韻字:  或選擇韻部:
總目多音字下載中華通韻韻表(試行稿)

韻字 五絶 136七絶 50五律 1七律 1 4178四言 119六言 40古體 5309樂府 133 1 287 261辭賦 7 64其他 113聯(lián) 23
共113,分4頁顯示   2  3  4 下一頁
無名氏 一首
魏晉
孫放 一首
無名氏 三首
陸云 262 - 303 一首
南北朝
無名氏 七首
蕭綱 503 - 551 一首
虞羲 一首
謝朓 464 - 499 二首
無名氏 一首
馮暉 894 - 953 一首
劉贊 ? - 935 一首
盧仝 796 - 835 一首
吳筠 ? - 778 一首
妙女 十一首
風(fēng)俗通曰:頃者。廷尉多墻面。而茍充茲位。持書侍御史。不復(fù)平議。讞當(dāng)糾紛。豈一事哉。里語曰:
縣官漫漫。冤死者半。
⑴ ○《御覽》二百二十六、四百九十六。
一往縱神懷,矯跡步玄闡
⑴ ○《文選》六十竟陵文宣王行狀注。
黃頭小人欲作亂。賴得金刀作蕃捍(同上)
《晉書》曰:盧龍據(jù)有廣州。民間有謠云云。后擁上流數(shù)州之地。內(nèi)逼京輦。應(yīng)天半之言。時(shí)復(fù)有謠云云。龍后果敗。不得入石頭。
蘆生漫漫竟天半。
⑴ ○《晉書》五行志?!端螘肺逍兄??!稑犯娂钒耸拧!对娂o(jì)》四十四。
魏晉 · 陸彥聲
相思心既勞,相望脰亦悁(○《文選》二十五登臨海嶠詩注。)。
西晉 · 陸云
逍遙近南畔。長嘯作悲嘆。
⑴ ○本集四?!额惥邸肥?。《詩紀(jì)》二十七。
南史曰:長沙威王晃。高帝四子也。少有武力。升明中為淮南、宣城二郡太守?;伪愎R。初。沈攸之事起。晃多從武容。赫奕都街。時(shí)人為之語曰:
煥煥蕭四傘。
⑴ ○南《齊書》、南史長沙威王晃傳?!队[》四百九十五?!对娂o(jì)》六十三。
《水經(jīng)注》曰:衡山東南二面。臨映湘川。自長沙至此。江湘七百里。中有九背。故漁者歌曰:
帆隨湘轉(zhuǎn)。望衡九面(○水經(jīng)湘水注。)
史通曰:魏本索頭。故當(dāng)時(shí)有童謠曰云云。諸如此類。難可棄遺。而周史以為其事非雅。略而不載。賴君懋編錄。故得權(quán)聞?dòng)诤蟆?/div>
獾獾頭團(tuán)圞。河中狗子破爾苑(○史通言語篇。)
柳楷引謠 南北朝 · 無名氏
北史曰:時(shí)山東、關(guān)西寇賊充斥。王師屢北。人情沮喪。蕭寶夤自以出師累年。糜費(fèi)尤廣。一旦覆敗。慮見猜責(zé)。內(nèi)不自安。朝廷頗亦疑阻。及遣御史中尉酈道元為關(guān)中大使。寶夤謂密欲取己。將有異圖。問河?xùn)|柳楷??唬捍笸觚R明帝子。天下所屬。今日之舉。實(shí)允人望。且謠言云云。武王有亂臣十人。亂者理也。大王將理關(guān)中。何所疑慮。道元行達(dá)陰盤驛。寶夤密遣其將《郭子》恢等攻殺之。
鸞生十子九子瑖。一子不瑖關(guān)中亂
⑴ ○《北史蕭寶夤傳》。《御覽》九百十六。
《周書》曰:裴漢。大統(tǒng)五年。除大丞相府士曹行參軍。補(bǔ)墨曹參軍。漢善尺牘。尤便簿領(lǐng)。相府為之語曰:
日下粲爛有裴漢(○《周書》裴漢傳。)。
