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璋

相關人物:共 12 位
共 14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輿圖沈國東南境,家世遼城尺五天。
志士何妨曳裙貴,賢王欲與購書傳。
文風物色先江左,使指光華下日邊。
我亦平生小溟渤,要隨洪范過朝鮮。
詩酒交親半老臣,田園成趣自由身。
回頭行路風波里,得似先生有幾人。
楊柳陰陰拂綠苔,杏花寂寂向誰開。
黃梁夢覺知何處,白玉樓成不更來。
留別沈王 元 · 趙孟頫
七言律詩
珍重王門晚受知,一年長恨曳裾遲。
分甌共酌人參飲,繞徑同看芍藥枝。
華屋焚香凝燕寢,畫屏摘句寫烏絲。
吳舡萬里東南去,采盡蘋花有所思。
高亭結構標真際,體共云林一樣閒。
山勢倚天忘突兀,水聲投澗自潺湲。
伽陀迥出言詞外,海印高懸宇宙間。
佇看憑闌人獨醒,又添公案入禪關。
中峰行錄:駙馬大尉沈王王璋,遣參軍洪鑰赍書幣,敘弟子禮,期請上命南來參叩。己未秋九月,王奉御香入山謁師草廬,咨訣心要,請師升座,為眾普說。師激揚提唱萬馀言。王復求法名別號,師名王以勝光,號曰真際。王因建亭師子巖下,以托其事。
詠東史 其五百二十七 (庚午) 清 · 尹愭
七言絕句
① 亦就史略中編入東事者作之。而所載太略。故間取見于他書者。以寓褒貶之義。
奸臣讒間欲沮謜,改嫁瑞興又請元。
泯棼遂致遷王變,國事此時不可言(忠烈王時。世子謜娶元寶塔實憐公主。元封王為逸壽王。冊世子謜為王。王不愛公主而趙妃專寵。公主妒恨。作畏吾兒書訴太后。元執(zhí)趙妃以歸。徵王及公主入朝。命上王忠烈復位。時奸臣王惟紹,吳祁,宋璘等。交構前王于王。以離間父子。釁隙日深。王請入朝。欲沮前王謜還國。又請以公主改嫁瑞興侯琠。以琠為王。后元不許。仍召王父子。執(zhí)囚惟紹等。前王忠宣遷王于慶壽寺。殺琠及惟紹等。國政盡歸前王。王頷之而已。)。
詠東史 其五百二十八 (庚午) 清 · 尹愭
七言絕句
① 亦就史略中編入東事者作之。而所載太略。故間取見于他書者。以寓褒貶之義。
禽獸忠宣不顧譏,奔喪只為淑昌妃。
有如禹倬真監(jiān)察,持斧上書著白衣(元遣王還國。封前王忠宣為沈陽王。忠烈薨。前王忠宣自元還即位。幸許琮家。納故平陽公昡妻許氏。幸金文衍家。烝淑昌院妃。妃文衍妹。忠烈妃也。監(jiān)察糾正禹倬。白衣持斧束藁上書切諫。王有慚色。)。
詠東史 其五百二十九 (庚午) 清 · 尹愭
七言絕句
① 亦就史略中編入東事者作之。而所載太略。故間取見于他書者。以寓褒貶之義。
世子死讒燾受傳,沈陽王號又何緣。
沈陽王號猶云可,太尉王稱最可憐(忠宣在元。欲傳位于世子鑒。密令人撰表。為從臣所沮。已而聽讒殺之。元欲王歸國。王無以為辭。請傳位于江陵大君燾。自稱沈陽王。又以兄子延安君皓為世子。欲留不聽。遂與公主及王還。復如元。傳沈陽王位于皓。自稱太尉王。以其為元太尉也。)。
詠東史 其五百三十 (庚午) 清 · 尹愭
七言絕句
① 亦就史略中編入東事者作之。而所載太略。故間取見于他書者。以寓褒貶之義。
沈陽脫屣高麗王,燕邸還開萬卷堂。
閻姚虞趙非無友,只恨不能共淑昌沈陽王自稱上王。構萬卷堂于燕邸。召李齊賢置府中。迎致元學士姚燧,閻復,趙孟頫,虞集等。與之從游。以考究書史自娛。)。
詠東史 其五百三十四 (庚午) 清 · 尹愭
七言絕句
① 亦就史略中編入東事者作之。而所載太略。故間取見于他書者。以寓褒貶之義。
沈皓居中志覬覦,乘間曹頔又讒誣。
徵王以入收王印,東國此時有國無(上王忠宣傳沈陽王位于皓。皓娶梁王女。得元寵遇。上王愛皓愈篤。皓遂懷窺覦本國之心。本國人曹頔見惡于忠肅。逃入元。陰附于皓。以國家陰事譖構王于元。元徵王入朝。皓又譖曰王子裂敕書。元主怒。收王印綬。留之京師。)。
共 14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