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duì)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yàn)
詞格校驗(yàn)
曲格校驗(yàn)
對(duì)聯(lián)校驗(yàn)
自動(dòng)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jiǎn)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53
詞典
1
分類詞匯
51
佛典
1
共51,分4頁顯示
上一頁
1
1
2
3
4
3
4
下一頁
分類詞匯
(續(xù)上)
戒壇
一夏
皂白
僧俗
黑衣
僧眾
大夜
化主
僧侶
緇白
律行
界尺
鐵缽
玄流
順世
《國語辭典》:
戒壇(戒壇)
拼音:
jiè tán
佛教用語。僧徒傳戒之所。唐。白居易〈大唐泗州開元寺臨壇律德徐泗濠三州僧正明遠(yuǎn)大師塔碑銘序〉:「乃升講座,乃登戒壇?!?/div>
分類:
僧徒
《漢語大詞典》:
一夏
(1).一個(gè)夏季。 漢
王充
《
論衡·順鼓
》
:“其遭若 堯 、 湯 之水旱,猶一冬一夏也?!?宋
戴復(fù)古
《織婦嘆》
詩:“一春一夏為蠶忙,織婦布衣仍布裳?!?br />(2).僧徒以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為靜修之期,謂之一夏。佛經(jīng)中稱為安居。見
《
翻譯名義集·眾善行法安居
》
。
分類:
僧徒
夏
四月
日至
七月
十五
靜修
修之
《國語辭典》:
皂白(皁白)
拼音:
zào bái
黑白。比喻事情的是非原委?!冈怼刮墨I(xiàn)異文作「皂」?!对娊?jīng)。大雅。桑柔》:「匪言不能,胡斯畏忌」句下漢。鄭玄。箋:「賢者見此事之是非,非不能分別皂白言之于王也。」元。關(guān)漢卿《蝴蝶夢(mèng)》第四折:「不是鬼疾言個(gè)皂白,怎地得卻回來?」
分類:
佛教
僧徒
和俗
俗人
衣黑
衣白
《國語辭典》:
僧俗
拼音:
sēng sú
僧侶與一般民眾。元。王實(shí)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一折》:「三日之送出,伽藍(lán)盡皆焚燒,僧俗寸斬,不留一個(gè)?!?/div>
分類:
僧俗
僧徒
《國語辭典》:
黑衣
拼音:
hēi yī
1.黑色衣服?!抖Y記。月令》:「孟冬之月,……天子居玄堂左個(gè),……衣黑衣,服玄玉。」
2.王宮衛(wèi)士。因著黑衣,故稱?!稇?zhàn)國策。趙策四》:「竊愛憐之,愿令得補(bǔ)黑衣之?dāng)?shù),以衛(wèi)王官。」
3.僧衣或僧人。教外之人因僧侶常著黑袈裟,故稱僧侶為「黑衣」。
分類:
黑色
黑色衣服
色衣
僧
衣服
僧徒
王宮
衣黑
宿衛(wèi)
袈裟
黑衣
宮廷
侍衛(wèi)
《漢語大詞典》:
僧眾(僧衆(zhòng))
眾僧徒。
《
魏書·釋老志
》
:“但天下初定,戎車屢動(dòng),庶事草創(chuàng),未建圖宇,招延僧眾也。”
《
宋書·蕭惠開傳
》
:“寺眾既立,自宜悉供僧眾?!?span id="c3ejm0l" class="book">《水滸傳》第六十回:“ 晁蓋 下馬,入到寺內(nèi),見沒僧眾?!?span id="j8q17ni" class="book">《
儒林外史
》第四回:“就在 胡老爹 面前托僧官去約僧眾,并備香蠋、紙馬、寫疏等事?!?/div>
分類:
僧眾
僧徒
《國語辭典》:
大夜
拼音:
dà yè
1.形容人死后,從此長(zhǎng)眠不醒。南朝梁。
王僧孺
〈
從子永寧令謙誄
〉:「昭涂長(zhǎng)已,大夜斯安?!?br />2.佛教稱僧人死后火葬的前夜為「大夜」。
分類:
佛教
長(zhǎng)夜
黑夜
僧徒
深沉
長(zhǎng)眠
火葬
地下
夜色
前夜
《漢語大詞典》:
化主
(1).教化之主。佛家對(duì)佛的稱謂。
《維摩詰經(jīng)·佛目品》