《隋書》曰:陳后主造齊云觀。國人歌之。功畢而為隋師所虜。
齊云觀??軄頍o際畔
⑴ ○南史陳后主紀(jì)。隋書五行志?!队[》百七十九引《陳書》?!对娂o(jì)》百七作齊云觀歌。
續(xù)高僧傳曰:釋貞觀學(xué)士傅縡曰:三千稱首。七十當(dāng)初。是人上者。當(dāng)為酬對(duì)。時(shí)人語曰:
錢塘有貞觀。當(dāng)天下一半(○續(xù)高僧傳本傳。)。
南梁 · 蕭綱
霞流抱樸碗(○《顏氏家訓(xùn)》文章篇。)。
送別詩 南梁 · 虞羲
唯有一字書,寄之南飛雁(○《文選》三十一雜體詩注。)。
過客無留軫,馳暉有奔箭。
⑴ ○《文選》二十六暫使下都夜發(fā)新林至京邑詩注。
族云蓊郁溫風(fēng)扇。興雨祁祁黍苗遍。
⑴ ○南《齊書》樂志?!稑犯娂啡?。《詩紀(jì)》六十三。
楊文公談苑曰:徐鍇仕江左至中書舍人。時(shí)徐淑為校理。古樂府中摻字者淑多改為操字。蓋章草之變。諧曰:非可一例言。若漁陽摻者。三撾鼓也。彌衡作漢陽摻撾。古歌云云云。淑嘆服。
邊城晏聞漢陽摻。黃塵蕭蕭白日暗(○詩話總龜二。)。
荅妻 五代 · 馮暉
① 暉與周太祖相善,微時(shí),與太祖就一道士雕刺,以臍作甕,中作雁數(shù)只,太祖項(xiàng)上作雀及谷,戒曰:“爾曹自愛,雀銜谷,雁出甕,是爾曹通顯時(shí)也。”后太祖登位,暉秉旄,所刺皆驗(yàn)。先是暉貧,遇寒食,妻詈曰:“節(jié)到也如何辦得?”暉捫腹云云。
休說辦不辦,且看甕里飛出雁。
五代 · 劉贊
絮花飛起雪漫漫,長得宮娥帶笑看(《柳枝詞》,見《吟窗雜錄》)
中唐 · 盧仝
不鯽溜鈍漢。
按:見《宋景文公筆記》卷上
垂花臨碧澗,清翠依丹巘。
按:(《全芳備祖后集》卷七《棗》)。
① 宣州旌德縣崔氏婢妙女,年十三,不食,顏色鮮華,說未來事有應(yīng)。自言本是題頭賴叱天王小女,為泄天門間事,謫墮人世,已兩生。前生有一子,名遙見,依然相識(shí)。昨于金橋上與兒別,賦詩吟詠,悲不自勝,但記有兩句。
手攀橋柱立,滴淚天河滿。
黃牛孛犢子挽纼斷,兩腳蹋地鞋麻需斷。
黃?犢子挽纼斷,兩腳蹋地鞋??斷。
⑴ 一本此下又有城南黃?犢子韋一句
① 曲江貴家游賞,剪百花裝成師子,系小連環(huán),以蜀錦流蘇牽之,互相送遺,送時(shí)唱歌云云。
春光且莫去,留與醉人看。
① 天寶中,李峴為京兆尹,甚得人心。會(huì)連雨六十馀日,楊國忠以其災(zāi)歸咎峴,出為長沙太守。時(shí)京師米麥踴貴,百姓為謠云。
欲得米麥賤,無過追李峴(一作欲粟賤,追李峴)
金色蝦蟆爭努眼,翻卻曹州天下反。
⑴ 王仙芝反于曹州,黃巢繼之,此謠之應(yīng)
① 建陰忌劉知俊材,蜀人亦共嫉之,建諸子皆以宗承為名,乃于里巷搆為謠言云云。建慮為子孫害,益惡之,故殺知俊。
黑牛無系絆,棕繩一時(shí)斷(一作黑牛出圈棕繩斷)。
且雨且凍山徑滑,是誰作此琉璃變(同前)?
使君來何晚,昔日無儲(chǔ)今有飯(《海錄碎事》卷十二。)
風(fēng)流箭,風(fēng)流人人愿(見《說郛》卷六一引《清異錄》。)。
唐朝吳道子手,梁朝劉彥齊眼(《圖書見聞志》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