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韻字:  或選擇
總目平聲上聲去聲入聲多音字下載平水韻表
韻字 五絶 3071七絶 23753五律 17257七律 25781五排 1264七排 209 1446四言 244六言 415古體 4312樂府 347 40 305 76辭賦 21琴操 1 52其他 429聯(lián) 441
共25781,分537頁顯示  上一頁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頁
(續(xù)上)
包何 一首
盧嗣立 一首
盧士衡 一首
盧延讓 二首
盧汝弼 ? - 921 一首
盧綸 743 - 799 七首
盧肇 ? - 873 一首
盧誥 一首
司空圖 837 - 908 三首
司空曙 720 - 790 二首
呂從慶 一首
呂巖 798 - ? 十七首
闕下芙蓉 唐 · 包何
七言律詩
一人理國致升平,萬物呈祥助圣明。
天上河從闕下過,江南花向殿前生。
慶云垂蔭開難落,湛露為珠滿不傾。
更對樂懸張宴處(一作簨??)歌工欲奏采蓮聲。
望九華山 唐 · 盧嗣立
七言律詩
九華深翠落軒楹,迥眺澄江氣象明。
不遇陰霾孤岫隱,正當寒日眾峰呈。
坐觀風(fēng)雪銷煩思,惜別煙嵐駐曉行。
得路歸山期早訣,夜來潛已告精誠。
后唐 · 盧士衡
七言律詩
云外千尋好性靈,伴杉陪柏事孤貞。
招呼暑氣終無分,應(yīng)和涼風(fēng)別有聲。
細雨灑時花旋落,道人食處葉重生。
如逢郢匠垂搜采,為棟為梁力不輕。
哭李郢端公 五代 · 盧延讓
七言律詩
軍門半掩槐花宅,每過猶聞哭臨聲。
北固暴亡兼在路,東都權(quán)葬未歸塋。
漸窮老仆慵看馬,著慘佳人暗理箏。
詩侶酒徒消散盡,一場春夢越王城。
蘭堂夜宴在秦城,座上荷衣倍覺榮。
金鼎烹炮過百味,銅壺刻漏轉(zhuǎn)三更。
紅妝伎出催添燭,白雪歌遲待暖笙。
猶自何郎歡不足,桂華未謝玉峰傾。
⑴ 見蜀何光遠《鑒戒錄》卷八《屈名儒》。
秋夕寓居精舍書事 唐末至五代 · 盧汝弼
七言律詩
葉滿苔階杵滿城,此中多恨恨難平。
疏檐看織蟏蛸網(wǎng),暗隙愁聽蟋蟀聲。
醉臥欲拋羈客思,夢歸偏動故鄉(xiāng)情。
覺來獨步長廊下,半夜西風(fēng)吹月明。
冬夜贈別友人 中唐 · 盧綸
七言律詩
引用典故:貢禹
愁聽千家流水聲,相思獨向月中行。
侵階暗草(一作冬,又作寒)重,遍(一作繞)郭寒山夜月明。
連年客舍唯多病,數(shù)畝田園又廢耕。
更送乘軺歸上國,應(yīng)憐貢禹未成名。
白鳥群飛山半晴,渚田相接有泉聲。
園中曉露青叢合,橋上春風(fēng)綠野明。
云影斷來峰影出,林花落盡草花生。
今朝醉舞同君樂,始信幽人不愛榮。
宿石甕寺 中唐 · 盧綸
七言律詩
殿有寒燈草有螢,千林萬壑寂無聲。
煙凝積水龍蛇蟄,露濕空山星漢明。
昏靄霧中悲世界,曙霞光里見王城。
回瞻相好因垂淚,苦海波濤何日平。
云開遠見漢陽城,猶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晝眠知浪靜,舟人夜語覺潮生。
三湘衰(一作愁)鬢逢秋色,萬里歸心對月明。
舊業(yè)已隨征戰(zhàn)盡,更堪江上鼓鼙聲。
