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2236
典故
28
詞典
391
分類詞匯
43
佛典
35
其它
1739
共2236,分150頁顯示
上一頁
4
5
6
7
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0
11
12
13
下一頁
詞典
(續(xù)上)
守仁
詠仁
戴仁
仁善
仁恤
仁惻
仁柔
仁親
含仁
利仁
仁弟
仁方
仁公
仁篤
仁讓
《分類字錦》:
守仁
王維
獻始興公詩
任智誠則短,守仁固其優(yōu)。
分類:
節(jié)操
《漢語大詞典》:
詠仁(詠仁)
歌詠仁德。
《文選·班固〈東都賦〉》
:“是以四海之內(nèi),學校如林,庠序盈門,獻酬交錯,俎豆莘莘,下舞上歌,蹈德詠仁?!?張銑 注:“言四海既多學校,皆手舞足蹈,歌詠仁德?!?/div>
分類:
歌詠
仁德
《漢語大詞典》:
戴仁
崇尚仁德。
《
禮記·儒行
》
:“戴仁而行,抱義而處?!?span id="nhv91db" class="book">《
逸周書·王會
》:“鳳鳥者,戴仁、抱義、掖信,歸有德。” 孔晁 注:“戴仁,向仁國。”
分類:
崇尚
仁德
《漢語大詞典》:
仁善
仁愛善良。
《
史記·外戚世家
》
:“ 高后 崩。大臣議立后……皆稱 薄氏 仁善,故迎 代王 ,立為 孝文皇帝 。” 魯迅
《準風月談·“推”的余談》
:“古之‘第三種人’,好像比現(xiàn)在的仁善一些似的?!?/div>
分類:
仁愛
善良
《漢語大詞典》:
仁恤
仁愛體恤。 唐
韋應物
《送楊氏女》
詩:“仁恤庶無尤,貧儉誠所尚。”
《
資治通鑒·唐則天后垂拱四年
》
:“ 仁杰 密奏:‘彼皆詿誤,臣欲顯奏,似為逆人申理;知而不言,恐乖陛下仁恤之旨?!?/div>
分類:
仁愛
體恤
《漢語大詞典》:
仁惻(仁惻)
仁愛憐憫。
《后漢書·列女傳·董祀妻》
:“阿母常仁惻,今何更不慈?”
《
三國志·魏志·陳群傳
》
:“臣父 紀 以為 漢 除肉刑而增加笞,本興仁惻,而死者更眾?!?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南史·孔琳之傳》:“ 漢文 發(fā)仁惻之意,傷自新之路莫由,革古創(chuàng)制,號稱刑厝?!?/div>
分類:
仁愛
愛憐
憐憫
《漢語大詞典》:
仁柔
仁愛溫和。
《
后漢書·史弼傳論
》
:“夫剛烈表性,鮮能優(yōu)寬;仁柔用情,多乏貞直?!?宋
羅大經(jīng)
《
鶴林玉露
》
卷十:“ 漢高帝 晚歲欲易太子,蓋以 呂后 鷙悍, 惠帝 仁柔,為宗社遠慮?!?span id="nrrt9nd" class="book">《
宋史·外國傳三·高麗
》:“性仁柔惡殺,不屠宰?!?span id="bjjnpjn" class="book">《
明史·高拱傳
》:“賴帝仁柔,弗之竟也。”
分類:
仁愛
溫和
《韻府拾遺 真韻》:
仁親(仁親)
禮記:仁親以為寶?;茨献樱毫x尊乎君,仁親乎父。
《分類字錦》:
含仁
說苑:麒麟麇身牛尾,圓項一角,含仁懷義。
分類:
麒麟
《分類字錦》:
利仁
見上注。
分類:
仁
《國語辭典》:
仁弟
拼音:
rén dì
1.對于年幼朋友的尊稱。
2.師長稱學生。也作「仁棣」。
分類:
對位
位卑
師長
年幼
敬稱
弟子
器重
和愛
愛護
《漢語大詞典》:
仁方
施行仁道的方法與途徑。語本
《
論語·雍也
》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邢昺 疏:“方猶道也,言夫仁者己欲立身進達,而先立達他人,又能近取譬於己,皆恕己所欲而施之於人,己所不欲,弗施於人,可謂仁道也?!?漢
劉楨
《遂志賦》
:“伊天皇之樹葉,必結(jié)根於仁方?!?/div>
分類:
施行
仁道
途徑
邢炳
《漢語大詞典》:
仁公
猶言明公,古代對有位者的尊稱。 南朝 齊
王儉
《褚淵碑文》
:“誠由 太祖 之威風,抑亦仁公之翼佐。”
《
晉書·溫嶠傳
》
:“僕與仁公,當如 常山 之蛇,首尾相衛(wèi)?!?/div>
分類:
明公
有位
尊稱
《漢語大詞典》:
仁篤(仁篤)
仁愛篤厚。
《漢書·王莽傳上》
:“忠信仁篤?!?漢
蔡邕
《郭有道太原郭林宗碑序》
:“孝友溫恭,仁篤柔惠。”
分類:
仁愛
篤厚
《漢語大詞典》:
仁讓(仁讓)
仁愛謙讓。
《
后漢書·儒林傳·孫期
》
:“遠人從其學者,皆執(zhí)經(jīng)壟畔以追之,里落化其仁讓?!?清
戴名世
《恭紀睿賜慈教額序》
:“當此之時,和氣薰蒸,家崇仁讓,而 汪 氏一門尤為首稱,可謂盛矣?!?/div>
分類:
仁愛
謙讓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