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528
【介紹】:
北魏宗室,鮮卑族,字俊興。元熙弟。歷冠軍將軍、給事黃門侍郎。元熙起兵討元叉失敗,略逃至江南,梁武帝禮敬之,封為中山王、宣城太守。后遣還。除侍中,封義陽王,尋改封東平王。又遷大將軍、尚書令。為胡太后所寵任。死于河陰之變。謚文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561
【介紹】:
北周代人,字千年。初從爾朱榮入洛,從鎮(zhèn)葛榮,授都將。后從賀拔岳,歷高平郡守、都督,封盧奴縣男。及從宇文泰,以戰(zhàn)功進爵東平郡公,遷侍中。從獨孤信討岷州羌,除清州刺史。入周,除華州刺史。武帝時拜大將軍。卒謚烈。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600—684
【介紹】:
唐弘農(nóng)華陰人,字德裔。以父蔭入仕,歷任秀容、華亭、福昌、洛四縣令,封東平公。擢拜潁、幽二州司馬,入為御史中丞,復出為饒、括、越三州長史,棣、曹、恒、常四州刺史,以年老致仕。高宗永淳二年,被召見于洛陽。
全唐文·卷一百六十八德裔。龍朔時司憲大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662
【介紹】:
唐洺州平恩人。隋煬帝大業(yè)末,仕竇建德為普樂令,甚有能名。尋歸唐,授永年令,仍令率兵經(jīng)略河北。從李世民攻劉黑闥,率千余人盡毀黑闥運糧舟軍,以功拜營州長史,封東平郡公。轉(zhuǎn)洺州刺史。太宗征遼東,拜右驍衛(wèi)將軍,授平壤道行軍總管。前后攻沙卑城,破獨山陣,皆以少擊眾,時稱名將。高宗時,歷晉、蒲二州刺史。卒謚烈。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711—761
【介紹】:
唐河中河東人。玄宗天寶元年進士。哥舒翰節(jié)度河西,表為度支判官,勤總吏職,累擢侍御史。安祿山亂,翰敗潼關,諲馳赴靈武,超拜御史中丞,陳事無不順納。肅宗乾元二年,以兵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知門下省事。累封須昌縣伯。尋本官遷黃門侍郎,加同中書門下三品。坐貶太子賓客,復授荊州長史,充澧、朗等五州節(jié)度使。號令明,賦斂均一,民歌詠之。卒謚肅。
全唐文·卷三百七十一諲。蒲州河東人。天寶初進士。累歷虞部員外郎侍御史。肅宗即位于靈武。諲馳赴行在。拜御史中丞。從幸鳳翔。遷武部侍郎。乾元二年以本官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遷黃門侍郎。上元元年同中書門下三品。累加銀青光祿大夫。封東平男。坐昵中官馬上言貶太子賓客。拜江陵府尹。卒年五十一。贈吏部尚書。謚曰肅。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937
【介紹】:
五代時兗州瑕丘人,字伯玉。少有勇力,隸魏州楊師厚,稍遷親隨軍指揮使。后唐莊宗取魏,賜姓名李紹英。以為刺史,歷澶、曹、貝三州。明宗天成元年,拜泰寧軍節(jié)度使,徙鎮(zhèn)武寧、天平、平盧,封東平王。于鎮(zhèn)厚斂不已,出入妓樂相隨,不務政事。卒于官。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945
【介紹】:
五代時沙陀部人,字德明。初名阿檀,及長名檀,因避后唐明宗諱改光遠。后唐時歷媯、瀛、易、冀州刺史,幽州馬步軍都指揮使、檢校尚書右仆射。歸后晉,加檢校太尉,充宣武軍節(jié)度使、同平章事,判六軍諸衛(wèi)事,后拜太尉兼中書令,出為平盧節(jié)度使,封東平王。出帝嗣位,拜太師,封壽王。貪暴苛斂,日益驕橫。后生怨望,乃據(jù)青州反,召契丹入寇。其子楊承勛囚之復歸后晉,遂伏誅,以病卒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959
【介紹】:
五代時南唐中主李璟長子。初封東平郡公,后徙南昌王。璟即位,約兄弟相傳,出弘冀留守東都。又徙鎮(zhèn)潤州,封燕王。為人沉厚寡言。保大十四年,后周師陷廣陵,吳越亦攻常州。璟以弘冀年少,不習軍事,欲召還。弘冀乞效用以死報國,果大破吳越兵。中興元年,復立為皇太子。參決國事。中主欲傳位弘冀,以國為后周附庸,為后周所止。未幾,病卒,謚曰宣武,改謚文獻。
全唐文·卷八百七十宏冀。南唐嗣主長子。初封東平郡公。徙王南昌。嗣主襲位。宏冀留守東都。徙鎮(zhèn)潤州。封燕王。以討吳越功立為太子。顯德六年薨。初謚宣武。改謚文獻。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23
【介紹】:
遼后族,字韓隱。圣宗統(tǒng)和初為左皮室詳穩(wěn),攻阻卜有功。四年,從破宋兵于望都。凡軍事有疑,每預參決。歷北、南宣徽使,條上時政得失及賦役法,后為北府宰相,十五年,侵高麗,入開京。開泰初,以宰相知西南面招討使,封東平王。七年,再侵高麗,至茶、陀二河,遭追兵夾射,大敗。免官。后再任西南面都招討,封豳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48
【介紹】:
宋涿州人。逃荒至貝州,投宣毅軍為小校。仁宗慶歷末,以彌勒教為號召,據(jù)貝州起義,自封東平郡王,建號安陽,年號“得圣”,一作“德圣”。宋廷遣明鎬、文彥博率重兵鎮(zhèn)壓,被俘獲至京師,遇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08—1070
【介紹】:
宋宗室,字公輔。趙元偓子。八歲召入禁中。累遷武寧軍節(jié)度使兼侍中,判大宗正事。神宗即位,拜太保,為鳳翔、雄武軍節(jié)度使。諸宮增學官員,允弼已貴,仍日至講席,延伴讀官講《孟子》一節(jié)。領宗正三十年,為宗屬所推敬。卒謚孝定,追封相王。
全宋文·卷八九一趙允弼(一○○八——一○六九),字公輔,太宗孫,元偓子,初為右千牛衛(wèi)將軍,遷右監(jiān)門衛(wèi)將軍。復歷蔡州團練使、單州防御使、具州觀察使、安化軍節(jié)度觀察留后。寶元二年知大宗正事,慶歷四年封北海郡王,改武寧軍節(jié)度使、兼侍中。英宗時,拜中書令,封東平郡王。神宗即位,拜太保、鳳翔雄武軍節(jié)度使。熙寧二年七月卒,年六十二,追封相王,謚孝定。見王圭《相王墓志銘》(《華陽集》卷五七)?!?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四五《宗室傳》二有附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22—1090
【介紹】:
宋宗室,字公厚。趙廷美曾孫。神宗元豐間集父趙承干遺文以進,追封承干為東平王,以克敦為宣州觀察使。卒贈和國公。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溫州樂清人,字仁甫。神宗熙寧、元豐間試禮部不中,遂謝舉子業(yè),閉門讀書,數(shù)薦皆辭。所居海濱有赤水港,船只多覆溺,規(guī)乃竭家財,率邑人買石筑堤建橋,人稱“萬橋”。后游田間以壽終。有《東平生文集》。