評注(點擊查看或隱藏評注)
半夜中峰有磬聲,偶逢樵者問山名。
上方月曉聞僧語(一作話),下路(一作界)林疏見客行。
野鶴巢邊松最老,毒龍潛處水偏清。
愿得遠公知姓字,焚香洗缽過浮生。
評注(點擊查看或隱藏評注)
送李緗 中唐 · 盧綸
七言律詩
引用典故:嵇康
舊國仍連五將營,儒衣何處謁公卿。
波翻遠水蒹葭動,路入寒村機杼鳴。
嵇康書論多歸興,謝氏家風(fēng)有學(xué)名。
為問西來雨中客,空山幾處是前程。
亂離無處不傷情,況復(fù)看碑對古城。
路繞寒山人獨去,月臨秋水雁空驚。
顏衰重喜歸鄉(xiāng)國,身賤多慚問姓名。
今日主人還共醉,應(yīng)憐世故一儒生。
評注(點擊查看或隱藏評注)
和主司王起 唐 · 盧肇
七言律詩
① 一作奉和主司王仆射答周侍郎賀放榜作
引用典故:驪珠
嵩高降德為時生,洪筆三題造化名。
鳳詔佇歸專北極,驪珠搜得盡東瀛。
褒衣已換金章貴,禁掖曾隨玉樹榮。
明日定知同相印,青衿新列柳間營。
寄弟詩 唐 · 盧誥
七言律詩
唐末,盧拾遺議與鄭中舍延休作贅,三年不歸陜下。其兄誥以詩讓之,詩意甚乖昆仲之禮。盧議呈其太山中舍,并女遣之。誥寄弟詩曰:
三年作贅在京城,著個緋衫倚勢行。
夜夜貪憐紅粉女,朝朝渾忘白頭兄。
親情別后饑寒死,仆使歸來氣宇生。
世上可能容此事,算來天道不分明(《鑒誡錄》八《非告勒》)。
淅上 其二 唐末 · 司空圖
七言律詩
① 一作江淅上,是今鄖陽府,地在秦楚之交,故有秦云楚雨之句。
引用典故:偶沮溺
西北鄉(xiāng)關(guān)近帝京,煙塵一片正傷情。
愁看地色連空色,靜聽歌聲似哭聲。
紅蓼滿(一作遮)村人不在(一作見),青山繞檻路難平。
從他煙棹更南去,休向津頭問去程。
評注(點擊查看或隱藏評注)
書懷 唐末 · 司空圖
七言律詩
引用典故:無弦琴 陶令醉
病來猶強引雛行,力上東原欲試耕。
幾處馬嘶春麥長,一川人喜雪峰晴。
閑知有味心難肯,道貴謀安跡易平。
陶令若能兼不飲,無弦琴亦是沽名。
喜王駕小儀重陽相訪(880年10月) 唐末 · 司空圖
七言律詩
白菊初開臥內(nèi)明,聞君相訪病身輕。
樽前且撥傷心事,溪上還隨覓句行。
幽鶴傍人疑舊識,殘蟬向日噪新晴。
擬將寂寞同留住,且勸康時立大名。
引用典故:魯諸生
迢遰山河擁帝京,參差宮殿接云平。
風(fēng)吹曉漏經(jīng)長樂,柳帶晴煙出禁城。
天凈笙歌臨路發(fā)(一作奏),日高車馬隔塵行。
獨有淺才甘未達,多慚名在魯諸生
評注(點擊查看或隱藏評注)
荒原空有漢宮名,衰草茫茫雉堞平。
連雁下時秋水在,行人過盡暮煙生。
西陵歌吹何年絕,南陌登臨此日情。
故事悠悠不可問,寒禽野水自縱橫。
評注(點擊查看或隱藏評注)
閱田禾 唐 · 呂從慶
七言律詩
村南村北稻花明,碧影清光夾望平。
節(jié)弄暑風(fēng)輕拂拂,尖懸晚露澹盈盈。
道傍嫗婦呼雞返,坡外兒童跨犢行。
獨坐小橋幽興滿,蟪蛄聲在柳梢鳴。
獻鄭思遠施真人二仙 中唐 · 呂巖
七言律詩
萬劫千生到此生,此生身始覺飛輕。
拋家別國云山外,煉魄全魂日月精。
比見至人論九鼎,欲窮大藥訪三清。
如今獲遇真仙面,紫府仙扉得姓名。
七言 其一 中唐 · 呂巖
七言律詩
金丹一粒定長生,須得真鉛煉甲庚。
火取南方赤鳳髓,水求北海黑龜精。
