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馬蹄(馬蹄)  拼音:mǎ tí
1.馬足底由皮膚衍生而來的角質鞘。唐。劉長卿 送李判官之潤州行營詩:「江春不肯留歸客,草色青青送馬蹄。」《儒林外史》第一六回:「后面馬蹄一片聲音,自然是本縣知縣過?!?br />2.《莊子》書的篇名。全篇以馬為譬喻,申明老子所言「無心作為,人民自然感化;清靜不擾,人民自然正當」的旨意。
3.荸薺的別名。參見「荸薺」條。
《漢語大詞典》:馬蹄草(馬蹄草)
莼菜的別名。見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蔬穀上·莼
分類:莼菜
《國語辭典》:本末  拼音:běn mò
1.樹的主干和枝節(jié)。漢。馬融 長笛賦:「逮乎其上,匍匐伐取,挑截本末,規(guī)摹彟矩?!固啤?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18804' target='_blank'>白居易 寓意詩五首之一:「豫樟生深山,七年而后知。挺高二百尺,本末皆十圍。」
2.事物的根本與細節(jié)。《易經。系辭下》:「其初難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埂妒酚洝>砹?。秦始皇紀》:「秦本末并失,故不長久。」
3.事情的原委、經過?!段宕菲皆?。唐史。卷上》:「分明說得后唐國祚個本末了。」
4.先后次第?!稘h書。卷二三。刑法志》:「用之有本末,行之有逆順耳?!?/div>
《國語辭典》:學道(學道)  拼音:xué dào
職官名。掌管教育行政及各省學校生員的考課升降等事務的官。也稱為「學政」。
《國語辭典》:學政(學政)  拼音:xué zhèng
1.有關教育的一切事務?!吨芏Y。春官。大司樂》:「大司樂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國之學政,而合國之子弟焉。」
2.職官名。為清代提督學政的簡稱,掌管教育行政及各省學校生員的考課升降等事務。見《清史稿。卷一一六。職官志三》。也稱為「大宗師」、「學道」、「學臺」、「文宗」。
《國語辭典》:王道  拼音:wáng dào
一種以仁義治天下的政治思想?!稌洝:榉丁罚骸笩o偏無黨,王道蕩蕩?!鼓铣?。劉協(xié)《文心雕龍。史傳》:「昔者夫子閔王道之缺,傷斯文之墜,靜居以嘆鳳,臨衢而泣麟。」
《國語辭典》:王道  拼音:wáng dao
北平方言:(1)指性子猛烈、劇烈。(2)指蠻橫、霸道。
《國語辭典》:上達(上達)  拼音:shàng dá
1.曉達德義?!墩撜Z。憲問》:「君子上達,小人下達?!?br />2.下情達于上級?!盾髯?。成相》:「中不上達,蒙掩耳目、塞門戶?!埂缎绿茣?。卷九七。魏徵傳》:「在貞觀初,遇下有禮,群情上達?!?/div>
《漢語大詞典》:好語(好語)
(1).贊揚、稱頌的話。史記·南越列傳:“且先王昔言,事天子期無失禮,要之不可以説好語入見。入見則不得復歸,亡國之勢也?!?唐 李賀 《沙路曲》:“沙路歸來聞好語,旱火不光天下雨?!?王琦 匯解:“好語,謂民間稱頌之語。”
(2).指仁義之言,善言。世說新語·言語“ 魏明帝 為外祖母筑館於 甄氏 ” 劉孝標 注引《魏末傳》:“帝置弓泣曰:‘陛下已殺其母,臣不忍復殺其子?!?文帝 曰:‘好語動人心?!?br />(3).佳音,好消息。 唐 白居易 《秋霖中奉裴令公見招早出赴會馬上先寄六韻》:“素書傳好語,絳帳赴佳期?!?宋 蘇軾 《歸宜興留題竹西寺》詩之三:“此生已覺都無事,今歲仍逢大有年。山寺歸來聞好語,野花啼鳥亦欣然。” 宋 蘇轍 《次韻子瞻十一月旦日鎖院賜酒及燭》:“光明坐覺幽陰破,溫暖深知覆育長。明日白麻傳好語,曼聲微繞殿中央?!?br />(4).溫和婉轉的話。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秘書曲水硯:“ 大受 以為士可死不可辱,欲委官而去, 鄭 以好語調停之?!?br />(5).態(tài)度和悅地對人說話。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二·引經:“有 王生 者,宅為人所奪,久不給直,訟於官。 陳 不能決,第好語曰:‘毛詩云:維鵲有巢,維鳩居之。 王秀才 獨不能作鵲耶?’聞者笑之?!?/div>
