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張翥
(1287-1368)元代詩人。字仲舉,世稱蛻庵先生,晉寧(今屬云南)人。早年隨父在杭州,后隱居揚州,出仕后官至集賢學(xué)士。曾參與編修遼、宋、金三史。有《蛻庵詩集》。
《漢語大詞典》:蝴蝶泉
古跡名。在 云南省 大理白族自治州 。《人民日報》1956.5.30:“ 蝴蝶泉 ,在 大理縣 城郊,是 洱海 邊民家族地區(qū)著名勝景之一。”參見“ 蛺蝶泉 ”。
《漢語大詞典》:蛺蝶泉(蛺蝶泉)
泉名。在 云南省 大理市 北郊 點蒼山 云弄峰 下。是 洱海 邊少數(shù)民族白族地區(qū)的著名勝景之一。也稱 蝴蝶泉 。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記·滇游日記八:“其西山麓有 蛺蝶泉 之異……有樹大合抱,倚崖而聳立,下有泉,東向漱根竅而出,清??设b。稍東,其下又有一小樹,仍有一小泉,亦漱根而出。二泉匯為方丈之沼,即所溯之上流也。泉上大樹,當(dāng)四月初,即發(fā)花如蛺蝶,鬚翅栩然,與生蝶無異;又有真蝶千萬,連鬚鉤足,自樹巔倒懸而下,及於泉面,繽紛絡(luò)繹,五色煥然。游人俱從此月,羣而觀之,過五月乃已。”
《漢語大詞典》:五南
江南 、 湖南 、 嶺南 、 海南 和 云南 的合稱。泛指南方。 元 關(guān)漢卿 《魯齋郎》第四折:“奉圣人的命,差老夫五南采訪。”
《國語辭典》:米線(米線)  拼音:mǐ xiàn
米粉。云南小吃稱之為「米線」。
《國語辭典》:吐良  拼音:tǔ liáng
樂器名,吹管樂器。流行于云南景頗族,無簧。將竹子挖空,吹孔開在管身中央,演奏時橫吹,左手拇指按左管口,右手掌心置右管口,兩手做各種悶、放組合,配合以吹氣的力度變化,可奏出兩個八度以上的音。多用于獨奏,或民間集體舞蹈伴奏。當(dāng)?shù)竟赛S熟時,小孩和年輕人均喜歡吹吐良,以驚散鳥雀。也稱為「妥任」。
《國語辭典》:巴鹽(巴鹽)  拼音:bā yán
四川所產(chǎn)的鹽。狀若冰,厚如餅塊。多運銷云南、貴州。
《國語辭典》:白子國(白子國)  拼音:bái zǐ guó
古代云南白族所建的國家。明。楊慎《南詔野史。卷上。白子國》:「白子國之先,有阿育國王,能乘云上天。娶天女,生三子。長季二子,封于金馬碧雞,獨封仲子于蒼洱之間,崇奉佛教,不茹暈,日食白飯,人因稱為白飯王。迨后有仁果者,漢封為滇王,號『白子國』?!挂卜Q為「白國」。
《國語辭典》:云腿(云腿)  拼音:yún tuǐ
稱云南所產(chǎn)的火腿為「云腿」。
分類:云南火腿
《漢語大詞典》:板田
土壤板結(jié)的田。 云南省 彝族史詩《梅葛》:“ 耿馬 制定山 ,有三坵板田,有三坵蒿子地,那就是撒花的田,那就是種花的地?!?/div>
《漢語大詞典》:崇圣寺(崇聖寺)
寺名。在 云南省 大理 西北 點蒼山 東麓。寺東有 千尋塔 ,方形,中空,密檐式建筑,十六層,高69.13米,建于 南詔 保和 時期;南、北各有一小塔,均八角形,實心,十層,高42.19米,建于 五代 。故寺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漢語大詞典》:三猛
舊時 云南 境內(nèi)三個少數(shù)民族部落的合稱。明史·云南土司傳一·順寧:“ 順寧 附境有 猛猛 、 猛撒 、 猛緬 ,所謂三猛也?!?/div>
《漢語大詞典》:諾蘇(諾蘇)
四川 、 貴州 和 云南 等省部分地區(qū) 彝 族的自稱。
《國語辭典》:稞麥(稞麥)  拼音:kē mài
青稞的別名。參見「青稞」條。
《漢語大詞典》:跳腳舞
彝 族民間舞蹈。流行于 云南 、 四川 、 貴州 的 彝 族地區(qū)。舞者一般為雙數(shù),拉手成圈,左右移動。主要是腳部動作。動作激烈,情緒奔放。也叫打跳、對腳舞。
《國語辭典》:僮族  拼音:zhuàng zú
中國少數(shù)民族之一。參見「壯族」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