全宋詩萬規(guī),字仁甫,時稱東平先生,樂清(今屬浙江)人。神宗熙寧、元豐間試禮部不中,乃閉戶讀書。終身不仕。有文集十三卷,已佚。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一六三七萬規(guī),字仁甫,人稱東平先生,溫州樂清(今浙江樂清)人。舉進士不中,謝舉子業(yè),閉戶讀書。熙寧初,石牧之知溫州,移書招之,終不往。八年,周邠為令,三造其廬,請主縣學講席,亦辭不就。所居海濱有赤水港,舊以舟渡,覆溺者多,規(guī)乃捐家貲,率邑里建橋,自元祐二年經(jīng)始,至八年乃成,人便之,因名萬橋。會詔舉經(jīng)明行修之士,郡以規(guī)應詔,亦不行。優(yōu)游田里,以壽終。有文集十三卷。永樂《樂清縣志》卷七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62—1127
【介紹】:
宋應天府谷熟人,字擇之。神宗元豐間進士。授永州東安縣令?;兆跁r歷任監(jiān)察御史、尚書右丞等。與童貫議不合,落職知蘄州。久之,以顯謨閣直學士知潁昌府,復為童貫所擠奪職。宣和中除侍讀。曾上《備邊御戎》十策,累官觀文殿大學士。欽宗立,金兵犯京師,儲糧列備以抗金。累拜太宰兼門下侍郎,旋罷。高宗建炎初起為大名尹、北道都總管,卒于任所。
全宋文·卷二八七一徐處仁(一○六二——一一二七),字擇之,應天府谷熟(今河南商丘東南)人。登元豐八年進士甲科,為東安縣令。歷宗正寺丞、監(jiān)察御史、右正言、給事中。大觀初遷尚書右丞,忤童貫落職。宣和中拜侍讀,旋出知揚州。起尹應天、大名二府,特升觀文殿大學士。靖康元年拜相,不半年罷為中太一宮使,退居鄉(xiāng)里。次年卒,年六十六。見《三朝北盟會編》卷五一,《宋史》卷三七一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80—1133
【介紹】:
宋河間人,字朝美?;兆诔鐚幩哪晟仙岬堑凇U{(diào)滄州教授。入為太學博士、國子司業(yè)。高宗建炎中,知東平府,金人圍急,死守數(shù)月,城破,猶力戰(zhàn),突圍至行在。改江、淮等路制置發(fā)運使,有治聲。紹興元年,召為兵部尚書兼侍讀。次年除簽書樞密院事,獻“十議”以圖中興。尋兼權參知政事。有遺稿《瀛海殘編》。
全宋詩權邦彥(一○八○~一一三三),字朝美,河間(今屬河北)人?;兆诔鐚幩哪辏ㄒ灰弧鹞澹┻M士,授青州教授。歷睦親西宅宗子正,提舉河東學事,除太學博士,改國子司業(yè)。宣和初,遷左司員外郎使遼,還為集英殿修撰,知易州。欽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知冀州。高宗建炎間歷知東平、江州、建康,改淮南江浙荊湖等路制置發(fā)運使。紹興元年(一一三一),入為兵部尚書兼侍讀。二年,除簽書樞密院兼參知政事。三年,卒,年五十四(《宋名臣言行錄別集上》卷一)。有《瀛海殘編》十卷,已佚。事見《誠齋集》卷一二四《樞密兼參知政事權公墓志銘》,《宋史》卷三九六有傳。今錄詩四首。
全宋文·卷三三九七權邦彥(一○八○——一一三三),字朝美,河間府樂壽(今河北獻縣)人。崇寧四年登太學上舍第,授從事郎、青州教授,調(diào)滄州教授。歷太學博士、國子司業(yè),知易、相、冀州。建炎元年召還,命知荊南府,改東平府。金人破城,突圍奔行在,除寶文閣直學士兼知江州、本路制置使。四年,知建康府,改江淮制置發(fā)運使。紹興元年召為兵部尚書兼侍讀,二年簽書樞密院事,尋兼權參知政事。三年卒,年五十四,謚質(zhì)肅。著有《瀛海殘編》十卷。見所撰《宋通直郎通判洺州楊公墓志銘》,楊萬里《權公墓志銘》(《誠齋集》卷一二四),《宋史》卷三九六本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