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范陽田氏。母夢僧著衲持錫入腹。而生。幼多神異。稍長以病聾聵。謝世緣。從薙落。經律奧義。不學而知。尤長于部析邪正。開釋封滯。嘗對孝文帝。弘宣大教。稱旨。初住北臺。后隨南遷。譽藹河洛。時有大法尊王經八十卷。號為佛所說。辨一讀而識其偽。趣焚之。且欲盡注藏典。以辟馀非。或見異徵遂寢。注維摩。勝鬘。金剛般若。大乘義章。小乘義章。申玄照等。行世。弟子二人曇永亡名也。永負才傲俗。潛遁自守。辨每杖之。初無恨想。而晨夕遙禮云。
人物簡介
偉字世英,馮翊人。仕魏文帝、明帝為尚書郎,后參大將軍曹爽軍事,入晉為征南軍司。有《景初歷》三卷,《桑丘先生書》二卷,《時務論》十二卷。
人物簡介
【生卒】:407—479 【介紹】: 北魏西平樂都人。本名破羌,自署河西王禿發(fā)傉檀子。入魏,太武帝賜姓源,易名賀。數從征伐有功,文成帝立,以定策勛封西平王,自殿中尚書出為冀州刺史,改封隴西王??甲睿萏?。后以都督諸軍事屯漠南,稱疾還京卒,謚宣。全后魏文·卷二十七
賀,本名破羌,西平樂都人,河西王禿發(fā)傉檀子。太武時,國滅來奔,賜爵西平侯,加龍驤將軍,賜姓源氏。進平西將軍,遷征西將軍,進號西平公,拜散騎常侍,賜名賀。文成即位,轉征北將軍,加給事中。以定策功進爵西平王,出為征南將軍、冀州刺史,改封隴西王。獻文時,徵拜太尉,出屯漠南。孝文初致仕。太和三年卒,年七十三,謚曰宣。
人物簡介
生趙氏。穎川人。魏司空儼之后也。少為書生。忽棄去。為沙門。游彭城。從白塔法師僧嵩。受成實論及阿毗曇學。以慧辯。致聲稱。姿彩豐碩。腰帶十圍。吐詞如鐘。頎然行萬僧中。如雞群中鸞鳳。隱君子劉因之。舍所住為精舍。以延之。魏太和五年喪。壽六十八。建元二年也。弟子曇度慧記道登。高僧傳·卷第八 義解五
釋僧淵。本姓趙。穎川人。魏司空儼之后也。少好讀書。進戒之后專攻佛義。初游徐邦止白塔寺。從僧嵩受成實論毗曇。學未三年功踰十載。慧解之聲馳于遐邇。淵風姿宏偉腰帶十圍。神氣清遠含吐灑落。隱士劉因之舍所住山給為精舍。曇度慧記道登并從淵受業(yè)。慧記兼通數論。道登善涅槃法華。并為魏主元宏所重。馳名魏國。淵以偽太和五年卒。春秋六十有八。即齊建元三年也。
人物簡介
【介紹】: 北魏營陽人,字仲舒。太武帝太平真君末隨父南奔,仕齊為寧州刺史,后為魏軍所執(zhí)。孝文帝問其南事,巒懼不能對。授越騎校尉以謀南叛,徙朔州。后從帝南征,遂單騎南奔。
人物簡介
全后魏文·卷十五【生卒】:422—503 【介紹】: 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謂曾孫。太武帝時,封興平子。獻文帝時,累遷侍中。丞相乙渾謀反,丕奏聞。渾誅,遷尚書令,改封東陽公。孝文帝時,封東陽王,拜司徒公。孝文帝南遷,丕意不樂。子隆、超舉兵謀逆,伏誅。丕應連坐,以先許不死詔,免死,為太原百姓,尋留洛陽。卒謚平。
丕,烈帝第四子,謂之孫。太武時,擢拜羽林中郎,賜爵興平子。獻文即位,累遷侍中、尚書令,改封東陽公。孝文時,封東陽王,拜侍中、司徒,遷太尉、錄尚書事。后例降王爵,封平陽郡公。遷太傅、錄尚書事、都督,領并州刺史。改封新興公。坐罪,免死為民。宣武即位,以為三老。景明四年薨,年八十二,謚曰平。
人物簡介
【介紹】: 北魏高陽易人,字次壽。文成帝時為閹人。馮太后臨朝,遷給事中,封魏昌伯。孝文帝遷洛,為太仆卿,檢課牧產。宣武帝出為瀛州刺史,多所受納,家產巨萬。官至光祿大夫。
人物簡介
【生卒】:431—501 【介紹】: 北魏隴西狄道人,字季翼。李輔弟。有文武才略。孝文帝初,以散騎常侍使高麗,稱旨。還,拜常山太守,封真定縣子。遷懷州刺史,進爵山陽侯、河內公。與元鸞等共攻南齊,兵敗,徙瀛州為民。復起,從帝南征,以功封涇陽縣子。帝嘉其勇,加輔國將軍,鎮(zhèn)新野。孝文帝卒,遺敕行荊州事。在任能安撫邊民,有威信,來歸者眾,拜荊州刺史。宣武帝初征還,為都官尚書。卒謚莊。
人物簡介
【生卒】:432—502 【介紹】: 北魏隴西狄道人,字仲宗。李承弟。文成帝末,襲父爵為敦煌公。孝文帝初,除長安鎮(zhèn)都將,轉西兗州刺史。以弟沖寵盛,懼盈滿得罪,遂托老疾辭官歸第。謚恭侯。
人物簡介
全后魏文·卷三十四【生卒】:434—481 【介紹】: 北魏太原晉陽人,字洛誠。王橋子。少承父業(yè),解天文卜筮。文成帝興安中,累遷太史。孝文帝承明元年,馮太后臨朝,睿因緣見幸,超遷給事中,內參機密,外豫政事。太和二年,孝文帝與馮太后率百官與諸方客臨獸圈,有猛獸逸,幾至御坐,睿獨執(zhí)戟御之,故親任益重。累官尚書令,進爵中山王。卒謚宣。
睿字洛誠,太原晉陽人,居姑臧。興安初,擢為太仆中散,遷太卜令,領太史。承明初,文明太后臨朝,超遷給事中、散騎常侍、侍中、吏部尚書,封太原公。太和中,遷尚書令,進封中山王,加鎮(zhèn)東大將軍。卒贈衛(wèi)大將軍、太宰、并州牧,謚曰宣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