鼎追四季中央合,藥遣三元八卦行。
齋戒興功成九轉(zhuǎn),定應(yīng)入口鬼神驚。
其十六
七言律詩
返本還元道氣平,虛非形質(zhì)轉(zhuǎn)分明。
水中白雪微微結(jié),火里金蓮漸漸生。
圣汞論時非有體,真鉛窮看亦無名。
吾今為報修行者,莫向燒金問至精。
其二十一
七言律詩
遙指高峰笑一聲,紅霞紫霧面前生。
每于廛市無人識,長到山中有鶴行。
時弄玉蟾驅(qū)鬼魅,夜煎金鼎煮瓊英。
他時若赴蓬萊洞,知我仙家有姓名。
其三十一
七言律詩
火種丹田金自生,重重樓閣自分明。
三千功行百旬見,萬里蓬萊一日程。
羽化自應(yīng)無鬼錄,玉都長是有仙名。
今朝得赴瑤池會,九節(jié)幢幡洞里迎。
其三十二
七言律詩
四六關(guān)頭路坦平,行人到此不須驚。
從教犢駕轟轟轉(zhuǎn),盡使羊車軋軋鳴。
渡海經(jīng)河稀阻滯,上天入地絕欹傾。
功成直入長生殿,袖出神珠徹夜明。
其三十四
七言律詩
因看崔公入藥鏡,令人心地轉(zhuǎn)分明。
陽龍言向離宮出,陰虎還于坎位生。
二物會時為道本,五方行盡得丹名。
修真道士如知此,定跨赤龍歸玉清。
其三十九
七言律詩
引用典故:蓬瀛
云鬢雙明骨更輕,自言尋鶴到蓬瀛
日論藥草皆知味,問著神仙自得名。
簪冷夜龍穿碧洞,枕寒晨虎臥銀城。
來春又擬攜筇去,為憶軒轅海上行。
其四十
七言律詩
引用典故:蓬瀛
本來無作亦無行,行著之時是妄情。
老氏語中猶未決,瞿曇言下更難明。
靈竿有節(jié)通天去,至藥無根得地生。
今日與君無吝惜,功成只此是蓬瀛。
其五十二
七言律詩
九天云凈鶴飛輕,銜簡翩翩別太清。
身外紅塵隨意換,爐中白石立時成。
九苞鳳向空中舞,五色云從足下生。
回首便歸天上去,愿將甘雨救焦氓。
其五十三
七言律詩
欲陪仙侶得身輕,飛過蓬萊徹上清。
朱頂鶴來云外接,紫鱗魚向海中迎。
姮娥月桂花先吐,王母仙桃子漸成。
下瞰日輪天欲曉,定知人世久長生。
其五十五
七言律詩
割斷繁華掉卻榮,便從初得是長生。
曾于錦水為蟬蛻,又向蓬萊別姓名。
三住住來無否泰,一塵塵在世人情。
不知功滿歸何處,直跨虬龍上玉京。
其六十
七言律詩
紅爐迸濺煉金英,一點靈珠透室明。
擺動乾坤知道力,逃移生死見功程。
逍遙四海留蹤跡,歸去三清立姓名。
直上五云云路穩(wěn),紫鸞朱鳳自來迎。
其六十一
七言律詩
時人若要學(xué)長生,先是樞機晝夜行。
恍惚中間專志氣,虛無里面固元精。
龍交虎戰(zhàn)三周畢,兔走烏飛九轉(zhuǎn)成。
煉出一爐神圣藥,五云歸去路分明。
其七十九
七言律詩
紫詔隨鸞下玉京,元君相命會三清。
便將金鼎丹砂餌,時拂霞衣駕鶴行。
天上雙童持佩引,月中嬌女執(zhí)幡迎。
此時功滿參真后,始信仙都有姓名。
其一百十三
七言律詩
神仙暮入黃金闕,將相門關(guān)白玉京。
可是洞中無好景,為憐天下有眾生。
心琴際會閑隨鶴,匣劍時磨待斷鯨。
進退兩楹俱未應(yīng),憑君與我指前程。
贈陳處士 中唐 · 呂巖
七言律詩
青霄一路少人行,休話興亡事不成。
金榜因何無姓字,玉都必是有仙名。
云歸入海龍千尺,云滿長空鶴一聲。
深謝宋朝明圣主,解書丹詔詔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