韻字:  或選擇韻部:
總目多音字下載中華通韻韻表(試行稿)

韻字 五絶 76七絶 15五律 2 341四言 90六言 10古體 1700樂府 21 69 93辭賦 3 19其他 50聯(lián) 11
十四英
上聲  嵿 [更多…]

去聲  [蠻橫] [興趣] [勝敗] [答應] [車乘] [隙也] [相稱] [鞍鐙] [親疏]經(jīng) [紡織,把纖維擰成紗] [以釘釘物也] [更多…]
組詞:詞首詞末
用韻:句末
對仗:對語
用典:典故詞末
漢語字典
拼音:bǐng  韻部:梗、敬
  • 1. 古地名,在中國今山東省費縣。
  • 2. 姓。
康熙字典

  • 唐韻》兵永切《集韻》《韻會》《正韻》補永切,??音丙。 (梗韻)
  • 說文》宋下邑,在泰山。
  • 又鄭地?!斗Y梁傳·隱八年》鄭伯使宛來歸邴。邴者何,鄭湯沐之邑也。
  • 又姓。《左傳·成二年》邴夏御齊侯。通作丙?!?a target='_blank'>前漢·宣帝紀》邴吉,或作丙吉。
  • 又和適貌。《莊子·大宗師》邴邴乎其似喜乎。
  • 又《廣韻》《集韻》??陂病切,音柄。 (敬韻)
  • 廣韻》邑名。
  • 又姓?!?a target='_blank'>左傳·哀十一年》邴洩爲右。
説文解字  

清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宋下邑。下邑猶言小邑。左傳邴歜、邴意茲、邴泄、邴夏皆非宋人。公羊隱八年歸邴、入邴、九年會齊矦于邴皆非宋地。十年取防。防者、宋地。疑當作邴。從邑。丙聲。兵永切。古音在十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