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已今當
【佛學大辭典】
(術語)已者已往,今者現(xiàn)今,當者當來,即過去現(xiàn)在未來之三世也。法華玄義釋簽二下有曰:「已今當之妙,于玆固迷。」是華嚴等前四時之經(jīng)為已說,無量義經(jīng)為今說,涅槃經(jīng)為當說也。又阿彌陀經(jīng)曰:「已發(fā)愿,今發(fā)愿,當發(fā)愿?!?br />【佛學常見辭匯】
已是已往,今是現(xiàn)在,當是當來,即過去現(xiàn)在未來三世。
已今當說
【佛學大辭典】
(術語)佛三世說法也。法華經(jīng)法師品曰:「已說今說當說,而于其中。此法華經(jīng),最為難信難解。」
已今當往生
【佛學大辭典】
(雜語)涉于三世往生凈土之人。贊阿彌陀偈曰:「已生今生當生,亦然?!拱浲咏?jīng)曰:「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div>
今上牌
【佛學大辭典】
(圖像)今上皇帝之壽牌,禪宗等寺院,安置佛殿之正面,文曰:「皇帝萬歲萬歲萬萬歲?!拱柑崎_元十八年敕天下寺觀建天長節(jié)祝壽道場。今上牌之由來,殆以此時為始乎。
今家
【佛學大辭典】
(雜語)自己之宗派也。止觀大意曰:「今家教門,以龍樹為始祖?!?/div>
今案
【佛學大辭典】
(雜語)自己之考。法華文句三上曰:「今案彼經(jīng)釋,無量義者從一法生?!?/div>
今師祖承
【佛學大辭典】
(術語)天臺三相承之一。又名今師相承。即以天臺智顗為宗師,而立其次第相承也。摩訶止觀一上所謂:「此止觀者,天臺智者,說己心中所行之法門?!乖圃?。止觀輔行一之一釋之曰:「此止觀以下,今師祖承也?!褂衷唬骸溉粢灾钦邽樗?,應以南岳為父師,慧文為祖師,龍樹為曾祖師?!辜词恰?/div>
今圓
【佛學大辭典】
(術語)第五時法華經(jīng)所說之圓教,謂之今圓。以前大乘經(jīng)所說之圓教謂之昔圓。是臺宗之語。
去來今
【佛學大辭典】
(術語)謂過去未來現(xiàn)在也。圓覺經(jīng)曰:「無起無滅去來今?!固K軾詩曰:「一彈指頃去來今?!?/div>
古今譯經(jīng)圖紀
【佛學大辭典】
(書名)四卷,唐翻經(jīng)沙門靖邁撰。自漢明帝時摩騰尊者始,至唐太宗時玄奘三藏終。各敘其所譯之經(jīng)論。
本有今無偈論
【佛學大辭典】
(書名)涅槃經(jīng)本有今無偈論之略名。
續(xù)古今譯經(jīng)圖紀
【佛學大辭典】
(書名)一卷,唐智升撰。
早知今日,悔不當初
【俗語佛源】
佛家指出,「今日」之果是「當初」之因的延續(xù)。眾生在「今日」嘗到苦果才「悔不當初」,而菩薩深明「因果」之理,終無懊悔,所謂「眾生畏果,菩薩慎因,」便是這個道理?!?a target='_blank'>五燈會元》卷十六:「早知今日事,悔不慎當初。」后簡化為「早知今日,悔不當初」,謂早知道有今天這種結局,不如當初不那么做,指后悔莫及。如《水滸傳》第四一回:「黃文炳告道:『小人已知過失,只求早死?!弧j松w喝道:『你那賊驢,怕你不死!你這廝早知今日,悔不當初。』」也作「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如巴金《秋》尾聲:「她這次回來還出成到四妹墳前去看了一次,談話中也常提到四妹,真是早知今日,何必當初!」(李明權)
利今
【三藏法數(shù)】
謂佛在世,當機之眾,聞法悟道,獲大利益,是名利今。
今已本跡
【三藏法數(shù)】
今即是本。謂法華經(jīng)從地涌出品已后所說,久遠理事乃至權實,皆名為本;已即是跡,謂法華經(jīng)從安樂行品已前,及華嚴、鹿苑、方等、般若已說事理權實等法,皆名為跡,故名今已本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