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48 【介紹】: 唐時南詔王。羅盛孫。姓蒙氏。玄宗開元二十六年,以破洱蠻功封云南王,賜名歸義。乃厚賂劍南節(jié)度使王昱,并五詔,盡有云南之地,又破吐蕃。二十七年,徙居太和城。天寶四載,遣其孫鳳伽異入朝,授鴻臚卿。
《漢語大詞典》:三月街
農歷三月十五日至二十日,在 云南 大理 舉行的規(guī)模盛大的集市貿易和賽馬、射箭、歌舞等文化交流活動,俗稱“三月街”, 何百源 《三月街的浪花》:“正好趕上一年一度的 大理 三月街,我背起照相機便出發(fā)了?!?/div>
《漢語大詞典》:三江并流
在云南省西北部。分怒江、瀾滄江和金沙江三個景區(qū)。面積3800平方千米,海拔6000多米。山高水深,景色奇幽。地質景觀神奇奧妙,雄、奇、險、秀,引人入勝。為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qū)。
《國語辭典》:孔雀舞  拼音:kǒng què wǔ
一種傣族舞蹈??兹缸怨乓詠肀淮鲎逡暈榧榈南筢?。舞者模仿孔雀的姿態(tài)與動作,具有祈福的意義。
《漢語大詞典》:口弦
我國少數(shù)民族的一種簡易樂器。《阿詩瑪》詩之一:“破竹成四塊,劃竹成八片,多好的竹子呀,拿來做口弦。”注:“口弦是一種長兩寸寬五分,中間雕出一小齒的竹片,兩端拴有棉線,利用中間小齒的彈動及口形變化,可以彈出不同的聲音。由于它所發(fā)出的聲音與撒尼語言比較接近, 撒尼 姑娘便把它作為談情說愛的工具,用它代替語言傳達感情?!?云南 少數(shù)民族民間文學《娥并與桑洛》:“手指象竹筍,聲音象口弦,她會說會講,她的名字叫 娥并 ?!?/div>
《漢語大詞典》:狜豵
我國古代 吐蕃 部落之一。分布于 云南 附近,后來逐漸移居 云南 。
《漢語大詞典》:蛺蝶泉(蛺蝶泉)
泉名。在 云南省 大理市 北郊 點蒼山 云弄峰 下。是 洱海 邊少數(shù)民族白族地區(qū)的著名勝景之一。也稱 蝴蝶泉 。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記·滇游日記八:“其西山麓有 蛺蝶泉 之異……有樹大合抱,倚崖而聳立,下有泉,東向漱根竅而出,清??设b。稍東,其下又有一小樹,仍有一小泉,亦漱根而出。二泉匯為方丈之沼,即所溯之上流也。泉上大樹,當四月初,即發(fā)花如蛺蝶,鬚翅栩然,與生蝶無異;又有真蝶千萬,連鬚鉤足,自樹巔倒懸而下,及於泉面,繽紛絡繹,五色煥然。游人俱從此月,羣而觀之,過五月乃已?!?/div>
《國語辭典》:景頗族(景頗族)  拼音:jǐng pǒ zú
中國少數(shù)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云南省西南部潞西、瑞麗、隴川、盈江和梁河等縣山區(qū)。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景頗語支。有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景頗文創(chuàng)于十九世紀,共二十三個字母。社會基本單位為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多姑舅表聯(lián)姻,以父為尊。經(jīng)濟以農業(yè)為主。信仰多神教,迷信禁忌多。
《國語辭典》:金馬碧雞(金馬碧雞)  拼音:jīn mǎ bì jī
傳說中的神名。《漢書。卷二五。郊祀志下》:「宣帝即位,……或言益州有金馬、碧雞之神,可醮祭而致,于是遣諫大夫王褒使持節(jié)而求之。」今云南省昆明市東有金馬山,西南有碧雞山,相傳為漢代祭祀金馬碧雞神的所在,兩山上均有神祠。
《國語辭典》:铓鑼(鋩鑼)  拼音:máng luó
樂器名,打擊樂器。一種云南、廣西等地民族的打擊樂器,用特制的響銅鑄成,面圓體厚,直徑二十至三十公分。演奏時左手提鑼,右手執(zhí)槌,音色渾厚洪亮。因鑼臍突起成乳狀(半球形),而又有乳鑼、奶鑼、包包鑼之稱。也稱為「冬鑼」。
《漢語大詞典》:螺山石
即 圓通山 之石。 圓通山 位于 云南省 昆明市 東北隅,因其山石綰青篆翠,旋如螺髻,故稱。 清 張岱 陶庵夢憶·金乳生草花:“欄前以螺山石纍山坡數(shù)摺,有畫意?!?/div>
《國語辭典》:傈僳族  拼音:lì sù zú
中國少數(shù)民族之一。源于古代的烏蠻。主要分布于云南怒江、瀾滄江流域。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信奉原始宗教,崇拜自然物。從事農業(yè)或半農半獵。家庭行一夫一妻制,而盛行姑舅表婚,婚后與父母分居,只有獨子或幼子才與父母同住。也作「栗粟族」。
《漢語大詞典》:遼滇(遼滇)
遼 地(今 遼寧 一帶)與 滇 地(今 云南 一帶)古代同為邊遠地區(qū),故并稱之。 宋 王仲旉 《南都賦》:“聆 遼 滇 之歌,睇 巴 渝 之舞?!?/div>
分類:遼寧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