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人物:
僧寶志
相關(guān)人物:
共 41 位
。
共 239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讖詩
南朝宋 ·
釋寶志
《隋書》曰:梁天監(jiān)三年六月八日。武帝講于重云殿。
沙門志公
忽然起舞歌樂。須臾悲泣。賦五言詩云云。梁自天監(jiān)至于大同。三十馀年。江表無事。至太清二年。臺城陷。帝享國四十八年。所言五十里也。太清元年八月十三而侯景自懸瓠來降。在丹陽之北子地。帝惑朱異之言以納景。景之作亂。始自戊辰之歲。至午年帝憂崩。
樂哉三十馀,悲哉五十里。
但看八十三,子地妖災(zāi)起。
佞臣作欺妄,賊臣滅君子。
若不信吾言,龍時侯賊起。
且至馬中間,銜悲不見喜
(○隋書五行志?!对娂o(jì)》九十四。)
。
讖詩
南朝宋 ·
釋寶志
南史曰:天監(jiān)中。
沙門釋寶志
為詩云云。帝使周舍封記之。及中大同元年。同泰寺災(zāi)。帝啟封舍手跡。為之流涕。帝生于甲辰。三十八。克建鄴之年也。遇災(zāi)歲實丙寅。八十三矣。四月十四日而火起之始。自浮屠第三層。三者。帝之昆季次也。
昔年三十八,今年八十三。
四中復(fù)有四,城北火酣酣
⑴
。
⑴ ○南史梁武帝紀(jì)?!对娂o(jì)》九十四。
讖詩二首
其一
南朝宋 ·
釋寶志
南史曰:天監(jiān)十年四月八日。
志公
于大會中作詩云云。狗子。景小字。山家小兒。猴狀。景遂覆陷都邑。毒害皇家。初自懸瓠來降。懸瓠即昔之汝南也。巴陵有地名三湘。景奔敗處。
掘尾狗子自發(fā)狂。當(dāng)死未死齧人傷。
須臾之間自滅亡。起自汝陰死三湘
⑴
。
⑴ 隋書五行志亦載此歌云。兀尾狗子始著狂。欲死不死齧人傷。須臾之間自滅亡。患在汝陰死三湘。橫書一旦無人藏?!鹉鲜泛罹皞鳌!对娂o(jì)》九十四。
預(yù)言
其三
南朝宋 ·
寶志
一斗谷夜餉,一疋絹二丈,丁車大牛西南上。
若不信吾語,看先烏東飛,雉北走,空虛匡上見豬狗。
□□□□□□□,日無光,月無影,星辰遼亂入
(下缺)。(以上皆見《沙州文錄》,原題《
寶公
預(yù)言》,據(jù)上虞羅氏藏敦煌殘卷)
。
凈業(yè)賦
南梁 ·
蕭衍
少愛山水,有懷丘壑,身羈俗羅,不獲遂志,舛獨往之行,乖任縱之心,因爾登庸,以從王事,屬時多故,世路屯蹇,有事戎旅,略無寧歲,上政昏虐,下豎奸亂,君子道消,小人道長,御刀應(yīng)敕梅蟲兒、茹法珍、俞靈韻、豐勇之、如是等多輩,
志公
所謂亂戴頭者也。
志公
者,是
沙門寶志
,形服不定,示見無方,于時群小疑其神異,乃羈之華林外閣,公亦怒而言曰,亂戴頭,亂戴頭。各執(zhí)權(quán)軸,入出號令,威福自由,生殺在口,忠良被屠馘之害,功臣受無辜之誅,服色齊同,分頭各驅(qū),皆稱帝主,人云尊極,用其詭詐,疑亂眾心,出入盤游,無忘昏曉,屏除京邑,不脫日夜,屬纊者絕氣道傍,子不遑哭,臨月者行產(chǎn)路側(cè),母不及抱,百姓懔懔,如崩厥角。長沙宣武王有大功于國,禮報無報,酷害奄及,至于弟侄,亦罹其禍,遂復(fù)遣桓神與杜伯符等六七輕使,以至雍州,就諸軍帥,欲見謀害,眾心不與,故事無成。后遣劉山陽灼然見取,壯土貙虎,器甲精銳,君親無校,便欲束身待戮,此之橫暴,出自群小,畏壓溺三不吊,況復(fù)奸豎乎。