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0詞典 2分類詞匯 8
《國語辭典》:京城  拼音:jīng chéng
首都?!度龂萘x》第三回:「董卓乃豺狼也,引入京城,必食人矣。」《初刻拍案驚奇》卷五:「可討個差使,再入京城?!挂卜Q為「京師」。
《漢語大詞典》:北京
(1).指 建康 。即今 南京市 。 南朝 宋 都 建康 ,位在當(dāng)時疆土之北,因謂之北京。《文選·謝瞻〈王撫軍庾西陽集別時為豫章太守庾被徵還東〉詩》:“祗召旋北京,守官反南服?!?李善 注:“言 庾 被召而旋帝京,己守官而蒞南服也?!?br />(2).指 京口 。在今 江蘇 鎮(zhèn)江市 。 京口 是 南朝 宋 的發(fā)祥地, 文帝 又生于其地,因稱之為北京。《宋書·文帝紀(jì)》:“朕違北京,二十餘載,雖云密邇,瞻途莫從?!?br />(3).指 平城 。在今 山西 大同市 東北。 北魏 于 太和 十九年自 平城 南遷都 洛陽 ,因稱舊都 平城 為北京。《漢魏南北朝墓志集釋·北魏〈鄭道忠墓志〉》:“奄就北京,遂同南面?!?span id="qaiv3om" class="book">《魏書·袁翻傳》:“又北京制置,未皆允帖,繕俢草創(chuàng),以意良多。事移化變,存者無幾,理茍宜革,何必仍舊?!?br />(4).指 太原府 。在今 山西 太原市 西南 晉源鎮(zhèn) 。 唐 和 五代 的 唐 、 晉 、 漢 都發(fā)祥于此,因謂之 北京 。 唐 錢起 《送鮑中丞赴太原軍營》詩:“將略過 南仲 ,天心寄 北京 ?!?span id="4hafu3v" class="book">《舊五代史·漢書·高祖紀(jì)下》:“﹝ 天福 十二年夏﹞甲午,以判 太原府 事 劉崇 為 北京 留守?!?br />(5).指 大名府 。今 河北 大名縣 。因 宋真宗 曾經(jīng)駐蹕于此。宋史·仁宗紀(jì)三:“﹝ 慶歷 二年五月﹞戊午,建 大名府 為 北京 ?!?br />(6). 金 天眷 元年改 遼 上京 臨潢府 為 北京 。故址在今 內(nèi)蒙古 巴林左旗 波羅城 。見金史·熙宗紀(jì)。
(7). 金 貞元 元年遷新都于 中都 大興府 (今 北京市 ),以舊都 中京 大定府 在新都之北,改稱 北京 。故址即今 內(nèi)蒙古 寧城縣 西北 大明城 。見金史·海陵紀(jì)。
(8). 明 初指 開封府 。即今 河南 開封市 。明史·太祖紀(jì)一:“﹝ 洪武 元年﹞八月己巳,以 應(yīng)天 為 南京 , 開封 為 北京 。”
(9). 明 永樂元年 , 成祖 將他做 燕王 時的封地 北平府 改為 順天府 ,建 北京 ,即今 北京市 。 永樂 十九年,自 應(yīng)天 (今 江蘇 南京市 )遷都 順天 ,改 北京 為 京師 。 洪熙 元年,擬還都 應(yīng)天 ,復(fù)改 京師 為 北京 。 正統(tǒng) 六年,定 北京 為國都,又改稱 京師 。歷 清 直至辛亥革命后,相沿不改。但習(xí)慣上自 明 永樂 以后都稱 北京 。參見“ 北京市 ”。
《漢語大詞典》:北京市
簡稱 京 。 中華人民共和國 首都,中央直轄市。我國歷史最悠久的城市和古都之一。在 華北平原 北端,當(dāng) 東北 和 華北 等地區(qū)聯(lián)系的樞紐。古代稱 薊 , 春秋 、 戰(zhàn)國 時為 燕 國都。 秦 漢 為 右北平郡 地, 晉 隋 為 北平郡 地, 唐 屬 河北道 。 遼 以為陪都,改稱 南京 ,亦稱 燕京 。 金 正式建都于此,稱 中都 。 元 稱 大都 。 明 清 稱 京師 ,通稱 北京 。 民國 初年亦都于此,1928年改為 北平市 。1949年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 成立,建為首都,改設(shè) 北京市 。
《國語辭典》:北府  拼音:běi fǔ
東晉建都建康,軍府位于建康的北方廣陵,故稱軍府為「北府」。后亦泛稱政府軍隊及其所在地為「北府」。《晉書。卷二六。食貨志》:「升平初,荀羨為北府都督,鎮(zhèn)下邳。」明。吳偉業(yè)〈滿江紅。沽酒南徐〉詞:「笑風(fēng)流北府好談兵,參軍客?!?/div>
《漢語大詞典》:南徐
