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韻字:  或選擇
總目平聲上聲去聲入聲多音字下載平水韻表
韻字 五絶 3370七絶 27199五律 14721七律 23511五排 1044七排 188 1766四言 324六言 349古體 6085樂府 415 36 424 88辭賦 30琴操 10 102其他 434聯(lián) 438
四支平聲  姿 [作為] [餓也] [參差] 規(guī) 醫(yī) [系累] [委迤,自得貌] [順遷也,類推] [跨馬,動詞] [理也] [蔫也] ? [水索也] [恨聲] [鼻液] [委蛇] [衣下曰齊。又與薺通] [比鄰] [高麗] [水中高地] [語助辭]鶿 [音茲] [音詩] [音夷] ? ? [牛駁] [群飛貌] [月氏] [九嶷] [生息] [嗚戲,嘆辭] [以箸取物] [犛牛尾也。又與釐通。] [相欺也。遺也] [重也。又與累同] [與逵同] [谷蠡。瓠勺] [蹇也] ? [偲偲,相切責(zé)也] [節(jié)也]觿 [舉目貌。又縣名] [口聲] [我也。悅也。] [下也] [梓也] 榿 ? ? ? ? ? [委蛇] ? [牛黑色] [蘄茝也。求也] [木名] [捕魚具] ? [剪齊也] [克也,任也] [荷衣] ? ? [?嵯] ? ? ? ? ? ? ? ? ? ? [山足] ? [木名]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組詞:詞首詞末
用韻:句末
對仗:對語
用典:典故詞末
漢語字典
拼音:zhī  韻部:
〈動〉
    (會意。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本義:出,生出,滋長)
  • 同本義
    • 之,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說文》
    • 如語焉而未之然?!抖Y記》。俞樾平議:“此之字乃其本義。未之者,未出也?!?/li>
  •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 之,適也?!稄V雅》
    • 自伯之東。——《詩·衛(wèi)風(fēng)·伯兮》
    • 沛公軍?!妒酚洝ろ椨鸨炯o(jì)》
    • 之虛所賣之。(“虛”同“墟”)——·柳宗元《童區(qū)寄傳》
    • 佯狂不知所之者?!?span id="s1umeg7" class='label'>明·張溥《五人墓碑記》
    • 吾欲之南海,何如?——·彭端淑《為學(xué)一首示子侄》
  •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到);之官(上任;前往任所);之國(前往封地);之適(前往)
〈代〉
  • 指示人或事物,相當(dāng)于“這個”“那個”
    • 宣王說之。(之:指南郭處士來吹竽。)——《韓非子·內(nèi)儲說上》
    • 虎因喜,計之曰。(之:這,指上文所說驢生了氣只能踢的情況。)——·柳宗元《三戒》
    • 當(dāng)分明記之。(之:指共讀情景。)——·袁枚《祭妹文》
    • 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之:代詞,指天下事。)——·彭端淑《為學(xué)一首示子侄》
  • 又如:較之中學(xué)時代;因之,他將自己的整個心血都放了進去
  • 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稱,相當(dāng)于他、她、它、他們
    • 鄭商人弦高將市于,遇之?!蹲髠鳌べ夜辍?/li>
    • 蹇叔哭之。
    • 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之”是指示代詞,指代“巫醫(yī)樂師百工”。)——·韓愈《師說》
  • 又如:取而代之;戰(zhàn)而勝之;為之感嘆;使之順利發(fā)展;與之見面
  • 指示代詞,相當(dāng)于“其”、“他的”、“其他的”
    • 紂王令推上法場,斬之老母?!段渫醴ゼq平話》
〈助〉
  • 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表示領(lǐng)屬關(guān)系或一般的修飾關(guān)系
    • 謝莊少年之精技擊者。——·徐珂《清稗類鈔·戰(zhàn)事類》
    • 開火者,軍中發(fā)槍之號也。
  • 又如:鐘鼓之聲;一家之長;原因之一;夫子之文章
  • 用于主謂結(jié)構(gòu)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 吾見師之出。——《左傳·僖公三十二年》
  • 用于實詞與介詞之間
    •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孟子》
〈形〉
  • 具有字母S的形狀的,“之”字形 。如:之江(江流曲折如“之”字者);之字路(曲折如“之”字形的路)
康熙字典古文:?

  • 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音枝。 (支韻)
  • 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a target='_blank'>玉篇》是也,適也,往也。《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氣,則無不之也。
  • 又於也?!?a target='_blank'>禮·大學(xué)》之其所親愛而辟焉?!对]》之,適也。《朱傳》猶於也。
  • 又語助辭?!?a target='_blank'>書·金縢》禮亦宜之。《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a target='_blank'>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qū)映觥H缑娢抑畱岩?,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
  • 又此也?!?a target='_blank'>詩·周南》之子于歸?!对]》之子,是子也。
  • 又變也?!兑讉鳌忿o也者,各指其所之。《孫奕示兒編》之字訓(xùn)變,左傳,遇觀之否。言觀變爲(wèi)否也。
  • 又至也?!?a target='_blank'>詩·鄘風(fēng)》之死矢靡他。
  • 又遺也。《揚子·法言》或問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則載而惡乎之。曰:之後世君子?!对]》言行道者貴乎及身,乃載以遺後世。
  • 又姓。出《姓苑》。
  • 又《郝敬讀書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屬,地有所往,連屬之辭也。通作旃?!?a target='_blank'>詩·唐風(fēng)》舍旃舍旃。又《魏風(fēng)》上愼旃哉。??與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義互通。
  • 又《韻補》葉職流切,音周。 (尤韻)
  • 楚辭·九章》呂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飯牛。不逢堯舜與桓繆兮,世孰云而知之。葉上牛下求。
  • 《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氣,焉本鳶,後人借爲(wèi)助語,助語之用旣多,反爲(wèi)所奪,又制字以別之,乃有芝字吁字鳶字。
  • 考證:〔《禮·文王世子》冬亦如之。〕
  • 謹(jǐn)照原文改秋冬亦如之。
説文解字  

清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出也。引伸之義爲(wèi)往。釋詁曰之往是也。按之有訓(xùn)爲(wèi)此者。如之人也。之德也。之條條。之刀刀。左傳。鄭人醢之、三人也。召南毛傳曰。之事、祭事也。周南曰。之子、嫁子也。此等之字皆訓(xùn)爲(wèi)是。之有訓(xùn)爲(wèi)上出者。戴先生釋梓人曰。頰側(cè)上出者曰之。下垂者曰而。須鬣是也。象艸過屮。過於屮也。枝莖漸益大。有所之也。莖漸大、枝亦漸大。勢有日新不已者然。一者地也。凡??之屬皆從??。止而切。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