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54詞典 1分類詞匯 53
《漢語大詞典》:江西
隋 唐 以前,習慣上稱 長江 下游北岸 淮水 以南地區(qū)為 江 西;有時又泛稱 長江 以北包括中原地區(qū)在內(nèi)為 江 西。史記·項羽本紀:“ 江 西皆反,此亦天亡 秦 之時也?!?/div>
《國語辭典》:玉色  拼音:yù shai
淡青如玉的顏色。
《國語辭典》:玉色  拼音:yù sè
1.比喻顏色不變?!抖Y記。玉藻》:「盛氣顛實揚休,玉色。」?jié)h。鄭玄。注:「色不變也?!?br />2.比喻操行堅貞。《三國志。卷一一。魏書。管寧傳》:「經(jīng)危蹈險,不易其節(jié),金聲玉色,久而彌彰?!?br />3.貌美如玉。唐。李白南都行〉:「麗華秀玉色,漢女嬌朱顏?!?br />4.尊稱他人的容顏。唐。朱晝 喜陳懿老示新制詩:「一別一千日,一日十二憶;苦心無閒時,今夕見玉色?!?/div>
《國語辭典》:下手  拼音:xià shǒu
1.動手做。唐。曹唐 小游仙詩九八首之五一:「玉皇欲著紅龍袞,親喚金妃下手裁?!埂段宕菲皆?。梁史。卷上》:「若去劫他時,不消賢弟下手?!?br />2.下方或后面的位置。《京本通俗小說。西山一窟鬼》:「見一所林子里走出兩個人來,上手的是陳乾娘,下手的是王婆?!埂都t樓夢》第四七回:「一時,鴛鴦來了,便坐在賈母下手。」也作「下首」。
3.知識淺陋或技能低劣的人。清。惲敬〈與李愛堂書〉:「今敬表春麓先生,自謂舉一羽而知鳳,睹一毛而知麟,世間下手,存買菜之見者,仁弟必能斥其不然?!?br />4.游戲、賭博或行酒令時,下一個輪到的人。也稱為「下家」。
《國語辭典》:后主(後主)  拼音:hòu zhǔ
1.繼承王位的君主,嗣君。《史記。卷一二二。酷吏傳。杜周傳》:「前主所是著為律,后主所是疏為令,當時為是,何古之法乎!」
2.歷史上慣稱朝代的末代君主為「后主」。如蜀漢劉后主、南唐李后主。
《國語辭典》:應聲(應聲)  拼音:yìng shēng
1.回聲、應和的聲音。如:「山谷間傳來響亮的應聲?!?br />2.隨聲應和。形容才思敏捷?!度龂尽>硪痪?。魏書。陳思王植傳》:「每進見難問,應聲而對?!?br />3.回答?!度龂萘x》第二二回:「此婢應聲曰:『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國語辭典》:天井  拼音:tiān jǐng
1.屋頂?shù)姆叫文炯?。晉。陸機挽歌〉詩三首之三:「側(cè)聽陰溝涌,臥觀天井懸?!?br />2.院落的通稱。《儒林外史》第三四回:「遂將彈弓拿了,走出天井來,向腰間錦袋中取出兩個彈丸,拿在手里?!?br />3.正房與廂房間的隙地。
《國語辭典》:和鸞(和鸞)  拼音:hé luán
系在車上的鈴鐺。《詩經(jīng)。小雅。蓼蕭》:「既見君子,鞗革忡忡,和鸞雍雍,萬福攸同?!埂段倪x。司馬相如。難蜀父老》:「鳴和鸞,揚樂頌。」
《漢語大詞典》:和鑾(龢鑾)
同“ 和鸞 ”。 漢 班固 《東都賦》:“登玉輅,乘時龍,鳳蓋棽麗,和鑾玲瓏?!?span id="ff9ffbn" class="book">《后漢書·崔駰傳》:“豈暇鳴和鑾,清節(jié)奏哉?” 宋 江休復 《牟駝岡閱馬》詩:“軍戎選輕捷,和鑾御調(diào)柔。” 元 李治 敬齋古今黈卷一:“古者登車有和鑾之音,謂馬動則鑾鳴,車動則和應也。鑾或作鸞,其義皆同。鸞以其有聲;鑾以其金為之也?!?br />古代車上的鈴鐺。掛在車前橫木上稱“龢”,掛在軛首或車架上稱“鑾”。文選·班固〈東都賦〉:“鳳蓋棽麗,龢鑾玲瓏?!?李周翰 注:“和鑾,鈴也?!眳⒁姟?和鑾 ”。
《國語辭典》:逮捕  拼音:dài bǔ
對于現(xiàn)行犯、準現(xiàn)行犯或通緝犯加以緝拿,并拘束其身體自由,而行偵查或處罰。如:「那個流氓已經(jīng)被警察逮捕了?!?/div>
《國語辭典》:初文  拼音:chū wén
文字學上指同一個字的初期寫法。相對于后起字而言。以獨體字居多。如「趾」本作「止」,象足趾形,后加意符「足」作「趾」?!钢埂辜礊椤钢骸沟某跷?。
《國語辭典》:制?! ?span id="xjr9t1x" class='label'>拼音:zhì hǎi
軍事上稱控制某一海域為「制?!?。
《國語辭典》:臨床(臨床)  拼音:lín chuáng
醫(yī)學上指醫(yī)生對病人實際的觀察和治療疾病。如:「新的藥物如沒經(jīng)過醫(yī)學的臨床實驗,就有危害人類的危險。」
《國語辭典》:平面  拼音:píng miàn
凡面的任意兩點以直線相連,處處與其面密切接合,則此面為平面。在平面上以直線或曲線所圍成的圖形,稱為「平形面」;所形成的交角,稱為「平面角」。
《國語辭典》:誤差(誤差)  拼音:wù chā
1.一般用來說明事實和事實真相之間的差距。
2.數(shù)學上指近似值與真值之間的差,稱為「誤差」。
《國語辭典》:自然數(shù)(自然數(shù))  拼音:zì rán shù
數(shù)學上稱大于零的整數(shù)。自1起遞加1的諸數(shù),如1、2、3、4、5……。也稱為「正整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