知陌上獸,何羨水中龍。
樵采徒為禁,英威豈得從。
定知□路蟻,不畏水中龍。
奉和圣制過王浚(724年11月) 唐 · 張九齡
五言排律
引用典故:歸皓 思巨鹿 與渾不協(xié)
漢王思鉅鹿,晉將在弘農(nóng)。
入蜀舉長算,平吳成大功。
與渾雖不協(xié),歸皓實為雄。
孤績淪千載,流名感圣衷。
萬乘度荒隴,一顧凜生風(fēng)。
古節(jié)猶不棄,今人爭效忠。
王浚 盛唐 · 李隆基
五言排律
引用典故:懸劍 夢刀
吳國分牛斗,晉室命龍驤。
受任敵已滅,策勛名不彰。
居美未盡善,矜功徒自傷。
長戟今何在?孤墳此路傍。
不觀松柏茂,空馀荊棘場。
嘆嗟懸劍隴,誰識夢刀祥。
引用典故:管鮑 天馬 梁竦勞州縣 青囊 三益 王浚愛旌旗
管鮑化為塵,交友存如線。
升堂俱自媚,得路難相見。
懿君敦三益,頹俗期一變。
心同襲芝蘭,氣合回霜霰。
石門云臥久,玉洞花尋遍。
王浚愛旌旗,梁竦勞州縣。
煙鴻秋更遠(yuǎn),天馬寒愈健。
愿事郭先生,青囊幾卷。
酬太常從兄留別(809年) 中唐 · 武元衡
五言律詩
① 一作送太常十二兄罷冊南詔,卻赴上都。
引用典故:張騫
鄉(xiāng)路日(一作自)茲始,征軒行復(fù)留。
張騫隨漢節(jié),王浚刀州
澤國煙花度,銅梁霧雨愁。
別離無可奈,萬恨錦江流。
共 89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