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曰: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于首陽山。采薇而食之。乃餓且死而作歌。其辭曰: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農(nóng)虞夏忽焉沒兮。 我適歸矣。 吁嗟徂兮命之衰矣⑴。 ⑴ ○《史記》伯夷列傳?!对娂o(jì)前集》一。又《書鈔》百六、《御覽》五百七十并引薇、非、歸三韻。○逯案。《呂氏春秋》誠廉篇云。昔周之將興也。伯夷、叔齊相謂曰:昔者神農(nóng)氏之有天下也。時祀盡敬。不以人之壞自成也。今周見殷之僻亂也。而遽為之正與治。以此紹殷。是以亂易暴也。今天下暗。周德衰矣。不若避之以潔吾行。至首陽之下而餓焉。其曰神農(nóng)氏。曰以亂易暴。曰周德衰。與此歌相出入。則此歌之出殆在秦之末年也。 列車息眾駕,相伴綠水湄。 幽蘭吐芳烈,芙蓉發(fā)紅暉。 百鳥何繽翻,振翼群相追。 投網(wǎng)引潛鯉,強(qiáng)弩下高飛。 白日已西邁,歡樂忽忘歸⑴。 ⑴ ○《類聚》二十八。章本古文苑八。廣《文選》九。又廣《文選》十五?!对娂o(jì)》十五。逯案。廣《文選》重出此篇。一作雜詩。一作清河作。殊謬。 晉文士傳云。張翰有清名美望。大司馬齊王冂辟為東曹掾。在洛見秋風(fēng)起。思吳中菰飯莼羹鱸魚鲙。嘆曰: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官數(shù)千里以要名爵。因作此歌。遂命駕還。 秋風(fēng)起兮佳景時。吳江水兮鱸魚肥。 三千里兮安未歸。恨難得兮仰天悲⑴。 ⑴ ○歲華紀(jì)麗三。中吳紀(jì)聞三。輿地紀(jì)勝五。《詩紀(jì)》二十九。 鴻雁搴南去,乳燕指北飛。 征人難為思,愿逐秋風(fēng)歸(同上)。 飄飄初秋夕,明月耀秋輝。 握腕同游戲,庭含媚素歸(同上)。 團(tuán)扇薄不搖,窈窕搖蒲葵。 相憐中道罷,定是阿誰非(同上)。 ① 《詩紀(jì)》云??颊嬲a當(dāng)是閏月三日。 薄宴塵飆領(lǐng)(《云笈七簽》作嶺。諸真歌頌同。),代謝緣還歸。 奚識靈劫期,顧眄令人悲(同上)。 君隨結(jié)客去,我乃倦游歸。 本愿同棲息,今成相背飛(○本集二?!对娂o(jì)》八十四。)。 昔共入門笑,今成送別悲。 君還舊聚處,為我一嚬眉。 于今還促膝,自此客江湄。 愿子俱停駕,看我獨(dú)解維(遜○同上)。 副君西園宴,陳王謁帝歸。 列位華池側(cè),文雅縱橫飛。 小臣輕蟬翼,黽勉謬相追。 置酒陪朝日,淹留望夕霏⑴。 ⑴ ○《初學(xué)記》十四?!对娂o(jì)》八十七。 玉壘稱津潤,金谷詠芳菲。 詎匹龍樓下,素蕊映華扉。 雜雨疑霰落,因風(fēng)似蝶飛。 豈不憐飄墜,愿入九重闈⑴。 ⑴ ○《類聚》八十六作詠梨花應(yīng)令?!冻鯇W(xué)記》二十八?!对娂o(jì)》八十七。 分蛇淪霸跡,提劍滅雄威。 空馀清祀處,無復(fù)瑞云飛。 仙車照丹穴,霓裳影翠微。 投玦要漢女,吹管召湘妃。 幸逢懷精日,豫奉沐休歸⑴。 ⑴ ○《類聚》七十九?!对娂o(jì)》八十八。 河陽一悵望,南浦送將歸。 云山離晻曖,花霧共依霏。 流連百舌哢,下上陽禽飛。 桂舟無淹枻,玉軫有離徽。 愿君嗣蘭杜,時采東皋薇⑴。 ⑴ ○文苑英華二百六十六?!对娂o(jì)》八十一。 靈風(fēng)扇紫霞,景云散丹暉。 八素不為迥,九垓何足巍。 志業(yè)雖右□,習(xí)之亦成微。 勖此今日事,今闕方共歸(同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