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9詞典 2分類詞匯 7
《國語辭典》:低頭(低頭)  拼音:dī tóu
1.低下頭?!都t樓夢(mèng)》第六二回:「湘云慢起秋波,見了眾人,又低頭看了一看自己,方知醉了?!埂独蠚堄斡洝返诙兀骸刚趪@賞不絕,忽聽一聲漁唱,低頭看去?!固?。李白〈靜夜思〉詩:「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br />2.羞怯的樣子。唐。李白長(zhǎng)干行〉二首之一:「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埂都t樓夢(mèng)》第五七回:「寶釵笑問他:『這天還冷的很,你怎么倒全換了夾的?』岫煙見問,低頭不答。寶釵便知道又有了緣故?!?br />3.屈服、妥協(xié)。《后漢書。卷八三。逸民列傳。梁鴻》:「常聞夫子欲隱居避患,今何為默默?無乃欲低頭就之乎?」
《漢語大詞典》:脫巾
脫下頭巾,改戴官帽。指開始入仕。《文選·顏延之〈秋胡〉詩》:“脫巾千里外,結(jié)綬登王畿。” 李善 注:“巾,處士所服。綬,仕者所佩?!?span id="fnzrbdd" class="book">《梁書·范云傳》:“脫巾來仕,清績(jī)?nèi)灾??!?唐 劉禹錫 《故荊南節(jié)度推官董府君墓志》:“脫巾為弘文館校書郎,再遷至大理評(píng)事。”明史·王元翰傳:“平居凍餒,脫巾可虞。”
《漢語大詞典》:擢發(fā)(擢髮)
拔下頭發(fā)(計(jì)數(shù))。極言其多。《宋書·臧質(zhì)傳》:“ 質(zhì) 生與釁俱,不可詳究,擢髮數(shù)罪,曾何足言?!?宋 張端義 貴耳集卷中:“ 肅 代 之后, 李輔國 ……毒亂宗社,擢髮不足以數(shù)其罪?!?清 褚人穫 《堅(jiān)瓠八集·懺目》:“諸如此類,不可擢髮?!眳⒁姟?擢髮難數(shù) ”。
《國語辭典》:擢發(fā)難數(shù)(擢髮難數(shù))  拼音:zhuó fǎ nán shǔ
拔清頭髮,也難以數(shù)盡。語本《史記。卷七九。范雎蔡澤傳》:「范雎曰:『汝罪有幾?』曰:『擢賈之髮以續(xù)賈之罪,尚未足?!弧剐稳荻嗟秒y以計(jì)數(shù)?!兑佰牌匮浴返谄呶寤兀骸盖貦u之罪,擢髮難數(shù)?!挂沧鳌高屇獢?shù)」。
《漢語大詞典》:免胄
(1).脫下頭盔。古代將士的行禮方式。國語·周語中:“左右皆免胄而下拜,超乘者三百乘?!?韋昭 注:“免,脫也。脫胄而下敬天王也?!?唐玄宗 《餞王晙巡邊》詩:“免胄三方外,銜刀萬里餘。” 宋 王安石 《次韻元厚之平戎慶捷》:“投戈更講諸儒藝,免胄爭(zhēng)趨上將風(fēng)?!?程善之 《革命后感事和懷霜作即次其韻》:“城門免胄經(jīng)相識(shí),異地歸元不忍看?!?br />(2).指決死。 明 夏完淳 《大哀賦》:“既有志於免胄,豈無心於喪元?!?/div>
《漢語大詞典》:被識(shí)(被識(shí))
綴在被子邊緣的絲條。古人用作識(shí)別被子上下頭的標(biāo)記,故稱。禮記·喪服大記“紟五幅,無紞” 漢 鄭玄 注:“紞以組類為之,綴之領(lǐng)側(cè),若今被識(shí)矣。” 孔穎達(dá) 疏:“領(lǐng)為被頭,側(cè)謂被旁。識(shí)謂記識(shí)。言綴此組類於領(lǐng)及側(cè),如今被之記識(shí)?!?清 吳廷華 儀禮章句卷十二:“紞,被識(shí)也。被本無首尾,生時(shí)恐前后互換,故有紞記之;死者一定不復(fù)易,無用識(shí)也。”
《國語辭典》:擢發(fā)抽腸(擢發(fā)抽腸)  拼音:zhuó fǎ chōu cháng
拔下頭發(fā)、抽出肚腸。形容愧疚、懊悔?!读簳>砦迦?。良吏傳。伏暅傳》:「豈有人臣奉如此之詔,而不亡魂破膽,歸罪有司,擢發(fā)抽腸,少自論謝?」
《國語辭典》:低頭不語(低頭不語)  拼音:dī tóu bù yǔ
而低下頭不說話?!度龂萘x》第一八回:「云長(zhǎng)在城上謂之曰:『公儀表非俗,何故失身于賊?』張遼低頭不語?!埂段饔斡洝返诙换兀骸咐涎?wù)f,十分煩惱。正低頭不語,默思計(jì)策?!?/div>
分類:低下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