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諶義(諶義)
信義。 清 陳壽祺 《上宮保尚書真公書》:“西洋此輩,桀驁狡黠,常有輕易 中國 之心。內(nèi)地商賈,又往往棄諶義於彼,故益長其驕?!?/div>
分類:信義
《漢語大詞典》:德義(德義)
(1).道德信義。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心不則德義之經(jīng)為頑,口不道忠信之言為嚚?!?漢 荀悅 《漢紀·高祖紀二》:“彼皆戴仰大王德義,愿為大王臣妾。德義已行,南面稱伯, 楚 必斂衽而期。” 晉 潘岳 《西征賦》:“誦六藝以飾姦;焚詩書而面墻;心不則於德義,雖異術(shù)而同亡?!?宋 曾鞏 《送李材叔知柳州》:“古之人為一鄉(xiāng)一縣,其德義惠愛,尚足以薰蒸漸澤。” 魯迅 《墳·摩羅詩力說》:“或棄斥德義,蹇視淫游,以嘲弄社會,聊快其意,如 堂祥 。”
(2).謂賞罰得當;亦謂從善去惡。國語·周語中:“故圣人之施舍也議之,其喜怒取與也亦議之,是以不主寬惠,亦不主猛毅,主德義而已?!?韋昭 注:“賞得其人,罸當其罪,是為德義?!?span id="9kreygv" class="book">《國語·晉語七》:“ 悼公 與 司馬侯 升臺而望,曰:‘樂夫?’對曰:‘臨下之樂則樂矣,德義之樂則未也。’公曰:‘何謂德義?’對曰:‘諸侯之為,日在君側(cè),以其善行,以其惡戒,可謂德義矣?!?韋昭 注:“善善為德,惡惡為義?!?/div>
《漢語大詞典》:恩信
(1).恩德信義。漢書·韓延壽傳:“ 延壽 恩信周徧二十四縣,莫復以辭訟自言者?!?span id="tam3t4e" class="book">《三國志·吳志·周瑜傳》:“以 瑜 恩信著於 盧江 ,出備 牛渚 ,后領(lǐng) 春穀 長。” 宋 歐陽修 《論狄青札子》:“自 青 為將領(lǐng),既能以勇力服人,又知訓練之方,頗以恩信撫士?!?清 劉大櫆 《湖南按察司副使朱君墓志銘》:“其恩信素結(jié)於民心?!?br />(2).猶寵信。南齊書·蕭惠基傳:“ 袁粲 、 劉彥節(jié) 起兵之夕, 太祖 以 秉 是 惠基 妹夫,時直在侍中省,遣 王敬則 觀其指趣。見 惠基 安靜不與 秉 相知,由是益加恩信?!?/div>
《國語辭典》:崇信  拼音:chóng xìn
1.尊崇信仰?!睹魇?。卷三二○。外國傳一。朝鮮傳》:「東海波臣,惟知崇信釋氏,他未遑也?!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二四:「原來徽州人心性儉嗇,卻肯好勝喜名,又崇信佛事?!?br />2.崇尚信義。晉。張協(xié) 露拍刀銘:「露拍在服,威靈遠振,遵養(yǎng)時晦,曜德崇信?!?br />3.寵信?!稌?jīng)。泰誓下》:「崇信奸回,放黜師保?!?/div>
《漢語大詞典》:敦信
(1).猶篤信。逸周書·太子晉:“君有廣德,分任諸侯而敦信?!?br />(2).尊重信義。續(xù)資治通鑒·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 雄州 奏 遼 改筑 新城 。帝謂輔臣曰:‘ 景德 誓書有無創(chuàng)修城池之約,今此何也?’ 陳堯叟 曰:‘彼先違誓修城,亦此之利也?!墼唬骸M若遺利而敦信乎?宜令邊臣詰其違約,止之?!?/div>
《漢語大詞典》:禮信(禮信)
(1).禮儀與信義。《司馬兵法·仁本》:“以禮信親諸侯。”
(2).禮敬與相信。后漢書·方術(shù)傳上·謝夷吾:“ 倫 以此益禮信之。”
(3).猶禮儀、禮節(jié)。《官場現(xiàn)形記》第五五回:“但是外國人既不懂得 中國 禮信,又不會説 中國 話……雖然外國禮信不作興磕頭,但是咱的官同人家的官比起來,本來用不著人家還禮?!?span id="44vomie" class="book">《文明小史》第二回:“見面之后,礦師一隻手揮掉帽子; 柳知府 是懂外國禮信的,連忙伸出一隻右手,同他拉手?!?/div>
