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58詞典 2分類詞匯 56
《國語辭典》:不如  拼音:bù rú
比不上?!墩撜Z。八佾》:「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埂都t樓夢》第四四回:「我就不信,我那些兒不如你。」也作「不及」、「不若」。
《國語辭典》:不可  拼音:bù kě
1.禁止、不許?!睹献印k墓稀罚骸该献釉唬骸好袷虏豢删徱??!弧?jié)h。班固 兩都賦序:「斯事雖細,然先臣之舊式,國家之遺美,不可闕也?!?br />2.不可能?!墩撜Z。公冶長》:「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jié)h。賈誼鵩鳥賦〉:「天不可預(yù)慮兮,道不可預(yù)謀。」
《國語辭典》:不應(yīng)(不應(yīng))  拼音:bù yìng
不回應(yīng)。宋。歐陽修踏莎行。碧蘚回廊〉詞:「闌干敲遍不應(yīng)人,分明簾下聞裁剪?!埂度龂萘x》第九回:「(董卓)驚問肅曰:『持劍是何意?』肅不應(yīng),推車直入?!?/div>
《國語辭典》:不合  拼音:bù hé
1.相違、不契合。如:「意見不合」、「個性不合」。《紅樓夢》第五回:「這日不知為何,他二人言語有些不合起來?!?br />2.違反或踰越某種道理、條件、潮流等。如:「不合原理」、「不合體制」。《紅樓夢》第六三回:「因我們投親去了,聞得他因不合時宜,權(quán)勢不容,竟投到這里來?!?br />3.不該、不當?!洞笏涡瓦z事。元集》:「宋江接了金釵,不合把與那娼妓閻婆惜收了;爭奈機事不密,被閻婆惜知得來歷?!埂队魇烂餮?。卷二。陳御史巧勘金釵細》:「到第三日,不合又往,致阿秀羞憤自縊?!?br />4.不停、不住。元。睢玄明〈耍孩兒。樂官行徑套。尾〉:「把我似救月般響起來,打蝗蟲似鬨不合?!?br />5.不可?!段渫醴ゼq平話》卷下:「二人又諫曰:『大王休兵罷戰(zhàn),不合伐紂,恐大王逆也?!弧?/div>
《國語辭典》:虛名(虛名)  拼音:xū míng
1.與事實不符的聲譽?!逗鬂h書。卷八三。逸民傳。周黨傳》:「伏虛妄之罪,而敢私竊虛名,誇上求高,皆大不敬。」《儒林外史》第一三回:「全虧幾十年考校的高,有些虛名,所以他們來請?!?br />2.徒有其名,而無實權(quán)或作用?!段簳?。卷三五。崔浩傳》:「姚興好養(yǎng)虛名,而無實用?!?/div>
《國語辭典》:離合(離合)  拼音:lí hé
分離與會合。《三國志。卷六○。吳書。周魴傳》:「進有離合去就之宜,退有誣罔枉死之咎?!?/div>
《國語辭典》:不中  拼音:bù zhòng
1.不恰當、不合適。《論語。子路》:「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
2.沒有用、毫無用處。元。喬吉《金錢記》第三折:「這個先生實不中,九經(jīng)三史幾曾通?!埂端疂G傳》第一七回:「何清問嫂嫂道:『哥哥忒殺欺負人!我不中,也是你一個親兄弟!你便奢遮殺,只做得個緝捕觀察。便叫我一處吃盞酒,有甚么辱莫了你!』」
《國語辭典》:荒唐  拼音:huāng táng
1.誇大不實。唐。韓愈桃源圖〉詩:「神仙有無何渺茫,桃源之說誠荒唐?!?br />2.言行乖謬、不合禮法。宋。蘇軾〈初到黃州〉詩:「自嘆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yè)轉(zhuǎn)荒唐?!?br />3.慌張。元。朱凱《黃鶴樓》第一折:「那周瑜不弱如興劉滅楚的這漢張良,索仔細,莫荒唐。」
《漢語大詞典》:實封(實封)
(1).諸侯實際可以占有的土地。 清 江永 周禮疑義舉要卷二:“諸侯之地,土田為實封?!?br />(2).古代封建國家名義上封賜給功臣貴戚食邑的戶數(shù)與實際封賞數(shù)往往不符,實際上賜與的封戶叫實封。資治通鑒·唐玄宗開元十年:“十一月乙未,初令宰相共食實封三百戶?!?胡三省 注引唐會要曰:“舊制,凡有功之臣賜實封者,皆以課戶先準戶數(shù),州縣與國官、邑官執(zhí)帳,供其租調(diào),各準配租調(diào),遠近,州縣官司收其腳值,然后付國邑官司。其丁準此,入國邑者收其庸。” 宋 高承 事物紀原·官爵封建·實封:“通典曰: 唐 封公侯無國土,其加實封者,則食其所封之戶,分食諸郡,以租庸調(diào)給。沿革曰 魏 黃初 間,爵自關(guān)內(nèi)侯不食邑,但虛封而已。故 唐 因之加實封。《宋朝會要》曰: 唐 制食實封者,戶給縑帛,每賜爵遞加一級, 唐 末及 五代 始有特加邑戶,而罷實封之給,今位為虛名也?!?