《漢語大詞典》:行義(行義)
躬行仁義。 漢 劉向 說苑·指武:“縱馬 華山 ,放牛 桃林 ,示不復用。天下聞者咸謂 武王 行義於天下,豈不大哉?!?span id="q9ol7fs" class="book">《后漢書·魯恭傳》:“今邊境無事,宜當修仁行義,尚於無為,令家給人足,安業(yè)樂產?!?魯迅 《故事新編·非攻》:“老鄉(xiāng),你一行義,可真幾乎把我的飯碗敲碎了?!?br />(1).品行,道義。荀子·禮論:“禮者,斷長續(xù)短,損有餘,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者也?!?span id="p1rkctl" class="book">《史記·酷吏列傳》:“始 湯 ( 張湯 )為小吏時,與錢通。及 湯 為大吏, 甲 ( 田甲 )所以責 湯 行義過失,亦有烈士風?!?清 袁枚 新齊諧·陳圣濤遇狐:“喜君行義甚高,開我之箱,分文不取,亦足敬也?!?br />(2).指履歷,事跡。 宋 趙與時 賓退錄卷九:“予即愛其( 韋應物 )詩,因考次其平生行義官閥,皆有憑藉始終,可概見如此。” 清 曾國藩 《廣東嘉應州知州劉君事狀》:“謹具歷官行義,牒付史館,俾傳循吏者采覽焉?!?/div>
《國語辭典》:坐嘯(坐嘯)  拼音:zuò xiào
閒坐嘯歌,無所事事?!逗鬂h書。卷六七。黨錮傳。序》:「南陽太守岑公孝,弘農成瑨但坐嘯?!埂段倪x。丘遲。旦發(fā)魚浦潭詩》:「坐嘯昔有委,臥治今可尚?!?/div>
《漢語大詞典》:善言
(1).有益之言;好話。孟子·離婁下:“ 禹 惡旨酒,而好善言?!?唐 韓愈 《與少室李拾遺書》:“方今天子仁圣……樂善言如不得聞?!?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四·萬歲:“他人獵得禽獸,吾獵得善言。”法家亦以特指儒家的仁義之言。韓非子·飭令:“飭令,則法不遷;法平,則吏無奸。法已定矣,不以善言害法?!?br />(2).善于言談,巧于言辭。老子:“善言,無瑕謫?!?span id="omobyby" class="book">《莊子·徐無鬼》:“狗不以善吠為良,人不以善言為賢?!?span id="nvtgc7p" class="book">《史記·五帝本紀》:“ 共工 善言,其用僻,似恭漫天。” 張守節(jié) 正義:“ 共工 善為言語,用意邪僻也?!?/div>
《漢語大詞典》:為行(爲行)
(1).謂行仁義之事。莊子·盜跖:“ 子張 問於 滿茍得 曰:‘盍不為行?’” 成玄英 疏:“何不為仁義之行乎?”
(2).行為。后漢書·馬援傳:“ 保 仇人上書,訟 保 為行浮薄,亂羣惑眾。”
《國語辭典》:慕義(慕義)  拼音:mù yì
向慕正義?!妒酚?。卷五五。留侯世家》:「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莫不鄉(xiāng)風慕義,愿為臣妾?!?/div>
分類:傾慕仁義
《漢語大詞典》:仁民
將仁愛和仁義施之于人。孟子·盡心上:“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清 曾國藩 《答劉孟容書》:“親親與民殊,仁民與物殊,鄉(xiāng)鄰與同室殊。”
分類:仁愛仁義
《國語辭典》:涼德(涼德)  拼音:liáng dé
本指德行淺薄,后世王侯有用為自謙之詞?!蹲髠?。莊公三十二年》:「虢多涼德,其何土之能得?!固啤P凇丛绲翘猩街醒灾尽翟姡骸笡龅聭M先哲,徽猷慕昔皇?!?/div>
《國語辭典》:主義(主義)  拼音:zhǔ yì
對事物或原理的基本主張,是一種觀念和信仰的形態(tài),可形成一股思潮或學說。如資本主義、寫實主義。
《國語辭典》:蹈義(蹈義)  拼音:dào yì
就正道而死。三國魏。曹植 輔臣論:「處平則以和養(yǎng)德,遭變則以斷蹈義。」
分類:遵循仁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