韻字:  或選擇韻部:
總目多音字下載中華通韻韻表(試行稿)

韻字 五絶 1190七絶 10911五律 2716七律 3237五排 25七排 3 3673四言 379六言 555古體 71217樂府 449 51 488 211辭賦 45琴操 7 110其他 776聯(lián) 761
十四英
陰平 風(fēng) 經(jīng) [興起] 應(yīng) [應(yīng)當(dāng)] [相從也,合也,兼也] [稱贊] [正月] [酒鐺、茶鐺] [菜名] ? [同縆] [更多…]

陽平  [行走] [縱橫] [駕乘] 軿 [縫衣] [盛受] ? 魿 [更多…]
組詞:詞首詞末
用韻:句末
對仗:對語
漢語字典繁體或異體字:
拼音:héng  韻部:

〈形〉
    (會意。金文,從心,從月,從二?!岸?表示天地。本義:永久,永恒)
  • 同本義
    • 恒,常也?!墩f文》
    • 恒者,久也?!兑住ば蜇詡鳌?/li>
    • 恒,德之固也?!兑住は缔o下傳》
    • 無恒安處?!?a href='/Query.aspx?type=poem1&id=315'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詩·小雅·小明》
    • 以求其恒。——·柳宗元《柳河?xùn)|集》
  • 又如:恒牙(恒齒。永久齒);恒風(fēng)(持續(xù)吹佛的風(fēng));恒舞(歷時長而不中斷的舞);恒制(長久不變的法則)
  • 尋常;普通
    • 形貌奇?zhèn)ィ求w不恒。——《三國志·吳主傳》
    • 人恒狀。——·柳宗元《童區(qū)寄傳》
  • 又如:恒態(tài)(常態(tài));恒恣(經(jīng)常的狀態(tài));恒情(常情);恒品(常類;常物);恒士(常人,平凡的人);恒常(正常的規(guī)律);恒醫(yī)(普通的醫(yī)生);恒言(常用的言語)
〈名〉
  • 恒心,持之以恒的決心 。如:有恒
  • 規(guī)律;法則 。如:恒式(常規(guī);常法);恒典(常典;常制);恒例(常規(guī),慣例);恒規(guī)(常規(guī))
  • 即恒山 。古山名,在今河北省曲陽西北與山西接壤處。五岳中的北岳
    • 五岳:、、、?!?span id="kcnwp4n" class='label'>張華《博物志》
〈副〉
  • 經(jīng)常,常常
    • 人恒過?!睹献印じ孀酉隆?/li>
    • 國恒亡。
    • 恒答言見?!?span id="nu27en9" class='label'>三國·邯鄲淳《笑林》
  • 又如:恒談(常談);恒常(常常;經(jīng)常)
康熙字典

  • 字彙》俗恆字。 (蒸韻)
古文:????

  • 廣韻》《集韻》《韻會》??胡登切,音峘。
  • 說文》常也。又卦名。《易·恆卦》恆,久也。
  • 又《禮·月令》文繡有恆。《疏》恆,故也。必因循故法也。又《周禮·夏官·司弓矢》恆矢痺矢,用諸散射?!对]》恆矢。安居之矢也。痺矢象焉。
  • 又山名。《爾雅·釋山》恆山爲(wèi)北嶽?!?a target='_blank'>史記·夏本紀(jì)註》恆山在定州恆陽縣。《風(fēng)俗通》北方恆山。恆者。常也。萬物伏藏于北方,有常也。
  • 又州名,漢恆山郡,周武帝置恆州,因山名。
  • 又姓。楚大夫恆惠公。
  • 又去聲。
  • 《轉(zhuǎn)注古音》古鄧切,音亙。 (徑韻)
  • 詩·小雅》如月之恆?!对]》恆,古鄧反。弦也。月上弦而就盈。亦作絚。
  • 又徧也?!?a target='_blank'>詩·大雅》恆之秬秠?!对]》恆,古鄧反。徧種之也。
  • 按:此字體製不一,《說文》《集韻》《六書統(tǒng)》《說文》長箋》《精蕰正譌》等書從月從舟,辨駁更改,或省或幷,恐屬臆斷。因去古已遠(yuǎn),大篆,小篆已多不合,而況隷楷乎。凡講字形處,槩不贅引。
説文解字  ?? 古文恆從月?!对姟吩唬骸叭缭轮異a”。

清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常也。常當(dāng)作長。古長久字衹作長。淺人稍稍分別。乃或借下帬之常爲(wèi)之。故至集韻乃有一曰久也之訓(xùn)。而篇、韻皆無之。此俗字之不可不正者也。時之長與尺寸之長、非有二義。從心舟在二之閒上下。上下猶往復(fù)也。心?舟施。恆也。謂往復(fù)遙遠(yuǎn)、而心以舟運(yùn)旋。歷久不變。恆之意也。宙下曰。舟車所極復(fù)也。此說會意之恉。胡登切。六部。俗本心上增一字。非。古文恆。從月。此篆轉(zhuǎn)寫譌舛。旣云從月。則左當(dāng)作?。不當(dāng)作夕也。若汗??則左作舟、而右亦同此。不可曉。又按門部之古文閒作?。葢古文月字略似外字。古文恆直是二中月耳。詩曰。如月之恆。小雅天保文。此說從月之意。非謂毛詩作?也。傳曰。恆、弦也。按詩之恆本亦作?。謂張弦也。月上弦而就盈。於是有恆久之義。故古文從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