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26詞典 1分類詞匯 25
《國語辭典》:蟠桃  拼音:pán táo
1.植物名。薔薇科李屬。原產(chǎn)中國大陸。果實也稱為「蟠桃」,呈扁圓形,中有凹窩,其味甘美。參見「桃」條。
2.神話中的仙桃。傳說三千年結(jié)果一次,吃了可以長生不死?!洞筇迫厝〗?jīng)詩話》卷中:「愿今日蟠桃結(jié)實,可偷三五個吃?!?/div>
《國語辭典》:蟠木  拼音:pán mù
盤屈的大木。唐。白居易 答馬侍御見贈詩:「蟠木詎堪明主用,籠禽徒與故人疏。」
《漢語大詞典》:蟠桃勝會(蟠桃勝會)
神話中 西王母 在 瑤池 設(shè)的品嘗仙桃的宴會。其雛形見《漢武內(nèi)傳》。《西游記》第五回:“一朝, 王母娘娘 設(shè)宴,大開寶閣, 瑤池 中做‘蟠桃勝會’?!?胡適 《〈西游記〉考證》七:“天上的貴族要開蟠桃勝會,他們依著‘上會的舊規(guī)’,自然不請這位前任弼馬溫。”亦作“ 蟠桃嘉會 ”。《西游記》第五回:“ 大仙 道:‘蒙 王母 見招,去赴蟠桃嘉會。’”亦省作“ 蟠桃會 ”、“ 蟠桃 ”。 明 無名氏 《霞箋記·霞箋重會》:“夫妻本是前生定,曾向蟠桃會里來。”白雪遺音·八角鼓·玉液瓊漿:“古來飲酒有仙方,蟠桃會上孰為王?!?span id="5siomhv" class="book">《白雪遺音·剪靛花·一朵紅云》:“八仙過海來慶壽, 王母娘娘 赴蟠桃。”參見“ 蟠桃 ”。
《國語辭典》:乞巧  拼音:qǐ qiǎo
相傳陰歷七月七日為牽牛、織女二星相會之期,舊俗婦女此夕必備陳瓜果、鮮花、胭脂于庭中向天祭拜,以期擁有姣美的面貌;并對月引線穿針,以期雙手靈巧,長于刺繡織布,稱為「乞巧」。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七月》:「是夕,人家婦女結(jié)?縷,穿七孔針,或以金銀鍮石為針,陳幾筵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挂沧鳌钙砬伞?。
《漢語大詞典》:穿針(穿針,穿鍼)
亦作“ 穿鍼 ”。
(1).將線穿入針孔。 北周 庾信 《對獨賦》:“燈前桁衣疑不亮,月下穿針覺最難?!?br />(2).舊時風(fēng)俗,農(nóng)歷七月七日夜婦女穿七孔針向織女星乞求智巧。 唐 王勃 《七夕賦》:“海人支石之機,江女穿鍼之閣?!?明 何景明 《七夕》詩:“閨中擣素思關(guān)塞,樓上穿針待女牛?!?冰心 《寄小讀者》二四:“席散后,我忽憶未效穿針乞巧故事,否則也在黑暗中撮弄她們一下子,增些歡笑?!?/div>
《國語辭典》:初七  拼音:chū qī
陰歷七月七日,即七夕。為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稑犯娂>砥呷?。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初七及下九,嬉戲莫相忘?!?/div>
《漢語大詞典》:填河
亦稱“ 填橋 ”。 指每年七月七夕 牛郎 、 織女 相會,群鵲銜接為橋以渡銀河的民間傳說。 南朝 梁 庾肩吾 《七夕》詩:“離前忿促夜,別后對空機。倩語雕陵鵲,填河未可飛?!?五代 徐夤 《鵲》詩:“香閨報喜行人至,碧漢填河織女回?!?明 高啟 《鵲軒》詩:“詎信填河事,寧歌繞樹詩?!?清 李漁 《蜃中樓·結(jié)蜃》:“那樓上呵,好一似天孫織所,凄凄可憐;俺便做個填橋烏鵲行方便!”參見“ 鵲橋 ”。
《國語辭典》:鵲橋(鵲橋)  拼音:què qiáo
相傳每年七夕,為了讓織女渡過天河與牛郎相會,喜鵲會飛聚起來,搭成跨越天河的橋道,稱為「鵲橋」。后世則以鵲橋比喻夫妻、情人久別團聚的機緣。宋。秦觀 鵲橋仙。纖云弄巧詞:「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國語辭典》:曝衣  拼音:pù yī
曬衣。唐。儲光羲樵父詞〉:「清澗日濯足,喬木時曝衣。」
《漢語大詞典》:得巧
(1).謂得其巧妙。 唐 韓愈 《汴泗交流贈張仆射》詩:“發(fā)難得巧意氣麤,讙聲四合壯士呼?!?br />(2).古時農(nóng)歷七月七日夜,婦女在月光下以五彩絲縷穿七孔針或九尾針,先成者謂之得巧。 唐 祖詠 《七夕》詩:“向月穿針易,臨風(fēng)整線難。不知誰得巧,明月試看看?!庇郑瑡D女以小蜘蛛安置盒內(nèi),次日看它結(jié)網(wǎng)之狀,若網(wǎng)絲密而圓正,亦謂之得巧。參閱 五代 王仁裕 開元天寶遺事·蛛絲卜巧、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七夕。參見“ 乞巧 ”。
