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傳說(傳説)
指解經的書。漢書·藝文志:“於是建藏書之策,置寫書之官,下及諸子傳説,皆充祕府。”晉書·禮志上:“臣以為今宜參采禮記,略取傳説,補其未備,一其殊義?!?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詮賦:“詩序則同義,傳説則異體,總其歸涂,實相枝干?!?/div>
《國語辭典》:傳說(傳說)  拼音:chuán shuō
1.輾轉述說?!度龂萘x》第七一回:「曾在當陽長坂知其勇者,互相傳說,盡皆逃竄?!埂独蠚堄斡浂帯返谖寤兀骸竿局新犎藗髡f有這一件事,不知道確不確,請他派人密查一查?!?br />2.流傳在民間,關于某人、某事的敘述。內容多附會史實而有所改易,其中亦常夾雜神話。
《國語辭典》:異聞傳說(異聞傳說)  拼音:yì wén chuán shuō
奇聞異事?!缎咽酪鼍墏鳌返诙兀骸冈尞惖媚呛蠈W生員、街上的百姓、通國的鄉(xiāng)紳,面面相覷,當做件異聞傳說?!?/div>
分類:奇聞異事
《國語辭典》:傳道(傳道)  拼音:chuán dào
1.傳述、傳說?!冻o。屈原。天問》:「遂古之初,誰傳道之?」唐。杜甫 秦州雜詩二○首之一三:「傳道東柯谷,深藏數十家?!?br />2.傳授哲理或宗教教義。唐。韓愈〈師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
《漢語大詞典》:鑄鼎(鑄鼎)
(1).見“ 鑄鼎象物 ”。
(2).指 黃帝 鑄鼎乘龍的傳說。史記·封禪書:“ 黃帝 采 首山 銅,鑄鼎於 荊山 下。鼎既成,有龍垂胡鬚下迎 黃帝 。 黃帝 上騎,羣臣后宮從上者七十餘人,龍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鬚,龍鬚拔,墮,墮 黃帝 之弓。百姓仰望 黃帝 既上天,乃抱其弓與胡鬚號?!?唐 李白 《答杜秀才五松山見贈》詩:“銅井炎爐歊九天,赫如鑄鼎 荊山 前。” 明 張居正 《泰陵春祀》詩:“當年聞鑄鼎,此日想遺弓。”亦用為帝王死去之典。 唐 舒元輿 《八月五日中部官舍讀唐歷天寶已來追愴故事》詩:“天地方開泰,鑄鼎成繼述。”
《國語辭典》:鑄鼎象物(鑄鼎象物)  拼音:zhù dǐng xiàng wù
夏禹曾經收九州之金,鑄成上有百物之圖形的九個鼎。見《左傳。宣公三年》。用以比喻君王有德。
《國語辭典》:傳流(傳流)  拼音:chuán liú
流傳、傳播?!赌印7敲小罚骸肝曳亲髦笫酪?,自昔三代有若言以傳流矣?!?/div>
分類:流傳傳說
《漢語大詞典》:夢齡(夢齡)
(1).指 周武王 夢天帝為其增壽的傳說。禮記·文王世子:“ 文王 謂 武王 曰:‘女何夢矣?’ 武王 對曰:‘夢帝與我九齡?!?唐 李嶠 《為秋官員外郎李敬仁賀圣躬新牙更生表》:“同 鎬邑 之夢齡,邁 鑣宮 之錫壽。”
(2).引申指長壽。 宋 黃庭堅 《神宗皇帝挽詞》之一:“文思昭日月,神武用雷霆。制作深垂統(tǒng),憂勤減夢齡。”
《漢語大詞典》:詞傳(詞傳)
傳說;傳奇。 明朱鼎《玉鏡臺記·開場》:“古今詞傳,紛紛迭出,雕鎪矯揉,蟲技轟轟?!?/div>
分類:傳說傳奇
《國語辭典》:軼聞(軼聞)  拼音:yì wén
不見于正式記載的雜談瑣聞。如:「他說了許多軼聞趣事為她解悶?!?/div>
《漢語大詞典》:履鳧(履鳧)
指 王喬 化履為鳧而乘之往來的傳說。后漢書·方術傳上·王喬:“ 喬 有神術,每月朔望,常自縣詣臺朝。帝怪其來數,而不見車騎,密令太史伺望之。言其臨至,輒有雙鳧從東南飛來。於是候鳧至,舉羅張之,但得一隻舃焉。乃詔尚方診視,則四年中所賜尚書官屬履也?!?宋 蘇軾 《題馮通直明月湖詩后》詩:“請君多釀蓮花酒,準擬 王喬 下履鳧?!币嘤靡苑悍Q鞋。 宋 蘇軾 《將往終南和子由見寄》:“終朝危坐學僧趺,閉門不出閑履鳧?!?/div>
《國語辭典》:野話(野話)  拼音:yě huà
胡亂扯的話?!都t樓夢》第六二回:「我們沒人要聽那些野話,你廳上去說給姨太太解悶兒去罷?!?/div>
《漢語大詞典》:共觸(共觸)
指 共工 頭觸 不周山 的傳說。 唐 黃滔 《融結為河岳賦》:“星辰晝夜以明滅,烏兔東西而往復,則有龜負龍擎,文籍其陽九陰六; 共 觸 愚 移,傾缺其天樞地軸?!眳⒁姟?共工 ”。
分類:共工傳說
《國語辭典》:共工  拼音:gōng gōng
1.神話傳說中炎帝的后裔。相傳與顓頊爭天子失敗,怒觸不周山而導致天柱折,地維絕。見漢。王充《論衡。談天》。又相傳共工為水神。《左傳。昭公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紀,故為水師而水名?!挂卜Q為「康回」。
2.職官名。堯時負責治水及掌百工事宜的官吏?!稌?。堯典》:「共工方鳩僝功?!?/div>
《漢語大詞典》:吐圖(吐圖)
指 堯 時龍馬銜圖出 河 的傳說。文選·顏延之〈赭白馬賦〉:“實有騰光吐圖,疇德瑞圣之符焉?!?李善 注引《尚書中候》:“ 帝堯 即政七十載,脩壇 河 洛 ,仲月辛日,禮備,至于日稷,榮光出 河 ,龍馬銜甲,赤文緑色,臨壇吐甲圖?!?span id="xv55jrb" class="book">《梁書·張率傳》:“先景遺風之美,世所得聞;吐圖騰光之異,有時而出。”參見“ 河圖 ”。
《國語辭典》:河圖(河圖)  拼音:hé tú
相傳伏羲氏見龍馬負圖出于河,遂據其文,以畫八卦,稱為「河圖」。見《書經。顧命》漢。孔安國。傳。明。劉兌《金童玉女嬌紅記》:「我闡河圖,陳洛范,秉臺衡?!褂忠蚝訄D字呈綠色,故也稱為「綠圖」。
《漢語大詞典》:諷說(諷説)
猶傳說;道聽途說。莊子·外物:“已而后世輇才諷説之徒,皆驚而相告也?!?/div>
《漢語大詞典》:射蛇
指 南朝 宋武帝 劉裕 稱帝前射傷蛇王的傳說。南史·宋紀上:“后伐荻 新洲 ,見大蛇長數丈,射之,傷。明日復至洲,里聞有杵臼聲,往覘之,見童子數人皆青衣,於榛中搗藥。問其故,答曰:‘我王為 劉寄奴 所射,合散傅之?!?寄奴 , 劉裕 小名。 元 方回 《重陽吟》:“射蛇戲馬老 劉郎 ,不為乾坤減戰(zhàn)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