若默然就死,為天下笑。俄而山陽至荊州,為蕭穎胄所執(zhí),即遣馬驛傳道至雍州,乃赫然大號,建牙豎旗,四方同心,如響應(yīng)聲,以齊永元二年正月,發(fā)自襄陽,義勇如云,舳艫翳漢,竟陵太守曹宗馬軍主殷昌等,各領(lǐng)騎步,夾岸迎候,波浪逆流,亦四十里,至朕所乘舫乃止,有雙白魚跳入?前,義等孟津,事符冥應(yīng),云動天行,雷震風(fēng)馳,郢城克定,江州降款,姑熟甲胄,望風(fēng)退散,新亭李居士稽首歸降,獨夫既除,蒼生蘇息,便欲歸志園林,任情草澤,下逼民心,上畏天命,事不獲已,遂膺大寶,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猶欲避位,以俟能者,若其遜讓,必復(fù)魚潰,非直身死名辱,亦負(fù)累幽顯,乃作賦曰:日夜常思惟,循環(huán)亦已窮。終之或得離,離之必不終。負(fù)扆臨朝,冕旒四海,昧旦乾乾,夕惕若厲,朽索御六馬,方此非譬。世論者以朕方之湯武。然朕不得以比湯武,湯武亦不得比比朕。湯武是圣人,朕是凡人,此不得以比湯武。但湯武君臣義未絕,而有南巢白旗之事。朕君臣義已絕,然后埽定獨夫,為天下除患。以是二途,故不得相比。朕布衣之時,唯知禮義,不知信向,烹宰眾生,以接賓客,隨物肉食,不識菜味,及至南面,富有天下,遠(yuǎn)方珍羞,貢獻(xiàn)相繼,海內(nèi)異食,莫不畢至,方丈滿前,百味盈俎,乃方食輟筋,對案流泣,恨不得以及溫凊,朝夕供養(yǎng),何心獨甘此膳,因爾蔬食,不啖魚肉,雖自內(nèi)行,不使外知。至于禮宴,群臣肴膳,案常菜食味習(xí),體過黃羸,朝中班班,始有知者。謝朏孔彥穎等,屢勸解素,乃是忠至,未達(dá)朕心。朕又自念有天下,本非宿志,杜恕有云,刳心擲地,數(shù)片肉耳,所賴明達(dá)君子,亮其本心,誰知我不貪天下,唯當(dāng)行人所不能行者,令天下有以知我心。復(fù)斷房室,不與嬪侍同屋而處,四十馀年矣。于時四體小惡,問上省師劉澄之姚菩提疾候所以。劉澄之云,澄之知是飲食過所致。答劉澄之云,我是布衣,甘肥恣口。劉澄之云,官昔日食,那得及今日食。姚菩提含笑搖頭云,唯菩提知官房室過多,所以致爾。于時久不食魚肉,亦斷房室,以其智非和緩,術(shù)無扁華,默然不言,不復(fù)詰問,猶令為治。劉澄之處酒,姚菩提處凡,服之病逾增甚,以其無所知,故不復(fù)服,因爾有疾,常自為方,不服醫(yī)藥,亦四十馀年矣。本非精進(jìn),既不食眾生,無復(fù)殺害障,既不御內(nèi),無復(fù)欲惡障,除此二障,意識稍明,內(nèi)外經(jīng)書,讀便解悟,從是已來,始知歸向?!抖Y》云: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物而動,性之欲也。有動則心垢,有靜則心凈,外動既止,內(nèi)心亦明,始自覺悟,患累無所由生也。乃作凈業(yè)賦云爾。
觀人生之天性,抱妙氣而清靜。
感外物以動欲,心攀緣而成眚。
過恒發(fā)于
外塵
,累必由于前境。
若空谷之應(yīng)聲,似游形之有影。
懷貪心而不厭,縱內(nèi)意而
自騁
。
目隨色而變易,眼逐貌而轉(zhuǎn)移。
觀五色之玄黃,玩七寶之陸離。
著華麗之窈窕,耽冶容之逶迤。
在寢興而不舍,亦日夜而忘疲。
