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選項

位置
更多分類

作者
朝代

體裁
韻部
詩文庫釋德光(共 38 首) 七絕 3323 作品不分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21—1203 【介紹】: 宋僧。臨江軍新喻人,俗姓彭。幼失怙恃,年二十一出家于本郡光化寺,又云游江南諸地寶寺求法。孝宗淳熙三年,詔居臨安靈隱。召對論佛法,稱旨,留宿內觀堂,賜號佛照,因進《宗門直指》一篇。寧宗慶元元年,歸老東庵。嘉泰間別眾書偈,坐寂而逝。謚普惠宗覺禪師。
全宋詩
釋德光(一一二一~一二○三),號拙庵,賜號佛照,俗姓彭,臨江軍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年十五,依本郡東山光化寺吉禪師落發(fā)。高宗紹興十一年(一一四一),大慧宗杲禪師南遷,望見而慕之。后二年,謁月庵果、應庵華、百丈震等,終不自肯。二十六年,聞宗杲住阿育王山,依之而大徹。杲歸徑山,光奉事益虔。杲入寂,光分座仰山。后住鴻福、光孝二寺。孝宗多次召對。淳熙七年(一一八○),歸老育王廣利寺。光宗紹熙三年(一一九二),遷徑山。寧宗慶元元年(一一九五),還育王。嘉定三年卒,年八十三,謚普慧宗覺大禪師。為南岳下十六世,徑山宗杲禪師法嗣。有《語錄》傳世,見《續(xù)藏經(jīng)》所收《古尊宿語錄》卷四八《佛照禪師奏對錄》、《續(xù)古尊宿語要》卷五《佛照光和尚語》?!?a target='_blank'>五燈會元》卷二○、《補續(xù)高僧傳》卷一○、《寶慶四明志》卷九有傳。今錄詩三十七首。
全宋文·卷四八七六
德光(一一二一——一二○三),號拙庵,俗姓彭,臨江軍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少敏悟好學,成年始出家,遍訪名師,得大徹悟,名公貴卿多從之游。孝宗皇帝雅聞其名,淳熙三年召住靈隱寺,應對稱旨,賜號佛照禪師。丐閒山林,處以育王,紹熙中改蒞徑山。嘉泰三年坐化,年八十三,賜謚普慧宗覺大禪師。見周必大《文忠集》卷八○《圓鑒塔銘》。
大明高僧傳·卷第六 習禪篇第三之二
釋德光賜號佛照。臨江軍彭氏子也。志學之年即依本郡光化寺吉和尚薙發(fā)受具。一日入室吉問曰。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是個甚么光。罔措通夕不寐。次日復登方丈請曰。昨蒙和尚垂問。既不是心不是佛又不是物畢竟是甚么。望乞慈悲指示。吉乃震威喝曰。這沙彌更要我與你下注腳在。拈棒劈脊打出。于是有省。次謁月庵杲應庵華百丈震。皆無所入。適大慧奉旨住明州阿育王。四海英才鱗集。光亦造焉入室。大慧舉竹篦問曰。喚作竹篦則觸。不喚作竹篦則背。不得下語不得無語。光擬對。大慧便棒。光豁然大悟。從前所得到此瓦解冰消。侍久之宋孝宗慕光道價降詔命住靈隱。一日召問對答稱旨。留宿內觀堂。后示寂。塔全身于東庵。
補續(xù)高僧傳·習禪篇
德光。臨江彭氏子。彭氏故舊族。母袁。夢異僧入室。驚窹而娠。既生。其祖曰。吾家世積德。此子必光吾門。因是命名。九歲值寇擾。辟地于袁之木平寺。有妙應大師伯華善相曰。是子。伏犀貫頂。出家必作法門梁棟。俄失恃怙歸伯氏。年二十一。聞人誦金剛經(jīng)。有省。自伯母曰。適聞誦經(jīng)。身心歡喜。世間萬事。真如幻夢。兒愿出家。即散家貲與其族。詣光化院足庵老宿薙落。足庵攜之入閩。語師曰。是行。為子擇所依。東禪月庵果公。具衲僧眼。子依之。時復有吾足矣。見月庵。機語相契。是時老宿。多集閩中。如妙湛佛心圓覺。望重叢林。師無不參叩。遍歷五十馀員善知識。最后見大惠于育王。為舉竹篦話。師儗對。痛棒隨之。遂大悟。從前所得。為之冰釋?;菰弧栠@回始徹也。說偈以頂相付之。隨過蔣山。謁應庵。庵稱賞不已。謂人曰。光兄插翅虎。吾當避之。乾道丁亥。住臺之鴻福。徙光孝。臺守李侍郎浩。延之也。孝宗。雅聞師名。淳熙三年。被旨住靈隱。入對選德殿。問佛法大意曰。朕心佛心。是同是別。對曰。直下無第二人。曰。如是則佛即是心。心即是佛耶。對曰。成一切性即心。離一切相即佛。又問。釋迦雪山六年所成何事。對曰。將謂陛下忘卻。上悅。賜號佛照禪師。自是召見無虛歲。至留內觀堂。五宿而出。恩遇異常。紹熙改元。孝宗御重華宮。稱壽皇。而徑山命下。師力辭。壽皇曰。欲頻相見耳。何以辭為。慶元初。請老許歸育王。師之在內觀堂也。上時乘小輦過堂。至則促席而坐?;蛞否嵌小g如平生。宣賜金玉器用繒?。計緡三萬馀。及王臣長者所施。悉以置育王贍眾之田。國史陸游。詳記其事。自創(chuàng)數(shù)椽。曰東庵。掩關自娛。以休世焉。以嘉泰癸亥三月。告眾曰吾世緣將盡。未幾問左右曰。今日月半耶。對曰然。即索紙作遺書。與平昔所厚者。集眾敘別。皆法門之旨要。無半語及他事。索浴更衣。大書云。八十三年。彌天罪過。末后殷勤。盡情說破。泊然而逝。弟子塔全身于庵后。僧臘六十。謚普慧宗覺大禪師。塔曰圓鑒。 明河曰。南渡后宗師。唯妙喜老子。得人為多。開堂說法。顯然為天人師者。不下數(shù)十人。然皆不數(shù)傳寂寂矣。能使道脈長永。枝葉繁茂。不忝師門傳受。唯師一人而已。古稱妙喜。能大圓悟之門。愚謂。妙喜之得師。猶圓悟之得妙喜。續(xù)燈舉妙喜之嗣。契悟廣大者。九人。師不與焉。已失其鑒。至謂弟子之超卓者。又蚤世不使久開法。俾法嗣廣布。然則師豈非超卓。而夭者耶。噫。所謂瞋目而不見泰山也。
新續(xù)高僧傳·習禪篇第三之四
釋德光,賜號佛照,臨江彭氏子也。志學之年,即依郡之光化吉薙發(fā),受具。一日,入室,吉問曰:“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是個甚么?”光罔措,通夕不寐。次日復登方丈,請曰:“昨蒙垂問,既不是心不是佛,又不是物,畢竟是甚么,望乞慈悲指示?!奔苏鹜仍唬骸斑@沙彌更要我與你下注腳!”拈棒劈脊一擊。于是有省。次謁月庵杲、應庵華、百丈震皆無所入,適大慧住明州阿育王,四海英才鱗集,光亦造焉。入室,大慧舉竹篦問曰:“喚作竹篦則觸,不喚作竹篦則背,不得下語,不得無語!”光擬對,大慧便棒,光豁然大悟,從前所得到此瓦解冰消。侍久之。宋孝宗慕光道價,降詔命住靈隱,一日召問,對答稱旨,留宿內觀堂。后示寂,塔于東庵。
共38,分2頁顯示   2 下一頁
七言絕句
天書親自日邊來,一道神光遍九垓。
為瑞為祥恩力大,直教枯木解花開。

