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游 → 遊游”轉換方式進行查詢。
《漢語大詞典》:云行(雲(yún)行)
(1).形容隨從出行者之多。 漢 桓寬 鹽鐵論·刺權:“貴人之家,云行於涂,轂擊於道。” 明 李東陽 《立春日車駕詣南郊》詩:“云行復道龍隨輦,霧散仙壇日滿臺?!?br />(2).喻迅捷。 南朝 陳 徐陵 《梁貞陽侯與陳司空書》:“至於云行電邁,谷靜山空。扼 鵲尾 而定王畿,登 牛渚 而掃天闕?!?br />(3).猶廣布。 晉 傅玄 《答程曉》詩:“皇澤云行,神化風宣?!?br />(4).猶云游。 唐 呂溫 《送文暢上人東游》詩:“水止無恒地,云行不計程?!?宋 陶谷 清異錄·三只襪:“去習者云行至 峨眉山 而隱。”參見“ 云游 ”。
《國語辭典》:云游(雲(yún)游)  拼音:yún yóu
行蹤無定,任意遨游。多指僧、道、尼等的游歷?!度龂萘x》第二七回:「貧僧此處難容,收拾衣缽,亦往他處云游也。」《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四:「庵里有五個后生尼姑,其中只有一個出色的,姓王,乃是云游來的,又美麗,又風月?!挂沧鳌冈朴巍?。
《國語辭典》:云游(雲(yún)遊)  拼音:yún yóu
行跡無定,任意遨游。多指僧、道、尼等的游歷。唐。李公佐《謝小娥傳》:「后數(shù)日,告我歸牛頭山,扁舟汎淮,云游南國,不復再遇?!埂独蠚堄斡洝返诙鸹兀骸嘎犝f先生同青龍子長相往來,近來知道他云游何處嗎?」也作「云游」。
《國語辭典》:游方(遊方)  拼音:yóu fāng
云游四方。唐。于武陵 訪道者不遇詩:「及戶無行跡,游方應未歸?!埂段饔斡洝返谒乃幕兀骸笓u身一變,變做個游方的云水全真?!挂沧鳌赣畏健?。
《漢語大詞典》:游腳(遊腳)
猶云游。《說岳全傳》第四四回:“ 韓元帥 便問:‘ 道悅禪師 何在?’和尚稟説:‘三日前已往 五臺山 游腳去了。’” 清 李調元 《囦園雜詠》之一:“曾到名山游腳倦,此生只合老丹鉛?!?/div>
分類:云游
《國語辭典》:云水(雲(yún)水)  拼音:yún shuǐ
行云流水。比喻行腳僧或游方道士居無定所。唐。項斯 日東病僧詩:「云水絕歸路,來時風送船?!埂端问贰>硭牧?。方技傳下。莎衣道人傳》:「帝歲命內侍即其居設千道齋,合云水之士,施予優(yōu)普?!?/div>
《國語辭典》:云根(雲(yún)根)  拼音:yún gēn
1.山的高處。南朝宋。孝武帝〈登作樂山〉詩:「屯煙擾風穴,積水溺云根。」清。朱彝尊夏初臨。賀六渾來〉詞:「人說當年,離宮筑向云根?!?br />2.唐宋詩人多稱山石為「云根」。唐。李咸用 石版歌:「云根劈裂雷斧痕,龍泉切璞青皮皴?!?/div>
《漢語大詞典》:騎鶴(騎鶴)
(1).謂仙家、道士乘鶴云游。 唐 賈島 《游仙》詩:“歸來不騎鶴,身自有羽翼?!?宋 張孝祥 《水龍吟·過浯溪》詞:“待相將把袂,清都歸路,騎鶴去、三千歲?!?清 李調元 《龍洞》詩:“昔者 李道人 ,騎鶴來棲宿?!?span id="ygwocvp" class="book">《花月痕》第四八回:“仙佛不死,何不日日騎鶴,日日跨獅?!?br />(2).猶言騎鶴上 揚州 。 宋 陳師道 《送澤之過維揚》詩:“顧我老無騎鶴興,羨君行及看花天?!?金 元好問 《雪后招鄰舍王贊子襄飲》詩:“賣刀買犢未厭早,腰金騎鶴非所望。” 清 黃遵憲 《游箱根》詩:“纏腰更騎鶴,辟俗還食肉?!?/div>
《漢語大詞典》:驂鸞(驂鸞)
謂仙人駕馭鸞鳥云游。文選·江淹〈別賦〉:“駕鶴上漢,驂鸞騰天?!?呂向 注:“御鸞鶴而升天漢?!?唐 薛逢 《漢武宮詞》:“絳節(jié)幾時還入夢,碧桃何處更驂鸞?!?明 何景明 《三山春宴圖歌》:“仙人驂鸞倏來往,煙鬟霧珮流云霰?!?清 舒位 《黔俗以試院丹筆寫魁星相餉遺為是詩》:“想見白袍吟立鶴,仗伊綵筆去驂鸞。”
《漢語大詞典》:杖錫(杖錫)
拄著錫杖。謂僧人出行。錫,錫杖,云游僧所持法器。 晉 廬山諸道人 《游石門詩》序:“釋法師以 隆安 四年仲春之月,因詠山水,遂杖錫而游?!?唐 崔顥 《贈懷一上人》詩:“傳燈遍都邑,杖錫游王公。” 明 宋濂 《佛慧圓明廣照無邊普利大禪師塔銘》:“師度不為時所容,與弟子 希昇 杖錫踰 濤江 而東,至 烏傷 之 伏龍山 ?!?清 孫枝蔚 《勸酒歌》之一:“正逢老僧杖錫來,見我相勸學參禪。”
