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云嶺(雲(yún)嶺)  拼音:yún lǐng
山脈名。位于云南省麗江西北,為寧靜山脈的南支,主峰在云南省大理西北。此嶺為金沙、瀾滄二江的分水嶺。也稱為「雪嶺」、「雪山」。
《國語辭典》:麗水(麗水)  拼音:lì shuǐ
1.河川名:(1)即今云南金沙江。參見「金沙江」條。(2)廣西郁江的南源。參見「郁江」條。(3)位于甘肅永登縣西北,即今甘肅莊浪河。向東南流經(jīng)永登、莊浪等縣,于皋蘭縣注入黃河。古名為「麗水」。也稱為「逆水」。
2.縣名。參見「麗水縣」條。
《漢語大詞典》:井灶(井竈)
(1).井與灶。亦借指家園、故居。《穀梁傳·宣公十五年》:“古者公田為居,井灶蔥韭盡取焉?!?晉 陶潛 《歸園田居》詩之四:“井灶有遺處,桑竹殘朽株。” 唐 杜甫 《詠懷》詩之二:“井灶任塵埃,舟航煩數(shù)具?!?郭沫若 《訪日雜詠·吊千代松原》:“八年烽燧生靈苦,兩彈鈿環(huán)井灶空?!?br />(2). 四川 、 云南 等地煎制井鹽的工場。清史稿·食貨志一:“鹽場井灶,另編排甲?!?
《國語辭典》:朱提  拼音:zhū shí
1.山名。在云南省昭通縣境。以出產(chǎn)白銀聞名。
2.銀子。以朱提山盛產(chǎn)白銀而得名。《警世通言。卷二五。桂員外途窮懺悔》:「誼高矜厄且憐貧,三百朱提賤似塵。」清。宣鼎《麻瘋女邱麗玉》:「容即代籌朱提五百金,作為旅費(fèi)?!?/div>
《國語辭典》:朱提  拼音:shú shí
地名。漢朝時置縣,故城在今四川省宜賓縣西南。山區(qū)盛產(chǎn)銀。
《漢語大詞典》:朱提銀(朱提銀)
古代的一種優(yōu)質(zhì)白銀。因產(chǎn)于今 云南 昭通縣 境內(nèi)之 朱提山 ,故稱。漢書·食貨志下:“朱提銀重八兩為一流,直一千五百八十,它銀一流直千,是為銀貨二品?!?/div>
《國語辭典》:洱?! ?span id="uagiowv" class='label'>拼音:ěr hǎi
湖泊名。位于云南省大理縣城東。由洱水積匯而成,長約四十公里,面積約二百五十平方公里,湖形如大佛耳朵,故稱為「洱海」。風(fēng)景甚佳,是云南省西部最大的湖。
《漢語大詞典》:金齒(金齒)
(1).齒之堅者。 漢 焦贛 《易林·大壯之乾》:“金齒鐵牙,壽考宜家。”
(2).古族名。新唐書·南蠻傳下·兩爨蠻:“羣蠻種類,有 黑齒 、 金齒 、 銀齒 三種,見人以漆及鏤金銀飾齒,寢食則去之?!?span id="ywcpdil" class="book">《元史·地理志四》:“ 中統(tǒng) 初 金齒 、 白夷 諸酋各遣子弟朝貢?!?br />(3).地名。約指今 云南 瀾滄江 到 保山 騰沖 一帶。元史·世祖紀(jì)三:“﹝ 至元 四年九月﹞庚戌,遣 云南王 忽哥赤 鎮(zhèn) 大理 …… 金齒 等處。” 明 宋應(yīng)星 天工開物·寶:“凡寳石皆出井中,西番諸域最盛。中國惟出 云南 金齒衛(wèi) 與 麗江 兩處。” 鍾廣言 注:“ 金齒衛(wèi) ,指 云南 瀾滄江 到 保山 、 騰衝 一帶地區(qū)?!?清 趙翼 《易羅池》詩:“萬里吟鞭到 金齒 ,誰知山名適相似?!?/div>
《國語辭典》:生苗  拼音:shēng miáo
居住在云南貴州山內(nèi)的苗人?!?a target='_blank'>儒林外史》第四三回:「那熟苗是最怕王法的,從來也不敢多事;只有生苗容易會鬧起來?!?/div>
《漢語大詞典》:三江口
(1).指 江蘇省 吳江縣 北, 吳淞江 、 婁江 、 東江 分流處。吳越春秋·夫差內(nèi)傳:“不知 越王 將選死士出三江之口,入五湖之中,屠我 吳國 ?!?br />(2).指 湖南省 岳陽 北, 洞庭湖 水入 長江 處。
(3).指 湖北省 漢口 西。《三國演義》第四五回:“ 孔明 欣然從之,一同登舟,駕起帆檣,迤邐望 夏口 而進(jìn)。 離三江口 五六十里,船依次第歇定。”