《國語辭典》:乞巧  拼音:qǐ qiǎo
相傳陰歷七月七日為牽牛、織女二星相會之期,舊俗婦女此夕必備陳瓜果、鮮花、胭脂于庭中向天祭拜,以期擁有姣美的面貌;并對月引線穿針,以期雙手靈巧,長于刺繡織布,稱為「乞巧」。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七月》:「是夕,人家婦女結(jié)?縷,穿七孔針,或以金銀鍮石為針,陳幾筵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挂沧鳌钙砬伞?。
《國語辭典》:巧夕  拼音:qiǎo xì
陰歷七月七日的晚上。宋。劉克莊 即事詩四首之三:「粵人重巧夕,燈火到天明?!?/div>
《國語辭典》:七夕  拼音:qī xì
農(nóng)歷七月七日夜晚。相傳天上牛郎織女于這晚相會,后世以此日為情人節(jié)。此日婦女往往會陳瓜果、穿七孔針在庭院中祭拜,以乞求巧藝。見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七月》。
《漢語大詞典》:曝衣樓(曝衣樓)
皇宮中帝后于七月七日曝衣之處。 唐 李賀 《七夕》詩:“鵲辭穿線月,花入曝衣樓。” 唐 沈佺期 《七夕曝衣篇》詩:“宮中擾擾曝衣樓,天上娥娥紅粉席?!?span id="qoectrp" class="book">《淵鑒類函·歲時八·七月七日三》“曝衣”:“ 太液池 西有 漢武帝 曝衣樓,七月七日宮人出衣曝之?!?/div>
《漢語大詞典》:曬腹(曬腹)
晉 郝隆 七月七日出日中仰臥。人問其故,答曰:“我曬書?!鄙w自謂滿腹詩書也。后用為曝書之典。《隨園詩話補遺》卷五引 清 曹言路 《曝書》詩:“恰羨便便人曬腹, 郝隆 比我善收藏?!眳⒁姟?曬書 ”。
《國語辭典》:曬書(曬書)  拼音:shài shū
將書籍曝曬于日光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diào)》:「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臥。人問其故?答曰:『我曬書。』」唐。杜牧 西山草堂詩:「曬書秋日晚,洗藥石泉香。」
《漢語大詞典》:曝裈(曝褌)
晉 阮咸 曾于七月七日以竿掛犢鼻褌于庭。后以“曝褌”為疏放不拘之典。 唐 李端 《晚春過夏侯校書值其沉醉戲贈》詩:“曝褌還當(dāng)屋,張幕便成天?!眳㈤?span id="q7aq7ck" class="book">《晉書·阮咸傳》。
《國語辭典》:玄針(玄鍼)  拼音:xuán zhēn
舊俗農(nóng)歷七月七日晚上,婦女對月穿針以乞巧,所用的針即稱為「玄針」。南朝宋。孝武帝〈七夕〉詩:「沿風(fēng)被弱縷,迎輝貫玄針?!?/div>
《漢語大詞典》:卜巧
舊時民俗。七月七日夜捉蜘蛛藏盒中,天明啟盒以視蛛網(wǎng)稀密,密者為巧多,稀者為巧少。 五代 王仁裕 開元天寶遺事·蛛絲卜巧:“帝與貴妃,每至七月七日夜……又各捉蜘蛛於小盒中,至?xí)蚤_視蛛網(wǎng)稀密,以為得巧之候,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間亦效之?!?/div>
《漢語大詞典》:曬犢鼻(曬犢鼻)
指 晉 阮咸 于陰歷七月七日掛曬犢鼻褌事。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任誕:“ 阮仲容 ( 阮咸 )、 步兵 居道南,諸 阮 居道北;北 阮 皆富,南 阮 貧。七月七日,北 阮 盛曬衣,皆紗羅錦綺, 仲容 以竿掛大布犢鼻褌於中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復(fù)爾耳?!焙笥脼樨毝磉_(dá)的典實。 唐 李商隱 《七夕偶題》詩:“明朝曬犢鼻,方信 阮郎 貧?!?/div>
《國語辭典》:郝隆曬書(郝隆曬書)  拼音:hǎo lóng shài shū
郝隆于七月七日袒腹仰臥庭中,自稱曬腹中書。典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di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