《國語辭典》:游士  拼音:yóu shì
奔走四方以謀生計的人。商君書。農戰(zhàn):「見言談游士事君之可以尊身也,商賈之可以富家也?!埂逗鬂h書。卷七○。孔融傳》:「郡人無后及四方游士有死亡者,皆為棺具而斂葬之?!?/div>
《漢語大詞典》:云客(雲(yún)客)
云游四方的人。指隱者或出家人。宋書·謝靈運傳:“作《山居賦》并自注,以言其事。曰:‘……顧情交之永絶,覬云客之暫如?!?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沮水:“ 盛弘之 云:……是以林徒棲託,云客宅心,泉側多結道士精廬焉。”
《漢語大詞典》:瓢笠
(1).和尚云游時隨身攜帶的瓢勺和斗笠。 明 沈德符 野獲編·釋道·僧慧秀:“未幾, 吳 轉江右兵使出山, 慧秀 遂棄瓢笠稱山人,茹葷娶婦?!?br />(2).借指行蹤。 明 屠隆 《綵毫記·汾陽報恩》:“老爺曠代奇才,名聞荒裔。瓢笠到處,必有逢迎?!?/div>
《國語辭典》:打包  拼音:dǎ bāo
1.整理并包扎物品。如:「搬家時,最好先將這些書打包?!埂督鹌棵贰返诹兀骸缚外分袠舜瑤讜r起身?咱好收拾打包。」
2.行腳僧所背負的包裹。引申為行腳僧到處云游的意思。宋。陸游 感事詩:「老夫看盡人間事,欲向山僧學打包?!?br />3.客人在餐廳用餐完畢后,請服務生將剩馀的菜肴包好帶走,俗稱「打包」。
《漢語大詞典》:參學(參學)
佛教謂參訪大德,云游修學。亦泛指游學。 元 黃鎮(zhèn)成 《用鷲峰師韻送澗泉上人游方》之四:“直到無生參學畢,逢人遮莫説輪迴?!?明 李贄 《卓吾論略》:“且聞 邵氏 (指 邵雍 )苦志參學,晚而有得,乃歸 洛 ,始婚娶,亦既四十矣?!?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六:“﹝ 何夢瑤 ﹞《嘲杭( 杭堇浦 )病起》云:‘門外久疏參學侶,簾前漸立犯齋人?!?/div>
《漢語大詞典》:游僧(遊僧)
游方僧。四方云游的和尚。 宋 陸游 《蘭亭道上》詩之二:“烏笠游僧云際去,白衣醉叟道傍眠?!?明 謝肇浙 《五雜俎·人部一》:“有游僧至山寺中,與數(shù)人宿?!?span id="4ula1r6" class="book">《兒女英雄傳》第十一回:“卻説這 能仁寺 原是一座敗落古廟,向來有兩個游僧在內棲身抄化?!眳⒁姟?游方 ”。
游方僧人。 明 徐渭 《送嘯上人之五臺》詩:“ 白下 珠林最有名,忽來 燕 趙 作游僧?!?span id="jozoh1m" class="book">《禪真逸史》第二十回:“聞人傳説大兒為救游僧,被朝廷提究,一時驚死,人離家破。”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四:“嘗見一巨公四月八日在佛寺禮懺放生,偶散步花下,遇一游僧。”
《國語辭典》:游方(遊方)  拼音:yóu fāng
云游四方。唐。于武陵 訪道者不遇詩:「及戶無行跡,游方應未歸?!埂段饔斡洝返谒乃幕兀骸笓u身一變,變做個游方的云水全真?!挂沧鳌赣畏健?。
《漢語大詞典》:游化(遊化)
(1).潛移默化。《淮南子·要略》:“陶冶萬物,游化羣生?!?br />(2).云游教化。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宋云惠生使西域:“推其本緣,乃是 如來 在世之時,與弟子游化此土,指城東曰:‘我入涅槃后二百年,有國王名 迦尼色迦 在此處起浮圖。’”
(1).猶言周流化育。《淮南子·要略》:“陶冶萬物,游化羣生?!?br />(2).謂僧人云游四方宣揚教義。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譯經上·竺法蘭:“ 蔡愔 既至彼國, 蘭 與 摩騰 共契游化,遂相隨而來?!?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那揭羅曷國:“城西南十餘里有窣堵波,是如來自 中印度 凌虛游化,降跡於此?!?/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