(4).指 浙江 的 曹娥江 、 錢清江 、 浙江 三水于海口匯合處。見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jì)要·浙江四·會稽縣》。
(5).指 云南 、 貴州 、 廣西 三省之 南盤江 、 多衣江 、 九龍河 交匯處。《詩刊》1978年第2期:“ 三江口 的過去是十分悲慘的。”他如 廣東 郁水 ( 西江 )、 湞水 ( 北江 )、 浪水 ( 東江 )合流處, 廣西藤江 、 繡江 、 桂江 合流處都叫 三江口 。
《漢語大詞典》:駱越(駱越)
古種族名。居于今 云南 、 貴州 、 廣西 之間。漢書·賈捐之傳:“ 駱越 之人父子同川而浴?!?宋 秦觀 《雷陽書事》詩:“ 駱越 風(fēng)俗殊,有疾皆勿藥?!?清 趙翼 《題北溪謙齋蓉湖三壽圖》詩:“旋宰 駱越 鄉(xiāng),兵后撫凋瘵?!?/div>
《國語辭典》:昆明池  拼音:kūn míng chí
湖泊名:(1)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南,面積約三百三十平方公里。也稱為「滇池」。(2)位于陜西省長安縣西南,漢武帝時所鑿,今已乾涸。
《漢語大詞典》:烏蒙(烏蒙)
(1).古少數(shù)民族。居住在今 云南省 昭通縣 一帶。 元 陳旅 《題蒙泉吏隱圖》詩:“ 世皇 昔日收 云南 ,鯨鯢伾伾手所戡。 烏蒙烏撒 腹心地,不有軍府誰其監(jiān)?” 清 師范 《滇繫·疆域·昭通府》:“ 唐 烏蠻 仲由牟 之裔 阿統(tǒng) 遷此。傳至十一世孫 烏蒙 強(qiáng)盛,號 烏蒙部 。 宋 時封 阿杓 為 烏蒙王 ?!?br />(2).山名。在 云南省 祿勸縣 東北。 云嶺 的分支,其脈東北延,入 貴州省 為 七里山 ,總稱為 烏蒙山脈 。 毛澤東 《長征》詩:“五嶺逶迤騰細(xì)浪, 烏蒙 磅礴走泥丸?!眳㈤?span id="pi0hxv6" class="book">《嘉慶一統(tǒng)志·武定州·山川》。
《漢語大詞典》:白崖
(1).城名。在 云南 鳳儀 東南。新唐書·南蠻傳上:“﹝ 望苴蠻 ﹞有十瞼,夷語瞼若州,曰…… 白崖瞼 ,亦曰 勃弄瞼 ?!?br />(2).山名。亦名 朱圉山 。 唐 杜甫 《發(fā)同谷縣》詩:“停驂龍?zhí)对?,回?白崖 石?!?宋 范成大 《中峰》詩:“ 白崖 如負(fù)依,金界奠蒼麓?!?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jì)要·陜西八·鞏昌府》:“ 朱圉山 ,俗名 白崖山 。”
《漢語大詞典》:銀毫(銀毫)
(1).指煮茶用的毫甌。上有白紋如兔毫,故名。 宋 陸游 《初寒在告有感》詩之一:“銀毫地緑茶膏嫩,玉斗絲紅黑瀋寬。”參閱 宋 蔡襄 茶錄·茶盞。
(2).指毛筆。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寄扇》:“揮灑銀毫,舊句他知道。”
(3).即銀角子。云南酒歌《香花蠟燭迎紅軍》:“進(jìn)城三天開大會,大洋銀毫分窮人?!本﹦?span id="hcbz5u3" class="book">《紅色娘子軍》第一場:“我這兒有兩個銀毫,你帶著,路上用?!?br />(4).指鋁質(zhì)分幣。《小說月報》1981年第2期:“此時連買盒火柴的銀毫子也沒有?!眳⒁姟?銀角子 ”。
《漢語大詞典》:銀角子(銀角子)
清 末以來銀輔幣的俗稱。
分類:輔幣
《漢語大詞典》:烏撒(烏撒)
古代西南少數(shù)民族,居住在今 云南省 。 元 陳旅 《題蒙泉〈吏隱圖〉》詩:“ 世皇 昔日收 云南 ,鯨鯢伾伾手所戡。 烏蒙 、 烏撒 腹心地,不有軍府誰其監(jiān)?”
《國語辭典》:仲家  拼音:zhòng jiā
中國少數(shù)民族之一,元代時有「仲家」族稱,屬西南僰撣族系。散居于貴州中、西、南部,而以西、南部各縣為多。以農(nóng)耕為主要生計。今統(tǒng)稱為布依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