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百二十八使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與百二十根本煩惱同。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大乘俱舍之見思二惑總數(shù)也。
百二十八尊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參見:三十七尊)
三十七尊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金剛界曼陀羅之主腦也。第一根本成身會(huì)一千六十一尊中,五佛與屬于中央大日之四波羅蜜菩薩屬于他四佛之十六大菩薩,內(nèi)四供養(yǎng),外四供養(yǎng)之八供,及四攝菩薩是也。此中十六大菩薩為慧德,四波八供四攝為定德。此數(shù)自應(yīng)于三十七菩提分法之?dāng)?shù)也。(參見:九會(huì)曼陀羅)。因于密教依諸尊廢立之?dāng)?shù)法門而有重重,有一尊八尊九尊十尊五十三尊七十三。(中略)十佛剎微塵數(shù)尊。
百二十八根本煩惱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大乘所說(參見:思之惑數(shù)也。見見思)
地藏二十八益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一、天龍護(hù)念。二、善果日增。三、集圣上因。四、菩薩不退。五、衣食豐足。六、疾疫不臨。七、離水火災(zāi)。八、無盜賊厄。九、人見欽敬。十、神鬼助持。十一、女轉(zhuǎn)男身。十二、為王臣女。十三、端正相好。十四、多生天上。十五、或?yàn)榈弁?。十六、宿智命通。十七、有求皆從。十八、眷屬歡樂。十九、諸橫銷滅。二十、業(yè)道永除。二十一、去處盡通。二十二、夜夢(mèng)安樂。二十三、先亡離苦。二十四、宿福受生。二十五、諸圣贊歡。二十、聰明利根。二十七、饒慈憫心。二十八、畢竟成佛。見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下。
舍頭諫太子二十八宿經(jīng)
【佛學(xué)大辭典】
(經(jīng)名)一卷,西晉竺法護(hù)譯。即摩登迦經(jīng)之異譯,說二十八宿之吉兇者。
三界二十八天
【佛學(xué)常見辭匯】
(參見:二十八天)
二十八天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欲界之六天與色界之十八天及無色界之四天也。色界之天數(shù)有異論,薩婆多部立十六天,經(jīng)部立十七天,上座部立十八天。大乘則據(jù)上座部。見四教儀集注中。
【佛學(xué)常見辭匯】
三界共有二十八天,即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無色界四天。欲界六天是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色界十八天是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少凈天、無量凈天、遍凈天、無云天、福生天、廣果天、無想天、無煩天、無熱天、善見天、善現(xiàn)天、色究竟天。無色界四天是空無邊處天、識(shí)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在此三界二十八天中,只有欲界的四王天與忉利天,因依須彌山的地界而居,故稱地居天,夜摩天以上,都是凌空而處,故名空居天。
「四王天
│忉利天
「欲界天───┤夜摩天
│      │兜率天
│      │化樂天
│      └他化自在天
│          「梵眾天
│      「初禪─┤梵輔天
│      │   └大梵天
│      │   「少光天
二 │      │二禪─┤無量光天
十─┼色界天───│   └光音天
八 │      │   「少凈天
天 │      │三禪─┤無量凈天
│      │   └遍凈天
│      │   「無云天
│      │   │福生天
│      │   │廣果天
│      │   │無想天
│      └四禪─┤無煩天───┐
│          │無熱天   │
│          │善見天   │──五凈居天
│          │善現(xiàn)天   │
│          └色究竟天──┘
│      「空無邊處天
└無色界天──┤識(shí)無邊處天
│無所有處天
└非想非非想處天
【三藏法數(shù)】
(出天臺(tái)四教儀)
〔一、欲界六天〕,一、四天王天,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二、忉利天,梵語忉利,華言三十三。往世三十三人,同修勝業(yè),同生此天。三、須夜摩天,梵語須夜摩,華言善時(shí)分。謂此天時(shí)時(shí)唱快樂,故又云受五欲境,知時(shí)分故。四、兜率陀天,梵語兜率陀,華言知足。謂此天于五欲境知止足故。五、化樂天,謂此天自化五塵而娛樂故。六、他化自在天,謂此天假他所化樂事,以成己樂,即欲界天主。(五欲者,色欲、聲欲、香欲、味欲、觸欲也。五塵者,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也。)
〔二、色界十八天〕,初禪三天:一、梵眾天。梵,凈也,以無染欲故。眾,猶民也。謂此天是初禪天主之民眾也。二、梵輔天,輔,佐也。謂此天是初禪天主之輔佐臣僚也。三、大梵天,謂此天是初禪天之主也。名尸棄,劫初先生,劫盡后滅,主領(lǐng)三千大千世界也。(梵語尸棄,華言火。三千者,大千、中千、小千也。言三千大千者,總別雙舉也。)二禪三天:一、少光天,謂此天光明少故。二、無量光天,謂此天光明增勝無限量故。三、光音天,謂此天以光明為語音故。三禪三天:一、少凈天,謂此天意識(shí)樂受清凈故。二、無量凈天,謂此天凈勝于前不可量故。三、遍凈天,謂此天樂受最勝,凈周遍故。四禪九天:一、無云天,以前諸天空居,依云而住。此天在云之上,居無云之首,故號(hào)無云。二、福生天,謂此天修勝福力而生其中,從因得名故。三、廣果天,謂此天果報(bào)廣大,無能勝故。四、無想天,謂此天一期果報(bào),心想不行故。(一期者,謂從生至死也。)五、無煩天,謂此天離欲界苦,及色界樂,苦樂兩滅,無煩惱故。六、無熱天,謂此天研究心境,無依無處,清涼自在,無熱惱故。七、善見天,謂此天妙見十方世界圓澄無塵垢故。八、善現(xiàn)天,謂此天空無障礙,精見現(xiàn)前故。九、色究竟天,謂此天于諸塵幾微之處,研窮究竟故。
〔三、無色界四天〕,一、空處天,謂此天厭于色身系縛,不得自在,心緣虛空,與無色相應(yīng),住空處定故。二、識(shí)處天,謂此天厭虛空無邊,于是即舍虛空,轉(zhuǎn)心緣識(shí),以識(shí)為處故。三、無所有處天,謂此天厭于識(shí)處無邊,于是舍識(shí)入無所有處,亦名不用處,謂不用前空處識(shí)處故。四、非想非非想處天,謂此天居無色界之極頂,非無所有處之無想,非識(shí)處之有想故。
二十八日
【三藏法數(shù)】
此日,四天王使者下降,觀察人間,比校善惡。若念盧舍那佛名號(hào),則滅煩惱罪,得智慧樂。(梵語盧舍那,華言凈滿。)
第二十八愿
【三藏法數(shù)】
愿十方無數(shù)世界諸天人民,聞我名號(hào),燒香散花,然燈懸繒,飲食沙門,起立塔寺,齋戒清凈,益作諸善,一心系念于我,雖止一晝夜,亦必得生我國。不得是愿,終不作佛。
二十八參
【三藏法數(shù)】
善財(cái)承教已,爾時(shí)東方有一菩薩,名曰正趣,從空中來,放身光明,映蔽一切日月星電。觀自在菩薩遂令善財(cái)參禮,時(shí)正趣菩薩,為說菩薩普疾行解脫已。乃云:如諸菩薩,普于十方無所不至,智慧境界等無差別,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復(fù)令參大天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