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飲酒(飲酒)  拼音:yǐn jiǔ
1.喝酒?!度龂萘x》第一回:「玄德甚喜,遂與同入村店中飲酒?!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一四:「大郊見說,就拉他到衛(wèi)城內一個酒家,尹三家來飲酒?!?br />2.供飲用的酒?!吨芏Y。天官。酒人》:「共賓客之禮酒,飲酒而奉之。」?jié)h。鄭玄。注:「飲酒,食之酒。」
《國語辭典》:籩豆(籩豆)  拼音:biān dòu
1.籩和豆。古代祭祀和宴會時盛裝果脯的兩種禮器。竹制為籩,木制為豆?!抖Y記。禮器》:「三牲魚臘,四海九州之美味也。籩豆之薦,四時之和氣也?!顾巍?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29941' target='_blank'>蘇轍 齊州閔子祠堂記:「籩豆有列,儐相有位,百年之廢,一日而舉?!?br />2.借指祭儀?!墩撜Z。泰伯》:「籩豆之事,則有司存?!?/div>
《國語辭典》:導師(導師)  拼音:dǎo shī
1.指導學生研究學術及擔負訓育責任的老師。如:「在一年的導師任內,他和班上同學建立了深厚的情誼?!?br />2.佛教用語:(1)指引導眾生去迷就正的人為導師。《新名詞訓纂。學屬。導師》引《佛報恩經(jīng)》:「導師者,導以正路,示涅槃經(jīng),使得無為長樂故。」(2)指僧伽中的上座。
《漢語大詞典》:螭坳
宮殿螭階前坳處。朝會時為殿下值班史官所站的地方。 宋 司馬光 《奉和始平公喜聞昌言修注》:“曉提麟筆依華蓋,日就螭坳記圣言。” 元 王逢 《錢塘春感》詩之四:“書題鳳尾仙曹喜,恩浹螭坳學士榮?!?清 王鳴盛 十七史商榷·新舊唐書一·二書不分優(yōu)劣:“ 吳兢 、 韋述 、 令狐峘 皆金閨上彥,操筆 石渠 ; 劉昫 等因三人舊文為書,郎舍相踵,既出螭坳親見,又遇 劉司從 之博洽,乃克成書?!眳⒁姟?螭堦 ”、“ 螭首 ”。參閱新唐書·百官志二
《國語辭典》:朝服  拼音:cháo fú
臣子上朝覲見君主時所穿的禮服?!墩撜Z。鄉(xiāng)黨》:「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埂都t樓夢》第一六回:「賈赦賈珍亦換了朝服,帶領賈蓉、賈薔,奉侍賈母大轎前往?!?/div>
《漢語大詞典》:登歌
亦作“ 登哥 ”。亦作“ 登謌 ”。
(1).升堂奏歌。古代舉行祭典、大朝會時,樂師登堂而歌。周禮·春官·大師:“大祭祀,帥瞽登歌,令奏擊拊?!?鄭玄 注引 鄭司農(nóng) 曰:“登歌,歌者在堂也?!?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宋書·樂志一》:“ 晉氏 以來,登哥誦美,諸室繼作?!?宋 梅堯臣 《凌霄花賦》:“或製裳於騷客,或登歌於樂章?!?span id="vijumjw" class="book">《宋史·樂志一》:“欲依月律,撰《神龜》《甘露》《紫芝》《嘉禾》《玉兔》五瑞各一曲,每朝會登歌首奏之?!?br />(2).指古代舉行祭典、大朝會時,樂師登堂所奏的歌。 漢 荀悅 《漢紀·惠帝紀》:“乾豆上,奏登歌?!?span id="ijhsn8g" class="book">《后漢書·章帝紀》:“作登歌,正予樂,博貫六藝,不捨晝夜?!?span id="gwh0k6d" class="book">《宋書·樂志一》:“皇帝初登壇,奏登哥。”
(3).泛指歌詞。 宋 王禹偁 《皇帝親試貢士歌》:“應制非才但淚垂,強作登謌謌 舜 禹 ?!?br />(4).猶歌頌。 南朝 宋 鮑照 《河清頌》:“亙古通今,明鮮晦多。千齡一見,書史登歌?!?br />(5).古代舉行祭典、大朝會時所用的樂器。舊唐書·音樂志二:“登歌二架,登於堂上兩楹之前?!?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宋史·樂志一》:“大樂署舊制,宮縣三十六虡設於庭,登歌兩架設於殿上?!?span id="nsrvkon" class="book">《續(xù)資治通鑒·元英宗至治二年》:“至是廟工未畢,妨陳宮縣,止用登歌?!?/div>
