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31詞典 2分類詞匯 29
《國語辭典》:克復(fù)(克復(fù))  拼音:kè fù
1.能夠恢復(fù)?!秶Z。晉語九》:「基于其身,以克復(fù)其所?!埂度龂萘x》第一○三回:「克復(fù)舊物,永延漢祀。」
2.攻戰(zhàn)而收復(fù)失地。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當(dāng)共戮力王室,克復(fù)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埂端疂G傳》第一一七回:「以圖退賊,克復(fù)城池?!?/div>
《漢語大詞典》:克服(剋服)
征服。 聞一多 《端節(jié)的歷史教育》:“剛剛對于克服自然有點把握,人又發(fā)現(xiàn)了第二個仇敵--他自己。”
分類:克服征服
《國語辭典》:克服  拼音:kè fú
克制、制服。如:「這件事不管有多困難,我們都要想辦法克服。」明。黃淳耀〈甲申日記〉二則之二:「前人說:『性從偏處克將去。』好勝是我的偏處,畏難是我的偏處,不專一是我的偏處,不能堅持到底又是我的偏處。明白自己的偏處,便竭力去克服它,方是道理?!?/div>
《漢語大詞典》:克伐(剋伐)
(1).攻打,討伐。《后漢書·章帝紀》:“克伐 鬼方 ,開道 西域 。威靈廣被,無思不服?!?br />(2).損害。鏡花緣第六一回:“可惜這兩宗美品,世人不知,視為棄物;反用無益之苦茗,聽其克伐?!?br />(3).中醫(yī)學(xué)名詞。指使用性峻傷元的攻破消導(dǎo)藥物。《醫(yī)宗金鑒·內(nèi)治雜證法·脅肋脹痛》:“若行克伐,則虛者益虛,滯者益滯,禍不旋踵矣?!?br />(1).征服;克服。 晉 王嘉 拾遺記·周:“ 武王 資圣智而剋伐,觀天命以行誅?!?br />(2).中醫(yī)采用的驅(qū)除、攻逐等治療方法,稍過即傷元氣,因有“剋伐”之稱。 清 侯方域 《南省試策四》:“譬如有人病積痞者,無不劑而救之之理,即使驟畏剋伐,亦必漸次破除其壘塊,盪滌其腸胃,而后徐養(yǎng)之以和平?!?/div>
《國語辭典》:戰(zhàn)勝(戰(zhàn)勝)  拼音:zhàn shèng
在戰(zhàn)爭或競賽中獲得勝利?!妒酚?。卷七○。張儀傳》:「齊與魯三戰(zhàn)而魯三勝,國以危亡隨其后,雖有戰(zhàn)勝之名,而有亡國之實?!?/div>
《國語辭典》:回潮  拼音:huí cháo
指本已消失的舊事物又重新出現(xiàn)流傳。
《漢語大詞典》:穿過
從…一邊走到另一邊。例如:穿過布雷區(qū)。
橫過,越過或從…上延伸過。例如:穿過花園的一條小徑。
延展到或占據(jù)某一空間或地點。例如:一條小道穿過山谷。
克服阻力而進入。例如:釘子…夠長的,足以穿過絕緣部分。
指氣流通過。例如:微風(fēng)穿過房間。
《漢語大詞典》:穿入
深入到…的內(nèi)部
克服阻力而進入
《國語辭典》:難關(guān)(難關(guān))  拼音:nán guān
不易度過的關(guān)頭或具有決定性的重要時期。如:「生死難關(guān)」、「希望公司可以順利的渡過難關(guān),解除倒閉的噩運。」
《國語辭典》:難關(guān)(難關(guān))  拼音:nàn guān
苦難的關(guān)頭。如:「提起勇氣,克服一切險阻,定能沖破難關(guān),獲得最后的勝利?!?/div>
《國語辭典》:共患難(共患難)  拼音:gòng huàn nàn
協(xié)力克服困難,度過難關(guān)。如:「能共患難的朋友才是真正的好朋友?!?/div>
《漢語大詞典》:克除
(1).非法扣除。《元典章·戶部七·追征》:“其有侵欺、借貸、克除、冒名支請,事發(fā)到官,已未承伏者罪遇原免,錢擬合徵給各主?!?br />(2).克服去除。 茅盾 《虹》四:“她應(yīng)該克除了這些弱點?!?/div>
《國語辭典》:克難(克難)  拼音:kè nán
克服困難。如:「在戰(zhàn)爭時期,物資缺乏,他們敲打罐頭、臉盆來奏樂,算是克難樂隊?!?/div>
分類:克服困難
《國語辭典》:闖關(guān)(闖關(guān))  拼音:chuǎng guān
1.闖過關(guān)口。如:「這項游戲共有十六人闖關(guān),只有六個人成功。」
2.比喻克服困難,通過考驗。如:「這次汽車駕照考,每一項他都順利闖關(guān)?!?/div>
《漢語大詞典》:硬門檻子
比喻不易克服的困難。例如:這可真是個硬門檻子。
《國語辭典》:戰(zhàn)天斗地(戰(zhàn)天斗地)  拼音:zhàn tiān dòu dì
指對抗克服大自然各種令人辛苦的狀況。如:「工程師帶著千百個工人在汗水中戰(zhàn)天斗地,終于完成了艱巨的南回鐵路工程。」
《國語辭典》:死癥  拼音:sǐ zhèng
1.無法治瘉的病癥。如:「那么好的人,竟會得這種死癥!」
2.比喻難以解決的困境。《紅樓夢》第九九回:「若你不管,我們實在是死癥了?!?/div>
《漢語大詞典》:同心共濟(同心共濟)
亦作“ 同心協(xié)濟 ”。 謂齊心協(xié)力,克服困難。 宋 歐陽修 《朋黨論》:“以之修身,則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國,則同心而共濟。”明史·鄒元標傳:“方今上在沖歲,敵在門庭,祇有同心共濟?!?鄒魯 《中國同盟會·海外黨務(wù)》:“夫欲聯(lián)絡(luò)情誼,必以消息相通為主。消息通,則情誼洽,則協(xié)力相扶,同心共濟?!?span id="2qwq0iq" class="book">《續(xù)資治通鑒·宋高宗紹興四年》:“故 仁宗皇帝 時,雖有 西夏 元昊 之叛,而晏然若無事者,以 韓琦 、 范仲淹 同心協(xié)濟也?!眳⒁姟?和衷共濟 ”。
《國語辭典》:和衷共濟(和衷共濟)  拼音:hé zhōng gòng jì
和衷,語出《書經(jīng)。皋陶謨》:「同寅協(xié)恭,和衷哉?!构矟?,語出《國語。魯語下》:「夫苦匏不材于人,共濟而已?!购椭怨矟扔鞅舜送膮f(xié)力,共渡困難?!督曛脂F(xiàn)狀》第三回:「若要辦理得善,頭一著要諸大股東和衷共濟,以外的事自然就都好商量了?!?/div>