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61詞典 1分類詞匯 60
《漢語大詞典》:繞殿雷(繞殿雷)
(1). 宋 代大朝會時,廷下禁衛(wèi)高聲山呼,響聲如雷,稱為“繞殿雷”。 宋 吳自牧 夢粱錄·元旦大朝會:“宰執(zhí)百僚聽召宣,領(lǐng)班蹈舞,皆稱壽再拜,聲傳折檻邊。禁衛(wèi)人高聲嵩呼,聲甚震,名謂‘繞殿雷’?!?br />(2).科舉時代,進士錄取后,皇帝召見,按甲第唱名傳呼,稱“臚傳”,亦稱“ 繞殿雷 ”。 明 彭大翼 山堂肆考·登第·衛(wèi)士傳名:“進士在 集英殿 唱第日,皇帝臨軒,宰臣進一甲三名卷子,讀于御案前。讀畢,宰臣拆視姓名,則曰某人,由是閣門承之,以傳於階下,衛(wèi)士凡六七人,皆齊聲傳其名而呼之,謂之‘臚傳’,亦謂之‘繞殿雷’?!?br />(3).琵琶的別名。 明 陳繼儒 《珍珠船》卷一:“ 馮道 之子能彈琵琶,以皮為絃。 世宗 令彈,深善之,因號琵琶為‘繞殿雷’?!?/div>
《漢語大詞典》:朝笏
古代君臣朝會時所執(zhí)狹長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用以指畫和記事。《封神演義》第六五回:“且説 南極仙翁 即忙收拾,換了朝服,繫了玎璫玉珮,手執(zhí)朝笏,離了 玉虛宮 ?!?吳晗 《朱元璋傳》第七章二:“ 元璋 不理會, 仕魯 著急,鬧起迂脾氣,當面交還朝笏,要告休回家?!?/div>
《國語辭典》:武會(武會)  拼音:wǔ huì
祭神獻賽時所表演的雜技。如獅子、開路、杠子、少林、雙石頭等,均以武術(shù)為主,稱為「武會」。
《漢語大詞典》:洞案
唐 宋 朝會時安設(shè)香爐的一種幾案。 唐 鄭谷 《寄左省韋起居序》詩:“端簡爐香里,濡毫洞案邊?!?宋 宋祁 《宋景文公筆記·釋俗》:“予昔領(lǐng)門下省,會天子排正仗,吏供洞案者,設(shè)於前殿兩螭首間。案上設(shè)燎香爐,修注官夾案立。予詰吏何名洞,吏辭不知。予思之,通朱漆為案,故名曰洞耳?!币徽f,洞,訓(xùn)“敬”,案列于中以起人敬,故名。參閱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詁箋二
《漢語大詞典》:罍篚
古代祭祀或宴會時用的酒器和食器。亦借指祭祀。梁書·元帝紀:“況郊祀配天,罍篚禮曠,齋宮清廟,匏竹不陳……豈可久稽眾議,有曠彝則!”
《國語辭典》:內(nèi)標(內(nèi)標)  拼音:nèi biāo
民間互助會標會時,計算利息的一種方式?;顣_繳付會款時,可將當期得標者所出的標金扣除,而其標金即為當期之利息。得標者所得之金額=基本會錢×死會人數(shù)+(基本會錢-標金)×活會人數(shù)。
《漢語大詞典》:狼壺(狼壺)
古宴會時投壺格之一。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xùn)·雜藝:“投壺之禮,近世愈精。古者,實以小豆,為其矢之躍也。今則唯欲其驍,益多益喜,乃有倚竿、帶劍、狼壺、豹尾、龍首之名?!?span id="b44phby" class="book">《太平御覽》卷七五三引 晉 虞潭 《投壺變》:“古者投壺,擊鼓為節(jié),帶劍十二,倚十八,狼壺二十,劍驕七十八,三百六十籌得一馬,三馬成都?!?宋 司馬光 《投壺新格》:“狼壺:﹝箭﹞轉(zhuǎn)旋口上而成倚竿者?!眳⒁姟?投壺 ”。
《國語辭典》:投壺(投壺)  拼音:tóu hú
古代宴會時的娛樂之一。賓主依次投矢于壺中,以投中次數(shù)決定勝負,勝者斟酒給敗者喝。《禮記。投壺》:「投壺之禮,主人奉矢,司射奉中,使人執(zhí)壺?!埂妒酚洝>硪欢?。滑稽列傳。淳于髡》:「若乃州閭之會,男女雜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壺,相引為曹,握手無罰,目眙不禁,前有墮珥,后有遺簪,髡竊樂此,飲可八斗而醉二參?!?/div>