示建彌陀會 南宋 · 釋德光
七言絕句
了得惟心是道場,彌陀元不在西方。
面門出入無人薦,剎剎塵塵迸寶光。

示僧鄮郭建接待 南宋 · 釋德光
七言絕句
① 《四明宋僧詩》引《阿育王山志》作題鄮峰接待庵
玉幾峰高難措足,行人多向半途休。
無棲泊處開門戶,個個教伊到地頭。

偈頌
黃檗山頭遭痛棒,大愚肋下報冤讎。
當機一喝驚天地,直得曹溪水逆流。

罰錢出院揚家丑,興化聱頭遇克賓。
父子不傳真秘訣,棒頭敲出玉麒麟。
⑴ 《頌古聯(lián)珠通集》卷二六作妙

當陽一句子,平地步青云。
踏翻關棙處,便是主家春。

即心即佛無蹊徑,非佛非心有變通。
直下兩頭俱透脫,新羅不在海門東。

一句截流心路絕,千差萬別豁然通。
等閑更進竿頭步,莫問西來及與東。

驀口一橈全殺活,點頭三下鼻遼天。
至今千古風流在,誰道華亭覆卻船。
⑴ 以上輯自宋賾藏主《古尊宿語錄》卷四八《佛照禪師奏對錄》

口似血盆呵佛祖,牙如劍樹罵諸方。
而今死入阿鼻獄,看你如何孟八郎(大慧忌日拈香。)。

機輪轉處,作者猶迷。
祖令當行,魔軍膽喪(臺州光孝入院。)。

蓬萊有個李八伯,一對眼睛如漆黑。
且莫錯認定盤星。
⑴ 舉盤山道:心月孤圓,光吞萬像。光非照境,境亦非存。光境俱忘,復是何物?洞山云:光境未忘,復是何物?

世尊拈花,迦葉微笑。
一對鐵槌,渾無孔竅。

十五日已前,千人萬人把不住。
十五日已后,漫天網(wǎng)子百千重。
正當十五日,龍袖拂開全體現(xiàn),象王行處絕狐蹤(結夏。)。

靈山一句無差別,直截分明為君決。
藕絲孔里騎大鵬,竹篦打落天邊月。

說佛說祖,泥中洗土。
談妙談玄,十萬八千。
現(xiàn)成公案,已落言詮。
提起衲僧拄杖子,渾家送上渡頭船。

靈隱全提向上機,不知誰是丈夫兒。
嶺梅漏泄春消息,雪里橫開三四枝(僧問:如何是和尚家風?)

趙州南,石橋北,觀音院里有彌勒。
祖師遺下一只履,直至而今尋不得。

一月普現(xiàn)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
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來合。
大小永嘉,和屎合尿。

一法不明,翳汝眼睛。
眼睛不明,世界崢嶸。


共38,分2頁顯示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