如英媒之在摘,若駿馬之帶羈。
類白日之麗天,乃歷年之不虧。
觀耳識之愛聲,亦如飛鳥之歸林。
既流連于絲竹,亦繁會于五音。
經(jīng)昏明而不絕,歷四時而相尋。
或亂情而惑慮,或滔耳而堙心。
至如香氣《香孛》起,觸鼻發(fā)識。
婉娩追隨,氤氳無極。
蘭麝夾飛,如鳥二翼。
若渴飲毒,如寒披棘。
舌之嗜味,眾塵無有。
大苦堿酸,莫不甘口。
啖食眾生,虐及飛走。
唯日不足,長夜飲酒。
悖亂明行,罔慮幽咎。
身之受觸,以自安怡。
美目清揚,巧笑蛾眉。
細(xì)腰纖手,弱骨豐肌。
附身芳潔,觸體如脂。
狂心迷惑,倒想自欺。
至如意識攀緣,亂念無邊。
靡懷善想,皆起惡筌。
如是六塵,同障善道。
方紫奪朱,如風(fēng)靡草。
抱惑而生,與之偕老。
隨逐無明,莫非
煩惱
。
輪回火宅,沈溺
苦海
。
長夜執(zhí)固,終不能改。
迍否相隨,災(zāi)異互起。
內(nèi)懷邪信,外縱淫祀。
排虛枉命,蹠實橫死。
妄生神祐,以招福祉。
前輪折軸,后車覆軌。
殃國禍家,亡身絕祀。
初不內(nèi)訟,責(zé)躬反己。
皇天無親,唯與善人。
外清眼境,內(nèi)凈心塵。
不與不取,不愛不嗔。
如玉有潤,如竹有筠。
如芙蓉之在池,若芳蘭之生春。
淤泥不能污其體,重昏不能覆其真。
霧露集而珠流,光風(fēng)動而生芬。
為善多而歲積,明行動而日新。
常與德而相隨,恒與道而為鄰。
見凈業(yè)之愛果,以不殺而為因。
離欲惡而自修,故無障于精神。
患累已除,障礙亦凈。
如久澄水,如新磨鏡。
外照多像,內(nèi)見眾病。
既除
客塵
,又還自性。
三途長乖,八難永滅。
止善既修,行善無缺。
清凈一道,無有異轍。
唯有哲人,乃能披襟。
如石投水,莫逆于心。
心清冷其若冰,志皎潔其如雪。
在欲結(jié)其既除,懷憂畏其亦滅。
與恩愛而長違,顧生死而永別。
覽當(dāng)今之逸少,想后來之英童。
懷荊玉而未剖,藏神器而存躬。
修圣行其不已,信善積而無窮。
永劫揚其美名,萬代流于清風(fēng)。
豈伏強而稱勇,乃道勝而為雄
⑴
。
⑴ 《釋藏》策七,《廣弘明集》二十九上
讖
其一
南梁 ·
菩提達(dá)摩
路行跨水復(fù)逢羊
⑴
,獨自恓恓
⑵
暗渡江
⑶
。
日下可憐雙象馬
(日下者,京都也??蓱z者,好。雙象馬者,
志公
傅大士也。)
,兩株懶桂
⑷
久昌昌
⑸
。
⑴ 路行者,來也。跨水者,過海也。復(fù)逢羊者,洛陽也。達(dá)摩大師從南天竺國過海而來,初到廣州,次普通八年丁未歲入梁國。
⑵ 《天圣廣燈錄》、《五燈會元》作「棲棲」
⑶ 獨自者,無伴侶也。恓恓者,苦恓也。暗渡江者,梁武帝不悟大理,變?nèi)莶谎浴熤獧C不契,則潛過江向北魏國也。
⑷ 《天圣廣燈錄》、《五燈會元》作「二株嫩桂」
⑸ 兩株者,二木也,二木是林字也。女束頁桂者,少也。則是少林寺也。久昌昌者,九年面壁,而出大行佛法也。
河西節(jié)度副大使鄯州都督安公神道碑銘
(727年)
唐 ·
張說
四言詩