:“隨其心浄,則一切功德浄?!?后秦 維摩羅什 注:“具下三浄,則與化主同德,故曰一切浄也?!?span id="ouani0u" class="book">《維摩詰經(jīng)問疾品變文》:“往 毗耶 ,辭化主,逡巡即是登途去?!?br />(2).佛家指掌管化緣的僧徒。
《
古尊宿語錄
》
:“諸方化主往來多,青山緑山意如何?!?span id="6pl6r3f" class="book">《水滸傳》第五回:“還有那管藏的喚做藏主,管殿的喚做殿主,管閣的喚做閣主,管化緣的喚做化主,管浴堂的喚做浴主,這個(gè)都是主事人員,中等職事?!?/div>
分類:
教化
佛家
指掌
掌管
化緣
僧徒
維摩
《國語辭典》:
僧侶(僧侶)
拼音:
sēng lǚ
出家人。亦指其他宗教的修道人。宋。
蘇軾
會(huì)客有美堂周邠長(zhǎng)官與數(shù)僧同泛湖往北山
詩二首之二:「僧侶且陪香火社,詩壇欲斂鸛鵝軍?!?/div>
分類:
僧侶
佛教
僧徒
宗教
修道
道人
人員
《漢語大詞典》:
緇白(緇白)
僧俗人士。緇指僧徒,白指俗人。 南朝 梁
王僧孺
《懺悔禮佛文》
:“必欲洗濯臣民,奬導(dǎo)緇白?!?唐
法海
《六祖大師緣起外紀(jì)》
:“次年春,師辭眾歸 寶林 , 印宗 與緇白送者千餘人?!?清
龔自珍
《〈支那古德遺書〉序》
:“既寫定,藏之 羽琌 之山。 支那 緇白,容有續(xù)九流、諟古今,審正變者焉?!?/div>
分類:
僧俗
俗人
人士
僧徒
《漢語大詞典》:
律行
(1).指僧徒持守戒律的行為。 南朝 梁 慧皎
《
高僧傳·譯經(jīng)下·求那跋摩
》
:“律行從是竟,攝心緣中住?!?唐
李肇
《
唐國史補(bǔ)
》
卷下:“ 楚 僧 靈 ,律行高潔,而能為文?!?唐
法照
《送清江上人》
詩:“一國詩名遠(yuǎn),多生律行高?!?br />(2).謂僧徒按戒律實(shí)踐。 明
李贄
《豫約·早晚鐘鼓》
:“然聲音之道原與心通,未有平素律行僧寶而鐘鼓之音不清越而和平也。”
分類:
僧徒
持守
戒律
實(shí)踐
行為
《國語辭典》:
界尺
拼音:
jiè chǐ
劃直線或鎮(zhèn)紙的文具。《醒世恒言。卷二一。呂洞賓飛劍斬黃龍》:「手拿一界尺,打得先生頭上一個(gè)疙瘩,通紅了臉?!挂卜Q為「戒方」。
分類:
界尺
佛教
文具
僧徒
徒說
說戒
用具
間隔
隔行
行距
直線
《漢語大詞典》:
由準(zhǔn)氏(由準(zhǔn)氏)
界尺的別稱。 宋
陶谷
《
清異錄·畦宗郎君
》
:“ 歐陽通 善書,修飾文具,其家藏遺物尚多,皆就刻名號(hào):硯石曰紫方館……界尺曰由準(zhǔn)氏?!?/div>
分類:
界尺
《漢語大詞典》:
鐵缽(鐵鉢)
僧徒的食器。用鐵制成,故稱。 唐
戴叔倫
《贈(zèng)行腳僧》
詩:“木杯能渡水,鐵鉢肯降龍?!?唐
白居易
《游悟真寺詩》
:“至今鐵鉢在,當(dāng)?shù)资舟E穿?!?/div>
分類:
僧徒
食器
用鐵
《國語辭典》:
玄流
拼音:
xuán liú
1.黑色的水流?!段倪x。潘岳。西征賦》:「昔豫章之名宇,披玄流而特起?!?br />2.皇帝的恩澤?!段倪x。袁宏。三國名臣序贊》:「仰挹玄流,俯弘時(shí)務(wù)?!?br />3.僧徒。因僧侶身被緇衣,故稱為「玄流」。
分類:
清水
君上
緇衣
深泉
恩澤
僧徒
《漢語大詞典》:
順世(順世)
佛教稱僧徒逝世。 前蜀
貫休
《聞無相道人順世》
詩之三:“ 石霜 既順世,吾師亦不住?!?span id="bzvaejx" class="book">《
景德傳燈錄·俱胝和尚
》:“童子回首,師卻豎起指頭。童子豁然領(lǐng)解,師將順世,謂眾曰:吾得天龍一指頭禪,一生用不盡。言訖示滅?!?清
錢謙益
《〈一樹齋集〉序》
:“今年春, 文孺 之徒 陳 生 迪祥 偕計(jì)吏來 北京 ,攜師手書謁余,則師之順世,又三年矣?!?/div>
分類:
順世
佛教
僧徒
逝世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hào)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