韻字:  或選擇韻部:
總目多音字下載中華通韻韻表(試行稿)

韻字 五絶 88七絶 249五律 7七律 13五排 1 59四言 19六言 60古體 996樂府 57 6 84 38辭賦 8琴操 1 5其他 123聯(lián) 74
三鵝
陰平  鴿 [火種] 娿 [更多…]

節(jié) [更多…]



陽平  [同核] [更多…]

節(jié) 協(xié) [茄子] [更多…]

[知覺] [更多…]
組詞:詞首詞末
用韻:句末
對仗:對語
用典:典故詞末
龜戲青荷
典出《史記》卷一百二十八〈龜策列傳〉~3225~
  • 余至江南,觀其行事,問其長老,云龜千歲乃游蓮葉之上,蓍百莖共一根。又其所生,獸無虎狼,草無毒螫。江傍家人常畜龜飲食之,以為能導引致氣,有益于助衰養(yǎng)老,豈不信哉!南朝宋·裴骃《史記集解》引徐廣曰:「劉向云龜千歲而靈,蓍百年而一本生百莖?!?/li>

持紫荷
典出《宋書》卷十八〈禮志五〉~59~
  • 古者貴賤皆執(zhí)笏,其有事則搢之于腰帶,所謂搢紳之士者,搢笏而垂紳帶也。紳垂三尺。笏者有事則書之,故常簪筆,今之白筆,是其遺象。三臺五省二品文官簪之。王公侯伯子男卿尹及武官不簪。加內侍位者,乃簪之。手板,則古笏矣。尚書令、仆射、尚書手板頭復有白筆,以紫皮裹之,名笏。朝服肩上有紫生袷囊,綴之朝服外,俗呼曰紫荷。或云漢代以盛奏事,負荷以行,未詳也。

焚芰裂荷
典出《昭明文選》卷四十三書下·北山移文〉~957~
  • 形馳魄散,志變神動。爾乃眉軒席次,袂聳筵上。焚芰制而裂荷衣,抗塵容而走俗狀。

醉把青荷
典出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前集卷七《酒食》
  • 歷城北有使君林,魏正始中,鄭公愨三伏之際,每率賓僚避暑于此。取大蓮葉置硯格上,盛酒三升,以簪刺葉,令與柄通。屈莖上輪菌如象鼻,傳吸之,名為碧筒杯。歷下學之,言酒味雜蓮氣,香冷勝于水。
 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