公諱忠敬。字某。武威人也。軒轅帝孫。降居弱水。安息王子。以國為姓。世高之違漢季。自河南而適遼東。高陽之受魏封。由陰山而宅涼土。高陽王同生尚書左仆射河澗公原晤真。河澗生建節(jié)將軍西平公纈從正。西平生龍驤將軍黃門侍郎廣宗侯薛晤徵。累葉勛華。載于魏史。高祖何藏器。廣宗之子也。周開府儀同三司寧遠(yuǎn)將軍肅州刺史張掖郡公。曾祖羅方大。隋開府儀同三司?;食浭荽淌焚F鄉(xiāng)公。祖興貴。右武大將軍涼州刺史。徙封榮涼歸三國公。考文生不仕。涼公皇運經(jīng)綸。首平李軌。大舉河湟之地。遠(yuǎn)通城郭之國。寵錫蕃庶。冠絕等夷。水出渥洼之神。文馬者二千乘。山得崆峒之武。朱輪者四十人。/公育榮盛之門。郁豪爽之氣。孝友天至。清華玉立。幼聚童兒。必為軍陣之戲。長交英俊。唯談韜略之書。始以良家子仆射韋公待價引于帳下。安息軍建奇績。解褐授游擊將軍臨洮府右果毅。復(fù)以善部統(tǒng)。御史大夫唐公休璟處之前鋒。洪源谷立異效。遷右威衛(wèi)翊府右郎將兼新泉軍使。進(jìn)本衛(wèi)中郎將赤水軍副使兼赤水新泉兩軍監(jiān)牧使。改會州刺史營田使。換松州都督防御使。遷左司御率兼河西節(jié)度副大使臨洮軍使。轉(zhuǎn)鄯州都督。使如故。其在軍州。傾心下士。視人如子。無約而親附。不言而條理。其在農(nóng)牧。大田多稼。如茨如梁。思馬斯才。有驈有皇。輸力四朝。歷官三紀(jì)。名參禁衛(wèi)。身任疆場。以靜總繁。以逸待寇。我無亡鏃之費。敵有不戰(zhàn)之屈。茲所謂一方之干城者也。享年六十有六。開元十四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寢疾終于位。知與不知。莫不隕涕。十五年某月。葬于烏城之南
志公
鄉(xiāng)。祔先塋也。公寬以御眾。卑以自牧。直而無訐。廉而無劌。朋友不聞臧否之言。家人不見喜慍之色。加以心凈三業(yè)。躬勤八戒。推是而行。何往不濟。初甘州有舍利沙多禪師。道場之四果也。嘗云。檀越德充于內(nèi)。神護(hù)于外。雖冒鋒鏑。永無害也。及百戰(zhàn)之后。啟手歸全。西州士人。聞之激厲。有子仲璋如璋季璋金璋重璋。庭襲芝蘭。喪過欒棘。敬奉窀穸。備禮儀于文武。撰述家風(fēng)??坦γ诮鹗?。詞曰。
玉關(guān)氣爽,金波秋澈。
涼野蕭條,寒山積雪。
授靈產(chǎn)義,精勁才杰。
孝固純深,忠維剛烈。
負(fù)羽從軍,奮飛青云。
麾幢按部,惠流時雨。
總軍挾郡,
入文出武
。
三十年間,式遏戎虜。
疆場務(wù)靜,非公莫鎮(zhèn)。
金鼓氣雄,非公莫震。
神山與鋏,龍池取駿。
霹靂陷營,沖風(fēng)入陣。
勇將知時,仁兵善持。
反耕罷戰(zhàn),王者之師。
牧馬如云,屯庾如坻。
西軍方壯,東首長辭。
振古同嗟,沒而不死。
所謂明德,永傳神理。
鐘鼎題門,珠玉名子。
信言豐石,令問不巳。
志公
畫贊
(761年)
盛唐 ·
李白
四言詩
水中之月,了不可取。
虛空其心,
寥廓
無主。
錦幪鳥爪,獨行絕侶。
刀齊尺量,扇迷陳語。
丹青圣容,去住無所。
志公
贊
唐 ·
僧清晝
四言詩
大動之地,我安其中。
高景無氛,靈鶴在空。
出生死阨,隨物有終。
??形駭俗,借繢開蒙。
常攜刀尺,精意誰通。
詩三百三首
其一百七十二
唐 ·
寒山
自聞梁朝日,四依諸賢士。
寶志
萬回師,四仙傅大士。
顯揚一代教,作時如來使。
造建
(一作建造)
僧伽藍(lán),信心歸佛理。
雖乃得如斯,有為多患累。
與道殊懸遠(yuǎn),折西補東爾。
不達(dá)無為功,損多益少利
(一作矣)
。
有聲而無形,至今何處去
(一作是)
。
共 239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