宋 歐陽修 《觀文殿大學(xué)士行兵部尚書西京留守贈司空兼侍中晏公神道碑銘》:“﹝ 晏 ﹞勛上柱國,爵 臨淄侯 ,食邑萬二千戶,實封三千七百戶?!?br />(3).密封;固封。 宋 司馬光 《乞去新法之痛民傷國者疏》:“但乞下詔使吏民皆得實封上言,庶幾民間疾苦無不聞達?!?宋 秦觀 《鮮于子駿行狀》:“ 慶歷 中,天下大旱,有詔,中外臣僚實封言事。”《元典章·圣政一·求直言》:“自今凡政令之未便,人情之未達,朝廷得失,軍民利害,有上書陳言者,皆得實封呈獻?!?span id="feoiony" class="book">《水滸傳》第十八回:“這實封公文,須是觀察自己當廳投下?!?br />(4).指密封的奏折。 元 劉祁 歸潛志卷九:“卒既至 趙 所,先授以省符,次白有禮部實封。 趙公 疑訝,不知為何事,啟之,乃 楊公 詩一首也?!?明 劉若愚 酌中志·內(nèi)臣職掌紀略:“或 懋勤殿 板房看文書,硬拆實封,高聲朗誦?!?/div>
《國語辭典》:不實(不實)  拼音:bù shí
不確實、不正確。如:「傳言不實,你不可相信。」
《國語辭典》:不謀(不謀)  拼音:bù móu
1.不商量。晉。劉琨〈勸進表〉:「冠帶之倫,要荒之眾,不謀而同辭者,動以萬計?!埂读凝S志異。卷三。夜叉國》:「母夜叉見翁怒罵,恨其不謀,徐謝過不遑?!?br />2.沒有想到。南朝梁。劉孝標〈廣絕交論〉:「藐爾諸孤,朝不謀夕?!埂读凝S志異。卷二。鳳陽士人》:「我不謀與汝殺郎君,今且若何!」
3.不求?!墩撜Z。衛(wèi)靈公》:「君子謀道不謀食。」晉。陸機〈演連珠〉詩五○首之一二:「忠臣率志,不謀其報。」
4.不籌劃?!蹲髠鳌U压辍罚骸肝醿娡凳?,朝不謀夕,何其長也。」《論語。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弧?/div>
《漢語大詞典》:不切
不切合,不符合。 毛澤東 《抗日時期的經(jīng)濟問題和財政問題》:“例如提出要求建設(shè)重工業(yè),提出大鹽業(yè)計劃、大軍工計劃等,都是不切實際的?!?/div>
《漢語大詞典》:無當(無當)
不值,不逢。《楚辭·九辯》:“萷櫹槮之可哀兮,形銷鑠而瘀傷;惟其紛糅而將落兮,恨其失時而無當。” 王逸 注:“不值圣王,而年老也。”
(1).不合乎;不符合。禮記·學(xué)記:“鼓無當於五聲,五聲弗得不和;水無當於五色,五色弗得不章。”
(2).指物體無底部。晏子春秋·諫下一:“寸之管無當,天下不能足之以粟。” 吳則虞 集釋引 孫星衍 曰:“ 劉淵林 注:‘當,底也,去聲?!?晉 左思 《〈三都賦〉序》:“玉巵無當,雖寳非用?!?唐 元稹 《賦得玉卮無當》:“共惜連城寳,飜成無當卮?!?br />(3).不恰當;不相稱。三國志·魏志·賈詡傳:“ 太祖 破 荊州 ,欲順 江 東下。 詡 諫…… 太祖 不從”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然則 魏武 之東下,非失算也。 詡 之此規(guī)為無當矣?!?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知精神現(xiàn)象實人類生活之極顛,非發(fā)揮其輝光,于人生為無當?!?/div>
《國語辭典》:不如意  拼音:bù rú yì
不合意、不稱心。《三國志。卷九。魏書。曹真?zhèn)鳌罚骸溉f一有不如意,臣當以死奉明詔。」宋。辛棄疾 賀新郎。肘后俄生柳詞:「肘后俄生柳,嘆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div>
《國語辭典》:八體(八體)  拼音:bā tǐ
1.秦代統(tǒng)一文字之后,所通用的大篆、小篆、刻符、蟲書、摹印、署書、殳書、隸書等八種書體。大篆相傳為周宣王太史籀所作,小篆為李斯、趙高、胡母敬據(jù)大篆簡化而得,大、小篆并簡冊所用;刻符施于符信;蟲書乃于篆文基礎(chǔ)上裝飾鳥蟲圖形;摹印使用于璽印之上,也稱為「繆篆」;署書指封檢上之題字;殳書則用于戈、戟等兵器題銘;隸書行于公府。漢。許慎《說文解字。敘》:「自爾秦書有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殳書』、八曰:『隸書』。」
2.體,文章作品的體貌?!赴梭w」指八種文章的風(fēng)格。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體性》中,概括文章風(fēng)格,區(qū)分為典雅、遠奧、精約、顯附、繁縟、壯麗、新奇、輕靡八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