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62詞典 1分類詞匯 61
《漢語大詞典》:皴染
指中國畫技法皴法和渲染。紅樓夢(mèng)第四二回:“那雪浪紙,寫字,畫寫意畫兒,或是會(huì)山水的畫南宗山水,托墨,禁得皴染?!?清 李斗 《揚(yáng)州畫舫錄·草河錄下》:“﹝ 孫人俊 ﹞以畫驢得名,山水學(xué) 巨然 ,畫古樹皴染得古人法則?!?/div>
《漢語大詞典》:鐵鉤鎖(鐵鉤鎖,鐵鈎鎖)
亦作“ 鐵鉤鎖 ”。中國畫用筆的一種技法。筆勢(shì)往來,如用鐵絲糾纏。 南唐后主 李煜 善用此法,與 唐 柳公權(quán) 書法的用筆極為相近。 宋 黃庭堅(jiān) 《次韻謝黃斌老送墨竹十二韻》:“ 江 南鐵鉤鎖,最許 誠懸會(huì) ?!弊宰ⅲ骸笆纻?江 南 李主 作竹,自根至梢極小者,一一鉤勒成,謂之鐵鉤鎖。自云惟 柳公權(quán) 有此筆法。” 清 查慎行 《高斯億為余畫竹以詩報(bào)之》:“忽然幻作鐵鉤鎖,世有 誠懸 應(yīng)識(shí)我。”
《漢語大詞典》:披麻
(1).見“ 披麻帶孝 ”。
(2).中國畫山石皴法之一種。又稱麻皮皴。因所繪山石脈理如披麻,故名。其法創(chuàng)于 唐 王維 , 南唐 董源 多用之,為中國畫南宗的畫法。 清 龔賢 《畫訣》:“皴法名色甚多,惟披麻、豆瓣、小斧劈為正經(jīng)?!?/div>
《國語辭典》:披麻帶孝(披麻帶孝)  拼音:pī má dài xiào
麻,粗麻布衣。披麻帶孝指為親人服喪。元。無名氏《冤家債主》第二折:「你也想著一家兒披麻帶孝為何由,故來這靈堂里尋斗毆?!挂沧鳌概閹鳌?。
《漢語大詞典》:意筆(意筆)
中國畫的一種畫法。以簡(jiǎn)練之筆墨勾勒景物的神態(tài),抒發(fā)作者的意趣。也叫寫意。 秦牧 《藝海拾貝·粗獷與細(xì)膩》:“偶然翻閱 齊白石 的畫冊(cè),從里面一些粗獷的意筆和精細(xì)的工筆相結(jié)合的畫幅中,得到很大的啟示。”
《漢語大詞典》:點(diǎn)葉(點(diǎn)葉)
(1).葉上出現(xiàn)斑點(diǎn)。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shù)·種麻“麻欲得良田,不用故墟”原注:“故墟亦良,有點(diǎn)葉夭折之患,不任作布也?!?br />(2).中國畫中畫葉的技法。有介字點(diǎn)、個(gè)字點(diǎn)、菊花點(diǎn)、梅花點(diǎn)等,均象其形。 明 董其昌 畫禪室隨筆·畫訣:“ 北苑 畫雜樹,止只露根,而以點(diǎn)葉高下肥瘦,取其成形?!?清 方薰 山靜居畫論上:“點(diǎn)葉尤須手熟。有勻整處,有灑落處。用筆時(shí),在收放得宜?!?/div>
《國語辭典》:山水畫(山水畫)  拼音:shān shuǐ huà
中國繪畫的一種表現(xiàn)類別,起于隋朝,以描繪山川自然景色為主體。以各式的皴法與遠(yuǎn)近法,表現(xiàn)獨(dú)特的山石紋理與空間感。簡(jiǎn)稱為「山水」。
《漢語大詞典》:斧劈皴
