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 句因包含“陶潛”,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陶元亮
第 16 句因包含“長房”,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長房
第 30 句因包含“南山,東籬”,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東籬
第 37 句因包含“三徑”,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三徑
第 16 句因包含“長房”,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長房
第 30 句因包含“南山,東籬”,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東籬
第 37 句因包含“三徑”,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三徑
九日約蘊山萬柳堂看菊遇雨不果用韓文公游青龍寺韻(癸未) 清 · 翁方綱
押詞韻第七部 出處:復初齋未刻詩卷下
黃須萬花鏤金管,花瓣已長須尚短。
園中花匠養(yǎng)漸足,街頭花擔挑未滿。
前過東城訊諸寺,早攜雨笠支油傘。
深深幾叢含笑靨,一一如雛待破卵。
拈花寺名不為花,賴有層坡勝壟斷。
曲池況復馀涼漪,署月尚可銷炎旱。
茲辰登高古有例,茱萸綴囊菊浮碗。
尋幽莫比陶潛逸,辟惡寧同長房誕。
胡為巧值雨????,得毋深妒句雕纂。
吟想經(jīng)旬豈忍虛,陰晴隔宿誰能算。
憶昨館中感風雨,和歌筵前動侶伴。
不合早說近重陽,其時甫過月下浣。
無酒可攜猶足待,有詩不續(xù)毋乃懶。
舊苔積階已黯澹,落葉打窗更蕭散。
南山遙寄意轉(zhuǎn)佳,東籬未往步先坦。
坐失光陰昔者非,秋在襟袖知者罕。
真交淡于水沄沄,妙筆輕如蜓款款。
本非耳目誇取攜,豈以晨夕別寒暖。
東皋三徑追前盟,迦葉一笑導大窾。
明朝新霽儻可乘,走馬邀迎未嫌緩(萬柳堂今名拈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