《漢語大詞典》:歲仗(歲仗)
謂每年元旦朝會時所用的儀仗。 唐 白居易 《元和十二年詔停歲仗率爾成章》詩:“聞停歲仗軫皇情,應(yīng)為 淮 西寇未平?!?/div>
《漢語大詞典》:塘報(塘報)
(1).軍事情報。亦指專職傳遞緊急軍情報告的人。 明 單本《蕉帕記·陷差》:“小官今日見塘報,那 兀朮 會同 劉豫 圍住 白鹿岡 一帶了?!?明 朱國禎 涌幢小品·塘報:“今軍情緊急走報者,國初有刻期百戶所,后改曰塘報。”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誓師》:“忽接塘報,本月二十一日北兵已入 淮 境?!?清 李漁 《比目魚·駭聚》:“昨日,左營裨將有塘報寄來?!?清 錢謙益 《承事郎郭君墓志銘》:“ 魏潭 至 荔川 數(shù)百里,舉烽燧,設(shè)塘報,一夕數(shù)驚?!?br />(2).邸報。 明 張居正 《奉諭擬遼東賞功疏》:“該同官大學(xué)士 呂調(diào)陽 等,録示閣中題稿,并該鎮(zhèn)塘報,傳奉圣意,欲臣議擬處分?!?span id="jodwkdt" class="book">《明史·陳新甲傳》:“一日,所遣職方郎 馬紹愉 以密語報, 新甲 視之置幾上。其家僮誤以為塘報也,付之抄傳。於是言路譁然?!?br />(3). 清 代自京至省,驛站設(shè)有塘兵,沿途接替遞送。后來發(fā)行報紙,塘報廢。
(4). 浙 東一帶賽會時,由一個化裝的孩子騎馬先行,預(yù)示賽會隊伍即將到來,稱“塘報”。 魯迅 《朝花夕拾·五猖會》:“然而記得有一回,也親見過較盛的賽會。開首是一個孩子騎馬先來,稱為‘塘報’;過了許久,‘高照’到了?!?/div>
《漢語大詞典》:鞭呼
古代官員赴朝會時,武士執(zhí)鞭呼叫示威戒警以驅(qū)趕行人。周禮·秋官·朝士:“帥其屬而以鞭呼,趨且辟?!?鄭玄 注:“趨朝辟行人,執(zhí)鞭以威之。” 孫詒讓 正義:“呼以戒警,趨者巡行,皆執(zhí)鞭為之?!?/div>
《漢語大詞典》:陛長(陛長)
漢 時武官名。屬虎賁,墨綬銅印,朝會時立殿中宿衛(wèi)。后漢書·百官志二:“左右僕射、左右陛長各一人,比六百石,本注曰:僕射,主虎賁郎習(xí)射。陛長,主直虎賁,朝會在殿中?!?劉昭 注引《漢官》:“陛長,墨綬銅印。”
《漢語大詞典》:茶令
茶會時的游戲。由一人作令官,令在座者如令行事,失誤者受罰。 宋 王十朋 《萬季梁和詩留別再用前韻》:“搜我肺腸茶著令?!弊宰ⅲ骸坝鄽w與諸子講茶令,每會茶,指一物為題,各舉故事,不通者罰?!?/div>
《漢語大詞典》:開小會(開小會)
開會時不專心聽,而是幾個人在一起竊竊私語。 周立波 《鐵水奔流》二十:“坐在后邊一點的人們,三五個人湊在一起,開始低聲‘開小會’?!?/div>
《國語辭典》:玉女投壺(玉女投壺)  拼音:yù nǚ tóu hú
投壺,一種古代宴會時的游戲。設(shè)一特制的壺,賓主依次投矢其中,投中多者為勝,負者罰酒。玉女投壺相傳東荒山中有大石室,東王公居住其間,常和一仙女玩投壺游戲,如果投進,上天會發(fā)出嘆息聲,投不進時,上天就發(fā)出笑聲而成電。典出漢。東方朔《神異經(jīng)。東荒經(jīng)》。后遂以玉女投壺借指閃電或雷雨等。
《漢語大詞典》:御屏隔坐
謂尊卑同列于朝,遇朝會時以屏風(fēng)分隔其坐位。 宋 戴埴 鼠璞·御屏隔坐:“今人用御屏隔坐之事,以 吳尚書 令 紀亮 與子中書令 騭 朝會以御屏隔坐,然隔坐不始於 亮 , 后漢 鄭弘 為太尉,舉 第五倫 為司空,班次在下,每朝見, 弘 曲躬自卑,上遂聽置云母屏分隔其坐,由此為故事。是隔坐發(fā)端於門生座主也。”參閱后漢書·鄭弘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