中國畫皴法的一種。謂用筆如斧削木。 明 陳繼儒 《妮古錄》卷三:“皴法: 董原 麻皮皴, 范寬 雨點(diǎn)皴, 李將軍 小斧劈皴, 李唐 大斧劈皴。”
《國語辭典》:積墨(積墨)  拼音:jī mò
中國山水畫法中,用墨由淡而深,逐漸漬染的一種技法??蓪⑦h(yuǎn)近距離表現(xiàn)出來。
《漢語大詞典》:三遠(yuǎn)(三遠(yuǎn))
中國畫表現(xiàn)遠(yuǎn)山的三種技法。 宋 郭熙 《山水訓(xùn)》:“山有三遠(yuǎn),自山下而仰山顛,謂之高遠(yuǎn);自山前而窺山后,謂之深遠(yuǎn);自近山而望遠(yuǎn)山,謂之平遠(yuǎn)?!?明 陶宗儀 輟耕錄·寫山水訣:“山論三遠(yuǎn),從下相連不斷,謂之平遠(yuǎn);從近隔開相對(duì),謂之闊遠(yuǎn);從山外遠(yuǎn)景,謂之高遠(yuǎn)。”
《漢語大詞典》:疏毛
中國畫技法之一。用疏松的筆墨表現(xiàn)禽獸的羽毛。 宋 梅堯臣 《表臣齋中閱畫而飲》詩:“今時(shí) 長沙 叟,獼猴檞林橫。疏毛與設(shè)色,前代何角爭(zhēng)?”
《漢語大詞典》:界劃(界劃)
亦作“ 界畫 ”。
(1).中國畫中以界筆、直尺劃線的技法,用以表現(xiàn)宮室、樓臺(tái)、屋宇等題材。 清 錢泳 《履園叢話·書畫·畫中人》:“ 馬岡千 , 陜西 乾州 人,能傳真,工于界劃?!?span id="9njrtbv" class="book">《紅樓夢(mèng)》第四二回:“這些樓臺(tái)房屋,是必要界劃的,一點(diǎn)兒不留神,欄桿也歪了,柱子也塌了……豈不倒成了一張笑話兒了!”
(2).劃分界線;劃分。 清 魏源 圣武記卷十四:“聚則難周,分則易守,則界畫不可不明也?!?郭沫若 《序我的詩》:“等到山骨呈露,雪溝界畫得非常鮮明?!?葉圣陶 《游臨潼》:“ 渭河 和它的支流,界劃著遠(yuǎn)處的平原,安安靜靜的?!?/div>
《國語辭典》:烘托  拼音:hōng tuō
從周圍或旁邊渲染,使主體或重點(diǎn)更加顯明。如:「他的山水畫,常用淡墨烘托出遠(yuǎn)山?!挂沧鳌负嬉r」。
《漢語大詞典》:鸛啄(鸛啄)
中國畫的畫松技法之一。 清 王士禛 《題王元照仿宋元人小畫為牧仲作》詩:“松勢(shì)高低疑鸛啄,溪紋參伍學(xué)蠶頭?!?/div>
《漢語大詞典》:點(diǎn)簇(點(diǎn)簇)
(1).中國畫技法名。是用筆作點(diǎn)法而簇聚成物象的畫法。 唐 朱景玄 唐朝名畫錄·韋偃:“居閑嘗以越筆點(diǎn)簇鞍馬……其小者或頭一點(diǎn),或尾一抹?!?br />(2).多指不用鉤勒的點(diǎn)筆花卉畫法,又稱點(diǎn)垛。
《漢語大詞典》:潑筆(潑筆)
中國畫的一種技法。 朱自清 《山野掇拾》:“這兩種人-- 孫先生 ,畫家,若容我用中國畫來比,我將說前者是‘潑筆’,后者是‘工筆’?!眳⒁姟?潑墨 ”。
《國語辭典》:潑墨(潑墨)  拼音:pō mò
一種中國山水畫的畫法。用筆蘸水著墨在畫紙上,大片灑潑,將所描繪的物體形象表現(xiàn)于畫紙。如:「潑墨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