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285詞典 4分類詞匯 281
《漢語大詞典》:久持
長久保持;長期維持。 晉 陸機 《豪士賦》:“知盡不可益,盈難久持?!?span id="ga6yfbz" class="book">《三國演義》第十一回:“ 玄德 曰:‘但恐城中無糧,難以久持?!?/div>
《國語辭典》:執(zhí)守(執(zhí)守)  拼音:zhí shǒu
堅守、固守。宋。范仲淹 上時相議制舉書:「然必顧瞻禮義,執(zhí)守規(guī)矩,不猶愈于學(xué)非而博者乎!」《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三:「崔家興哥一去十五年,不通音信,今興娘年已長成,豈可執(zhí)守前說,錯過他青春?!?/div>
《漢語大詞典》:抱素
保持淳樸的本質(zhì)。《漢書·禮樂志》:“易亂除邪,革正異俗,兆民反本,抱素懷樸。” 宋 沈作喆 寓簡卷九:“ 唐 李嗣真 論 右軍 書……《逍遙篇》、《孤鴈賦》,跡遠趣高,有拔俗抱素之像?!?/div>
《國語辭典》:奉持  拼音:fèng chí
奉行持守。南朝梁。武帝〈金剛般若懺文〉:「頂戴奉持,終不舍離?!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一七:「盡有奉持不謹,反取其禍的?!?/div>
《漢語大詞典》:天耳
(1).佛教謂色界諸天人之耳,能聞六道眾生之言語及一切聲響。俱舍論記第二七:“天眼、天耳,是所依根?!?br />(2).謂未受壅蔽、保持本性的天然之耳。 明 李贄 《追述潘見泉先生往會因由付其兒參將》:“惜哉猶有酸氣,則以一種道學(xué)之習(xí)漸塞其天耳,然時時露出本色,則以其天者全也?!?/div>
《國語辭典》:平衡  拼音:píng héng
1.一種儀禮。將上身與腰折成直角,使頭與腰齊平?!盾髯?。大略》:「平衡曰拜,下衡曰稽首。」
2.各方面的數(shù)量或質(zhì)量相互抵消,成為一種靜止狀態(tài)。
3.衡器兩端承受的重量相等?!稘h書。卷二一。律歷志上》:「權(quán)與物均而生衡,衡運生規(guī),規(guī)圜生矩,矩方生繩,繩直生準,準正則平衡而鉤權(quán)矣。」
《漢語大詞典》:被池
為保持被子蓋在上身的一頭不沾汗垢而縫上的布帛。池,邊飾。 唐 顏師古 匡謬正俗·池氈:“今人被頭別施帛為緣者,猶謂之被池?!?沈礪 《無題》詩:“最怯春寒透被池,殘燈無力軃嬌肢?!?/div>
《漢語大詞典》:靜緣(靜緣)
靜因之道。意謂心要保持虛靜,并能順應(yīng)事物之理。 唐 張說 《虛室賦》:“理涉虛趣,心階靜緣。室惟生白,人則思玄?!?/div>
《國語辭典》:嚴守(嚴守)  拼音:yán shǒu
嚴密的防守。如:「嚴守秘密」、「嚴守紀律」。
《國語辭典》:分子  拼音:fēn zǐ
1.數(shù)學(xué)上指分數(shù)中在上面的實數(shù),如1/3中的1。
2.物質(zhì)中保持原物質(zhì)的一切化學(xué)性質(zhì),能夠獨立存在的最小微粒,稱為「分子」。分子是由原子所組成。
《漢語大詞典》:全義(全義)
(1).謂保持節(jié)操。 唐 韋應(yīng)物 《睢陽感懷》詩:“甘從鋒刃斃,莫奪堅貞志。宿將降賊庭,儒生獨全義?!?br />(2). 唐憲宗 時 南詔 靖王 ( 勸利晟 )的年號。
《漢語大詞典》:守謙(守謙)
保持謙遜的態(tài)度。晉書·張祚傳:“先公累執(zhí)忠節(jié),遠宗 吳會 ,持盈守謙,五十餘載?!?明 趙良 《器械賦》:“其取進也每迎前以啟路,其守謙也常處下而翹容?!?/div>
《漢語大詞典》:完節(jié)(完節(jié))
(1).保持貞節(jié);保全節(jié)操。新唐書·列女傳·李德武妻裴淑英:“ 德武 更娶 尒朱氏 ,遇赦還,中道聞其完節(jié),乃遣后妻,為夫婦如初?!?明 劉瑜 《謝恩表》:“卓哉,圣祖之知!故在軍則稱之曰 子房 ,其命詞至比之為 諸葛 ,始終完節(jié),上下交孚。”
(2).指完美的節(jié)操。 清 趙翼 甌北詩話·元遺山詩:“ 郝經(jīng) 所撰《墓誌》金史本傳,皆云‘ 金 亡不仕’,是可謂完節(jié)矣?!?/div>
《漢語大詞典》:養(yǎng)安(養(yǎng)安)
(1).保持安全;保持安穩(wěn)。荀子·正論:“乘大路,趨越席,以養(yǎng)安。”史記·禮書:“故大路之馬,必信至教順,然后乘之,所以養(yǎng)安也?!?宋 蘇軾 《策略五》:“天下之患,非經(jīng)營禍亂之足憂,而養(yǎng)安無事之可畏?!?br />(2).養(yǎng)體安身。謂生活在平安逸豫之中。史記·禮書:“孰知夫恭敬辭讓之所以養(yǎng)安?!?張守節(jié) 正義:“言審知恭敬辭讓所以養(yǎng)體安身。” 唐 韓愈 《許國公神道碑銘》:“上之宅憂,公讓太宰,養(yǎng)安 蒲坂 ,萬邦絶等。”
《漢語大詞典》:維綱(維綱)
(1).用以系物和提網(wǎng)的繩。亦指維系、保持。儀禮·大射:“司射西面命曰,中離維綱,揚觸梱復(fù),公則釋獲,眾則不與?!?span id="vugi6c3" class="book">《管子·禁藏》:“法令為維綱,吏為網(wǎng)罟。” 尹知章 注:“維綱所以張也。”莊子·天運:“天其運乎?地其處乎?日月其爭於所乎?孰主張是?孰維綱是?孰居無事推而行是?”
(2).綱紀;法度。 漢 桓寬 鹽鐵論·刺復(fù):“夫維綱不張,禮義不行,公卿之憂也?!?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后漢書·皇甫規(guī)傳》:“攝政之初,拔用忠貞,其餘維綱,多所改正?!?唐 韓愈 《董府君墓志銘》:“太師之平 汴州 ,年考益高,挈持維綱,鋤削荒纇,納之大和而已?!?章炳麟 《討滿洲檄》:“幕府總攝維綱,輯和宗族?!?/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