《國語辭典》:古樂(古樂)  拼音:gǔ yuè
古雅的音樂,多指先王的正樂。《禮記。樂記》:「吾端冕而聽古樂,則惟恐臥?!?/div>
《漢語大詞典》:火城
(1).謂于城周舉火,形成火的城墻,使敵不能進。梁書·羊侃傳:“后大雨,城內土山崩,賊乘之,垂入,苦戰(zhàn)不能禁。 侃 乃令多擲火,為火城以斷其路,徐於里筑城,賊不能進。”
(2).古代朝會時的火炬儀仗。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下:“每元日、冬至立仗,大官皆備珂?zhèn)?,列燭有至五六佰炬者,謂之火城。宰相火城將至,則眾少皆撲滅以避之?!?宋 王禹偁 《待漏院記》:“相君啟行,煌煌火城;相君至止,噦噦鑾聲?!?明 高啟 《早至闕下候朝》詩:“騶吏忽傳丞相至,火城如晝曉寒銷。” 清 鈕琇 觚賸·燕京元夜詞:“曾望蕊珠宮闕,星橋云爛,火城日近,踏遍天街月?!?/div>
《漢語大詞典》:押班
(1).百官朝會時領班,管理百官朝會位次。 唐 制,以監(jiān)察御史二人任其事。 宋 制,由參知政事、宰相分日押班。新唐書·百官志三:“朝會,則率其屬正百官之班序,遲明列於兩觀,監(jiān)察御史二人押班,侍御史顓舉不如法者?!?唐 李洞 《題劉相公光德里新構茅亭》詩:“野色迷亭曉,龍墀待押班。”宋史·呂端傳:“﹝ 端 ﹞慮與 寇準 同列,先居相位,恐 準 不平,乃請參知政事與宰相分日押班知印,同升政事堂, 太宗 從之?!?span id="0mintos" class="book">《警世通言·李謫仙醉草嚇蠻書》:“ 李白 奏道:‘臣前入試春闈,被 楊太師 批落, 高太尉 趕逐,今日見二人押班,臣之神氣不旺?!?清 袁枚 隨園隨筆卷二七:“ 韓魏公 薦 王陶 ,而 陶 劾 魏公 不押班以為跋扈?!?br />(2).內宮女官的首領。續(xù)資治通鑒·宋徽宗大觀四年:“冬,十月,丁酉,立貴妃 鄭氏 為皇后。后, 開封 人,本 欽圣殿 押班。”
(3).伶人的領班。《隋唐演義》第八六回:“ 玄宗 喜其聰慧知音,遂命為押班梨園之長,時常得供奉左右……自此 李謩 更得盡傳內府新聲,其技愈加精妙?!?/div>
《國語辭典》:相命  拼音:xiàng mìng
算命,占卜命運。如:「寺廟門口常有許多相命的攤子。」
《漢語大詞典》:折俎
(1).古代祭祀、宴會時,殺牲肢解而后置于俎上。俎,盛犧牲的禮器。儀禮·鄉(xiāng)飲酒禮:“賓升自西方,乃設折俎?!?賈公彥 疏:“凡解牲體之法,有全烝其豚。解為二十體,體解即此折俎是也。”左傳·宣公十六年:“王享有體薦,宴有折俎,公當享,卿當宴。王室之禮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徵圣:“ 宋 置折俎,以多文舉禮?!?br />(2).引申為參與國家大典。 唐 毛杰 《與盧藏用書》:“ 杰 時在草莽,運厄窮愁,思折俎而無因,嗟掃門而不逮?!?/div>
《國語辭典》:行炙  拼音:xíng zhì
傳遞菜肴?!赌鲜?。卷二三。王華傳》:「傳酒行炙,皆悉內妓?!?/div>
《漢語大詞典》:雨帶
冷暖空氣交會時,鋒面上產(chǎn)生大范圍的雨區(qū),在地圖上表現(xiàn)為大致呈東西方向的帶狀,稱為“雨帶”。隨冷暖空氣中較強一方的移動而推移。
《漢語大詞典》:傳花(傳花)
傳遞花朵。宴會時的一種游戲。 宋 葛立方 韻語陽秋卷十六:“ 歐公 在 揚州 ,暑月會客,取荷花千朵插畫盆中,圍繞坐席。又命坐客傳花,人摘一葉,盡處飲以酒?!?/div>
《國語辭典》:司儀(司儀)  拼音:sī yí
1.職官名?!吨芏Y》秋官之屬,掌理接待賓客的禮儀。北魏置司儀官,北齊改司儀署,隋唐沿置。
2.在典禮中贊禮及報告進行程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