(1).古代州名。 東晉 僑置 徐州 於 京口城 , 南朝 宋 改稱 南徐 ,即今 江蘇省 鎮(zhèn)江市 。歷 齊 梁 陳 ,至 隋 開皇 年間廢。宋書·州郡志一:“ 武帝 永初 二年,加 徐州 曰 南徐 ,而 淮北 但曰 徐 。 文帝 元嘉 八年,更以 江北 為 南兗州 , 江南 為 南徐州 ,治 京口 。” 唐 王昌齡 《客廣陵》詩:“樓頭 廣陵 近,九月在 南徐 ?!?清 吳偉業(yè) 《贈馮訥生進士教授云中》詩:“憶昔扁舟醉 石頭 ,別來幾夢 南徐 客?!?br />(2).亦稱“ 南路徐 ”。指 南朝 梁 徐君蒨 。 君蒨 與當(dāng)時的 魚弘 皆以豪華奢侈著稱。南史·徐羨之傳:“﹝ 徐君蒨 ﹞為 梁 湘東王 鎮(zhèn)西諮議參軍。頗好聲色,侍妾數(shù)十,皆佩金翠……有時載伎肆意游行, 荊楚 山川,靡不畢踐。朋從游好,莫得見之。時 襄陽 魚弘 亦以豪侈稱,於是府中謡曰:‘北路 魚 ,南路 徐 ?!?宋 蘇軾 《刁景純席上和謝生》詩之一:“此夜新聲聞《北里》,他年故事紀(jì) 南徐 ?!?/div>
《漢語大詞典》:鐵甕(鐵甕)
亦作“ 鐵甕 ”。
(1).堅固的甕城。比喻強盛的國勢。 唐 秦韜玉 《陳宮》詩:“金城暗逐歌聲碎,鐵甕潛隨舞勢休?!眳⒁姟?甕城 ”。
(2).指 鐵甕城 , 京口 (今 江蘇 鎮(zhèn)江 ) 北固山 前的一座古城。為 三國 時 孫權(quán) 所筑。 唐 杜牧 《潤州》詩之二:“城高 鐵甕 橫強弩,柳暗朱樓多夢云?!?馮集梧 注:“原注:‘ 潤州 城, 孫權(quán) 筑,號為 鐵甕 ?!?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395050' target='_blank'>《演繁露》:‘ 潤州 城古號 鐵甕 ,人但知其取喻以堅而已,然甕形深狹,取以喻城,似為非類。 乾道 辛卯,予過 潤 , 蔡子平 置燕于 江 亭,亭據(jù)郡治前山絶頂,而顧子城雉堞緣岡,彎環(huán)四合,其中州郡諸廨在焉,圓深之形,正如卓甕,予始知喻以為甕者,指子城也?!?元 薩都剌 《還京口》詩:“城高 鐵甕 江山壯,地接 金陵 草木凋?!?殷孟倫 朱廣祁 校正引 明 陳沂 《南畿志》:“ 吳 時已自為京城,復(fù)筑子城,固以甓,號為 鐵甕 ?!?清 洪升 《過京口作》詩:“北南形勝地, 鐵甕 此堅城?!?/div>
《國語辭典》:甕城(甕城)  拼音:wèng chéng
1.大城外的小城圍,遮擁于城門之外?!对?。卷四五。順帝本紀(jì)八》:「冬十月庚申朔,詔京師十一門皆筑甕城,造吊橋?!埂度龂萘x》第二一回:「將軍可命軍士伏于甕城邊,只作接他,待馬到來,一刀斬之?!挂卜Q為「甕門」、「甕圈兒」、「月墻」、「月城」。
2.鐵甕城。為鎮(zhèn)江的子城,三國吳孫權(quán)所筑。宋。岳珂祝英臺近。甕城高〉詞:「甕城高,盤徑近,十里筍輿隱?!?/div>
《漢語大詞典》:鵝炙(鵝炙)
(1).烤鵝;燒鵝。南齊書·劉琎傳:“ 曅 與僚佐飲,自割鵝炙?!?br />(2). 晉 劉毅 家在 京口 ,初酷貧,嘗與朋友向 江州 刺史 庾悅 借東堂共射, 悅 不許。眾皆避去,唯 毅 留射如故。時 庾悅 食鵝, 毅 曰:“身今年未得子鵝,豈能以殘炙見惠?!?悅 又不答, 毅 常銜之。 毅 顯貴后,對 悅 報復(fù), 悅 忿懼而死。事見南史·庾悅傳、晉書·劉毅傳。后遂以“鵝炙”為典實,指英雄或貴人尚未發(fā)跡。 唐 李商隱 《為鹽州刺史奉舉李孚判官狀》:“ 京口 劉生 ,方思鵝炙; 洛陽 蘇子 ,已弊貂裘?!?清 吳偉業(yè) 《送純祐兄之官確山》詩之一:“官從鵝炙貴,客向馬蹄輕?!?/div>
分類:京口朋友
《漢語大詞典》:京鎮(zhèn)(京鎮(zhèn))
即 京口 。 唐 儲光羲 《臨江亭五詠》之一:“ 晉 家南作帝, 京鎮(zhèn) 北為關(guān)。”
分類:京口
《國語辭典》:梁紅玉(梁紅玉)  拼音:liáng hóng yù
人名。宋代名將韓世忠妻,本為京口名妓。生卒年不詳。高宗建炎四年,世忠與金兀朮戰(zhàn)于黃天蕩,紅玉親自擊鼓助戰(zhàn),兵將士氣大振,金兵遂不得渡江侵宋。為女中豪杰。后封安國夫人,又改楊國夫人,世稱「梁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