《漢語大詞典》:棄信(棄信)
失信;違背信義。左傳·成公六年:“ 説 欲襲 衛(wèi) …… 伯宗 曰:‘不可。 衛(wèi) 唯信 晉 ,故師在其郊而不設(shè)備,若襲之,是棄信也。’”史記·刺客列傳:“夫貪小利以自快,棄信于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與之?!?宋 葉適 《華文閣待制知廬州錢公墓志銘》:“賊雖蟻聚,而棄信殘酷,驅(qū)脅遠來,下莫順聽?!?/div>
《漢語大詞典》:執(zhí)信(執(zhí)信)
秉持信義。左傳·襄公二十二年:“君人執(zhí)信,臣人執(zhí)共,忠信篤敬,上下同之,天之道也。” 三國 魏 嵇康 《家誡》:“若夫 申胥 之長吟, 夷叔 之全潔, 展季 之執(zhí)信, 蘇武 之守節(jié);可謂固矣。”
分類:秉持信義
《漢語大詞典》:節(jié)信(節(jié)信)
(1).符節(jié)。節(jié)為信物,故稱。漢書·高后紀:“﹝ 朱虛侯 章 ﹞欲奪節(jié),謁者不肯, 章 乃從與載,因節(jié)信馳斬 長樂 衛(wèi)尉 呂更始 。” 顏師古 注:“因謁者所持之節(jié),用為信也。 章 與謁者同車,故為門者所信,得入 長樂宮 ?!?br />(2).節(jié)操信義。 晉 干寶 《晉紀總論》:“行身者,以放濁為通而狹節(jié)信;進仕者,以茍得為貴而鄙居正?!?明 吳寬 《鶴臞解》:“當 紹 ( 嵇紹 )時賤名檢而狹節(jié)信,君子小人無以別白於世?!?/div>
《漢語大詞典》:信交
以信義相交。 漢 劉向 新序·節(jié)士上:“君子曰: 程嬰 、 公孫杵臼 ,可謂信交厚士矣。 嬰 之自殺,下報亦過矣?!?/div>
分類:信義相交
《漢語大詞典》:無二諾(無二諾)
楚 漢 時名將 季布 恪守信義,不輕易然諾,故 楚 諺有云:“得黃金百斤,不如得 季布 一諾?!币?span id="rlrdgs4" class="book">《史記·季布欒布列傳》。后以“無二諾”稱美信守諾言者。 唐 魏徵 《述懷》詩:“ 季布 無二諾, 侯嬴 重一言?!?/div>
《漢語大詞典》:杖信
(1).憑靠信義。左傳·襄公八年:“完守以老 楚 ,杖信以待 晉 ,不亦可乎?” 晉 潘岳 《西征賦》:“杖信則莫不用情,無欲則賞之不竊。” 唐 皎然 《送楊遂初赴選》詩:“秉心凌竹柏,杖信越波瀾?!?br />(2).信賴。魏書·李沖傳:“ 沖 竭忠奉上,知無不盡,出入憂勤,形於顏色,雖舊臣戚輔,莫能逮之,無不服其明斷慎密而歸心焉…… 高祖 亦深相杖信,親敬彌甚,君臣之間,情義莫二?!?/div>
《漢語大詞典》:刻臂
古人盟誓的一種形式,割臂出血以昭信義。舊五代史·梁書·李罕之傳:“ 罕之 既與 言 患難交契,刻臂為盟,永同休戚?!?/div>
《漢語大詞典》:松枝掛劍(松枝掛劍)
史記·吳太伯世家:“ 季札 之初使,北過 徐君 。 徐君 好 季札 劍,口弗敢言。 季札 心知之,為使上國,未獻。還至 徐 , 徐君 已死。於是乃解其寳劍,繫之 徐君 冢樹而去。從者曰:‘ 徐君 已死,尚誰予乎?’ 季子 曰:‘不然。始吾心已許之,豈以死倍吾心哉!’”后因以“松枝掛劍”比喻重信義的美德。 唐 張九齡 《大唐故光祿大夫徐文公神道碑》:“官供羽仗,士惜人琴。已矣終古,平生德音。松枝掛劍,碑字生金?!?/div>
分類:信義美德
《國語辭典》:信及豚魚(信及豚魚)  拼音:xìn jí tún yú
信用及于豬、魚等微賤動物。比喻極有信用?!兑捉?jīng)。中孚卦。彖曰》:「豚魚吉,信及豚魚也。」三國魏。王弼。注:「爭競之道不興,中信之道淳著,則雖微隱之物,信皆及之。」《梁書。卷一。武帝本紀上》:「與夫仁被行葦之時,信及豚魚之日,何其遼夐相去之遠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